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玄同在得陳易馬上會將奏議轉呈給武則天的答應後,改變了主意和行程,並沒馬上踏上返回岐州的行程,而是繼續在京中盤桓。:
陳易當然不會食言,他是個做事乾脆的人,魏玄同的奏議在很短時間內他就交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也仔細看了,甚是贊同,在問詢了一會陳易對魏玄同的印象後也告訴陳易,待過幾日她會親自接見魏玄同,當面問詢對策,要是此人真的有特殊才學,可堪大用,定不會錯失。
而在魏玄同被武則天召進宮問詢的當天,陳易又接待了另外一名魏姓來訪者。
這名叫魏元忠的人他也略微有過耳聞,當然是指原來歷史上的名聲。在原來的歷史上,如魏玄同和魏元忠這樣的人物陳易知之不多,要讓他主動去想這些人是想不到的,至多只是聽到他們名字時候,會記起來歷史中好像記載有他們的事跡,大概記著這些人是比較有名的人,他們在歷史上有過作為的。因為這樣的原因,他才對他們刮目相看,禮賢下士一樣接待。
魏元忠很年輕,還是名太學生,他與許多年齡相仿的人一樣渴望有機會用自己的才能建功立業,報效朝廷。但他們苦有才學,卻沒有遇到合適的引路的人,如今情況下,沒有合適的薦舉之人,差不多就是失去了早早被人賞識、得到朝廷重用的機會。但他們依然期望能得朝廷高官的認可和賞識,因此尋常間也時常想辦法拜訪他們認為可以給他們帶來好運的高官,陳易也是他們選定的目標之一。魏元忠也算比較幸運,後世時候的陳易略微知道他的名聲,因此就得以接見了。
歷史名人注定有其與眾不同之處,魏元忠也是如此,在與陳易的交談中,充足展示了他的才學,除了與魏玄同一樣在官員選拔的制度上有所提議外。還提出了朝廷必須要重文揚武之道,不能因為立國多年,外患大半消除而荒廢武事,強國自道更加要重視武略。
「理國之要,在文與武,今言文者以適辭華為首而不及經綸,言武者則以騎射為先不知方略……人無常俗人。政有理亂,兵無強弱,將有巧拙,故選將當以智略為本,勇力為末……」魏元忠以、郝處俊、裴行儉等人為例,講述了武將謀略培養的重要性。同時又陳述了軍隊中獎罰分明的重要性,「夫賞罰者,軍國之切務,苟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堯、舜不能以致理!」並言賞罰不分明會讓將士不拚命,其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統計的!
他的觀點當然得到了陳易的認可。甚至覺得此人真是他的知己,在軍備改革方面的建言還是挺有見地的。陳易也向武則天推薦了魏元忠,只不過他沒魏玄同那樣得幸,蒙武則天召見,到底兩人原來所當官的級別有差別。最終,在陳易的薦舉下,經吏部考核,魏玄同意外地被任命為檢校吏部侍郎。協助裴行儉進行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魏元忠也因為在人事選拔制度上及軍事改制方面有與眾不同的建議,被補到兵部任職,委以兵部郎中職。
對於自己舉薦的人得武則天看重,並被委以重職,陳易很是高興,他相信他又收羅了兩個很有才學的人。魏玄同和魏元忠自然更加高興,陳易的舉薦讓他們得到了特殊的待遇。而且得到的任命遠出他們自己的意外,對陳易很是感激,生出知遇之恩。
魏玄同在得武則天召見時候陳易也在座,一道論事時候陳易經常能給予畫龍點睛的指正。彼此間聊事時候也是類似,讓他們經常聽到不同常人的理論,遠比他們想的高深的理論,在驚歎的同時也敬佩於陳易的才情,覺得真是名不虛傳,陳易是有真才實學的。
「子應,你這些年所薦之人才都是不錯,無論是狄仁傑、張柬之、駱賓王、王勃,還是魏玄同、魏元忠,俱非泛泛之輩,以後你要你本宮發掘更多的人才!」武則天並沒去在意陳易的私心,她也不完全清楚陳易在這方面有什麼私事。發掘人才的要求是她向陳易提的,陳易也不斷地向她推薦不一般的人才,這讓她很是欣喜,並一再鼓勵陳易,多當幾回伯樂,為她,為朝廷發掘更多有用的人才出來。
