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母儀天下

正文 第九十三章 圍城(四) 文 / 醉臥風陵

    世瑤目送著趙佶離去,他的背影從來沒有如此的蕭索落寞,這一刻,她竟有些不忍看他。

    「娘子,聖上都已經知道錯了,娘子何不跟聖上一起回去,等到金兵退去之後,在重整河山!」魏紫的眼淚都下來了,她實在不忍心見皇帝落到如此地步。

    「不是什麼錯都能回頭的,聖上他……」世瑤心中似乎也有些不忍,但是,趙佶錯的終究是太多了,「莫說是朝廷,就連我都不信他。」

    魏紫抹了抹眼淚,「聖上遭遇了這麼大變故,怎麼還能不重新改過。」

    世瑤苦笑著搖頭,「本性難移,兵臨城下的時候他或許想改,但是,他只要一過上安逸的日子,就會把是什麼都忘了。」

    皇帝這性子,還真是說不準,魏紫心裡雖然難過,但是也不敢強辯,「奴婢就是看著聖上剛才那個樣子,著實可憐的很。」

    世瑤心裡不是不難過,只是現在難過也是無濟於事,金軍就在城外虎視眈眈,城裡若是再出什麼變故,那大宋朝可就朝不保夕了。「把國家拖累到這個地步,他那點可憐算是什麼!」世瑤只能冷著臉說道。

    皇后顯然心裡還是怨著皇帝的,魏紫便不再多說了,「祁王一旦登基恐怕就沒咱們的安生日子可過了,娘子也該早做些打算。」

    趙桓,終於讓他等到今天,不過遺憾的是,他基本上沒多少享受的時間了,「他也未必就顧得上咱們,再說還有趙佶呢,只要趙佶活著一日,他就不敢把我怎麼樣。」

    這話聽起來可是透著不詳,然轉念一想。太上皇也的確不是那麼好當的,新帝一旦掌握了實權,那父子情分恐怕也就不顧的了。「唉!」魏紫也只能無奈的歎了口氣,以後。見招拆招吧,「這旨意怎麼辦啊?」她問道。

    「好生守著吧,聖上既然留給我救命的,那就不會公開,但願我永遠都用不上。」

    這東西在魏紫的手裡竟好似有千鈞之重,她簡直不知道放哪兒才合適。

    天色將晚的時候,宮裡傳出了旨意。冊封祁王趙桓為皇太子,即日禪位,自號道君皇帝,皇后鄭氏為宣和太后。

    屬於趙佶的時代結束了。汴梁城卻異常的平靜,沒有人悲痛,也沒有人歡呼,這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的順理成章。

    李綱在宮門重重的磕了幾個頭。他感激皇帝,哦不,是太上皇做了正確的決定,這似乎也是上皇這十幾年來唯一做出的正確決定。

    聽起來竟是那樣的諷刺。

    聽到這旨意想要暈倒的就是後宮的嬪妃了,除了鄭氏。他們全部都變得一文不名了,然而,鄭氏心中的疑慮,卻不必任何人少。

    太后還是皇后對他來說區別並不大,反而是太后這名號能讓她更安穩些,可是,太后就太后吧,何必還有另賜封號?

    鄭氏思來想去,這大宋朝就只有一個活著的時候就得了封號的皇后,就是哲宗皇帝趙煦的繼後劉氏,她在趙佶登基之後被冊封為元符皇后,為的是能夠跟將來的正宮皇后有所區分。

    那她這個太后要跟誰區別開來呢?

    這問題鄭氏不可能不想,但是想來想去的結果,也就是只有一個可能了!

    「孟氏!」

    她咬牙切齒的說道。

    「娘娘,怎麼了?」

    鄭氏的心裡靜了靜,「無事,退下吧!」

    「是,娘娘。」宮人們簡直連大氣兒也不敢出。

    鄭氏沉著臉想了想,如今木已成舟氣也無用,還不如趕緊給新皇后騰出地兒來,新皇帝跟前兒也能討兩分好來。

    「來人哪。」

    「娘娘!」宮女們魚貫上前,腳底下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趕緊把咱們這兒收拾了,準備搬到……」搬去哪兒鄭氏不便決定,「不管了,先收拾東西吧!」

    掌事的女官趕緊上前說道,「娘娘,太子殿下剛剛進宮,堅持不肯繼位,娘娘不必收拾了吧。」

    鄭氏都快要忍不住冷笑了,這種話也能信得,「聖上的旨意既然下了,太子少不得要為過辛苦,後宮沒什麼能做的,少給太子添亂倒是真的。你們去準備,旨意一到咱們就走。」

    鄭氏現在要考慮的是她以後的日子,太子不是她親生,跟她也沒有很深的關係,雖然柔福帝姬沒少來示好,但是事情發生的太突然,根基都沒有打下來,有也跟沒有差不多。她現在能做的,就是趁這個時候把立場表明,「吩咐下去,讓各宮緊著要緊的東西收拾,明日一早就都搬到長寧長樂兩宮。」

    「娘娘,後宮人數眾多,只怕一時之間無法安置妥當。」

    「這有什麼。」鄭氏不以為然的說道,「如今國家正是多事之秋,為了聖上她們也當省些事。你們按照位份安排下去,別出大的差錯就好。」

    那宮人點了點頭,太后都發話了,不好辦也得辦啊!

