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秋敗了,麻秋敗了!」
不等真正靠攏,那兩個花帽子營的騎兵就已經嚷開了。
冉閔面色一寒:「吼什麼?規矩去哪裡了?這是身為花帽子的素質?我往常的教導,你們都忘得一乾二淨了?還是以為老子已經睡死了,不再管你們了!」
戰馬轉瞬及至,兩個花帽子聽到冉閔的呵斥,顧不上戰馬停穩,就甩鞍下馬,「啪啪」兩聲跪拜在冉閔跟前:「屬下知錯了!肯請將主責罰!」
「起來吧。」
冉閔倒也沒有想過真要責罰這兩個風塵僕僕的戰士,他只是希望通過這些日常的敲打,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素養,不要得意忘形,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不是一名普通的戰士,而是光榮的花帽子,一言一行,都要對得起頭上那頂帽子!
「麻秋敗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雖然麻秋的戰敗早已經載入史冊,但冉閔還是想知道,明明裡面已經打起來了,為什麼麻秋還是要進入三藏口,而不是乾脆退卻到安全的地帶。
除非麻秋的哨兵都聾了、瞎了,否則怎麼也不會傻乎乎的衝進三藏口,任由慕容恪伏擊。
「將主,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還是木統領審了幾個從戰場上退敗下來的俘虜,才知道原委。」喝了兩口杜雷送上的熱水,那兩個花帽子才開始向冉閔詳細的說道麻秋戰敗經過。
當石塗和冉閔兩人率領隊伍跟燕兵在山道裡鬧出如此大的動靜時,麻秋豈會聽不見?他不斷的派出偵騎,想要打探山道裡的情況。這個時候慕容恪如果不讓麻秋的偵騎進入,必然就會暴露他在通道裡隱藏的大量伏兵,導致麻秋警惕。為了麻痺麻秋,關鍵時刻,慕容恪展現出他身為一名頂尖將領的素質來。
一看見麻秋的偵騎出現,慕容恪第一時間命令麾下一些士兵換上了段遼的裝備,大家都是鮮卑人,只要服裝換上了,麻秋等人是看不出破綻的。
一部分換上段遼裝備的士兵跟一部分穿著燕國服裝的士兵,在通道裡瘋狂戰鬥起來。
可不是假打,在慕容恪的強調下,絕對是刀刀見血,槍槍要命,兩方人奮戰之下,將通道完全阻塞,當麻秋的偵騎出現時,換裝的燕兵連忙上前求救,口口聲聲哀求,說燕國人在得知段遼投降後趙,不忿之下前來偷襲,士兵多達上萬人,此時段遼的總部正在發生戰鬥,具體的情況還不清楚!
偵騎無法判斷事情的真相,但眼前那些鮮血和倒地身亡的戰士卻是實實在在的證據。慌亂之下,麻秋的偵騎紛紛回報麻秋,說是燕國跟段遼正在酣戰,段遼希望趙國履行諾言,前往營救!
在接到這個消息後,麻秋身為主將,照理說應該組織麾下將領進行討論,制定策略!
壞就壞在麻秋此人一向剛愎自用,加上立功心切,並沒有仔細判斷那些「段遼士兵」報出的燕兵數量是否真實,也沒有先派出精銳部隊對三藏口附近的通道進行清理,為了保證段遼還活著,麻秋沒有遲疑,簡單的安排之後馬上拔營,全軍進發,企圖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山道,營救段遼。
另外一邊,慕容恪在看見麻秋全軍而動之後,即是高興,又是擔心!
畢竟麻秋的隊伍多達三萬之眾,若是大家堵在三藏口那狹窄的環境當中作戰,最終鹿死誰手還真是個未知數。慕容恪因此而犯愁,但麻秋隊伍已動,慕容恪也只能是讓人吹響進攻的號角,將原本正在追襲石塗隊伍的精銳士兵,重新集合起來。
而麻變的到來正好解了石塗的困,算是幫了他們一個大忙。
在這裡,慕容恪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他實在是高估了麻秋!
慕容恪按照一個正常將領判斷戰情的方式來估算麻秋的反應,那麼麻秋應該是在先鋒軍之後半天甚至一天之後才會派兵前來試探,到那個時候,不管石塗的隊伍如何堅持,慕容恪麾下的精銳騎兵都能夠將那些漢卒絞殺,打通通道。隨後,燕兵的大隊人馬就會匯合,在山道當中做出種種假象,讓麻秋認為段遼已經危在旦夕卻還有一線生機,如此一來,麻秋才會不顧一切的進攻,從而忽視兩邊隱蔽起來的燕國士兵,最終深入伏擊圈!
