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晁氏水滸

正文 第五百章 郭藥師來降 文 / 藏劍翁

    樹欲靜而風不止,大梁準備息武休養一段時間,但是一封河北的金牌急報卻讓兵部又運作起來。

    晁勇趕到崇政殿時,兵部右侍郎林沖、左侍郎盧俊義都已到的殿中。

    晁蓋看晁勇來到,就道:「河北的急報你怎麼看?」

    當值的左侍郎盧俊義把急報呈到晁蓋跟前時,也派人稟報了晁勇。

    晁勇道:「燕雲十六州原本就是我漢人之地,如今北地漢人來投,我們自然不能拒絕。」

    晁蓋點頭道:「你說的是,只是全國甫定,今年農耕還是受到很大影響的。全國夏糧還是偏緊的,如果要出兵的話,恐怕無法支撐太多兵馬。」

    盧俊義道:「遼國南京道所有兵馬也超不過十萬,還要防禦金國。我們接收了涿州、易州,遼國也未必敢來進攻。」

    林沖點頭道:「耶律淳剛剛去世,蕭太后婦人攝政,南京道必然人心不穩,金國還虎視眈眈,他們一定不敢兩面開戰。我們只要讓河北兵馬進駐涿、易二州,遼國當不敢來犯。」

    晁勇道:「漢人來投,我們沒有拒絕之理。可先讓張開率兵進駐涿、易二州,再遣一員大將北上增援,以防遼國來犯。」

    晁蓋拍案道:「好,那就讓張開率兵接收二州。」

    涿州留守府中,郭藥師收到李處溫的信後,也是大為心動,如今天下形勢已經很明朗,南邊大梁勢如中天,北邊金國也是如狼似虎,遼國已是危如累卵,無論哪一國出兵都能滅了遼國。

    他也早考慮過退路,只是一直猶豫該投金還是該投梁。金國的國策是投靠的遼官都能官皆仍舊。率眾歸附者,官職更是可以世代承襲。而大梁的兵制卻是新降的兵馬超齡的全部要解甲歸田,剩下的也要往東京整編。也就是說投了金國,他還可以帶領原來的兵馬,而投了大梁,他或許還能統率兵馬,但是絕不會是原來的嫡系兵馬。

    郭藥師不想放棄自己的嫡系兵馬,但是他又見過大梁威力巨大的火器,何況後來大梁太子又發明了飛船。可以從飛船上轟炸地面。如果他投了金國,大梁和金國接壤,大梁兵強馬壯,金國又是如狼似虎的野人,兩國遇事都不太可能退讓。一旦開戰,他就要和大梁兵馬對陣,他實在沒有信心對抗大梁的飛船火器。

    看了李處溫來信,郭藥師便也下定決心了,大梁不過一年便掃平了中原,奪回燕雲十六州也不會費什麼勁,甚至掃滅金國恐怕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金國野人雖然如狼似虎。但中原豪傑之士更多,而且大梁有飛船火器壓陣。

    亂世之中,他可以擁兵自重,但是太平盛世。哪一個朝代都不會允許大將擁兵自重的。

    大梁有快速掃平亂世的能力,他也就不用做擁兵自重的美夢了,倒不如帶著兵馬投靠梁國,換取後半生富貴。

    郭藥師打定主意。就派人請來常勝軍統領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趙鶴壽等人,商議歸梁之事。

