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可謂寫出了杭州城的神韻。杭州自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週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清波門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杭州之名正式告知天下,但真正讓杭州名滿天下的還算是整個大宋一朝。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大觀元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二十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定行在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十三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鹹淳年間,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至此杭州算天下名城。
蕭雲、小郡主、徐大川三人一船,順著京杭大運河,順流直下,響午時分便到了杭州城,徐大川帶著魚貨進了城,蕭雲本以為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杭州城一定十分動亂不堪,可等他上了岸,才發現這裡並不是那麼回事兒,這裡比他想像的還要繁華,還要平靜,各種江海魚貨、各種魚蝦蟹蚌等海裡產品,以及中外各種海鮮,都在街道上擺攤出售,叫賣聲絡繹不絕,行人如織,紡織、印刷、釀酒、造紙、酒樓茶肆、妓館歌坊,一一呈現。這副景象,只把蕭雲看得煙花亂亂,彷彿置身於許文強《山海灘》的場景,這座天下文人薈萃的文明古城,在這個動亂的歲月裡,湧現著一種勃勃生機的繁華,三人在街上胡亂的轉了一陣,徐大川便拉著蕭雲二人去了魚行。
在元代,魚行是杭州城的專門提供漁民販賣魚貨的地方,這地方不大,主要收買本地魚貨銷往北方,又從北方運些南方沒有的牛羊肉,所以生意倒也繁華。
蕭雲從未去過這種地方,聽徐大川這麼一說,也想見識一番,拉著小郡主也跟著去了,去了心中就開始後悔了,首先這個地方可不是他能呆的,慢不說空氣中的魚腥味,就是哪個店面也不是很大,四處留下的多是魚貨留下的內臟,幾乎下不去腳,蕭雲到也罷了,小郡主畢竟來自王府,哪裡見過這等場面,就差沒吐出來,拉著蕭雲全然沒進去的意思,蕭雲無奈只能衝著徐大川笑了笑。
徐大川倒也爽快,衝著蕭雲丟了個眼色,便道:「小兄弟這兒髒亂,可不是你家娘子能呆的,行了,這些魚貨賣掉還需要點時候,你這就帶著你家媳婦四處看看吧?等回去的時候,再來這裡回合便是?「
蕭雲心領神會,暗笑了聲,道:「那小弟就不客氣了!「說完回了一個齷蹉的眼神,便拉著小郡主出了魚行。
二人出了魚行,蕭雲便帶著小郡主四處亂轉,他本是想借此機會打探朝廷的消息,可這裡平靜得很,要打探,只怕還得另找地方。心中所想,便拉著小郡主出了魚行的前門,逕自朝右拐,沒多久二人就看見前面就是一條小街,街上兩側瓊樓玉宇,不過蕭雲這會兒根本沒心情行欣賞,穿過幾條胡同,就看到了街上酒家、酒樓全都一條龍,況且街上賣小吃的、賣服飾的、賣各種首飾的應有盡有,打探消息還有什麼比吃飯的地方更好呢?蕭雲拉著小郡主就進了街。
此刻正是響午十分,蕭雲拉著小郡主在街上逛了一陣買了幾樣首飾,便漸漸的感到有些倦了,正商量著是否找個酒家吃點東西,便在這時,有三個人落入了蕭雲的眼裡。
三人都是一身普通漢人服飾打扮,為首那人中等身材,年紀約莫三旬左右,長得眉清目秀,像一個落第的秀才,跟在身後的兩人,左側一個身材魁梧,長得肥頭大耳,一雙招子卻吐著虎氣,而右側那人一臉絡腮鬍須,身材比左側那人還要高了少許,若是眼睛再大點,活脫脫一個猛張飛了。
********************************下面的好看的來了,諸位可要跟進了,小景為此設計了一番,絕對不會辜負諸位看客的心了,今晚零點還有一章,算是小景給諸位的元旦禮物吧?天兒冷,小景用滿是凍瘡的手指在敲打鍵盤,足夠讓諸位訂閱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