「徵收茶稅!「
唐代中期以後,飲茶風盛南北,便是塞外,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茶葉就從唐朝開始了徵收茶稅,初始不過是作為朝廷充盈國庫的臨時稅收,可江南之地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業於茶者七八矣,茶稅也就成了大肥肉,歷朝歷代不敢不敢輕易的放棄這塊肥肉。
就是韃子朝廷,也是廢除榷茶制,改為「引票」制。「從元世祖中統二年,潭州路總管張庭瑞變更引法,每引納2緡,允許茶葉自由買賣,於是茶稅也年年增加。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以三分取一,第二年增到三分之半,此後仍不斷增加。至元二十一年,正稅每引增1兩5分,合舊制3兩5錢。至元二十三年,每引價由3貫600文增到5貫。至元二十六年增到10貫。元朝茶稅在三十八年時間裡,增加了三百六十倍。著實為韃子朝廷充盈了不少銀兩,若不是茶稅在支持,韃子的天下早就亂了,也不至於等到現在。
朱元璋佔領江南後,只是象徵性的徵收了一些賦稅,對於茶稅,一切商業賦稅,徵收的可憐,這才造成了金陵城的國庫不時的緊張,如今要充盈國庫,唯一法子就是另開賦稅,而這賦稅中,茶稅無疑是一塊來得快,數目也客官的一筆稅收,以江南的局勢來說,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原本李善長也想仿照元朝茶稅的制度,廢除榷茶制,改為「引票」制,只是這樣一來,未免顯得拾人牙慧,他李善長胸中所學,何止萬千,還不信找不出一條好的賦稅制度來,於是這位相國大人,苦思冥想了一番,又找來左司都事張昶一番商議後,決定在元朝茶稅的基礎上,略作修改,實行「榷茶引稅」兩制並行制。以榷茶易馬為主,收稅為輔,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中茶有引由,產茶地皆有稅。這樣來,江南之地只要是產茶之地,便可收稅!「剛剛擬定了收稅的相關法規,便聽得門外有人來報,說吳王請他去商議國事。
李善長起身揉了揉酸麻的手腳,整理了衣袖,直到身上的官服沒有一絲褶子,這才對門外道:「微臣這就來!」
吳王新宮一直是李善長籌劃建的,當年濠州軍馬攻入金陵時,佔用元御史台辦公,當時吳王名不知言不順,且四周豎敵人,時時都在擔心被人吞併了,相對於性命,衙門的大小也就不顯得那麼重要了,可如今不同了,吳王做了這金陵之主,名正言順,小明王已死,他日吳王就是漢高祖,就是劉邦,這樣一來,當初的官府衙門就顯得小了許多,加上鄱陽湖大戰後,不少制度都日益完善,衙門官員急劇增多,舊有的吳王宮殿,再也容納不下這麼多的官員府衙,讓一直想要獨立丞相府邸的李善長這些年來,一直讓朱元璋籌建新的吳王宮,只有吳王宮殿修建好了後,自己這個宰相自然也少不了一個氣勢非凡的丞相府邸了。
前些年,朱元璋地盤不大,各種條件不具備,吳王新宮的念頭一直放在了心底沒敢動手,這幾年就位與吳王位後,才大肆修建了,好在準備充足,皇宮修建了還算滿意,這讓李善長對自己的丞相府也越來越期待。
朱元璋貼身的小黃門引領著李善長進了鐘樓朱元璋的書房,便躬身退了下去。
「臣,李善長拜見吳王殿下?」門外李善長躬身行禮,他身材欣長,穿了這一身紅色官服,顯得優雅有禮。
「哦,是相國大人麼,李大人不必客氣,進來敘話?」門內傳來朱元璋的沉穩有力的聲音。
李善長道了聲謝,步入房中,房中的茶几上,擺放著一隻楸木棋盤,棋盤嶄新,棋盤上線條清晰,朱元璋對於弈棋只是外行,但偏生極愛下棋,這些年沒少找李善長,劉伯溫、徐達、湯和、朱升下棋,一來這些人也真有本事,二來朱元璋也是個愛學肯學的主,幾年下來,棋藝大長,從佈局,動用陰、陽謀更是輕車熟路,偶爾也能下出一兩盤讓人驚訝的棋局,一干眾人之中,論棋藝,劉伯溫最高,其次是李善長、徐達,宋濂,可才兩年的功夫,宋濂敗在了朱元璋的手中,聽說大將軍,右相國徐達,前些年也敗了,而且還就在莫愁湖,據說當時朱元璋一時手癢,想找人下棋,恰好聽說徐達在家,便讓人叫了徐達來到了莫愁湖,一舟一棋盤,兩個各自對坐,下棋時,朱元璋先佈局,然後讓徐達拿出真本領來對弈,徐達只得硬著頭皮與皇帝下棋。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都未分出勝負,正當朱元璋連吃徐達兩子自鳴得意時,徐達卻不再落子。
朱元璋得意地問道:「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則「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殿下細看全局。」