    常勝軍將官都是漢人。加上形勢明朗,很快便都同意一起率兵歸梁。

    統一了人心,郭藥師就派一個能言善辯的幕僚往河間府聯繫河北總兵張開,想要討要一些好處。

    幕僚剛剛派出去,南京就傳來消息,李處溫陰謀挾持蕭太后投梁被斬首示眾。

    郭藥師得了這個消息,當即慌了,他只覺得是李處溫藏了一手,並不知道是蕭太后洩私憤,誣陷李處溫。一面罵李處溫慮事不周,一面讓人請常勝軍諸統領來。

    眾人到齊,郭藥師就道:「李處溫歸梁事敗,已經被蕭太后斬殺。李處溫給我寫信的事情多半也敗露了,恐怕已有契丹兵馬或者奚部兵馬來捉拿我們了。」

    張令徽道:「露就露了,我們索性現在就更換大梁旗幟,諒蕭干和耶律大石也不敢攻擊我們。」

    其他人也紛紛贊成馬上更換旗幟。

    郭藥師看人心可用,便站起身,道:「好,那我們今日就把這漢人的土地插上漢人的旗幟。趙鶴壽,你帶人去拿監軍蕭餘慶,其他人隨我去軍營閱兵。」

    郭藥師原本就生的偉岸,這兩句話更是說的擲地有聲,一眾漢將無不抱拳應命。

    「是。」

    「是」

    郭藥師帶著眾將到的軍營,在校場把八千常勝軍集結起來時,趙鶴壽也已把蕭餘慶捉來。

    校場中將士看到趙鶴壽把監軍綁來,也都感覺到有什麼事要發生了,紛紛抬頭看著點將台上的郭藥師。

    郭藥師抬手壓住校場中微微的嘈雜聲,喝道:「我等常勝軍將士都是不幸生在北地的漢人,在契丹人、奚人欺壓下長大,後來又為了遼國和金人拚命。都是為遼國賣命,但是我們還是被契丹人和奚人欺壓。他們騎馬,我們走路;他們吃肉,我們吃乾糧,還經常斷糧。天錫皇帝剛死,蕭干和耶律大石就在南京殺害漢人。他們害怕漢人投梁,想要把漢人殺絕。我們能坐以待斃嗎?」

    「不能」

    「不能」

    「不能」

    常勝軍將士一直以來累積的怨氣被郭藥師三言兩語挑撥起來,紛紛怒吼出來。

    一群從校場上空飛過的麻雀都被震得四散而逃。

    郭藥師揚手止住常勝軍的怒吼,道:「契丹人和奚人不把我們當遼國人,那我們就投靠梁國,大梁才是漢人的國度,有大梁的庇護,我們再也不用受契丹人和奚人欺壓。」

    張令徽馬上在後面振臂高呼道:「歸梁。」

    「歸梁」

    「歸梁」

    郭藥師看大事已定,就讓人把趕製的大梁旗幟舉起來。

    沒有時間縫製,只能在黑布上用寫一個大紅的梁字。

    改旗易幟後,郭藥師就派人飛報河北總兵張開,希望張開派兵增援,以免遼國進攻涿、易二州。

    河間總兵府。張開剛剛接見了郭藥師的使者,讓人調集兵馬聽令,就又聽得郭藥師使者來見。

    張開讓郭藥師使者進來,不耐煩道:「朝廷會給你們什麼賞賜,朝廷自有主張,我做不了主,也不能答應你們什麼。我已經派人上報朝廷,請朝廷給你們厚賞,但是准與不准還要看皇上旨意。你每天來尋我也沒用。」

