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母儀天下

正文 第四十二章 卷 終(下) 文 / 醉臥風陵

    世瑤已經做好了承擔罵名的心理準備,她卻沒想到事情能峰迴路轉到這種程度,謠言傳播的速度,超過了這世上最快的交通工具。

    世瑤看著最新的小報,簡直是哭笑不得,「蔡京身邊能有這等文采的,大概就是有大公子蔡攸了。從前只知道他是個有心計,沒想到膽子也不小。」

    「娘子這半天就琢磨這個了?」魏紫有些好笑的問道。

    世瑤點了點頭,不無擔憂的說道,「此人雖然幫了我跟聖上的大忙,但是,此計卻可看出心術不正,有這樣的人在聖上的身邊,可不是朝廷的福氣。」

    「娘子從前還說過,水清則無魚,怎麼才幾天功夫,自己反而忘了呢?」

    「只能說蔡攸這樣的計策,實在是超出了我的接受範圍。愚弄百姓,製造謠言,形成了輿論之後才向朝廷逼近,最後,連朝中的大臣都不得不讓步,這樣的心計,普天之下也再找不出第二個了。」

    「奴婢倒是覺得娘子實在是太多慮了。宣仁皇后以前就說過,朝政是天底下最複雜的事情,只有忠心不夠,只有智謀也不夠,非得二者兼而有之,才能算得上是能臣。」

    「你覺得蔡攸是能臣?」

    「他解決了是誰都沒辦法的難題,可不算是第一能臣。」

    「我擔心的正是這個。這件事情之後,聖上對他必定要更加重視的,而皇帝身邊的第一能臣缺乏正直,對國家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好與不好,娘子日後看著就是了,眼下風平浪靜的,何必杞人憂天呢!」

    世瑤聽了雲纖的話,不禁啞然失笑。她突然覺得自己可能就是個操心的命,什麼時候都有惦記不完的事兒。

    世瑤這邊在議論蔡攸,皇帝那裡也一樣,只不過,兩人的感情基調是完全不同。

    趙佶聽著蔡攸編的故事,都快要把自己感動哭了,有時候他都覺得這個故事才是真的,他們就是這樣驚心動魄的相愛的。

    「蔡攸這小子,可是越發的出息了。」

    童貫忙答道,「還是聖上英明。一眼就看出來這文章都是出自大公子的手筆。」

    「蔡京那點能耐朕還能不知道?等這事兒過了,朕可得好好賞賜他。」

    「他能給聖上分憂,那也是臣子的本分……」

    「行了。行了……」趙佶笑著打斷了他,「知道你們關係好,用不著跟朕弄這些虛文。只管用心做事,自有你們的好處。」

    「奴才謝聖上大恩。」

    「好了,你下去吧。給朕看好延福宮,別出什麼岔子。」

    從世瑤點頭的那天起,趙佶的眼睛就慢慢恢復了,早朝的時候,不知內情的人基本看不出什麼破綻,而皇帝的心情也很好。朝臣上奏的事情,只要不是太離譜,基本上都能准奏。

    「聖上。近日京城之中廣有流言,涉及宮闈私事且屢禁不止,甚至污蔑先帝及太妃,還請聖上下旨徹查!」

    童貫心中暗罵,還真有這不開眼的!

    皇帝的臉色雖然沒變化老公壞壞:邪惡總裁不好惹全文閱讀。但是心情卻差了很多,「愛卿所奏。朕亦是有所耳聞,雖然涉及皇室,但是所述之事也均為事實。朕近日正在考慮,準備迎娶孟氏,即成全了我們夫妻的情分,也算是完成先帝跟欽慈皇后的心願。」

    皇帝都把自己爹娘搬出來了,可是大臣們依然覺得不妥當,直說孟氏畢竟嫁給了哲宗皇帝,就應該尊為皇嫂,甚至,還有人提出重新冊立孟氏為皇后,與劉氏並尊。

    然而,這些都不是皇帝所需要的,皇嫂,更是他這輩子最痛恨的兩個字。

    「孟氏為了朕受盡委屈,甚至九死一生,朕必要補償與她,眾卿不必多議。」

    孟氏究竟是怎麼嫁給哲宗皇帝的,大臣們都心知肚明,而皇帝如今提出要娶孟氏,這件事情究竟是誰在暗中操作也是一目瞭然。然而,孟氏不管怎樣都嫁過先帝,再改嫁給當今皇帝,這話也實在不好聽,他們就算是知道皇帝的心意,也不能不勸。甚至,還有人提出尊崇孟氏為皇太后,在京城另建安陽宮。

    趙佶聽著心中萬分不滿,也不等眾人說完,就黑著臉讓童貫宣佈退朝了。

    童貫心裡卻想,最開始能是這樣的局面就算是不錯了,如果不是蔡攸做了那麼多的鋪墊,現在根本就不可能是這種溫和的勸誡,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指著皇帝罵昏君呢!

