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唐風流行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三章 苦拔海之戰中 文 / 鍾離昧

    郭元振的本來用意是要打一場攻堅戰,但是沒有想到,全盤的戰略計劃全都被論弓仁這個花裡胡哨的敗家子給攪黃了,到了大莫門這座號稱青海第一堅城的城池下之後,大門居然洞開,完全無人防守。

    郭元振當時打心眼裡佩服了『桑陌』一把,心想真是將軍好膽,在這個時候給我來空城計,太牛掰了吧。論贊婆都跑了,他居然敢這麼玩,厲害!結果一打聽,我日的,原來棄城逃跑了,哪裡是有什麼空城計啊,白白的浪費了一番佩服。

    郭元振在佔領大莫門的同時,立即給季驚風報告,自己已經順利的將大軍推進到苦拔海外圍,在大莫門一代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季驚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星夜兼程的追殺論贊婆,高興地哈哈大笑。看來器弩悉弄並沒有騙人,論弓仁果然是個大廢材大面瓜,青海一代完全靠論贊婆來支撐,論贊婆戰敗,如果論欽陵不親自帶兵來救援,那麼周軍很快就能把這一地區席捲。

    其實此時此刻,論欽陵也在猶豫之中,他是不敢親身前來青海的,因為吐蕃國的政治形勢很複雜,小皇帝漂流在外,萬一他離開了京城,然後發生政變。將兵權賦予別人他也不放心,那該怎麼辦?

    論欽陵已經發出了命令,召喚論彌薩緊急揮軍青海,不過,論彌薩現在還在吐蕃和天竺的邊界上,哪裡是說來就能來的,論弓仁若是能夠支撐幾個月還好,沒想到他居然這麼愚蠢,擺出了和周軍決戰的架勢。

    也就是在這種微妙的情形之下,郭元振在大莫門安撫了百姓之後,立即揮軍向前奔著青海湖進發,在青海湖和伏俟城之間有一塊廣闊的戰場,就是苦拔海之地!斥候已經探查的很明白,論弓仁的十萬人馬早已經擺開了陣勢,準備和他決一死戰。

    當時郭元振手下有兩員上將,分別是韋月將、韋安石,這兩人都是韋氏家族年青一代的佼佼者,洛陽人稱之為『韋氏雙壁』,也就是說他們兩個人將來會成為韋氏家族的兩塊和氏璧,燦爛發光。

    季驚風在剛剛進入河源軍的時候見過這兩個人,當時兩人非常狂妄對他不冷不熱的,認為季驚風不過是徒有其名,仗著他們韋家的招牌招搖撞騙,豈不知若不是季驚風的出現,韋氏家族的勢力早就被武則天給削弱了三分之一還多了。

    季驚風也沒有過多的和這兩兄弟接觸,這是因為,韋氏家族內部目前其實並不平靜,有人傾向於太子妃,有人傾向於維持現狀,韋巨源就是後者,他有著深遠的目光,直到現在不是恢復李唐江山的時機,而且韋巨源似乎對李顯這個人也很瞭解,他的能力比起當今女皇還差的太遠太遠了。

    季驚風攻入青海之後,韋氏雙壁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轉而以他為榮,但季驚風依然不冷不熱,再沒有和韋氏家族身後那龐大的勢力真正接觸到一起之前,他是不會隨便亂認親戚的,韋方質是個例外,那小子犯在自己受了,無論如何都會屈服,自己施恩於他,韋氏家族的老古董老官僚們,一定會感激自己的。

    五日之後,郭元振的五萬大軍已經正式的進入了苦拔海地區,沒有屠昆盼望中的疲憊之師,更加不可能發生他們期待已久以逸待勞,所有的周軍全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體力充沛紅光滿面龍津虎猛的了不得。

    郭元振的確是長途的奔襲而來,但是他根本沒有急行軍,而是在路上慢悠悠的向前推進,季驚風在東南面已經打了勝仗,而周軍最大的戰略目標根本不是伏俟城和克臘城,他們主要在於奪取『九曲之地』然後把論贊婆逼向『突淪川』,最後偷渡且末、鄯善進入河西走廊,在背後擊敗阿史那斛瑟的西=突厥大軍。

    郭元振出發之前,季驚風曾經向他表示過,如果不是關中隴西一代民變日熾,那麼他的目標就不是河西走廊,對於阿史那斛瑟最好的戰略就是和突騎施部落合作,從突淪川出發越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進入龜磁國,直搗西突厥的=王庭『三彌山』,這樣一來,安西四鎮就能夠重新的回到祖國的懷抱中來,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平息百姓的叛亂才是第一步的,所以奪回安西四鎮的計劃只能擱置。

    所以說郭元振並不急於跟論弓仁這位花花公子進行決戰,只是把他和他的軍隊牢牢的拖死在西北一線也就算大功告成了,對於大莫門,能破則破之,若是不能破,等到季驚風那邊佔領了九曲之地,自然會派出援軍,到時候城內軍心渙散,必然一舉攻破——說實在話,他到現在都不敢相信,事情會發展的那麼順利。論弓仁的愚蠢,讓他感覺到,季大將軍真是洪福齊天,分兵的策略太他娘的英明了。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這裡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

    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

    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這裡通常被人們成為——苦拔海之地!

    郭元振的大軍經過了一番小小的跋山涉水之後終於來到了這裡,一路上當然也是吃了黃沙無數,站在高峰之上,已經可以看到無邊無際的青海湖了,從這裡迂迴向西北方向,就可以進入伏俟城!

    也就是說,這裡就是青海西北的最後一戰了,如果伏俟城失守,相信,花花大少論弓仁一定會丟棄克臘城,獨自一人,屁滾尿流的跑回唐古拉山口去,郭元振對這裡的地形不熟悉,而且這裡的氣候也太壞,所以沒有提前派人去星宿川,不然的話,若是冒一下風險,於星宿川設下一路伏兵,很有可能讓吐蕃人在這裡全軍覆沒。

    所謂伏兵者,本來就是險之又險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是三種結果,第一種就是大獲全勝,第二種也沒啥就是百忙一場,而第三種就是反而被敵人伏擊!諸葛亮善於設伏,那是因為他精研地理和氣候的緣故。郭元振不敢自比武侯,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跑到這裡來和敵軍對持。

    「根據斥候報告,前方八十里的地方發現了敵軍的營寨,但是他們也十分聰明,在營寨前方有一道隘口,當地人稱之為臨川口,有一道青海湖的支流從隘口旁邊流過,大部隊要通過兩道山峰之間的隘口非常困難,一不小心就會葬身水底,所以說,這可能是他們害怕咱們偷營所以設計下來的。」韋月將站在郭元振的身邊,指著前方介紹道。

    「彫蟲小技何足掛齒,吐蕃人在大的方針戰略上已經輸了,妄想憑藉著這麼一點彫蟲小技挽回敗局根本就沒有可能!咱們回軍營去!」郭元振冷笑著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