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我是安迪卡羅爾

正文 第33章 演砸的首秀 文 / 承議郎

    本次英格蘭出征南非,雖然在過去兩年英格蘭貴為新科歐洲杯冠軍和聯合會杯冠軍,但是此次三獅軍團主力陣容卻是很讓穆裡尼奧頭疼——不是為了擁有太多的人才頭疼,而是球員的傷病和狀態不佳。

    首發陣容中懸念最大的就是門將,直到比賽前一天,三名門將誰會首發依然是個問號。年齡最大的詹姆斯經驗最豐富,但過去一個賽季狀態最好的卻是最年輕的喬?哈特,而格林也很穩定。

    而在鋒線位置上在缺少了卡羅爾之後,穆裡尼奧也在為魯尼克勞奇or魯尼赫斯基能否讓英格蘭順利挺過缺少卡羅爾的日子而擔憂。

    不管穆裡尼奧怎麼頭疼,時間依舊不緊不慢的走到了2010年的6月12日,英格蘭本屆世界盃的首場比賽不慌不忙的來了。

    這是英格蘭隊和美國隊在世界盃上的第2次交手,1950年雙方曾經在巴西世界盃小組賽碰面,美國隊1:0爆冷擊敗英格蘭,這同時也是穆裡尼奧執教生涯率隊參加的第一場世界盃比賽。

    本場比賽英格蘭隊最終鎖定的首發門將是格林,這也是英格蘭主力陣容的最大懸疑,前鋒線上赫斯基和魯尼搭檔,中場則是中路雙德,米爾納居左,倫農居右。

    而在美國隊的11人首發陣容中有4人來自英格蘭聯賽,分別是埃弗頓的霍華德,富勒姆的鄧普西,胡爾城的阿爾蒂多雷以及沃特福德的德梅裡特,而多諾萬上賽季也被租借到英超埃弗頓打了半個賽季。

    主裁判帶著兩隊球員們走進球場,全場的球迷都站了起來,為既將給他們獻上精綵球賽的球員們用力的鼓起了雙掌,本場比賽即使是被稱為「足球沙漠」的美國人對於這場比賽的熱情也是極為高漲。

    賽前,espn網站首頁做了個調查「對於英格蘭vs美國的足球比賽和nba總決賽第五場,你對哪個興趣更高」,有超過20萬人參加了投票,結果顯示近57%的人對英美足球比賽更有興趣。

    對於足球荒漠美國來說,一場在非洲進行的足球比賽竟然可以比在本土進行的nba總決賽更火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意外,畢竟過去把足球和美國放在一起就如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點。

    當然,網絡投票並沒有實質性的權威性,而且,能上espn投票的也不只是美國人,不過,這至少可以說明,美國,並不是像外界傳統思維中那樣只有他們的四大聯賽,而現在,英式足球也正在逐漸崛起。

    而崛起的美國隊毫無疑問將會給自大的英格蘭隊以巨大的創傷!

    隨著一聲哨響,美國隊先就向著熱刺的陣地起了進攻,這場比賽如同他們賽前的排兵佈陣一樣,留下了前鋒阿雷蒂多雷和芬德利在前場尋找機會之外,美國重兵集結在中場和三獅軍團較量。

    這種戰術讓英格蘭的球員一時適應不了,缺少了卡羅爾的火力提供,英格蘭的前場進攻在面對美國這種混泥土樣的防守時頓時啞了火。

    而美國隊長傳英格蘭後場尋找阿雷蒂多雷的傳球,一時也落不到阿雷蒂多雷的面前,雙方打起了英格蘭的傳統足球長傳沖吊,局面僵持了下來。

    穆裡尼奧看著球場上的局面,皺緊了眉頭,開場快半個小時了,場上的球員們心態越來越急,在缺少卡羅爾這個攻城錘之後,魯尼又被凍結,其他的球員似乎又回到了穆裡尼奧到來之前時的狀態了,進攻無力,防守漏洞卻時不時的冒出,頂替費迪南德和特裡搭檔首發的卡拉格顯然和特裡沒有足夠的默契,好在美國隊也沒有大舉壓上進攻,所以英格蘭的幾次防守失位並未被對方抓住,但是這也足以引得場邊的穆裡尼奧抓狂!