朱元璋仔細一看,才發現棋盤上的棋子已經被徐達擺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一高興便把下棋的樓連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這些李善長只聽人說起過,初始他不信,堂堂一番霸主,豈能做出這等不靠譜的事兒,為了一局棋的勝敗,將一座莊園賞賜給了屬下,可後來沒多久,莫愁湖與湖上的那座莊園真的成了徐達的府邸,這讓李善長吃緊之餘,不禁也信了。
「如何能不信?當年宋太祖尚且能輸一座華山,當今的吳王如何就不能賞賜一座莊園,一個莫愁湖呢?」
李善長獨自想著這些,不禁有些好笑,不知不覺的進了朱元璋的書房。
「來,李大人,本王好久沒與大人殺上一盤了,趁著現在,咱們邊下棋,邊說點事情,可好?」朱元璋熱情的招呼李善長坐下,對於李善長朱元璋是從心裡的信任,無論是當年李善長在他落魄的時候投靠了他,勸說他傚法漢高祖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的做法,還是現在隨自己「下滁陽,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這一切都朱元璋都心生感激,他自問不是一個多情的人,但他卻是一個記恩的人,當年他不過是一個尚未成事的小將而已,正是李善長第一個走進了他的大帳,當時的朱元璋見這中年人不過是身材欣長,相貌溫文爾雅,只當這人是一個落魄的書生來自己大帳謀一分差事養家餬口而已,並沒有十分的在意,見他字寫得好,便讓他當了文書,此人倒也不在意,每日抄抄寫寫,倒也做的不錯,直到有一天,他見四方戰亂,百姓死傷無數,心中一時感歎,在大帳外說了句:「四方戰鬥,何時定乎。」
誰知被李善長聽了去,從容的告訴他:「秦朝亂時,漢高祖劉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業,現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濠州與沛相去不遠,你如能學習這位同鄉的長處,天下太平也就快了!」
然後還告訴他:「只要元帥能向劉邦學習,按照他的行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正是這一番話,朱元璋才有了信心,下下滁陽、占金陵,西克江州(今江西九江)、兩平洪都(今江西南昌)、援安豐、討廬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下武昌,便是現在馬上就要攻取蘇州,這一切的信心,莫不是當初李善長給的,這份恩情他朱元璋會記住一輩子。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李善長大大咧咧的坐下了,對於朱元璋這個自己投懷送抱的主人,他何嘗不是心生感激,當年自己一身所學,可曾輸給了誰,卻換來了報國無門,一心想成就大事的李善長何嘗不是失落無比,好不容易等來了劉福通在穎州起義,李善長「欲從雄,未果」,不得已避亂山東,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聽說了一個叫朱元璋的年輕人,用計收得橫澗山兵二萬,南下攻打滁陽,一時心動投靠了帳下,從此得到了朱元璋的推崇和信任,也正是如此,這些年他一心一意地追隨朱元璋,隨他「下滁陽,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調兵轉餉無乏,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士為知己者死,女為知己者容,這就是李善長心底的感激。
兩人相交多年,雖說是君臣,不如說是兄弟,各自坐定後,彼此也少了些許的客套,朱元璋的棋藝雖大長,比起李善長自然差了許多,不過今日,李善長並不知道朱元璋找他來的目的,下棋顯得有些漫不經心,胡亂落了幾個字,兩人倒也鬥了個旗鼓相當,要不然以李善長好勝的性子,早就贏了朱元璋。
^^^^^^^^^^^^^^^^^^^^^^^^^^^^^^^^^^^^^^^^^^^^^^^^^^^^^^^^^^^^^^^^^^^^^^^^^^^^^^^^^^^^^^^^^^^
第二更送上了,今晚最後一天,請送上最後的訂閱了!一切拜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