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醉

正文 第三百十五章 不知道娘娘認為臣之觀點如何 文 / 唐遠

    (第一更)

    聽武則天再次這樣說,裴行儉站了出來,奏道:「娘娘,依微臣所見,對倭地的處置應當與安西、安北、青海、安東一樣,而不應在戰後放任其不管,臣覺得朝廷應該盡快頒布詔令,組建大都護府或者都護府!而不應再扶持新的任王重新治理倭地,趁亂而佔其地,實是最佳選擇……」

    「要是將倭軍打敗,倭王歸降後就退出倭地,倭人一定會賊心不死,死灰復燃到時就成大患了,即使是我大唐扶植的倭王也可能會起二心……」

    「還有,扶植幾方勢力相爭也並非不好,但高麗、新羅的教訓不可不警醒,萬一哪勢力過於強大,脫離我大唐掌控,尾大不掉那可是麻煩事……」

    「倭地與安東大都護府雖然隔著大海,但從安東乘船到倭地也只不過幾天的海程,遠比從涼州到安西近,即使從長安出發到安西也不一定比從長安到倭地方便,因此以倭地不方便來往就放棄如此大的疆域,實是說不過去!如今我在安西地駐有大軍,每年耗費也不少,一些時候,並不能計算投入產出比,而是戰略需要!外患沒有,不讓強敵存在,很多時候遠比得到財物來的划算,若有一天倭國重新強大,不斷對我安東騷擾,為防倭人的騷擾,我大唐水師要做出防備所需要的花費就不知道有多少,不如趁現在佔了倭地,在可以很快完全佔領倭境之際一勞永逸地佔領其地,以免後患是最人佳之策!」

    裴行儉在安西呆了很多年,對安西的艱苦環境記憶猶新,他覺得比安西艱苦的地方不會多,倭地也遠不及安西。朝廷既然不願意放棄安西,而是採取大力氣牢固對西域地的統治,倭地也不應該放棄!陳易所說是正確的,是我大唐的國土就不應該放棄。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實力強大,疆域開闊啊?開疆拓土是任何一個武將都渴望做的事,他也如此,倭地既然被征服了,那就一定要佔領之。

    放眼這些年以來,被我大唐佔領的地方都沒有什麼地方放棄的,有例外的只有貞觀九年的吐谷渾。當年李靖征討吐谷渾後。朝廷下令復建吐谷渾汗國,雖然此後吐谷渾一直聽我大唐朝廷的令行事,但事實證明那時的決策還是錯誤的,復國而立的吐谷渾最終還是被吐蕃滅了,青海之地落入吐蕃之手,要不是蘇定方之功。將青海的吐蕃人擊敗,青海如今說不定還在吐蕃人手裡。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相似的錯誤可不能再犯,即使現在付出點代價,派一部軍隊及官吏佔領並治理倭地,過了幾十年。倭地就將成為大唐的領土,邊患可以一勞永逸地解除掉,何樂而不為呢?

    裴行儉的話讓陳易聽著很舒服,他欣慰於朝中有與他相似觀點的人,也馬上站出來附和了裴行儉幾句,表示我大唐征伐而重的領土就不應該放棄,不然將士們的鮮血就白流了。佔領倭地,東邊的威脅就可以不要去管了。邊關完備所省下來的花費可是個巨大的數字。

    不過依然有人堅持不同意見,裴行儉和陳易的話說完後,郝處俊站了出來,發表不同意見:「娘娘,臣覺得劉相所言甚是有理,倭國與安東隔著遼闊的大海,風暴盛行。來往甚是不方便,就從倭國數次遣唐使團的遭遇情況就可以看出來,經常是九死一生。要來往安東與倭地,注定是非常艱難的。即使有我水師的戰船也是如此,臣覺得最少花費也最方便的就是在戰後放任不管,任倭人自相殘殺,削弱彼此的實力,那樣任何一方的勢力都會尋求我大唐的支持,而我大唐可以得漁翁之利,如此幾年後,倭人各方面力量必定大減,到時倭地還不是全憑我大唐說了算?」

    聽到各人陳述的意見都不盡相同,武則天微微地皺起了眉,在看到陳易還想站出來說什麼時候,對他使了個眼色,不明所以的陳易還是聽從了武則天眼色的示意,沒有繼續站出來發表意見。

    裴行儉也不是直腸子的人,不會在這種時候站出來與人爭論,武則天對陳易使的眼神他也看到了,也就選擇了沉默,沒有再站出來發表意見。

    見裴行儉和陳易都如此,劉仁軌、郝處俊等人也沒再繼續說。見眾臣沒有新的意見,武則天也沒再問詢,讓眾臣們散了,但也囑咐他們,回去後再好生想想,畢竟倭地不同於其他任何我大唐有過征戰的地方,是孤懸於海外的一片島嶼,要採取的措施肯定要和其他地不盡相同。

