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地產官商

"第一集 地產元年" 第333章 第三百三十二章 重申存在意義 文 / 雨日清晨

    這時候張局長的手機震動,從口袋裡掏出一看是市裡的電話,稍稍打斷了李辰的發言。

    張局長拿著手機走出了會議室,秘書李華不緊不慢的跟著也走出了會議室。

    過了一會兒後,秘書李華回來告訴大傢伙張局長這會兒正好有事,就不能再回來繼續參加這次會議。

    「李秘書,是不是今天這次會議就到此結束了?」下面的人一聽領導都走了,不知道到底還該不該繼續召開會議。

    「是啊,張局長都不在,我們還有繼續的意義嗎?」本來就不是很待見李辰的人們,一個個的開始想要溜。

    李辰這時候還沒有從發言台上下來,面帶微笑的靜靜看著大傢伙。

    大家對於李辰的談定反應有些搞不明白,這人到底是傻還是什麼?

    「各位領導都稍安勿躁,張局長剛才特意囑咐我轉告大家,一定要繼續完這次會議。剛才李科長被打斷,張局長感到十分抱歉。要不李科長你繼續你的發言?」秘書李華這話半真半假,不過誰會懷疑他說的話是否屬實。

    台下的吵鬧聲這才有了些平息,不過這根本改變不了他們對李辰敵視的態度。

    秘書李華對這個李辰的態度,大部分都是源自他的上級對李辰的態度,他這麼一說,下面的人都不敢繼續嚷嚷。

    李辰和李華遠遠的對視了一下,此時無聲勝有聲。

    絲毫不受影響的李辰調整下心情,準備繼續他的發言時,無意中瞥見自己秘書張龍神情有些異常,但是並沒有時間深究,將心思又全部用回在發言上。

    下面的聽眾雖說大多都不願意繼續安安靜靜的坐在下面,可是張局長的話沒有誰可以正面違抗。

    李辰心裡很清楚這些人的態度,不過自己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的觀點適合現在的局勢,才不會擔心沒有共鳴者。

    「勞動密集型行業建立行業指導處組織是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必要環節,我市的輕、紡工業長期以來,在全省範圍內一直保持在排頭兵行列。」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改制工作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到目前為止,以城市為中心的企業改制工作基本結束。大部分改制企業或極個別保留的國有企業,基本實行了屬地化管理。伴隨著各市縣工業管理主管機構的撤並,原有的行業指導處組織體制是隨地方政府決策的變化而浮沉。」

    李華認真聽著,不是的在會議記錄本上刷刷的記著。自己參加了這麼多會議,聽過太多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發言,李辰這次一開場就開不停地給大家一些震撼的觀點,這會兒他又開始了思想上的大碰撞。

    「中心城市以我們榆州市為例,經過整合和撤並,至今仍有部分城市保留了一到幾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紡織廠,以處理大量善後的國有資產。其行業指導處組織也隨著這種演變,淪為大產業的輕紡行業指導處或多行業的工業工會,維持正常運轉的目前還有八家。」

    原來不是只有榆州一個市的行業指導處為空殼子部門,大傢伙聽了倒先看看李辰怎麼再將話題轉到自己存在的必要。

    「」由此不難看出,我市輕紡大行業的行業指導處組織存在與否,一方面是隨國家改革的大背景決定;另一方面是隨民生需求而派生。」

    「因為,體制可以改變,工業生產運行的規律不變,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只要有勞資關係的存在,勞資矛盾、勞資糾紛就不可能避免。大群體的利益只有通過行業指導處的工作才會順理成章。儘管城市經濟發達程度,決定了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也決定了人們對建立行業指導處組織的認識和要求的先後,但職工尋求組織對自己利益的保護是一致的。」

    李辰這段話很有由此及彼的作用,讓坐在下面的人都漸漸的恢復了安靜,大傢伙無可厚非李辰的話並不是沒道理。

    「現今行業集群化的行業指導處組織非公化、鬆散化、兼職化趨勢是主宰了未來行業指導處工作的基本模式。」

    李辰並不是一味的強調輕紡局的重要性,現今客觀存在的問題也沒有任何隱瞞。

    「伴隨著中心城市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縣以下偏移已形成趨勢。一個行業在一個地域集聚也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

    「行業集群的迅速崛起和紡織廠商的不斷集聚,引發的產品類型、惡性競爭矛盾為應運而生的行業指導處創造了條件。然而,今天的行業指導處大多都是一個鬆散的聯盟。」

    「行業指導處它具有幾個的特點:首先它依附形式非公化。依據法律法規規定,行業指導處雖然是一級獨立的政府領導組織,但由於不是經濟實體,其焉附問題一直是行業指導處尋找出路的瓶頸。」

