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梁山士卒便拿了史文恭弓箭來。
晁勇卻沒去看那做工精良的強弓,而是從箭壺中拔出一支箭來。
箭桿上赫然有著「史文恭」三字,再看箭頭時,卻是打磨的錚亮,色澤和尋常箭矢並無不同,只是上面有沒有毒卻看不出來了。
水滸中晁蓋中箭身亡,晁勇便覺得有些詭異,因此捉到史文恭之後,晁勇第一反應便是看他弓箭。
晁勇看不出所以然來,便讓人把史文恭帶來。
史文恭卻是有些桀驁不馴,雖然被五花大綁押來,但仍是高高昂著頭。
李逵看史文恭一副拿鼻孔看人的樣子,不由罵道:「這廝脖子有毛病吧,俺給他治治。」
說著,便拎著板斧上去要砍史文恭。
「鐵牛,不要胡鬧。」
晁勇喝退李逵,親自上前給史文恭解開繩索。
史文恭看先前眾人都圍著晁勇,也知道晁勇便是這次的主帥小霸王晁勇了,皺眉道:「兵敗被俘,要殺便殺。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史某上陣之前便早有準備。」
晁勇笑道:「你與我梁山並無冤仇,先前有些爭鬥,也不過各為其主。山寨眾人回去之後,也多曾說起你的武勇,我梁山招賢納士,替天行道,正需要教師這般豪傑。教師若不嫌我眾人粗俗,何不與我等一同聚義,做番事業。」
史文恭對朝廷倒是沒有什麼盡忠的想法,在江湖飄蕩多年,在曾頭市做教師也幫著曾家五虎成為地方一霸,脾性更像江湖人士一些。看晁勇這般禮待,便也答應入伙了。
晁勇看史文恭入伙,便讓人把史文恭武器都拿來,還給史文恭,同時問道:「我曾聽人說你的箭上有毒,不知可有此事?」
梁山好漢有不少人使暗器,張清飛石,李應飛刀,欒廷玉鐵錘,李袞標槍、項充飛刀、龔旺飛槍、丁得孫飛叉,但是卻沒有人在暗器上下毒的。聽到晁勇這般問,不由都懷疑的看向史文恭。
史文恭聞言,馬上變色道:「不知何人如此污蔑我,我史文恭做事不敢說事事光明磊落,但也不屑用毒藥這般下三濫手段。我的每一隻箭桿上都刻有史文恭三字,便是要讓敵人死的明白,怎會再下毒。」
晁勇聞言,點頭道:「我亦聽過董平和花榮說起你的弓箭,以你箭法當不需下藥,看來這江湖之上多有謠言啊。」
這般說來時,水滸之中晁蓋中的一箭便極大可能是宋江射的了,想來是宋江知道了史文恭的箭矢都刻有名字,因此造了這麼一隻箭嫁禍,甚至這只箭便是史文恭的,以時遷的手段,想要去摸史文恭一支箭,恐怕並非難事。
當初晁蓋聽到時遷偷雞被捉之後,第一反應便是時遷污了梁山好漢名聲,險些把同行的石秀和楊雄都斬了,之後雖然被宋江勸住。但救出時遷之後,恐怕對時遷也不會有什麼好感。而宋江不但攔住晁蓋斬殺石秀、楊雄,還親自帶兵打破祝家莊,救出了時遷。若讓時遷在二人之中選擇時,那必然是宋江無疑。
若是史文恭的箭只是普通箭時,嫁禍的人也不會笨到去刻史文恭三字,那樣只要有人疑心,稍一打探便知不是史文恭的箭了。
至於箭上下藥沒下藥,則完全可以推到史文恭設計賺晁蓋,然後特意在箭上下了藥,準備射殺梁山頭領。
晁蓋是中計被引入曾頭市中,落入埋伏,原路撤兵之時撞到一彪軍馬,被射了一箭。那自然可能是史文恭帶人埋伏,也可能是本來就藏在梁山後隊的人馬。
晁蓋中箭落馬之後,卻被三阮、劉唐、白勝五人護著殺出去、
若真是史文恭帶人攔截時,秦明那般武藝也不過在史文恭手下抵擋二十合便敗走,阮氏三雄、劉唐、白勝五人若不留下幾個死命抵擋,想一個不傷的護著晁蓋出去,只怕不可能。
很可能是那彪軍馬原本便不敢和他們照面纏鬥,至少沒有大將敢出來攔截他們。
晁勇想到這裡,也不由暗自慶幸早早便殺了宋江,不然那黑廝包藏禍心,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一個不小心,只怕自己都中了暗算。
史文恭看晁勇沉思,拔出一隻箭來,便往自己手臂上刺去。
晁勇瞥見史文恭動作,趕忙抓住史文恭手腕,道:「教師這是作甚?」
史文恭也不好說他看晁勇有些不信的樣子,笑道:「史某也不知從何傳出這謠言來,不過口說無憑,史某願自證清白,免得大伙還有疑惑。」
晁勇笑道:「我等如何能不信教師之言。剛才我是在想能不能趁勢拿下曾頭市,這裡離曾頭市還有多少里?」
史文恭聽得晁勇這般說便也釋懷了,搖頭道:「二十五里左右,不過曾頭市早布下很多暗哨。這裡的戰事恐怕已經傳回曾頭市了,曾長者必然已有防備,現在天色又已不早,今日恐怕無法攻破曾頭市了。」