    「聖上先消消氣兒,那些朝臣雖然古板,也是為了聖上著想的。事發突然,他們一時不能接受,等他們過兩天想明白了,也就不會強烈的反對了。」

    「朕可不指望他們能自己想明白,傳蔡攸進宮。」

    趙佶這回也不找蔡京了,知道他未必能有像樣的主意,而眼下這個局面,也算是蔡攸意料之中的。

    「請聖上稍安勿躁,微臣認為,這樣的膠著的情況還有持續一段時間,非如此不能顯示出他們忠君愛國。而微臣以為他們要說什麼就由他們說去,聖上不去理會也就是了,只等關鍵的時機一到,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趙佶也算是聰明人了,無中生有的事情也不是沒做過,可是,蔡攸這盤棋下的太大了,就連他都有些跟不上思路。

    「什麼時機?」

    「聖上準備迎孟娘子回宮消息,微臣明日就把它散出去。京中的酒肆茶樓,微臣都已經安排好了人手,三人成虎,用不了幾日,京中百姓就會覺得聖上就應該冊立孟娘子為皇后的,到那個時候,朝臣們也就不敢說什麼了。」

    久居上位的人,怎麼可能看到小民百姓的力量,趙佶實在是不能理解蔡攸的想法,「那些所謂的忠臣義士有多固執,你難道還不知道?」

    「他們固執,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對君上有利的,可是。如果他們的固執是陷君於不義的話,他們也就不敢堅持了。」

    趙佶漸漸明白了,蔡攸是在賭朝臣們有多在意明君聖主這四個字。一旦他想要娶孟氏的消息傳了出去,大臣們就再也不敢提起之前的那些傳聞究竟有多少漏洞,因為他們一旦這樣做了,皇帝就會盡失民心,這樣的後果,他們無法承擔,所以,他們最後能做的。也只有被皇帝牽著鼻子走。

    趙佶心裡高興,他卻沒有意識到,作為一個皇帝。如此露骨的玩弄權術,他的身邊剩下的就只能是奸狡小人!

    「很好,你就去這麼辦。」

    「是!」

    蔡攸知道皇帝一定會准許的,但是他卻擔心另外一個人,孟世瑤是眼裡不容沙子的人。他鋒芒太露,只怕會引起她的反感。前車之鑒也不是沒有,那個叫袁洪的道士,就不是莫名的得罪了孟氏,在風頭最勝的時候被趕出來朝廷,最後。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道觀裡。

    然而,蔡攸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知道現在什麼都不能說龍嘯驚天全文閱讀。皇帝正在興頭上,說了也只能適得其反,他還可以慢慢找機會,畢竟,立下這樣的大功。皇帝也不會輕易地放棄他!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同蔡攸的預料一般,朝臣們都知道是他們被皇帝算計了。可是,他們卻什麼都不能說,因為這個是已經不能算君王的過失了,根本就是皇帝的陰謀,拆穿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明智,還真有那想不明白的非要爭出個所以然來,結果,自然是被皇帝趕出了京城。

    至於呂大防、蘇軾這些舊黨,非常一致的保持了一種旁觀的態度。畢竟,他們都曾經受過孟氏的好處,紹聖年間的諸多事端,如果不是孟氏周全,他們這些舊黨就只有同往嶺南這一條路而已。

    而且,他們對孟氏的處境也都有些同情,畢竟是宣仁皇后欽定的人選。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們都認為孟氏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皇后。

    哲宗時期的亂象,都是孟氏出宮以後才發生的,而孟氏還在宮裡的時候,相對還算是平靜。

    他們都可以接受章獻皇后,接受一個孟世瑤,其實,也沒那麼困難。

    但是,他們對皇帝所採用的手段,產生了某種隱憂。

    君子之風,是這個時代文人的共同信念,可是皇帝的做法,卻是十足的小人行徑,他們一時無法面對這樣的皇帝,所以,把罪過都記載了蔡京父子的身上。

    三個月後,聖旨到了孟府,正式冊立孟氏為皇后,隨後開始行問名之禮。

    孟元已經心裡頭百感交集的,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這個孫女,竟然又成了皇后。不過,於老夫人倒是很高興,她看得出來皇帝是真心的,雖然誰也不敢保證這種真心能維持多久,但是,他們是一起患過難的情義,總能保著世瑤這一生的平安富貴。

    有人高興,就有人愁,而貴妃劉氏就不僅僅是愁了,她簡直是恨,她以為生了皇長子、皇長女,這個皇后的位置是穩穩當當的了,可是卻沒想到,前朝為了孟氏爭得不可開交時,竟然沒有人提起她。

    「娘娘別生氣了,孟氏能出宮一次,就能再讓她出去一次。」

    「哪兒有那麼容易!你不知道嗎,大婚都改在延福宮了,以後皇帝、皇后都不會再住在大內了。」說著說著,劉氏的眼淚落了下來。

    ps:

    這一章最後一點,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寫了,我從來也沒寫過感言什麼的,今天卻突然有很多話想說。

    從開這個文我就變得特別忙,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事情,整個人很累,狀態也不是很好,很多時候我都想放棄算了,不過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評論區我都會看,就是來不及回復,心裡其實也很過意不去,畢竟是我做的不夠好。所以長了草我也沒什麼怨言,只是特別感激一直默默支持我的筒子們。

    本書大綱就很長,我把女主在江南的故事整整一卷都跳過去了,這一卷原本應該是80-100章的,我也省掉了很多內容。現在回頭想一想,都這麼多字數了,女主還沒有過上幸福的日子,的確是有些過分,這是我在構思的時候就欠考慮的地方。

    趙構做不了幾天皇帝,為了這三個炮灰我也算是絞盡腦汁了,第五卷明天就開始,會有比較安寧和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成績很糟糕,但是我會把它認認真真寫完,跟任何數據都沒有關係,這是我故事和我的理想,再次感謝所有正版訂閱的筒子,若是沒有你們,這本書也許更難完成了,謝謝大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