這是慕容恪的計劃,也是導致他戰略失敗的原因——麻秋壓根就沒有想那麼多,他只關心自己的帽子和石虎的寵信,豈會去過問裡面究竟有沒有埋伏:都已經打起來了,還會有埋伏麼?
面對揮師而動的趙**隊,慕容恪沒了選擇的餘地,他只能讓精銳的輕騎兵在稍微接觸之後就佯裝潰退,沿著大石頭與山壁之間形成的縫隙緩慢後撤,當麻秋達到大石頭時,慕容恪的精銳輕騎已經全部撤離,繼續後退。
雖然這個時候慕容恪已經知道用來阻擋石塗的兩千兵馬已經全部「光榮」,但他沒有時間去哀傷,他只能讓輕騎兵繼續後退,利用速度上的優勢來延緩麻秋的前進,同時安排步弓兵和騎弓兵,分別在兩側山崖和三藏口外面,對麻秋的隊伍,進行毀滅性的攻擊!
漫天的羽箭讓麻秋損失慘重,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在狹窄的通道當中都沒有機動迴旋的餘地,他們只能拚命舉起盾牌或者是揮舞兵器格擋,但在撥天似的箭雨下,又有幾人能保證自己不被沾濕了衣裳?血流成河不足形容通道內趙軍的慘狀,屍山血海才是最真實的描述。
但就算是這樣,趙**隊的數量仍舊讓慕容恪感到頭疼,通道裡一面倒的戰爭並不能始終持續下去,畢竟這裡不是大棘城,沒有無限制的羽箭供給,當弓兵們隨身的箭囊為之一空時,看似一片屍體的通道之中,又有無數的羯人戰士揮舞著兵器,開始攀爬兩側的山崖!
山崖是陡峭的,但僅僅依靠兩千多的步弓兵,根本無法守著漫長的通道,總有羯人士兵能夠爬上山崖,揮動長刀或者是長矛,追殺僅剩下弩弓的步弓兵,越來越多的後趙軍隊攀上山崖,一段段山崖被麻秋掌控,勝利的天平好像又緩緩傾向於麻秋。
若僅僅是這樣就能讓慕容恪放棄,那慕容恪就不是傳說中的名將了。步弓兵已經消滅了足夠多的趙**隊,在慕容恪看來,這些步弓兵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不值得他多費心思。從山道裡調出來精銳輕騎兵在慕容恪的帶領下已經重新回到了三藏口,在相對寬敞的空間裡,對吊在後面的趙**隊發起了屠殺!
這些剛剛還在慶幸沒有衝進山道的趙國步兵,在慕容恪親自率領的鐵騎面前毫無反擊能力,像是秋天的水稻,一茬一茬的被慕容恪收割,大量的人頭被栓在了鮮卑鐵騎的馬脖子上,無頭的屍身如果摞起來,恐怕已經有密雲山那樣高!
雙方交戰到現在,慕容恪麾下將士真正死於後趙麻秋所屬的,不過是幾百個步弓手而已,甚至還沒有死在石塗和冉閔手中的多,而麻秋損失的部屬則是難以估計。
當麻秋接到報告,說燕人重新出現在三藏口,正在瘋狂進攻時,麻秋正在考慮是否要直擊段遼大營。
聽到「慕容恪」三個字,麻秋終於明白,所謂的「段遼受降」根本就是一場針對趙國和石虎的陰謀,而他卻很不幸的成為這場陰謀的犧牲品!
既然已經沒有什麼受降,麻秋不得不為自家性命打算,他甚至懷疑,在段遼的中軍大營當中,還有成千上萬的伏兵在等待著,要砍下他的大好頭顱。於是乎,肝膽已破的麻秋下令前隊變後隊,後隊邊前隊,敦促隊伍反向衝出三藏口,執法隊嚴格監督,一旦有人膽怯貽誤軍機,定斬不赦。
在麻秋的號令和執法隊雪亮的大刀威脅下,後趙軍隊不顧重大傷亡,掉頭從三藏口衝出。而慕容恪針對性的調整了騎兵作戰方式,讓一隊隊騎兵如同柴刀一般切割衝出來的後趙軍隊。
後趙軍隊的將士在鮮卑鐵騎的衝殺下,戰死的戰死,潰散的潰散,直到鮮卑人戰馬都已經跑動無力,麻秋率領的後趙軍隊,才算是獲得了喘息之機,最終能夠簇擁在麻秋周圍結成陣勢的隊伍,僅僅剩下一萬出頭。
整個密雲山三藏口,鋪滿了後趙國人的屍體。
慕容恪帶著上萬的首級,撤退了,而留下的,是欲哭無淚的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