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四十九年十月,秋風起,秋陽艷,秋高氣爽,正是登高野遊的好時節。
大晉齊常府西部有一處山嶺,在地方上被喚作枯木嶺,綿延自齊常府旁寧平山脈,因山嶺中多各種乾枯林木而有了這樣的特殊名聲。
只是這處山嶺中雖有許多枯枝幹柴可以撿取,但周圍的山村百姓卻很少願意深入山嶺中去,據說山嶺中藏有恐怖妖屍,吃人肉喝人血,就連魂魄也會被它吞了。
當然了,這種傳說口口相傳的多,真正見過妖屍的人幾乎沒有。
但每年確實有一些膽大的村民,又或者是外來的流民,進了山嶺卻沒能出來的事情發生,都說是被那山嶺中的妖屍給吃了。
所以枯木嶺所在的周邊山村,村民們很少深入山嶺中打柴、打獵,更不用說游chun踏高的到山中遊玩了。
這日傍晚時分,枯木嶺外圍山腳的一處山村前,卻從山嶺深處方向出來了一個人影。
這人身材高挑,披著旅人常穿的青灰色連兜帽長袍,在他懷中似乎抱著一隻雪白色的小獸,隨著他的行走,探出腦袋也向外窺看著。
他遠遠望見了這處山村,身影幾個晃動間,便來到了這處山村的近前,隨後倒是漫不經心的往村中走了進去。
此時這山村中正是家家戶戶晚食之際,見有外人進村,這種鮮有人來的村子,不免引來了不少村中閒漢的觀望。
這人走入村中不久,村裡人也看清了他露在帽兜外的樣貌,這人看上去竟是一個面容青澀的少年郎,腦後挑著馬尾直垂到後腰位置。
從他舉手投足的表現和身穿的袍衫質地,便可知道這人絕不是普通的庶民百姓,或許是什麼世家貴人公子。
這倒是更讓村民們有些好奇起來,這樣的貴人公子怎麼會獨自一人,出現在他們這樣的荒山野村中呢?
這也太不尋常了,貴人家的公子爺,身邊一個陪伴的下人都沒有,到這樣的荒山野嶺來幹什麼?
難道是和族人出來遊玩,在什麼地方走散了,又或者是遇到了什麼意外,逃離出來的,可看他的形態也不像啊。
另外,看這位公子爺的氣態,走在這山村小道中,就像是在自家院中閒庭信步般,抱著懷中的小獸,還不是摸幾下小獸的腦袋,不免讓那些村民都看的很是稀奇。
可不一會,這些村民就不敢胡亂觀望了,他們發現這位貴人公子爺可不簡單,好像能知道他們在看他,每次那眼神掃過了,就像是能直接穿透他們的腦袋,讓他們不自禁的心驚膽顫,不敢再多瞅幾眼。
而這少年郎進了村子,倒也對著村中的房屋四下觀望了一下,隨後直接往這村中的裡正家走去。
這種荒山野村總共也不過百來戶人家,那裡正就相當於是村長了,代表官方處理村裡發生的一些事情。
當然作為大晉朝的最基層,村莊裡正人家也算是有點小官方地位,所以在那裡正家的院門外立有一根兩、三米長的黑桿子,又稱作裡正桿,自然也是一眼就能望到。
這少年郎筆直的到了裡正家的門院外,往裡面看了一眼,倒也沒直接進去,就是乾咳了一聲。
可裡面的人哪裡敢怠慢啊,一個五十來歲的老頭,見這貴人家的公子已經找上門來,急忙跑了出來,對著少年郎躬身見了一禮,才開口道,「這位貴人請了,小老兒是本村里正,不知貴人從何處來,到本村可有何事?」
「嗯,免禮,里正,我只想知曉,此地為何地?位於何府何縣?此乃我的玉脂官牒!」
這個少年郎自然就是朱凌午了,他通過古墓內的傳送法陣離開了古墓,卻是在一番機緣巧合後,不得不從這處枯木山嶺中走了出來。
對自己身處何地完全是一頭霧水的他,只能尋找這第一眼見到的山村詢問自己所在位置了。
不過,朱凌午這代表身份地位的玉脂官牒卻也不普通,這個官牒已經說明了他的士族身份,若是普通的寒門庶族,使用的是青銅官牒,而像更普通的庶民百姓,使用的只能是木質官牒。
這種玉脂官牒在大晉各國各府各縣也都是擁有特權的,可獲得禮遇,見官不拜,刑罰不加,甚至還能指派官府中人做事。
畢竟這種玉脂官牒,可都是仙師製作,不是凡人庶民能夠仿製偽造的,真要有這個能力的人,自然也可以算是士族級別了。
如今朱凌午這個玉脂官牒一出手,徹底印證了他的士族身份,那村中的裡正老頭慌忙再次對朱凌午施了一個大禮。
「哎呀,真是貴人公子駕臨,小老兒真是有眼無珠了!公子,小門小戶只怕招待不周,怠慢了貴人,公子爺的問話,小老兒一定是知無不言!呃,此地乃是枯木嶺,本村喚作嶺南村,隸屬齊常府白木縣!」
「好了,不用多禮,我也不需要你們做出什麼招待,這麼說來,這裡已經是齊常府了!這倒是不錯,那麼此地距離白木縣城有多遠?」
朱凌午一開始聽那裡正老頭顫悠悠的說個沒完,不免拿眼瞪了他一下,如今總算是知道了自己身在何處。
原來這裡已經是齊常府了,朱凌午自然記得當初買消息時候,關於純陽宗的信息裡就有齊常府的名字,看來自己已經來到了純陽宗地盤了。
想不到從古墓出來,就直接到了純陽宗的地盤,難道這齊常府原本就是玄冥宗的地盤,只是隨著玄冥宗的滅亡,被純陽宗接收了過去?
這倒是有可能的,想到之前自己從傳送陣出來遇到的事情,雖然這處山嶺並不是玄冥宗的宗門所在,可也能知道這裡距離玄冥宗的宗門並不是很遠。
根據朱凌午所知,這齊常府位於大晉朝中南區,地形如同一塊靈石,佔地倒也不比地方上的那些封國小多少。
這齊常府在大晉朝中倒也算是一處產糧之地,在古時也有不少王國佔據此地立國,史上也有不少王朝曾將國都設在齊常府。
這齊常府旁緊鄰著一條濁水河,由北至南貫穿大晉境內的九府七十八縣,可謂是大晉朝的生命母河。
而齊常府內也因此得了不少好處,從濁水河分流出來了三條支河,倒是在這齊常府內留下了大片水鄉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