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昶變天下

龍騰世紀 二八六 攻宋(一) 文 / 躲雨的麻雀

    「離開皇宮?」三人不解。

    孟昶小聲道:「實不相瞞,自我醒來後,你們猜怎麼著。」

    三人搖頭。

    「我娘,還有唐糖她們都在逼我娶嬋蕊。」孟昶苦笑道。

    「嬋蕊姑娘聰明,識大體,娶她很好啊。」與嬋蕊共過事的王樸不解地問。

    王昭遠點頭道:「此次三弟昏迷,也是被她喚醒,算是救命恩人,為何你要拒絕呢?」

    孟昶搖頭不止,「很多事你們不知道的,反正我不能娶她。如果我不離開皇宮一段時間,恐怕最後會被逼娶她的。」

    趙普道:「辦法是有的,皇上可以去清涼寺清淨一段時間。」

    孟昶笑道:「我就是這樣想的。接下來,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吧?」

    「明白。」三人答得很乾脆。

    次日早朝,孟昶剛剛坐定,禮部侍郎天理司監胡蘊便出列道:「其稟皇上,臣夜觀天象,發現紫微星雖明亮,卻時被黑雲所蔽。」

    孟昶好奇問道:「意喻是何?」

    「皇上大病初癒。」胡蘊道,「但仍有病魔餘孽不甘心,侵蝕皇上身心。」

    「臣觀皇上眼色也大不不如從前。」趙普跟著出列道,「望皇上不要過於操勞,應靜心休養,待完全康復後再理朝政。」

    王樸出列,「皇上在宮中很難得到靜養。」

    「臣建議皇上到清涼寺洗清病孽。」王昭遠跟著道。

    「這……?」孟昶有些猶豫。

    「胡蘊贊同各位大臣的意見。」胡蘊道。

    我們還能不贊同嗎?毋昭裔等大臣紛紛表示贊同。

    孟昶為難地道:「朕也想清淨幾日,去除病根,只怕後宮太后、妃子們不捨。」

    「此事便有我等去訴。」毋昭裔道。

    呵呵,要的就是這句話。孟昶道:「如此最好,如此最好。」

    毋昭裔、李延厚、胡蘊、潘佑等人到了後宮,向太后和妃子們訴說此事。

    由他們去說最好,若我說,她們肯定以為我是故意躲避。孟昶得意地想。

    趙普三人也很得意。只是向胡蘊說了皇上想去清涼寺清淨一下,事情便全解決了。

    唐曉未離開金陵,便隨孟昶、杜逸風同來到清涼寺。

    法眼文益早已準備好廂房,將孟昶三人安排妥當。

    躲避說親只是托詞,真正的理由也很簡單:清淨。孟昶需要一個清淨的空間來洗漱內心的起伏,需要用一種清淨的心態去面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靜聽文益大師的論道,從中尋找心靈的淨處,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曾經的南唐皇帝,如今的徹玉,同樣一個人,到底先前的快樂,還是此時的舒適,很難判斷。

    再聽杜逸風和唐曉兩位武林高手的論武,又是另一種滋味。都是凡胎肉眼,都吃五穀雜糧,為何總有強弱高低之分呢?生命總在不停掙扎中堅強,不論是強是弱。

    轉眼一個月過去,王昭遠來到清涼寺,並帶來位北漢使節。

    「大漢中書侍郎、翰林學士衛融拜見大蜀皇帝。」使節行禮,自報家門。

    「來自太原?」孟昶道,「從太原到我金陵,這一路可不是那麼好走的。平身吧。」

    衛融站起,拱手道:「為人臣,盡人事。既然我皇派我來金陵,即使千難萬險,我也應竭力而來。」

    「說的好。」孟昶讚了句。

    「我皇曾有信給大蜀皇上,但我怕丟失或被他人獲得,所以已經毀掉。」衛融淡淡地道。

    孟昶笑問:「既已毀掉,衛大人此來豈不毫無意義?」

    衛融搖搖頭,道:「在毀掉之前,我已私自打開,並牢記在心。」

    「私開皇上信箋,死罪!」王昭遠在旁提醒道。

    衛融苦笑一下,道:「我自然曉得。所以在我誦完我皇之信後,還請大蜀皇上賜我死罪。」

    「衛大人先把內容告訴朕吧。」孟昶並未答覆。

    衛融開始背誦劉承鈞寫給孟昶的信。開頭自是一番恭維,然後便是對趙匡胤篡權稱帝的憤恨,最後表示願與大蜀聯手,南北夾擊,同奪汴京。

    孟昶笑著對衛融道:「衛大人,朕不能賜你死罪。」

    「為何?」衛融問。

    「因為你死了,便無人帶去朕的回信。」孟昶道。

    想想有理。衛融道:「待我帶去回信,自會請死。」

    「衛大人還是不能死。」孟昶道。

    「這又為何?」衛融不解。

    孟昶笑道:「因為你還要從太原把你們皇上的回信帶給我。」

    衛融道:「皇上可以派他人來。」

    「必須是你,否則朕將不會理會。」孟昶很堅決地道。

    這是要救我的命。衛融明白,馬上謝恩。

    「此去艱難險阻,朕怕信箋有了意外,故將口述與衛大人,還請衛大人安全帶至太原。」孟昶道。

    衛融隨即道:「除非衛融殘軀不在,否則將一字不差。」

    「好。」孟昶開始口述:「南北夾擊,本是好計,朕本應答應。但顧慮有三:漢與契丹勾結,朕所不齒;漢兵力微弱,難成夾擊之勢,朕所不屑;若奪汴京,誰為主人,朕所不願。若能消朕這三個顧慮,朕自會考慮。急盼回音,非衛大人,朕皆不見。」

