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醉

正文 第七章 爭論 文 / 唐遠

    李顯當殿的奏議引得朝堂上一片驚色,在他陳述完畢,並將手中的奏議交給迎過來的一名內侍省宦官後退到一邊時,諾大的宣政殿內竟然沒有一點聲音發出來,眾臣大半在愕然當中.

    當然有一些人是抱著明哲保身的念頭,在這種場合絕對不吭聲,以免惹禍上身。

    對於戴至德、張文瓘、郝處俊、李義琰等聯名上奏的大臣來說,這是一件壞的不能再壞的事,作為太子的李顯當殿表示了現在不願意繼承帝位,他沒有任何處理朝事的經驗,這相當於**裸了打了上奏時候把李顯能力說的非常出色,完全可以勝任一個皇帝職責的戴至德等人的臉。這並不是李顯的客套,顯然這是李顯不敢,不願意,這位太子殿下一定感覺到了什麼風險,或者被皇后武則天威脅到了,才打退堂鼓的。雖然說前些日子李顯躲在東宮不願意見他們這些在臣已經讓戴至德等人感覺到惶然,但也被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成李顯的懦弱,不敢在關鍵時候表態,獲取更多的支持,他們以為將局勢逼成騎虎之勢,李顯最終會被迫或者半推半就地同意的,但卻沒想到這位太子哥在朝會時候上演了這麼一齣戲,並且事先沒有任何徵兆,沒對他們這些人透露半點消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不過戴至德等人也不是善茬,他們能混到這個位置也是久經大風浪的,驚愕之後也馬上有了反應。

    在這些人裡面,戴至德的資格最好,按現在政事堂的排位他也在其他幾人之上,在李顯陳述完後,他也第一次站出來,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啟稟天後娘娘,太子仁德,怕朝綱出現混亂。因此才一力推拒繼承皇位!太子才學出眾,讓臣等非常敬佩,太子的仁德,也讓所有人敬仰,如此大仁大義又才學非凡的太子,理應幫天皇陛下和天後娘娘處掌朝事,如今天皇陛下久病不能理事。許多朝事因此久置不能決!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事不能擱置太久,不然天下會生亂,臣等懇請天後娘娘,立太子為君,繼續帝位。以讓天下人安心!」

    上一年朝廷已經下詔,改皇帝和皇后以「天皇、天後」的稱呼,雖然許多場合仍然可以用「陛下」和「皇后娘娘」相稱,還有一些人執著不想在私下時候改變,就如陳易這樣私下間依然以皇后娘娘相稱武則天,武則天也沒什麼意見。但在正式的朝會上,卻是要以「天皇陛下」和「天後娘娘」相稱的。

    戴至德一出。張文瓘、郝處俊、李義琰等人魚貫出列,站在戴至德身近,一起躬身請命,以相似的理由請求立太子為君,以免天下生亂。跟著這些政事堂宰相出列的還有不少大臣,但比聯名上奏名單上的大臣人數少了一些,那些很圓滑,看情景不對。已經在猶豫了,不敢跟著戴至德等人出列,當殿逼武則天表態。許多人並不是真的看不慣武則天攬政,他們只是覺得跟著聯名上奏,可以逼迫武則天立太子為帝,擁立新帝的功績可以讓他們撈到不少政治資本,說不定這就是大紅大紫的籌碼。

    但如今太子李顯自己站出來呈請讓天後娘娘繼續代皇帝執掌朝政了。再看武則天這些天並沒太多的動靜,沒有什麼異動,宮中也很平靜,從諸多情況上來看。天後娘娘可是成竹在胸,一點也不忌憚這麼多大臣的逼宮,今日在簾後坐朝雖然看不清她的樣子,但從剛才的表現上來看,也沒有任何失態的表現,諸多跡象表明,逼宮的大臣是肯定失敗的。

    既然逼宮的舉動會失敗,那跟著一道行事的大臣肯定會倒霉,那些「涉足」不深的牆頭草類型的大臣們,幹嗎還在這種關鍵時候去淌這渾水,給自己找不自在呢?因此許多猶豫著要不要跟著站出來一道陳言的大臣,遲疑了一會後,最終還是收回了腳步,準備先看看事態的變化如何。一些人則是直接放棄了當初的打算,準備裝聾作啞,不表態了,以免給自己惹禍上身。

    支持戴至德、張文瓘、郝處俊、李義琰逼宮的人不少,但反對他們,力挺武則天的人也肯定有,第一個站出來駁斥這些人逼宮之舉的也是政事堂的宰相,不是別人,卻是李敬玄。在一片吵鬧聲中,李敬玄大步從班列中走出來,走到殿前,沒看身邊那些鼓躁的人,沖殿上簾後的武則天行了一禮後,以中氣十足的聲音說道:「天後娘娘,臣反對讓太子殿下在這個時候繼位為君的建議!」

