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昶變天下

龍騰世紀 二六二 高平之戰 文 / 躲雨的麻雀

    三月上旬,柴榮親率大軍出發。到達懷州,消息傳來,劉崇繞過潞州,偷襲汴梁。

    決不能讓他到達汴梁。柴榮當即下令加快行軍速度,一定要將北漢軍攔截在半路。

    然而這一決定受到將士們的牴觸,無法貫徹下去。文臣鄭好謙更是當面勸阻,惹得柴榮大發雷霆。

    轉念一想,一個文臣怎會關心軍事了呢。逼問下去,鄭好謙只好交待是將軍趙晃教唆。

    柴榮明白,不僅趙晃,軍中那批老將軍都是如此想法。殺雞給猴看,他下令將趙晃關押,嚴令軍紀。

    將士們不敢消極待命,行軍速度明顯提升,在高平郊外高公原與劉崇大軍相遇。

    初次交鋒,由於有皇帝壓陣,周軍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將北漢軍逼退。

    劉崇這才知道柴榮來了,馬上佈陣。自己坐陣中軍,心腹猛將張元徽居左軍,大遼楊袞率契丹軍處右軍,三軍互為犄角,防禦周軍。

    柴榮當即點將,布成三個方陣以對抗。白重贇、李重進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精銳騎兵居中,殿前指揮使張永德率禁軍保護御駕。

    由於倉促,大部分節度使尚未率兵到達,擺好陣後,周軍劣勢明顯,兵力只有北漢一半多些。

    天空瀰漫黑雲,大戰一觸即發。

    「若全軍到達,或可取勝。如今這形勢,危險!」趙廷隱道。

    孟昶笑笑道:「趙大人莫急,切聽昭遠說完。」大蜀朝堂,孟昶與眾臣正在聽王昭遠講敘高平之戰。

    此戰發生在五日前,孟昶自是已知道結果,但不瞭解詳情。

    王昭遠笑道:「趙大人說的是,劉崇也發現自己兵力的優勢,興奮不止。我猜他當時可能都在後悔叫來契丹援兵。」

    「若無遼國撐腰,只怕他也不敢攻周。」趙廷隱鄙夷地道。

    「那遼將楊袞是員老將,經驗十分豐富。」王昭遠繼續道,「在陣前觀察,發現周軍排兵佈陣很有章法,無明顯破綻,馬上警告劉崇莫要輕敵。」

    楊袞?這名字怎麼這麼熟悉。孟昶好奇問道:「怎麼是漢人名字?」

    「此楊袞確實是契丹人,曾是耶律德光手下干將,那年拿下汴梁後,耶律德光賜此名。」王昭遠的腦子裡盛滿了當下稍有名氣的人物。

    「是不是還有個楊袞,很有名氣的。」孟昶又問。

    「皇上連他也知道啊!」王昭遠讚道,「不錯,還有位楊袞,使金刀,武藝高強,曾與劉知遠、高行周結拜兄弟。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後,他主張出兵驅逐契丹,與劉知遠意見不合,分道揚鑣。之後,占山創一火塘寨,打出『驅逐韃虜』的旗號,在邊境一帶很有威名。劉知遠建漢後,曾邀其入朝,遭到拒絕。兩年前,因病去世,火塘寨也隨即消失。」

    對,對,是他,楊家將的老一輩,楊業他爹。「那他後人呢?」孟昶急問。

    「流落民間,不知所終。」王昭遠答道。

    「皇上,跑題了!」趙季良等臣的目光很著急。

    孟昶「呵呵」笑了下,示意昭遠繼續。

    王昭遠繼續,「那劉崇聽得掃興,說了機不可失,失不在來之類的話,命令遼軍勿動,漢軍準備出擊。」

    「有得一拼。」眾臣屏住呼吸。

    「誰知突然刮起東北風,寒氣襲來,兩軍將士頓時心中發麻,感覺陰森。而周軍恰處於下風方向,沙塵撲面,將士只好用手護住雙眼,緊盯對方,形勢極為不利。」

    趙廷隱道:「漢軍若此時出擊,周軍危矣。」

    王昭遠笑道:「只可惜劉崇覺得風勢太大,下令等待。狂風漸緩,但風向已變,只可惜北漢司天監卻道風勢已小,正好開戰。有漢臣指出逆風而戰,形勢不利,不應作戰。劉崇覺得此人動搖軍心,呵責其胡說八道。然後傳令張元徽發起衝鋒。」

    眾臣喘口氣,「終於開戰了!」

    「張元徽率精銳騎兵向周軍右路衝去。周軍這邊的樊愛能、何徽始料不及,硬著頭皮挺槍躍馬迎戰。張元徽不愧為劉崇手下第一猛將,毫無懼色,揮舞長戟,勇鬥二將。只幾個回合,樊愛能、何徽二人便落下風,往後撤退。北漢軍擂響戰鼓,吶喊著猛衝過來。周軍節節退後,來不及跑的紛紛繳械投降。劉崇見此情景,大喜,親自督軍大舉進攻,周軍陣腳全亂,四散奔逃。」王昭遠的敘述繪聲繪色。