    「隨著非公化進程的日益深入,現在的行業指導處只能是依托協會或商會,依托龍頭企業,鄉鎮一級的行業指導處也由依托鄉鎮總工會的。只有少數具有一定規模的行業,因為在地方工業經濟中佔有一席位置,其行業指導處是由地方總行業指導處直接主抓。」

    這個觀點要是讓下級官員們聽到,該會熱烈的鼓掌歡呼。行業指導處長期處於沒有實權尷尬地位,要是真的能夠恢復往日的勢力,日後的發展前景還是挺好的。

    「組織形式鬆散化,縣以下的大部分以產業集群形成的行業指導處基本上都是雙措並舉二次覆蓋的產物。由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科技含量不高,中小型企業居多,且家庭式、作坊式的小企業比比皆是。作為每一個個體企業獨立存在,它們往往人數不足十五人,根本就不知道將行業指導處的作用。」

    「同時這些企業生產、管理均不規範,對職工的維權更是無從談起。因此,通過二次覆蓋,把它們統統納入行業聯合工會的組織框架內,通過規範的管理,使其健康發展。這類企業具有雙重性,從行業指導處的角度出發,它們既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同時也是一個行業。」

    「行業規模專業化。改制前的行業指導處組織實際上是一個大產業。過去一個輕工行業指導處就包括43個門類,一個紡織行業指導處也包括紡織、服裝、絲綢3大門類。而今天的行業指導處基本上是以門類劃分。所謂的產業集群,實際上專業化程度相對更強,行業規模相對偏片小。」

    這些問題都是李辰結合調查數據和自己的一些親身經營經歷而總結出的,都是一手資料,這就讓下面的人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李辰。

    「行業指導處維權功能趨單化是新時期存在於新經濟組織的主要表現形式,行業指導處與地方工會在開展工作的方式上,實際上是有本質的區別。」

    「地方工作強調面,而行業工作強調點。由於行業的專業性很強,決定了行業指導處要針對行業的特色開展工作,才有生命力。」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進步,行業指導處工作的指向更加明確。在新時期影響非公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勞資矛盾。」

    「因此,這幾年來在輕紡行業發展過程中,在建立行業指導處之初,工會工作無一例外不是從開展行業工資協商起步的。協商工作的開展由淺入深,協商的內容也是逐步拓寬。行業指導處正是通過開展工資協商的磨煉而成熟起來。由此形成了許多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成果。」

    秘書張龍給自己準備的一些材料,李辰覺得有些方面也是不錯的。很多的事例是自己之前並不知道的,這會兒將這些資料稍稍的消化下,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在想行業指導處的存在意義是什麼,首先我不做自賣自誇的活,簡單的舉幾個實例,大家就該知道行業指導處到底該不該存在。」

    「第一個就是邳州板材模式,邳州板材在地方是第一大支柱產業,號稱10萬產業大軍。長期以來一直受的地方的高度重視。行業指導處主席由市總副主席兼,工資協商堅持每年一次,五年來一直延續三方協調形式,由政府公證、資方與工會對等協商,並給雙方配有法律顧問,其等級、規模、效率堪稱國內一流,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

    「還有就是射陽紡織模式,射陽素有紡織第一縣的美稱,有紡織職工3萬餘人,多年來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成立行業指導處,辦公地點就設在縣總工會,由一名副主席兼任。」

    「該行業指導處連續推進行業工資協商7年,扎扎實實不搞花架子。一是堅持協商制度化、規範化和合理化;二是堅持求實效,堅持定報率、工資覆蓋率;三是大力推進和諧共建,實現職工流失率控制在2%以內,職工穩定、企業和諧行業文化內涵不斷豐富,為員工、為企業、為社會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還有就是一個大家應該很熟悉的海門家紡模式,海門家紡是集繡品產、供、銷一體化,家庭作坊鏈式的經營聯盟,職工從業總數在2.3萬人。該行業成立工會聯合會實際上是聯合工會,縣總為了做好協調工作,專門設立行業指導處辦公室指導行業指導處工作。」

    「一是積極依靠商會(商會的秘書長也是聯合會的副主席)共同制訂工資水平基準線和市場指導價位,二是在此基礎上根據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地區發展狀況要素,制訂工種、崗位低線標準,擬定協商意見,再與資方進行工資協商。這樣形成的結果就使絕大多數職工的利益有了保證。」

    李辰舉得這些個例子確實各個都是很有代表性,發言的方法也是控制的很好,下面的人真的因為他說的那些言論而大多沉默思考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