晁勇聞言也只好罷了趁勢奪取曾頭市的念頭,傳令大軍逼近曾頭市五里下寨。
只說曾長者得知史文恭和曾升被梁山全部活捉,一千丁壯幾近全軍覆滅,頓時嚇得慌了神,趕忙讓曾頭市剩餘一千丁壯緊守寨子。
如今曾頭市卻是兩個寨子,曾頭市口原有一處寨子把守,上回史文恭火燒法華寺之後,曾長者恐梁山兵馬再來攻打,便又在法華寺山上建了一處寨子,守住那條小路。
耶律大石站在一處高岡上看著逐漸接近包圍圈的曾頭市兵馬,只要他們在前行五里,那曾頭市精銳便可以一網打盡了,也為這些年被曾頭市獵殺的遼騎報了仇,再拔了曾頭市這顆釘子,他在軍中的威望便會再進一步。
這位遼國的傳奇人物此時已是三十四歲,長相如同多數契丹人一般粗獷,但散發出來的氣質給人的卻是儒雅,而不是一般契丹人一樣的彪悍。
五年前,二十九歲的耶律大石參加殿試,一舉奪得第一名。
遼國的科舉制度卻是繼承唐朝科舉制度基礎上,又吸收了宋朝的一些制度綜合而成,考試內容也和宋朝一般。
對擅長騎馬射箭的契丹人來說舞文弄墨顯然便吃力很多,因此每次科舉進的殿試的基本都是北地漢人。
而耶律大石不但進入殿試,還奪得了第一名,而且耶律大石在騎射上面的功夫也不遜於尋常契丹勇士,因此耶律大石很快便成了契丹人的驕傲。
耶律大石又是皇族出身,因此之後官運亨通,今年更是累功升做興軍節度使。
耶律大石的任地便在滄州對面,雄才偉略的耶律大石自然知道遼國此時已是風雨飄搖,北邊被金國打的節節敗退,每日都在丟失城池,用不了多久,只怕南邊防守宋國的軍隊也會被派往北邊和金國作戰。
因此一到任後,便開始整點麾下兵馬,也得知了曾頭市的情況。
原本遼宋簽訂澶淵之盟後,遼國鐵騎便也減少了跨境劫掠打草谷,但是近些年和金國戰事吃緊。
遼國皇帝耶律延禧又是和宋朝皇帝趙佶一般的昏君,信用蕭奉先、蕭德裡底等佞臣,捺缽制度被他改作了遊獵,每年倒有大半時間在遊獵,生活荒淫奢侈。
遼朝建國初,雖有定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都城,而在捺缽,也就是行宮。這是因為遼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為遊牧民族,四季都在逐水草而居,若是皇帝固定在都城處理政事,有時單只來回傳遞消息的時間便很長。而遼國又由很多部落組成,時不時便有部落爭鬥發生,因此遼國皇帝便定下了這捺缽制度。
每年四時巡守,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
皇帝也跟著部落逐水草而居,方便處理部落之事。
但是遼國發展到後來,疆域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疆域比之宋朝都要大,尤其奪取了燕雲十六州之後,有了大量漢人耕種,很多契丹部落都已定居下來,後來遼國又設立了五都,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皇帝完全可以在五京處理政事,捺缽制度便有些不大適用了。
但是耶律延禧繼位後,卻是不喜都城,而是性喜漁獵,因此便又恢復了捺缽制度,四時巡守,一年有大半時間是在鴛鴦濼、白水濼等地方遊獵。
每到一處,耶律延禧便會召附近部落首領來朝見他。各部落首領朝見,自然不能空手而來,除去孝敬耶律延禧,還有他身旁那些奸臣。時間久了,耶律延禧的巡守便也成了各部落的負擔。
那年完顏阿骨打不過是個幾千人的小部落首領,因為給奸臣蕭奉先的孝敬少了一些,酒宴間蕭奉先便進讒言說完顏阿骨打善舞,耶律延禧信以為真,便讓完顏阿骨打給他舞上一曲。
身為部落首領的完顏阿骨打怎肯做這種讓其他部落恥笑的事情,當場便拂袖而去。
完顏阿骨打回去之後,便開始整合女真部落,準備反遼。而耶律延禧開始並沒把幾千人的完顏部落放在眼裡,直到後來金國坐大,耶律延禧才開始派重兵圍剿,但是卻屢屢被金國打敗。後來耶律延禧親率七十萬大軍征討金國,卻在護步達岡被完顏阿骨打率兩萬鐵騎大敗,遼國便開始了節節敗退。(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