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醉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生也是如此 文 / 唐遠

    ps:感謝秋水※人家、洪荒發燒友書友的月票,感謝老乾爹書友的打賞!

    清風樓,陳易專用的那個雅間內,今天一改往日清清靜靜的樣子,擠了不少人,陳易當然也在其中,他在此招待一些新近結交、或者結交不是很久的人。

    這些大部都是陳易所知道的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人,有狄仁傑、張柬之、駱賓王、楊炯、王劇、李嶠,狄仁傑和張柬之的大名陳易不需要太多回憶就耳熟能詳,他們兩人在原來的歷史上成就不同一般,是非常著名的政治人物。不過這兩個人現在還未出名,只是中了科舉後任小官而已,陳易當然不會放過這兩個人,要招攬有才之人,趁他們位卑之時是最好的時機,他想了好多辦法,通過一些手段,並借武則天的名將,將他們招入自己的門下,給他們在長安謀了個差事。

    狄仁傑現在任大理寺丞,從六品上的職,張柬之在御史台任侍御史,從六品下的職,這都是陳易所薦之故,他是依據這兩人在歷史上各自擅長之道給他們安排官職的。

    當然他只是以此建議,具體的任命還是要武則天點頭同意。

    駱賓王、楊炯與王勃並列唐初四大家,才學自然不會差,原來的歷史上,駱賓王更是因為參與了李敬業的反武叛亂,寫了那篇著名的討武檄文而聞名天下,只不過現在這兩個人也只是任小官小吏,陳易在武則天面前一鼓動。說這兩個人才氣非常不錯,武則天馬上答應陳易所薦。讓他們到京中任職。

    不過他們與狄仁傑、張柬之一樣,都是從低級官吏當起,駱賓王任監察御史,正八品的職,楊炯在長安縣衙任主薄。

    王劇是王勃的哥哥,才氣非常不錯,王勃兄弟五個,在歷史上最有名聲的就是王勃及他的哥哥王劇及弟弟王助。這一點陳易略有耳聞,在向武則天舉薦王勃的同時,也將王劇向武則天推薦了,最後王劇得以在工部任職。李嶠也是武唐時候著名的詩人,「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當。入竹萬竿斜」,這首詩陳易在後世唸書時候曾讀到過,也記住了李嶠這個名,並且在某一次與同僚的聚會中,偶爾知道這個人,並得以結交。感覺此人心性不錯,就將他招攬了。李嶠在御史台任侍御史。

    今日王勃當然也是來湊熱鬧了,這種場合怎麼能少了他這樣喜歡熱鬧的人物。

    陳易當然不敢說自己是個識才之人,他只不過是憑著他對原來歷史的一點點熟悉,大概知道這些歷史名人的事跡。並藉著記憶從現實中將他們挖掘出來,向武則天舉薦。並得武則天認可後,這些人才被授以官職的。一般情況下,古代人都講究知恩圖報的,陳易相信這一點。他們身上也被打了上陳易的烙印,在其他朝中大臣的感覺中,這些人就是陳易的親信,以後一定會得到陳易特別栽培的。

    狄仁傑、張柬之、駱賓王、楊炯、王劇、李嶠等人,願意聽從陳易的安排,也是因為陳易現在所擔任的官職甚高,且這些年名聲又非常響亮,無論是詩賦上的才學,還是在朝事上的成就,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陳易有這般名聲,許多士子慕名來訪,得他招攬的這些人更是欣喜若狂。

    誰不期望有施展自己才華,報效朝廷,獲取名聲的機會啊?

    到陳易府上來拜訪,想得他推薦的人不在少數,張柬之就是其中一個,只不過他是最幸運的人兒,陳易可是沒耐心與上門拜訪或者投行卷的人一個個好好聊,他只對那些歷史名人感興趣,他自覺不是伯樂級的人,沒辦法發現原來歷史中沒有出現過的厲害人物。這些人是第一次被陳易一起召集到清風樓來,以往陳易當然曾將他們叫出來,聚宴或者賞舞飲酒,不過那都是在酒樓或者青樓院內,且是其中的少數幾個,在清風樓這個相對高雅的地方聚了這麼多人的時候卻是沒有。

    時節已經是仲秋了,早過了新茶的採摘期,許多地方已經沒有新茶可購了,不過清風樓這裡所供都是保存挺好的當年新茶。清風樓因為陳易之故,存茶之道都是獨特的,加之泡茶之術也是和時下流行的方式大為不同,不煮,不加輔料,單以熱水泡茶。

    這簡單的泡製之功讓清風樓的名聲頓然雀起,可以說開創了新的茶道。而這種簡單的泡茶方式很快流行開來,成為飲茶的高雅之道。只不過一般人家還是極難得到品味上乘的茶葉,即使得到了,也不知道如何保存,時間一久就變味了,特別是盛夏的酷暑及嚴冬的寒冷後。因此許多人想喝一杯正宗的「茶」,就屁顛顛跑到清風樓來,只不過清風樓的茶水挺貴,一般人是不太好承受的,物以稀為貴麼,更不要說常年累月來,像狄仁傑、張柬之、駱賓王、楊炯、王劇、李嶠這些低級官吏,俸祿有限,更是不能時常來了,即使偶爾來,也喝不起最貴的頂級茶水。今日陳易招待他們的,全是頂級的龍井茶葉,茶上來後,雅間內滿是茶葉的清香,馬上得了一眾文人們低聲的稱頌,無不細品起來。

