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母儀天下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岳飛(上) 文 / 醉臥風陵

    紅玉聽的雲裡霧裡的,不過也沒敢多問。第二天,朝廷上就發生了一件無比奇怪的事情,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居然一致同意了出兵三鎮,而且,主和派推薦的領兵將領正是李綱。

    紅玉想了想,漸漸的明白過來,主和派這是要借刀殺人,李綱如果戰敗,該落井的石頭他們都已經預備好了,他如果勝了,一時半刻也回不了朝廷,將來的事情還是他們說了算。

    好毒的計策!太后未達目的可是把兩派都利用上了。

    世瑤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能以李綱一人換取援兵,這買賣自然做得,至於李綱的將來,那也只能看他自己了。

    李綱不是傻子,怎麼會不知道主和派的毒計,他思來想去覺得自己不是能率兵打仗的料,一再的跟皇帝表明心跡。

    「此前的保衛汴梁雖然取利,但也只是憑著堅固高大的城牆以及高昂的士氣,據城死守罷了,功勞全在守城將士身上,臣不敢居功。」李綱當殿說道,「馳援太原臣義不容辭,然而宣撫一職臣不敢擔當,還請聖上另派主將,臣願牽馬墜蹬、鞠躬盡瘁。」

    皇帝在朝廷裡的確不願意用李綱,嫌他礙事,但是,信任卻是另一回事兒,趙桓深知不是李綱的話他的皇位不可能來的那麼順利。派出去領兵的人,除了李綱還真是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滿朝文武只卿家最忠心為國,汴梁保衛戰也全虧了李卿家,卿家深懂得治軍之道,大軍交給卿家朕才能放心。太原如今危如累卵,卿當即日啟程,朕在宮中等候等候卿家,為卿大擺慶功宴。」

    皇帝這話說的情深意重。李綱連推辭的話都說不出口,可是,長途馳援。打的是野戰,沒有堅固的城牆可守。也沒有充足的糧草作為支援,他來當這三軍統帥,只怕是誤國誤民哪!

    李綱不怕死,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是,他不能帶著幾十萬大軍去歷險,三鎮的百姓。還等著救命呢!

    李綱想來想去,只能拼著得罪皇帝了,他上了奏折,請求乞骸骨還鄉。

    據說皇帝看了奏章之後。一句話沒有說,沒人知道他是生氣還是失望,但是,這終究不是什麼好事,很多人都替李綱捏了把汗。而李綱也豁出去了。他見天子沒有任何反應,連上了十幾道奏折,這個架勢是非要還鄉不可了。

    世瑤聽著這幾日的消息,冷笑連連。李綱不去太原,倒是也明白自己的份量。可是現在這個情況,他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他得把幾十萬西軍帶回西北,等回去之後,他這統帥就是要也可,不要也可了。

    「把這個替我送到李相公府上。」

    世瑤遞給紅玉一張信箋,上面只寫了兩個字,杜郵!

    「娘娘,這是什麼意思?」

    「李綱會明白的。」

    「可奴婢需要隱瞞身份?」

    「不必。」世瑤搖頭說道。

    李綱飽讀詩書,一看這兩個字就明白了,「杜郵之賜,白起蒙冤」,來人是暗示他如果繼續托病不出,皇帝會像秦昭王對付白起那樣對付他。

    李綱心中感歎,他若是有白起那樣的能力,何至於出此下策,他哪怕有一半的把握,現在也帶著大軍殺奔太原了。可是,若當真因為這樣的原因被皇帝賜死,那樣實在是太過冤枉,而他死了也不要緊,還有什麼人能站出來匡扶社稷。

    「來人現在何處?」李綱看了半天,也沒辨識出筆跡。

    「回相公的話,來人遞了這信箋就回去了。」管家低頭說道。

    「還說什麼了?」李綱急問道。

    「只是跟門上這信箋關乎到相公的前途性命,必須要送到相公手上,還給了門上一個紅封兒,出手甚是闊綽。」

    究竟是什麼人呢?李綱想不通。

    「對了,相公,來人是個女子,聽門上的家人議論,好像是瑤華宮那位貴人身邊的人。」

    李綱心想,若真是瑤華宮出來的,那倒沒什麼可疑心,孟皇后雖然被廢,但是其為人處世,堪稱皇室的楷模了。李綱不禁想到,皇帝在孟氏身邊長大,若是學的孟氏一半的硬氣,國家也不至於搞成現在這個樣子,而孟氏若是能有個親生的兒子,想來不至於如此,這可真是國運不濟!