    衛融抬頭問道:「還有否?」

    孟昶笑著搖搖頭,「無。」

    衛融馬上重複一遍,一字不差。

    「好記性。」孟昶及王昭遠點頭稱讚。

    「衛融告辭!」衛融道。

    「慢!」孟昶道,「路途遙遠,衛大人來時用了幾日?」

    衛融算了一下,道:「為逃避宋軍盤查,常走小路,繞道頗多,一月有三。」

    孟昶笑著問王昭遠:「昭遠,幾日可將衛大人平安送到太原。」

    王昭遠一伸手掌,「五日。」

    衛融不相信地搖搖頭,「不可能。」

    「哈哈,衛大人何不驗證一下呢。」孟昶大笑道。

    「好。衛融告辭,很快便將回信帶來。」衛融道。

    孟昶道:「衛大人,不會有回信的。」

    衛融疑惑不已,「既然大蜀皇上知道沒有回信,為何還要說回信必須由我帶來。」

    王昭遠在旁解釋道:「我們皇上這是在保你的命。你們皇上雖然不會馬上給答覆,但也不敢馬上與大蜀決裂,所以會留著你,以備後用。」

    原來這樣。衛融再次謝恩後,隨王昭遠而去。

    五日過後,衛融平安回到太原,心中讚歎大蜀的觸角之遠。一路快馬,有人帶路,未受到宋軍的任何盤查。想起來都不可思議。

    口述完孟昶的回信,劉承鈞的臉色相當難看,誇獎了句:「衛大人,辛苦了」,便不言其他。衛融心中對孟昶讚歎不已。

    劉承鈞的臉色很快好轉,因為潞州李筠的特使劉繼升來到,並遞上蠟丸封的書信。

    所有人退下後,劉承鈞打開蠟丸,閱完書信,樂了。原來李筠準備向北漢稱臣。

    趙匡胤當然不能忘記李筠和李重進這兩位實力雄厚的節度使,在與親信、軍師們商議後,決定先拿李筠開刀。派去使節,加封他為中書令,入朝任職。

    官是高了,錢是多了,可我的人,我的地盤呢?本欲將使者拒之門外的李筠在幕僚反覆勸說下方才勉強接待。招待酒宴過半,李筠突然令人掛起郭威畫像放聲大哭,發洩自己對趙匡胤的不滿。

    趙匡胤三番五次地催促,李筠就是不離開潞州,無奈任命他兒子李守節為皇城使以探李筠意圖。

    李筠將計就計準兒子入京,窺伺朝中動向。

    李守節入宮,趙匡胤開口道:「太子一路辛苦!」

    李守節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叩頭表示效忠。

    「你父也是朕很尊重的前輩,所以朕怕他走邪路,欲挽救他。」趙匡胤道,「你回去告訴他,若聽聖令,高官厚祿,朕絕不會虧待。但若一意孤行,恐怕是自取滅亡,後果不堪想像。」

    李守節帶著惶恐回到潞州,力勸父親效忠大宋。然而李筠不聽勸告,想到了後漢劉承鈞,並派去使節聯絡。

    「好,只要李大人起兵,朕必出兵相助。」劉承鈞承諾。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大蜀傲氣沖天不理會我,自有人助我。

    孟昶回到皇宮,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攻宋中。

    「由於大宋幅員遼闊,兵強馬壯,山河眾多,不宜全面出擊。臣等商議,應集中兵力攻其重鎮。」大地圖前,李延厚匯報道。

    「說下去。」孟昶注視著地圖。

    「從江陵出擊,路途遙遠,軍需後勤繁重,被捨棄。」李延厚繼續道,「所以臣等認為兩路進攻最為有利。一路在西,出秦川,入陝作戰,奪長安,出潼關,東向洛陽。一路在東,自壽州、濠州、泗州等地北上下宿州,拿徐州,而後西逼汴京。」

    「各路軍都已安排妥當?」孟昶點下頭,問。

    李延厚答道:「西路,以天勝軍為主,李廷珪將軍統帥。東路,以天定軍慕容延釗為先鋒,天遠軍王全斌隨後,臣領兵。」

    孟昶笑笑,「朕呢?」

    「皇上欲親征?」眾人驚問。,

    「趙匡胤豈是一般人物,恐怕朕不出手不行的。」孟昶道。猛然間,他突然明白過來,「你們對此次攻宋沒有信心?所以才沒把朕放進去吧。」

    說實話,每個人心中都覺得此次出征有些冒險。大家沒敢言語,生怕惹皇上發怒。

    孟昶笑笑,「其實朕和你們一樣,所以更需要親征。若十拿九穩的戰事,朕還有親臨前線的必要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