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杜成義卻突然想起來什麼,突然插口說:「老奶奶,我想問你當年,是不是進入過高塔?並且,並且在裡面,是不是遇到了什麼?」
老奶奶笑著說:「呵呵,比你猜對了,你也想到了吧?沒錯,當年我也偷偷進入過高塔,並且,並且在裡面,不知道被什麼東西咬過。我想,這只天眼,就是因為這樣子才會長出來的。」
老奶奶繼續說:「可是,後來,我們發現,這天眼,是,是會給人帶來不幸的,這,這天眼,和惡魔有關。」
杜成義說:「老奶奶,你是說,這些年來,被惡魔劈成兩半的人,其實和天眼有關?」
老奶奶說:「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這些都是老李的猜測。因為,因為,老實說,第二年惡魔殺人的時間,其實,其實就是我割下天眼的那一夜。我不知道這之間會不會有聯繫。」
杜成義說:「這可能剛剛只是碰撞在一起罷了。」
老奶奶露出痛苦的表情,說:「不,那時候我也是覺得只是恰恰好碰巧罷了。但是,後來,後來我們發現,或許真的是和天眼有關係。因為,第一年的時候,死的幾個人,都,都曾經接觸過天眼,他們發現了天眼,然後接觸過天眼。第一年,捧起過天眼的人,都死了;然後,是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發生的時候,那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都是後來,我們回想起來的時候,才察覺到的。然後,第五年的時候,老李將天眼埋進了土壤深處,結果,結果是,這天眼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是被誰拿到了水井之中——我們村子裡的人,都是喝這水井裡面的水的——這麼多年,這天眼一直被泡浸在水井之中——直到前年,老李打水時候,才撈起來天眼,才發現的——這村莊的人,喝過被天眼泡浸過的人,都陸陸續續被惡魔殺死了。」
老奶奶的話到底準確不準確,現在還不得而知。
陳海羨望著老奶奶,說:「我總算知道一些事情了,所以,你今晚帶我出來,是有什麼原因麼?」
老奶奶說:「我只是想讓你打消要天眼的念頭。」
老奶奶說完,居然從地上,捧出來了天眼。
「這天眼,其實一直是我和老李的秘密,沒有人知道的。既然你知道了,所以,我想讓你親眼看到,我銷毀了這只天眼。」
老奶奶說完,突然地將那只肉球,拋進了腐屍房之中。
肉色的眼球,在黑夜之中,劃出了一道弧線,然後撲通一聲,掉落在腐屍房大坑之中的腐爛的屍體當中。
老奶奶扔下去之後,臉上寫滿了憂傷。
有一些東西,旁人是無法明白個中代表著的意義的。就好比如這天眼,就算有著那麼多的恐怖,卻仍然是有著老奶奶和李爺爺珍貴而美好的回憶。
就在老奶奶轉身過來的時候,突然大家都聽到了,在腐屍房的下面,突然傳來了怪異的聲音。
難道是,那只天眼,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人來到腐屍房的邊緣,老奶奶舉起來煤油燈。
在虛弱的煤油燈火之中,在那些堆滿還沒有來得及腐爛的屍體之中,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東西。
這只紅色的東西,一直在緩緩地動著。
只是,煤油燈的火焰實在太弱了,照得根本不清楚。
杜成義手中卻掏出一支手電筒,往哪個紅色的東西照過去。
那個紅色的東西被這白色的強光一照,很明顯的,收到了驚嚇,對著光源的方向,突然尖叫了一聲。
那聲音聽起來那麼奇怪,是嘶嘶的聲音。
就好像是一條巨蟒發出的憤怒的聲音。
白光之中,顯示的是一個穿著紅色和服,面色蒼白的女孩子,此刻張開嘴巴,露出一粒一粒尖銳的牙齒,在憤怒地鳴叫著。而且,她的手中,此刻抱著的,是天眼。
陳海羨大吃一驚:「是她?」
這紅色和服的恐怖小女孩,正是杜成義他們經過那長長的隧道時候看到的,以及陳海羨看到的那個吃正在中的蛞蝓的恐怖女孩子。
這個畫面,讓杜成義想起了過去看到的一部日本電影《鬼娃娃花子》裡面的恐怖鏡頭。
這個紅衣和服女孩子,捧著天眼,然後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好像動物一般,突然跳到了腐屍房的對面,然後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這,這,這到底是……」老奶奶的瘦弱的身體在不斷地顫抖著,她的手在不斷顫抖著。
「老奶奶,你,你認識這個女孩?」杜成義忍不住問。
老奶奶顫抖著說:「雖然,雖然我並不認識她,不過,我們這一帶,曾經都流傳著這個女孩子的傳說,她,她,她是怪物,是帶來瘟疫和災難的怪物,沒錯,肯定是她,是她——她,她為什麼要奪去天眼?她奪去天眼,要幹什麼?」
老奶奶好像變得有些精神不清了,自言自語地往回走。
杜成義和陳海羨跟隨在身後。
「你一直跟蹤在我身後?」陳海羨對杜成義說。
杜成義並沒有否認,他說:「沒錯,我一直跟蹤你的後面,因為我看出來,在剛剛的時候,老奶奶其實是對你起了殺機,他將你叫到這裡來,其實是想殺你。」
陳海羨說:「我知道,在她出現在我的窗前對我說話的時候,我已經看出來了,她是想殺我。可是,到了這裡之後,她突然又放下了仇恨,不打算殺我了。」
杜成義說:「是的。一個人內心的仇恨,其實很容易化解。」
陳海羨聽出來了杜成義的話中有話,說:「你是指我麼?」
杜成義說:「大家知道就好。」
陳海羨微笑,說:「嗯,有時候,是敵人還是朋友,其實還真的計算不了那麼清楚。」
杜成義扭頭,望著陳海羨,臉上露出了一個微笑,說:「是的,其實我們可以成為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最好,互相不會影響,而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