    郭藥師使者忙道:「小人不是因此事來煩擾大人。剛剛郭將軍派人來,他們已經打起大梁旗幟,宣佈涿、易二州歸梁,請張將軍派兵北上保護二州。」

    張開也是一愣,郭藥師的使者剛剛還在談條件。不要說朝廷回信了,就是給朝廷送信的人都是剛剛出城,郭藥師怎麼就突然歸順了。

    郭藥師使者看張開遲疑,忙補充道:「李處溫已經被殺,郭將軍之事恐怕也已洩露,遼國很可能派兵攻擊涿州,還請張將軍早些派兵北上增援。否則涿州漢人恐遭大難。」

    張開猶豫了一下,讓人去請馬軍副將朱仝來。

    前番晁勇打退遼國入侵兵馬,讓張開坐鎮河北,又撥了一萬戰馬讓他練騎兵。張開便從河北各州府抽調馬上功夫好的武將來練兵。到現在已有一年多,他也練出了一萬騎兵。

    當初的一萬戰馬早已十不存一,全部在操練中折損了,現在騎兵配備的兩萬戰馬都是朝廷從寧夏路、青海路買來的。

    寧夏路董平、楊志、穆弘、魯智深四部都已替換成騎兵。中原除去京師花榮部一萬騎兵,再就是河北路張開麾下這一萬騎兵了。

    河北一萬騎兵便是張開直轄。麾下十名校尉,張開最器重的便是美髯公朱仝。

    當日朱仝義釋宋江,被刺配滄州後,晁勇並沒讓人使那歹毒計策賺朱仝上山。朱仝便一直在滄州知府府上聽用,後來盧俊義帶兵攻取河北,朱仝勸降了滄州知府,才做了滄州一個千夫長。張開調用各州武將時,聽得朱仝馬上使得好大刀,便把朱仝調來做了馬軍千夫長。後來因朱仝練兵有方,又升朱仝做了馬軍副將。

    朱仝趕來總兵府,抱拳道:「見過張總兵。」

    張開點頭道:「涿、易二州已經歸順我大梁了,南京道的遼兵可能攻擊涿州,我令你率一萬馬軍趕赴涿州,震懾遼兵。」

    朱仝疑惑道:「算腳程,朝廷的文書恐怕還沒下吧,總兵私自調兵越境恐怕被人彈劾。」

    張開笑道:「燕雲十六州原本就是我漢人之地,常勝軍又都是漢人,朝廷文書必然是讓我們接收涿、易二州的,我等便先行一步,以安涿州民心。你去吧,朝廷問起罪來,自有我承擔。」

    朱仝看張開這般堅決,便也拱手道:「得令,末將一定讓遼兵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多時,城外駐紮的一萬馬軍便捲著塵土往北而去。

    涿州距離遼國南京析津府不過一百多里,郭藥師改旗易幟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南京。

    蕭太后慌忙召集百官商議對策。

    百官聽得常勝軍叛,也是一陣慌亂。

    蕭幹道:「天錫皇帝即位初,我就說不可輕信漢人,要用奚人或者契丹人作統帥。天錫皇帝沒有採納,仍然讓郭藥師統領常勝軍,如今反了吧。」

    百官中還有不少漢人,聽得蕭幹這般說,不由都有些憤憤不平,不過蕭干跋扈,也沒人敢出聲。

    蕭太后看蕭干把責任推到她過世的丈夫身上,不由不悅道:「天錫皇帝也派了監軍在彼,便是派奚人做主帥,他又如何能鎮壓住所有漢人。」

    耶律大石看兩人又要爭吵,慌忙出來打圓場,道:「涿州距離析津府不過一百多里,我們還要早些拿出應對之策來。」

    蕭幹道:「常勝軍反叛也不是第一次了,派兵滅了他們就是,有什麼商量的。」

    耶律大石道:「常勝軍投了大梁,如果我們攻擊涿州引來大梁兵馬北上的話,我們就要兩線作戰了。」

    蕭干只是心直口快,並不愚蠢,聞言馬上也皺起眉頭來。

    蕭太后看蕭干被耶律大石問住,便也道:「那大石林牙以為我們該如何應對?」

    耶律大石想了想。道:「大梁素有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心,因此一直不肯與我大遼劃定邊界。梁國已經一統中原,大梁太子也從南方班師回來,現在常勝軍反叛,大梁恐怕也有趁勢北上奪取燕雲十六州之意。」

    饒是蕭干蠻橫,聽到耶律大石的分析,也不由變了臉色。

    蕭太后急道:「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耶律大石道:「大梁火器威力巨大,又有飛船可以從天上攻擊,若是北上。恐怕我們很難擋住,所以我們一定不能主動招惹大梁。常勝軍反叛之事,我以為最好還是派使者去東京,向大梁討還二州和叛軍。」

    蕭太后疑道:「大梁怎麼會把到手的城池再還給我們,何況他們一直都把燕雲十六州當成他們的。」

    耶律大石無奈道:「討是討不回來的。不過我們以禮相待,大梁總不好再派兵北上攻擊我們。」

    蕭太后道:「大石林牙的意思是用涿、易二州換取大梁不北上?」

    耶律大石搖頭道:「大梁太子好戰,遲早會發兵奪取燕雲十六州的,只是希望可以暫時拖住大梁,不要讓大梁藉著這次常勝軍反叛北上。等到秦王帶著兵馬來南京道,大梁就是北上,我們合兵一處當能抵擋住。」