    李敬玄聲音很大,憋足勁的吼聲一下子蓋過了邊上那些鼓躁的聲音,宣政殿也在片刻間安靜了些下來,李敬玄的聲音也繼續響了起來:「天後娘娘,諸位同僚,如今天皇陛下依然健在,只是因身體有恙讓天後娘娘代為執掌朝事,有朝一日陛下身體康復了,依然會出來執政的,諸位同僚在陛下依然健在時候就要求傳位於太子,讓太子繼位為帝,這次置陛下和娘娘於何地?你們這是脅太子殿下的名頭逼宮天皇陛下和天後娘娘,逼迫他們將帝位傳於太子,如今太子殿下都一力推拒了,你們還不甘休,一意孤行,當殿脅迫代陛下坐朝的天後娘娘同意傳位於太子,你們這與謀逆何異?」

    李敬玄最後那句話說的聲色俱厲,竟然一下子駭住了不少站出來鼓躁的大臣,一些人明顯受到驚嚇,偷偷地退縮了,想溜回班列中。李敬玄說的當然沒錯,從名份上講,天後武則天只是代皇帝執掌朝政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攬政,她一直以來是奉皇帝的旨意做這些事的,以前李治可以處事,可以主持朝會時候當殿向大臣們宣佈過多次這件事,皇帝依然健在,沒有駕崩,那武則天可以一直名正言順地代為處理朝事,要是有人反對這皇帝自己做出的決定,逼迫她改立新君,那自然可以等同於謀逆,如果有一天皇帝康復了,怎麼可能容忍這樣的事發生?

    這時賀蘭敏之也站了出來,大聲陳述:「天後娘娘,臣附議!如今陛下依然健在,病情也在慢慢好轉之中,陛下健在,只是要娘娘代為執掌朝事,以免朝中出亂,但並沒有要娘娘將皇位傳於太子!太子新立,沒有治國的經驗,要是現在將皇位傳於太子,我大唐必將生亂,此前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將毀於一旦,娘娘萬不能受一些人的逼迫,同意立太子為新君!朝中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想借脅太子的名義逼迫娘娘做出錯事,以達到他們的不軌目的,還請娘娘千萬不要被他們逼迫,做出錯事!」賀蘭敏之說著,再次恭敬作禮,絲毫不理會其他大臣的怒目,退回了班列。

    賀蘭敏之這攻擊性挺強的話惹惱了很多大臣,張文瓘等性子比較燥烈的大臣馬上站出來,反唇相譏,指責作為武家子嗣的賀蘭敏之只是為了維護武家的地位和榮耀,才如此血口噴人的。血氣方剛的賀蘭敏之當然不能容忍別人這樣指責他,馬上又站出來,怒目相爭,指責聯名上奏的這些大臣只是為一已私利,想當顧命大臣,在新君即位後獲取更高權位,才聯手逼迫朝廷做出將皇位傳與太子的決定,他們所做並不是為了天下百姓及社稷而考慮。

    朝堂上一片混亂,一直沒有吭聲的武則天終於忍不住了,怒喝了一聲,令諸臣安靜。賀蘭敏之與戴至德、張文瓘等人才不甘心地住了口,但依然怒目而視。這時中書舍人裴炎走了出來,在眾人剛剛安靜下來時候,大聲稟奏:「天後娘娘,臣有奏!」

    「講!」武則天的聲音依然與平常無太多異常。

    裴炎作禮後,長身而立,朗聲說道:「娘娘,眾同僚心憂天下,怕天皇陛下久病無法理政,導致朝中生亂,這可以理解。但天後娘娘是代陛下處理朝事,是受陛下所托而為,在陛下病恙未癒之際,代為執掌朝事自是合情合理,除非陛下沉痾不治,方可考慮傳位於太子!臣等想知道陛下如今的身體情況,要是陛下身體慢慢康復,有治癒後繼續理政的可能,那諸同僚聯名上奏,請朝廷改立新君的提議自不需要再議什麼!」

    今天不想站出來湊熱鬧,只想看諸臣有何表現的陳易,聽了裴炎此話後,甚是驚歎。他也弄不清楚裴炎為何這樣說,好似他知道李治的身體情況一樣。心裡也不禁嘀咕,不成武則天將底細透露給裴炎過?他可是知道,原來的歷史上裴炎可是武則天一手提拔上來的,雖然最後裴炎是被武則天殺掉,但依然改變不了早的時候,裴炎是武則天鐵桿心腹的事實,難道這其中有他不知道原因的故事在?

    就在他疑惑之時,殿上的武則天有了反應,在裴炎的仰然挺立,及其他眾臣的驚愕之中,猛然起了身,暴喝道:「既然諸位愛卿如此關心陛下的身體,那今日本宮就領你們去看看現在陛下的情況!」說著一摔衣袖,從簾後起身離去。(。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