    細品後,稱道的聲音更加多了,每個人都稱讚龍井茶的味道不錯。當然這「龍井」的茶葉名,也是陳易自取的,他相信龍井茶葉的名稱比原來歷史上早很多時候出現,也肯定會比原來的名聲更顯。

    今天的聚會並不是正式的,各人表現的都很隨意,陳易雖然在朝中身居高位,但因為年輕,再加上平時也表現的隨和,從來不會板著臉故作深沉和人說話,數次接觸下來。狄仁傑、張柬之等人也都瞭解了他的這一點性格,加之年齡都是差不多。性子上又有點類似,相處挺融洽,一道呆著間也挺隨意人,但與其他人之間的,還是放不開性子。今天人多,陳易也是第一次召了這麼多人一道聚合,初時候各人有點拘謹,但聊著事說了一會話後。也都放鬆了。

    大家都是文人,文人相輕總是有點,各人都想表現的比別人高一點,因此在熟悉了後,各自都高談闊論,努力想讓別人刮目相看。這些人在歷史上有那麼大的名氣,都不是泛泛之輩。各有各自讓人敬佩的東西在身上,一時間各種言論及才能的表現盡展示在陳易面前。

    陳易今天當擔客串主持者,目的就是為了方便這些人相互間進一步結交。他現在深知手下有人的重要性,有眾多小弟一樣的人聽從自己號令,做起事情來才順心順意,要是沒有一群可以號令的人。即使在朝中身居高位,位置也是不穩的,做起事來很累的。放眼朝中那些大佬,哪個不是有一群親信培養起來的?他當然不能一個光棍打天下,必定要培養自己的勢力的。

    其實有時候不要刻意去培養。樹大了,自有鳥兒來棲息。許多人會慕名來投的。這一點陳易現在有深刻的體會,只可惜他沒那耐心去發掘更多的人才,他只會憑著對歷史名人的記憶,下手撈人才。

    幾人自由爭論一番後,最終發現了陳易今天並沒發表太多的言論,大多時候都是聽他們在議論、爭論甚至爭吵,最終各人都止了高談闊論,將話題引向陳易。「子應,我們都好久不曾聽到你有新的詩作問世了,今日我們這般熱鬧,可否題詩一首,讓我等開開眼界?」狄仁傑筆呵呵地看著陳易道。

    聽狄仁傑這般說,眾人也都來了興趣,一起鼓噪,希望今日陳易怎麼都要露上一手,讓他們當面見識一下他的才學。剛才他們爭論的最多的還是文學上的詩,包括詩賦小令,當然也有人現在即吟,唱吟以前所作或者即興之作。喝著清茶,談詩論賦才有味道,要是在這種地方討論朝政大事,那可有點煞風景的。爭論了一番詩賦,對誰的詩作都不是很敬佩,因此才會將矛頭對準陳易,希望能看到陳易做出一首讓所有人都驚歎的詩作來。

    他們相信陳易有這個能力,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見諸人都是相似的神情和言語,連一向眼高於底的王勃都這樣,陳易無奈地歎了口氣,從案前起了身,對著眾人團團作禮,「諸位既然這般強人所難,那某也不好推托,今日就勉為其難,隨便作一首,要是不入大伙眼,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陳易的話惹來哄聲一片,眾人差不多都翻了白眼,對他話中那「強人所難」的形容一點都不認同,都認為他這是在故作姿態。見此陳易也只是哈哈笑笑,也沒再說什麼,走到置了文房四寶的案前,略作思考,提筆就寫。在陳易走到案前之時,邊上一眾人也都起了身,也就在他提筆之際,所有人都圍在了案邊,等待著陳易書寫。對於陳易的詩才,眾人早就清楚,他以前所「作」那些詩,無不是讓人驚歎之作。只不過誰也猜不到他所作那些詩,只是偷盜之作,這些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陳易的詩都是非常之作,今日他們也想親眼目睹什麼好詩作出來。

    陳易提筆飛快地寫作,「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桔綠時」,轉眼之間,又一首名家之名作被他冠以了署名權,蘇東坡蘇大俠流傳千古的這首名作在他筆下寫了出來,比原來的歷史上早了幾百年問世。

    「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桔綠時,好詩,好詩!」陳易還未擱筆,已經有了擊掌稱歎,不是別人,正是性子一向最狂放的王勃,只聽王勃在感歎後再道:「看子應這兩句,就讓我等甚是慚愧,秋景躍然紙上啊!某怎麼也寫不出如此的感歎來,剛才真不應你子應面前爭論詩賦,哈哈!」

    王勃的話引得了眾人的附和,大伙都對陳易剛才所寫這詩稱讚有道。流傳後世的名作自然有其佳妙之處,特別是後面這兩句,能隨口吟誦的人可數不勝數,足可見其精妙之處!陳易已經沒了最初偷盜詩作時候的不好意思,坦然接觸眾人的稱讚,在大伙止了聲音後,意味深長地說道:「一年好景君需記,最是橙黃桔綠時,某只是想說明,現在仲秋了,但景色依然美麗!人生也是如此,任何時候都要充滿希望,呵呵……哈哈……呵呵……哈哈!」

    對於陳易的莫名感歎,及隨後的大笑,眾人一陣驚歎,隨之有人頓悟!(。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