    不過英格蘭的球門前並不是就一片安寧,鄧普希和多諾萬的幾次射門,都險些破門得分了。還好門將格林的精神集中,化解了幾次的險情。

    看到自己的球隊處下風,看台上的球迷們站了起來,高唱著《天祐女王》,然後一遍遍的高呼著球員們的名字。

    只是球迷們的聲音,讓落於下風的英格蘭球員們心急了,他們迫切的想要進球,迫切的想要用勝利來回報球迷,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急切的心態讓他們的動作加的變形,魯尼這時也急了,美國隊的一名球員緊緊的跟著自己,也不犯規,只是不惜體力的跟著自己,不讓自己有得球的機會,就算是得了球,也互相配合著將球破壞掉,這樣的憋屈場面已經是第二次了。

    魯尼無奈的搖了搖頭,返身就往自己的半場跑,身邊沒有卡羅爾之後,成為對方首要防守目標的魯小胖踢得很是吃力。

    美國隊的球員知道,只要凍結了魯尼,英格蘭的進攻實力就大大的減弱了,就算他們拿球倒腳,也難以攻破自家的大門。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英格蘭這段時間拿球多了,但是進攻射門的機會卻並不多,赫斯基到現還只有一腳遠射,高出了橫樑。傑拉德倒是有了三次射門,但打進門框的次數卻只有一次,其他的兩次都偏得離譜。

    美國隊的射門威脅反而高出了英格蘭,美國球員的射門,你不知道他們會什麼時候起腳,也不知道他們會用什麼方法來射門,他們的射門總是那樣的毫無道理。

    就像現的這次,鄧普希倚著卡拉格,就卡拉格以為自己封堵著了鄧普希射門的角,他只能傳球的時候,鄧普希已經轉身看也不看球門,就是一腳轟了過去。

    皮球如同離弦的長箭,向著英格蘭的球門左上角直射而去,好在格林一直都關注著鄧普希的動作,看到皮球直射而來,大吼一聲躍了起來,單掌將鄧普希的射門托出了底線,同時也驚出了一身冷汗。

    卡拉格狠狠的看了一眼鄧普希,轉身跑進禁區防守美國隊的這個角球,踢到現都40分鐘了,美國隊已經是第三個角球了,英格蘭卻還沒有一個角球,不得不說,這場比賽,美國隊的表現已經壓過了英格蘭。

    角球出後,第一落點就被特裡搶到了,雖然因為「友妻門」被奪去三獅軍團隊長袖標,但是特裡仍舊是英格蘭隊最為可靠的那個人!

    特裡拿到球迅速的大腳開出了禁區,蘭帕德接到皮球轉身就往美國隊的半場狂奔。

    魯尼跟著轉身迅速的想要擺脫身邊的三個保鏢接應蘭帕德的突破,不料就蘭帕德傳出球後,跟魯尼身邊的美國隊球員已經不管不顧的橫身鏟了下去,直接將球鏟出了邊線,魯尼搖搖頭無奈的從他身上跳了過去。

    上半場就這樣過去,美國隊成功的凍結了英格蘭隊的進攻,但是自己也沒能取得進球。

    下半場經過穆裡尼奧中場的調教,英格蘭的後防線穩定了許多。葡萄牙人不管是在波爾圖、切爾西還是在英格蘭都是吧防守放在了首位,

    不過英格蘭的進攻改善雖然有,但是仍舊不夠大。即使然三獅軍團的實力還是高出了美國隊許多,但是距離進球還是差那麼一點。

    魯尼已經回撤到了前腰的位置上,基本扮演了一個前腰的角色,他靠近球門的次數不多,很多拿球都在中線附近,雖然他也有過幾次中場拿球個人帶球突擊的鏡頭,但因為距離過長根本突不到有威脅的區域。

    魯尼自從踢球以來,一直都是順風順水,哪會受到過如此嚴密的看防,他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糟,動作也越來越急。

    而就在最關鍵的時候,英格蘭進球了!