因為先知先覺的原因,陳易舉薦的人才都非泛泛之輩,大多都是在歷史上非常有名聲的人,他們的才能決定了他們的表現,這也間接證明了陳易識人的才能,這方面的「才能」讓自詡極少看錯人的裴行儉都甚是驚歎,武則天更不要說。這也讓陳易得意,他也在拚命回憶,努力去想起這個時代的歷史上還有哪些名人,只不過一些很有名的人要麼沒出生,要麼還小,或者沒辦法尋訪,一些如果名諱不傳到他耳中來,他還想不起來。
只能以後多多注意,聽到耳熟者先將人搶過來再說。
年過後,陳易又在謀劃另外一件事。
這件事是他早有打算,也算是軍備改革中很重要的,但一直沒條件或者說沒機會實施的一件事,那就是籌建軍校的事。籌建軍校,培養更多的將領,這是陳易認可的最佳提高軍中將領素質的捷徑,蘇定方留存下來的兵法現在只傳裴行儉和蘇慶節,陳易不希望衛公兵法如原來歷史上那樣失傳,他希望將御兵之道,戰爭時候的謀略傳給更多有潛力的將領。當然不只衛公兵法,還有李勣、契苾何力等一大批非常有謀略的將領所留存的領軍之道也不能讓他們湮滅,要繼續流傳下去,讓後人發揚光大。
陳易提議籌建軍校的事得到了武則天的支持,但因為隨後發生了很多事,武則天無暇顧及,陳易也有太多的事忙,如此重大的事當然沒精力去管。如今兵部來了魏元忠這個激情澎湃的人,而且與陳易所執理念基本相同,完全認可籌建類似講武常性質的軍校,培養軍中將領的謀略。有這樣一個鐵桿支持者,又是極具才能的人,再加上對吐蕃的戰事已經平息,對倭國的戰事也暫時處於停頓狀態,軍器監屬下各工坊正按上一年制度的計劃生產和科研著,陳易有精力去打理這事了。
他和魏元忠聯名寫了一份奏本,送到武則天的案前,陳述了趁如今許多有經驗戰將還在的情況下,應該早一點將軍事院校籌建起來。蘇定方、李勣、姜恪這樣的名將先後離世,他們的作戰謀略沒能親自傳授給更多的人,這是一個天大的遺憾。
為了進一步說服武則天盡快同意他的所請,在上呈奏本的同時,他也與武則天來了個促膝長談。
「娘娘,所謂軍事學院,就是一所教育和培養各級將領的學府,培養出來的各級將領,要讓他們做到戰時能指揮,平時能管理,對領軍作戰之道很熟悉,對各類武器也熟悉其性能並能熟練掌握,在軍中起著中堅力量!」面對著武則天的問詢,陳易娓娓而道:「而且,組建軍事學院,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論在籌建、選址、人員配置、師資力量、管理人員及方式、授課方法、教材編寫等方面都要進行長時間的準備,如今朝廷已經進行了全面的軍備改革,為了大幅度地提高我大唐軍隊的戰力,必須要盡快決定籌建軍事學院!」
「軍事學院的授課內容,可以是以往各兵法大家寫成的著作,也可以是我大唐軍隊中能征善戰將領的用兵所得,以敵為師,由軍中有威望者,軍事才能卓著者進行講授,這比以往軍中盛行的一個名將只將兵法傳授給幾個入門弟子的方法強多了!而且軍事學院在培養各級軍官時候,可以加大思想方面的教育,讓軍事學院畢業的將領都有忠君愛國的思想!」
「軍事學院建立後,可以讓大批的高級或者中下級軍官到學院中進行系統的培訓,大幅度提高各級軍官的軍事素養!娘娘,籌建軍事學院有百利而無一害,如今我大唐已經國富民強,朝廷賦稅收入連年增長,建立軍事學院所需花費雖然大了一點,但依我大唐現在的財力,是完全可以負擔的起的!」陳易眨著一雙充滿熱情的眼睛,以非常有煽動性的口氣對武則天說了一大通的話。
「唔!說的不錯,確實是應該早籌建軍事學院!」武則天笑著點點頭:「這件事你上年也已經提過了,本宮也沒反對,只是後來事忙,沒顧的上了,如今你再提起,想必已經有了詳細的籌建方案,只要你將方案拿上來,在朝會上得到通過,那就可以施行了!」
「是,娘娘,臣一定盡快將詳細方案呈上來!」陳易大喜過望。
也只花了幾天的功夫,陳易就和魏元忠一道,草擬了一份詳細的方案,交到武則天的案頭。武則天也沒食言,馬上就拿到朝會上討論了。
討論結果當然不出意外,沒什麼人反對,軍中武將更是拍手支持,籌建軍事學院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陳易主領此事,兵部的幾位官員,包括魏遠忠,還有工部的一些官員參加進來,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籌建工作正式啟動。(。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