    「娘娘,那咱們搬去哪兒?」

    這也是鄭氏正在考慮的問題,皇帝禪位之後,十有**是要回延福宮居住的,而她自然要跟過去,但是,延福宮在皇帝心中不是一般的地方,沒有皇帝的旨意她也不能擅自做主。

    「你把長樂長寧兩宮的正殿都安排出去,咱們等聖上的旨意。」

    宮人也算是伺候了多年了,不至於這點事兒都看不明白,她低聲的應了,趕緊下去安排,這後宮,立時就亂了起來。

    趙佶看著底下跪著的大兒子,心思卻回到了二十年前,那個時候,他們的心思應該是一樣的吧!

    「朕心意已決,你就不必再推辭了,如今國家有難,也正是你該為父分憂的時候。」

    趙桓覺得自己跪了半天也差不多了,趕緊說道,「兒臣願親往城樓替父皇督戰,誓死保衛京城,禪位的旨意,還請父皇收回吧。」

    「你能有這份孝心,朕心中甚感安慰,只不過朕心意已決,現在就召集眾位大臣進宮,你就準備繼位稱帝吧!」

    趙桓跪在地上,沒接受也沒拒絕,他只中喊著「父皇」,長跪不起。

    趙佶似乎感到厭倦了,起身離開了大殿,偌大一個後宮,他似乎沒有地方可去,不知不覺的,就走去了延福宮。

    延福宮的歲月,或許是他這一生之中唯一快樂的日子,可惜的是,他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失去的。

    「聖上!」身邊的太監小心的喚了一聲兒,「大慶殿那邊已經準備好了,還請聖上移駕。」

    旨意都已經下了,趙佶也不在意把這齣戲唱完,就算是見到那些逼他退位的大臣們,心裡也是不悲不喜的。

    「以後便是太上皇了。」

    太上皇回了延福宮,卻是一個嬪妃都沒有帶,鄭皇后折騰了那麼一場,反倒鬧了個沒臉,不過,新皇帝倒是孝順,請她繼續住在坤寧殿,但是,那也不是她還能呆的下去的地方啊。最後,還是皇帝命令開了欽聖皇后的隆祐宮,請她搬了進去。

    而趙佶對著一切都是不聞不問,竟像是安心要做道君了。

    趙桓當了皇帝第一件事情,就是派遣使者北上議和,其實,名為使者實為人質,這人選,自然是康王趙構無疑。

    康王為了國家大義,自然是義無反顧,而他的生母韋氏也因此被晉為賢妃,從表面上看,倒是一派兄友弟恭。

    「新皇帝真不一般,這麼簡單就除了心腹大患。」魏紫不無感慨的說道,「最奇怪的,聖上對此居然什麼都沒說。」

    「聖上本來就不在意康王,而且,他現在說什麼也不見的有人肯聽。」世瑤一邊搖頭一邊說道,「李綱這個人怎麼樣?」

    「看上去是一心為國的,只是奴婢覺得有點書生意氣!」

    「為什麼這麼說?」世瑤還以為她聽到了什麼傳言。

    「還不是逼宮的事情?奴婢在想不到天底下有這樣的人,居然能帶著一幫文人書生就去逼宮,若不是聖上偶爾心慈,現在只怕已經是血流成河了。」

    「或許他早有預料呢?」

    魏紫卻不以為然,「這樣的事情,恐怕就連蔡相公都預料不到吧!」

    世瑤雖然很想往好的地方去想,但是李綱這件事情辦得的確是運氣的成分居多,這樣的人住持朝政,還真是吉凶難料。

    「至少他還堅決主戰,總不至於太糟。」世瑤安慰的說道。

    主不主戰這種事兒,最後還都是皇帝說了算的,對於趙桓這個皇帝,世瑤顯然不是那麼看好。最要命的,對於金人來說,這戰事不過是剛剛開了個頭而已,對於宋人來說,卻幾乎是看做了滔天大禍了。

    「娘娘也別太擔心,至少李相公已經在平抑物價了,城裡的局勢穩定了許多。他還動員了很多百姓參加守城,多次擊退了金人的進攻。」

    單靠京營和那些百姓,京城是注定守不住的,「也不知道蔡攸還有多久能到?」

    「現在是一點消息都不通,娘娘別太著急了,或許,明日一早援軍就到城下了呢!」

    世瑤心裡雖然這麼盼著,但是她知道金人對西軍不會沒有防備,想要馳援京城,恐怕還得先過金人這一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