    陳易在隨裴行儉等人出去後,又被武則天身邊的宮人喚了回去。

    「子應,關於如何處置倭地的事,本宮想和你單獨聊聊!」依然坐在原位的武則天笑呵呵地對向她作禮的陳易道,並指著附近一坐榻,溫言道:「本宮今日聽諸位臣工所言意見不盡相同,你也說服不了他們,所以也就不讓你們多說,只讓你們回去細細考慮一番,不過本宮還想單獨和你聊聊!」

    「多謝娘娘的體貼!」武則天近乎刻意的體貼讓陳易心裡覺得暖暖的,他知道武則天是很在意他的觀點,可以說認可了他所說的,要在倭國建立都護府,直接治理其地的建議。但作為主政的當權者,其他重臣如劉仁軌、郝處俊等政事堂宰相的意見又不能不聽,能找到一個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方案,是武則天最需要做的,而與他這位一力主張討伐倭國的近臣多商量,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一件事。

    武則天的心思差不多如陳易所料這樣,她也認為,天氣轉暖後,征倭的戰事很快就可以平歇,我大軍將沒有懸念地取得對倭軍的勝利,戰事勝利了,如何處置倭國就不能不下決定,爭取在年前,至多年後統一朝臣們的意見就顯得很迫切,因此她要與陳易多多交流。當下也含笑地問陳易道:「子應,你認為倭地與安西相比,哪個更重要?」

    「娘娘,從戰略地位上講,安西更重要,因為安西地扼守著我大唐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佔據了安西,就控制了整個絲綢之路,我大唐出產之物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西域的新奇東西,西域的胡人也可以順利來往我大唐,貿易的大規模展開可以給我大唐帶來滾滾的財富,要是安西一失,絲綢之路將重新斷絕,安西之地不容失,安西的地位相當重要!」

    陳易吞了下唾沫,看到武則天聚精會神地聽著,受到了鼓勵,繼續道:「但安西所產並不豐富,我大唐從安西直接所得的財富其實並不算多,這些年從安西所得賦稅少的可憐,連維護安西駐軍所費都不夠支出,在這一點上,倭地就遠勝安西!這些年,經過中大兄的勵精圖志,倭國國力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因為我大軍征倭之戰涉及面並不大,經此一戰後,倭國國力不會受到大幅度的削弱,要是我大唐能完全控制倭國的事務,那從倭國所得的財富遠非安西可比!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倭地遷徙大量的移民到內地,用戰爭罪讓他們勞動改造。以前時候臣也和娘娘說過,倭人勤奮肯幹,是最好的勞工,要是遷徙了數十萬倭人到內地,可以極大地緩解我大唐基礎建設所需之勞力!」

    「唔!說的甚是在理!」武則天有點被說動容了,陳易剛才所說比較透徹、直觀,比剛才那番言語更能打動了,倭人的財富,還有倭人勞工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安西之地是不能與其相比,也就是說,要是佔領倭地,投入產出比不一定比佔領安西小。

    見武則天認同了他剛才這番話,陳易心裡一喜,不過也馬上將自己心裡的一點不踏實說了出來:「娘娘,不過臣也覺得劉相、郝相所言有些理!世人都認為來往倭地極不方便,倭人遣唐使團的遭遇可以一斑,這會讓許多人對前往倭地心生恐懼,要消除這些人的恐懼,時間是最好的解釋者,臣覺得,娘娘不必急著下令在倭地建立都護府或者都督府,暫時放任倭地不管倒是個很好的方案!」

    「子應,怎麼說?」武則天有點糊塗了。

    陳易笑笑,壓低聲音道:「娘娘,何不這樣,在徹底擊敗倭軍後,我大軍可以放任不管一段時間,也不公開支持哪部,只是駐軍一部於近江城近,讓倭人各勢力憑自己的力量說話,讓他們彼此爭鬥,待他們斗的兩敗俱傷之時,再以避免倭地起動亂為由,出來干預,將倭人的力量清除的更乾淨,那樣倭地將不再有任何勢力可以主宰局勢,所有倭人都得聽服於我大唐,治理其地來也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而我駐軍可以趁倭人內亂時候,收羅財物什麼的,將倭人盤剝一番。倭人未完全開化,他們內戰也不會打的非常慘烈,更不能對我駐軍產生威脅,待我駐軍再出來收拾殘局時候,臣覺得隨便怎麼糊弄,倭人也不敢起來反抗了。倭人也肯定害怕於戰亂再起,期望我大唐軍隊能維持倭境內的穩定,心向我大唐的!治理幾百萬擔驚受怕的順民,遠比現在強行介入來的好,不知道娘娘認為臣之觀點如何?」(。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