    然而,即成的事實,想也無用了,他仔細權衡了一番之後,只得惶恐受命。

    既然決定去做了,李綱就是拼了命也得把這事情做好,而打仗必然是要用錢的,目前這情況沒有一百萬的軍需物資這仗怕是應付不下來。

    李綱真不算是獅子大開口,但是皇帝這會兒也是真沒錢了。他把錢都給完顏宗望,哪兒還有富餘啊!

    李綱看著皇帝撥下了區區二十萬,心裡頭直淌血,可是沒辦法,事已至此,只能硬著頭皮去往前衝了。

    李綱怎麼看都覺得這一仗不好打,完顏宗翰雖然帶著主力退回了中都,銀術可手上不過一萬多人,但是,皇帝給他的兵力互不節制,甚至無法直接調動,說起來,他這宣撫使也是有名無實。他思來想去,上了一封奏章,請求建立統一的指揮,統一調度各路大軍,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圍殲完顏銀術可。

    李綱上這道奏章的時候就知道結果不會太好,皇帝甚至可能會懷疑他擁兵自重,但是大丈夫有所為不為,為了國家社稷他也只能如此。最後,李綱給自己爭取到了可以直接指揮的一萬人馬,其他軍隊的調動都必須有皇帝的命令。

    這仗還能打嗎?李綱困惑了。然而,不管他怎麼想的,大軍出征已經成了定局。

    靖康元年夏五月,在太原被圍困了將近半年之後,朝廷終於決定派援軍前往太原,全軍統帥親征行營使李綱,三員大將,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的種師中,河東路制置使姚古,河東訪察使張灝。三軍二十二萬人,互成掎角之勢,共解太原之圍。

    乍聽起來,似乎很振奮精神,但是,由於皇帝的多疑,將領們的權力都十分有限,處處掣肘的仗,能打贏的是神仙。

    世瑤雖然憂心,卻也無奈,能做的事情她都做了,剩下的就只能靠將領們隨機應變。

    種師中連克壽陽、榆次,首戰告捷,三軍無不歡騰振奮。消息傳回進城,樞密使許翰斷定金軍知難而退,準備棄圍太原,全線撤軍。這個書獃式的人物認為這是打殘金軍解救太原的最好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他多次催促種師中、姚古再次進兵,打擊北歸金軍。

    世瑤心中隱隱感到不對,種師中連婁底、活女父子倆都沒碰上,怎麼就斷定金軍北歸了,然而,她在京城也沒有更確切的消息,而且就算是她知道也不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她只能馬上去種師道。

    種師道如今已經是病的「奄奄一息」了,但是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嗅覺還是很敏銳的,「完顏婁底是一員悍將,他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太原。而以各路援軍的行軍速度和作戰能力來看,現在大軍並未集結,人數再多都只是一盤散沙,很容易被金軍騎兵各個擊破。」

    「那現在該怎麼做?」

    「等待。」種師道現在最擔心的並不是婁底,而是西軍最致命的弱點,這是數百年的積弊,根本沒有辦法在段時間內克服。「現在最該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更多的西軍集結、籌集充足的糧草輜重。然後從上黨襲擊金軍後背,再迅猛進逼太原,調動圍困汾、潞等地的金軍去救援太原,從而將卡在汾、潞州的大軍解放出來,如此才能盤活整個西北戰場,到時候,還可以對圍困太原的金軍實行反包圍,內外夾擊,金軍必敗。」

    世瑤不通軍事,但是也明白這樣的辦法比貿然出擊更有效,但是,樞密使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軍隊指揮,她擔心種師中頂不住壓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話說起來容易,但是真到了做的時候,未必就能下得了決心,皇權之下,有幾人敢輕易違命。

    「京城裡我跟蔡相公想辦法周旋,老將軍不日就回去吧,李綱雖然書生意氣,但是他能分得清對和錯,只要將軍回到西北,他一定會聽從將軍的意見。」

    種師道很敬重孟氏,作為一個女人,她為這個國家做的已經足夠多了,可是,這麼一個黑白顛倒的朝廷,他覺得縱然是蔡攸那樣的天才都未必能夠扭轉乾坤了。

    「朝廷已經下了幾道旨意斥責師中了,他還能堅持多久殊難預料。」

    世瑤忙道,「所以將軍更得早點回去啊,朝廷亂指揮,李綱又沒有實權,只有將軍才能調度得起整個西軍啊!」

    孟氏說的不錯,每一個領兵打仗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要想統一調度,除了皇命難違之外,就要看統領的個人威望。李綱雖然是名義上的統帥,當時皇帝並沒有給他太多的權限,想要節制一身狼性的西軍,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但是,有些犯上的話他也是不得不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