    第64分鐘,替補登場的貝克漢姆前場右路扔出邊線球,經過蘭帕德的中路過渡,赫斯基在禁區前沿背身將球助攻給插上的傑拉德,傑拉德突入禁區在點球點附近右腳外腳背彈射破門!

    1:0!

    英格蘭首獲了本屆世界盃本隊首粒進球的同時,也領先了美國隊!

    這是傑拉德為英格蘭隊攻入的第17個進球,同時也是他在世界盃上的第3個進球。

    英格蘭與美國隊的世界盃小組賽開打前,記者們都會提前留個心眼,看看卡羅爾與裡奧屆時會呆在哪裡看球。臨時隊長傑拉德閃電進球後,我們找到了熟悉的背影,優雅地為傑拉德鼓掌,為英格蘭隊鼓掌,為自己未完成的夢想鼓掌。

    卡羅爾身旁並肩坐著的是不久前傷退的費迪南德,他的打扮還真的沒法和英格蘭天王比,僅是粗獷地套著一身藍色隊服,舉手投足間,儘是給身旁的那一位陪襯。

    一球領先似乎勝利就要歸屬英格蘭了,首場比賽的三分也似乎裝到了口袋中,但是沒有放棄的美國隊員卻不會甘心這個結局!

    局面上逐漸被英格蘭隊控制,美國的控球率越來越低,似乎一切都朝著有利於英格蘭的方向前進。

    距離全場比賽結束還有8分鐘,急燥的格倫?約翰遜接格林的手拋球準備長傳找赫斯基的時候,不想一直游弋英格蘭禁區裡的鄧普希突然殺出,直接斷下了格倫?約翰遜腳下的皮球,迅速的轉身甩開了驚恐的格倫?約翰遜,迎著出擊的格林衝了過去。

    格林怒吼一聲,卻並未嚇住久經殺場的鄧普希,只見他輕盈的一個逼真的射門動作,騙過了格林,直接從格林的身邊將球帶進了英格蘭的球門。

    跟隨球隊而來的美國球迷們看台出了海嘯般的歡呼,興奮的喊著鄧普希的名字。

    格倫?約翰遜懊惱的踢了踢草皮,歉意的向著憤怒的格林聳了聳肩,這個失球他確實是要負大的責任。

    穆裡尼奧憤怒的跳了起來,手下球員的心態還是影響了比賽,這場比賽過後,一定要好好的教訓教訓這些現已經驕傲了起來的球員。

    俱樂部、國家隊雙料隊友的超業餘失誤送大禮後,坐在替補席的卡羅爾睜大了眼珠子,這個傢伙知道攝像機在拍他,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因為他怕人家看出他的尷尬。

    格倫?約翰遜的笑話,是丟英格蘭隊的臉,也是丟他的臉,因為誰都清楚,卡羅爾永遠與英格蘭隊同在。

    卡羅爾無奈的看著進球的鄧普希,這個老前輩的球技並沒有因為他年齡的老去而失色,和卡羅爾前一世一樣的1:1,甚至是相同的進球者,難道英格蘭本屆世界盃的悲劇命運真的改變不了麼?

    卡羅爾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閉上了雙目,將燥動的心情平復了下來,進入到系統內,看著自己還需要至少10天才能上場比賽,他只得無奈地歎了口氣。

    最後的幾分鐘,兩支球隊都失去了進攻的**,比賽進入了垃圾時間,最終的賽果以1:1雙方握手言和,兩支球隊友好的各拿一分,這個結局雖然英格蘭隊很不滿意,但好過自己丟分。

    但是貴為新科歐洲杯冠軍和聯合會杯冠軍的英格蘭,以這種等級球隊的標準來衡量,三獅軍團本屆世界盃首秀被評價為演砸毫不為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