    「周軍完了!」眾蜀臣長歎。他們都不知道最後的結局,但心中都是向著柴榮的。那可是咱皇上的結拜大哥。

    「見此情景,柴大哥,也就是大周皇帝,憤而拔劍,親自指揮禁軍冒著槍林箭雨向前衝殺。」王昭遠眼前浮現柴榮的雄姿。

    眾臣點頭稱讚:「好樣的!」

    「這樣亂衝是無法挽回敗局的。這時,一名年輕將領振臂大喊『吾主有難,我等當以死效忠』。然後向禁軍指揮使張永德獻策『兵分兩路,將軍帶弓箭手繞到敵人西,我帶兵轉到他們東,一起從側翼攻擊,截斷敵軍,使他們前後不能顧,陣行自會亂』。張永德同意,二人各帶兩千人按計行事。」

    「他的名字叫趙匡胤。」孟昶淡淡地道,「此人將來是個大人物,諸位請記牢。」

    王昭遠點點頭,「這趙匡胤身披銀甲,騎一白馬,舞動根鑌鐵大棍,似出水蛟龍率先衝入敵陣。士兵們無不奮勇爭先,以一當十,嚇得北漢士兵不敢阻擋,兩邊躲避。兩千人馬竟真的從潮水般的漢軍中殺出條血路,將漢軍攔腰截斷。」

    夠猛,但不會為我所用。孟昶暗想。

    「大周將士深受鼓舞,一直護在柴大哥身邊的李處耘大喝聲『保護好御駕』,然後只率幾百騎衝入漢軍中,直奔張元徽。兩人大戰數個回合,難分勝負。這時禁軍中一神箭手突放一箭,射中張元徽坐騎右眼。他被掀翻在地,李處耘上前一刀要了他的性命。」

    「這神箭手叫甚名?」孟昶問道。

    王昭遠答道:「還未得知。」

    孟昶道:「查出後記下,以後或可用。」

    王昭遠「嗯」了聲後,繼續講敘,「北漢士兵見主將被斬,士氣瞬間瓦解。此時南風更甚,周軍順風勢衝殺,勢不可擋,漢軍潰不成軍。劉崇慌忙舉旗鳴金收兵,在旁坐山觀虎鬥的楊袞隨即指揮遼軍安然撤離戰場。」

    眾臣這才長舒口氣,議論紛紛。有的稱讚柴榮的勇敢果斷,有的稱讚趙匡胤的機智勇猛,有的鄙夷劉崇的托大無能,有的斥責大周那些老將的貪生怕死。

    孟昶沒有說話,雖然結局早已心知,但過程仍讓他揪心。毫無疑問,若沒有趙匡胤、李處耘這些年輕將領的出色發揮,柴榮將敗走高平,甚至可能命喪在那。

    故事還未結束。王昭遠繼續,「卻說那樊愛能、何徽一路往南逃奔,跑得遠了,方敢無精打采地歇息。這時突然塵土大起,一彪人馬到了眼前,一鬚髮斑白的老將軍持長柄金刀詢問他們為何到了此處。二人見是趕來馳援的河陽節度使劉詞,忙謊稱周軍已敗,勸劉詞勿要再去高公原。劉詞怒罵二人貪生怕死,率部向高公原疾奔。」

    「生力軍一到,劉崇徹底完蛋。」眾臣露出喜悅。

    「不錯。」王昭遠道,「陣腳穩定後,劉崇不甘心,再次向周軍發動攻擊。恰逢劉詞部趕到,柴大哥大喜,對北漢軍迎頭痛擊。一番廝殺,北漢軍死傷殆盡,只有劉崇帶著百餘騎兵逃出。柴大哥沒作停歇,又一鼓作氣收復高平城。」

    「至此,高平之戰結束,柴大哥大獲全勝,名揚天下!」孟昶笑著說結束語。

    「此戰消滅了北漢主力,威懾了周邊藩鎮,這大周皇帝一戰成名,威名遠揚,可喜可賀!」趙季良道。

    趙廷隱點頭同意,「周軍可以放心撤回汴梁了!」

    孟昶卻搖頭,笑道:「趙將軍,咱倆打個賭,我猜柴大哥將趁勝追擊,攻打太原。」

    「不會吧?」眾臣不相信。

    「昭遠,周軍有所行動沒?」孟昶問。

    王昭遠如實稟報,「各路人馬俱已在潞州會集,未見行動。」

    孟昶笑道:「他要先內部整頓,再打太原。」

    孟昶猜得沒錯,潞州城內,氣氛很緊張,讓人壓抑。

    這場只許勝不許敗的大戰雖然結束,名不見經傳的柴榮雖然因此名震天下,但此中艱辛和驚險只有經歷者才有體會。

    柴榮望著眾多來到潞州的將領,最先誇獎了及時來援的老將劉詞,這是說給那幾位遲來節度使聽的。或許都是無意,但君令執行緩慢,將惰兵驕是毫無疑問的。

    然後稱讚了趙匡胤、李處耘,馬仁瑀等年輕軍官的勇敢,並給與提拔和獎勵。馬仁瑀便是那位射中張元徽坐騎的禁軍神箭手。

    最後,柴榮大喝道:「將樊愛能、何徽給我拿下!」

    這二人見戰場局勢發生逆轉,又無處可去,仗著自己先前的勞苦功高,猜測柴榮也不能拿自己怎樣,便又來到潞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