    其實耶律大石也是在往最好的方向想。湘陰王和秦王都在夾山,帶兵來南京道的話,就要經過金兵佔據的西京道。秦王能否帶兵衝過金兵阻截,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秦王來了。他們合兵一處,也未必能擋住大梁兵馬。

    雖然有這很多問題,但是耶律大石還是不願坐視大遼滅亡。

    蕭太后並不貪權,尤其是隨時可能覆滅的遼國權力。她也巴不得秦王來接手這個爛攤子。心中已經同意了耶律大石的建議,但是她也知道現在能做主的是蕭干。只好問道:「蕭大王以為如何?」

    蕭干對大梁的火器和飛船也是心懷恐懼,略猶豫了一下,就道:「我沒意見。」

    蕭太后又轉頭對張琳道:「太師之意呢?」

    張琳也是漢人,現在蕭乾等人明顯都已不信任漢人,他已準備回去就告病在家,不問政事,看蕭太后問起,就道:「臣以為大石林牙之計不失穩妥。」

    蕭太后點頭道:「既然三位重臣都這般說,那便派使去東京討還二州,誰可為使?」

    蕭幹道:「大石林牙前段時間不是出使過大梁嗎?大石林牙和大梁太子也有些交情,何不再派大石林牙南下?」

    耶律大石聞言,馬上道:「我最近身子有些不適,只怕南下後水土不服,病情加重,誤了大事。」

    蕭干為人跋扈,麾下兵馬又一支獨大,他卻是害怕他走後蕭干作亂,徹底斷送了大遼。

    蕭太后也覺得沒了耶律大石,她更無法壓制蕭干,點頭道:「大石林牙既然身子不適,那就另選他人吧。誰願意南下大梁?」

    百官互相看著,居然沒人願意出使。

    契丹人和奚人都覺得無法說服大梁,南下只是受氣,誰願意出來領這差事。

    漢人則都要避嫌,免得出來以後被人指責有歸梁之意。

    蕭太后等了一陣,看了看百官,盯著參知政事虞仲文道:「虞卿精通漢人文化,可願出使?」

    參知政事虞仲文看蕭太后點名,只好出列道:「微臣口舌笨拙,又無出使經驗,只恐誤了大事。」

    蕭太后笑道:「虞卿若是口舌笨拙,那大遼便再沒有能言善辯的了。此行關係大遼國運,非虞卿這等雄辯之士不可,還望虞卿不要推辭。」

    虞仲文看蕭太后這般說,只好拱手道:「蒙太后看重,臣願效犬馬之勞。」

    蕭太后散了百官,又讓人給虞仲文一行準備厚禮,可以說把態度放的很低。

    晁勇給河北下了出兵的命令後,又派林沖率石秀、劉唐、索超三萬人北上,進駐涿州。

    林沖掃滅王慶之戰,只有拚命三郎石秀、赤髮鬼劉唐、急先鋒索超三人搶到大功,升為將軍,然後王慶就率兵投降了。聖水將軍單廷圭、神火將軍魏定國,九紋龍史進等人慢了一步,仍是校尉。

    林沖、盧俊義麾下梁山老兵基本都已散到新軍中做了軍官,兩人升任兵部侍郎,也就不再領兵了。

    大軍出征沒幾天,河北便傳來消息,遼國將派使進京磋商此事。

    七月十六日,遼國使者一行才進入東京。

    大梁早已從河北就近調了文官到涿、易二州,安撫百姓。

    晁蓋接見了虞仲文,但是卻再次聲明燕雲十六州都是漢人之地,涿、易二州並無歸屬權的問題。

    早先遼國上下就都知道討不回二州,虞仲文磨了幾日,便又請求大梁同意立秦王為遼國國主,遼國向大梁稱臣。

    晁蓋同意讓遼國稱臣,但是要遼國歸還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西京道的幾處州府已經落入金人之手,剩下的南京道州府也是遼國僅存的膏腴之地,虞仲文如何敢答應此事。

    在東京呆了十幾日,最後無功而返。

    ps:(感謝書友「龍心悅」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