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以後。羅爾沒有向華夏天國道歉。也沒有判處裁定兩名傳教士有罪。只是認為。他們的管理上有漏洞。之間。羅爾公使向外交部張之洞表示。以後會盡可能地克制規範傳教活動。希望中國方面。不要過於激動。
當時。張之洞沒說什麼。但是。兩天時間一到。羅陽就出面了。他派遣張之洞向美國公使提出了嚴重抗議。並且。宣佈。再給美國公使三個小時。如果美國不採取措施。中國方面才採取激烈的措施。
「這是對我們華夏天國的嚴重侮辱和蔑視。」
以前的教案。多數都是拖了下來。不了了之。現在。羅爾震驚了。他緊急約見羅陽。可是。羅陽拒絕接見。並聲稱。三個小時是最後通牒。
羅爾公使可憐地回到自己的使館。求見了其他國家的公使。希望得到支持。於是。好幾個國家的公使。都到中國外交部求見。希望作為調停人。但是。都被中國外交部官員果斷地拒絕了:「必須道歉。我們的執政官先生。相當於貴國的總統或者女王。他的話就是聖旨。不容冒犯。」
後來。在私下裡。外交部的官員向英國法國公使解釋。著是面子問題。中國人特愛面子。所有。美國必須道歉。而且。華夏天國希望樹立一個與滿清截然不同的國家形象。希望列強能夠配合下。
「如果我們不為百姓的正當理由保護。這個嶄新的國家就沒有了民心基礎。就完了。是我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張之洞上綱上線了。
在規定的時間裡。美國公使羅爾終於道歉了。但是。他堅持。那兩個傳教士沒有罪。他有領事裁判權。可以自行定罪。
「這是噁心的。卑鄙的判決。」羅陽聽說以後。親自將英國公使召見了。向他激動地表示。那姿態口吻。很像現代社會某國務卿在某事情上的表態。用詞凶狠。惡毒。尖刻。
羅陽再一次向羅爾表示了抗議。然後。再給他一個小時。要求他必須判處傳教士有罪。至於執行不執行。怎麼處罰。中國不干預。
羅爾是好樣的。
他果斷地拒絕了這一要求。因為。他得到了英國法國公使的支持。而且。他還得到了一個重大的消息。
小道消息。是李鴻章傳遞過去的。
李鴻章的國際外交生涯。其實還沒有開始呢。他去了美國的公使使館。向羅爾表示。請他堅決不要道歉。不要判處傳教士有罪。
道歉已經有了。不說。關鍵是罪行判決:「為什麼啊。」
羅爾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官員。會不背叛中國的利益。所以他很是警惕。
李鴻章說了。他是前清的官員。被戰敗以後投降的。感覺很恥辱。所以他痛恨華夏天國。他知道。其實。華夏天國的執政官。就是鬧情緒。鬧鬧也就是了。私下裡。這個執政官已經說了。如果美國公使不判傳教士有罪的話。也只有如此。因為。擔心英法的牽制。
這是一個定心丸。
李鴻章還告訴羅爾。中國目前。問題很多。全國的武裝土匪多如牛毛。中國政府不敢開罪美國的。志願軍就是一例。不敢公開同美國叫板。
這些話。當然都是李鴻章秉承了羅陽的意圖來說的。羅陽還很卑鄙地將了李鴻章一軍:「先生。我相信您的能力。您一定能夠誘使美國公使下定決心不服從我們壓力的。」
李鴻章的性格是。天生膽怯。對外的妥協。都是本性。就是在蘇州對戰俘上萬人的大開殺戒。其實骨子裡也是恐懼。
李鴻章作了一回內賊。
時間到了。羅爾果斷地決策了。因為那時通信的原因。他無法得到華盛頓的及時指導。但是。他也有這個估計。他的決策。肯定也是美國政府的決策。
但是。他決定沒有想到。他錯了。
羅陽笑了。
機會來了。
羅陽立刻責成外交部。對羅爾提出了最最嚴重的抗議。抗議美國縱容罪犯。是對華夏天國人民的無情踐踏。
羅爾笑了。不就是抗議嗎。您還有下文嗎。
他斷定。這個抗議。就是事情的句號。一切就結束了。
在外交部。羅陽的面前。大批的外交官員。都在等待著決策指導。為了使美國首先挑釁。或者使事態激化。華夏天國外交部徹夜陰謀。
「銳王。我。這事情怎麼繼續呢。」張之洞頗為擔憂。在無力直接挑釁的時候。費盡心機地製造矛盾。已經讓他精疲力竭。這不是外交。而是一個政治迷宮。
「是啊。我們還是無法對美採取強硬措施的合理理由。」洪仁玕說。
大家都很苦惱。
「沒事兒。我們不再出面了。事情已經鬧得很多了。我保證。以後的外交交涉。不再會有這麼複雜了。我們已經試探出各國的態度了。」羅陽的態度相當從容輕鬆。他告訴大家。將事情交給百姓們來辦/。
「百姓。」一地雞毛。一臉白癡。
當天。一個讓所有前清官員震撼的消息出現了。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出現了大量的百姓。他們舉著招牌。呼喊著口號。要求美國北方政府。向華夏天國政府道歉。嚴重道歉。並且。判處那兩個傳教士重刑。
北京的軍警。立刻去阻撓。但是。立刻有人通知。將他們都驅趕走了。
「這到底怎麼了。」
「是啊。怎麼沒有人來管一管啊。」
「九城提督和兵馬司……」想了半天。才突然覺得。時間不對了。
大量的官員。也來到街道上觀。非常震驚。不得不表示齒冷。因為。在前清年代。這些野百姓。誰敢想敢干胡來。立刻有官差來治理了。現在呢。亂吧。越亂越好。有的滿清前官員暗自得意。
十萬。二十萬。三十萬。最後是四十萬的百姓。在北京城裡浩浩蕩蕩地遊行示威。向美國的公使館包圍。抗議。那聲勢浩大。山呼海嘯。震撼得躲避在使館裡的美國人都爆尿了。
誰見過這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