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份後,拋開上緊發條的百慕大島雙灣市建設不談,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夏收又來臨了。
由於旱季一直延續到了夏季,期間幾乎就沒下過雨,就算有充分的水利灌溉準備,但附近幾家德拉瓦族村落的農場收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減產達到了10~20%不等。
根據和德拉瓦部族達成的農業扶持協議,連續三年的農作收成中的一半是要歸中華美利堅共和國的,所以超過兩萬畝屬於德拉瓦印第安人的農場這次減收,也導致糧食安全問題開始露出緊迫的苗頭。如今已經是第二年,對印第安部族的「剝削」也就再有一個年頭可賺。
雖然農收的最終結果還要等八月初才能得正式統計出來,但基本上大家都猜準了數字。國營的5000畝農場小麥基本沒有受到乾旱的影響,能產出大概1000噸小麥,德拉瓦部族的兩萬多畝裡,小麥種植大約15000畝,則最多可以獲得2700噸小麥,其中可以獲得大概1300多噸的分成。算上3000多印第安雇工,全國的糧食承載人口已經超過6000人了,即便一點都不浪費,一年的口糧消耗差不多就要1100噸,這還不包括即將到來的幾千明朝移民。加上其他在入冬前還能收穫一波的農產品,只能說堪堪保證了基本的供應,糧食儲備量根本無法實現最初規劃的一萬人三年儲備量的要求,至於1622年度又提出的三萬人三年儲備量的計劃。如今來看只能是癡人說夢話。
打去年年底開始,迄今為止已經從各個渠道進口了600多噸的小麥,卻也為此付出了25萬美元的成本。雖然歐洲糧食進口價格十分昂貴,但進口一直沒有中斷,一方面是為了平衡一定的貿易入超,另一方面,則是未雨綢繆地建立糧食戰略儲備。
最新的一筆糧食進口訂單。是和荷蘭人與威尼斯人簽訂的,亞速爾的華美商會一口氣朝荷蘭人和威尼斯人下了1000噸南意大利稻米的訂單,為此將付出了45萬美元的昂貴代價。
當然。糧食安全問題肯定不可能短短時間內一次性解決,未來擁有更多的人口,才能考慮本土開辦大規模的農場。所以尋找更多的歐洲糧食進口渠道。成為了當前駐亞速爾群島歐洲總領事館的重任之一。
1622年7月15日,週五。
緊張的農收已經展開第三天了,不僅是農業部,就連政府其他部門和國會許多關心收成的議員都下地裡去了。
一心想要在私營農業上大幹一場的任長樂,幾乎跑遍了所有農場,才把農業部長吳林雲給揪了出來,然後再拉上楊雯雯,三人坐到了「一品勺」的包間裡吃飯。
大災難前的吳林雲,農大畢業,曾是y市某小鎮民營化肥公司的小技術員。由於經常下田親自參與化肥使用調研,所以一個城市小青年居然也對土地耕種有著不俗的經驗,建國前由他制定的土法有機肥施用標準與北美土地農作調研,得到了許多老田把式的認同。建國後,吳林雲就被參議員海惠芬大媽和總理齊建軍共同提名為了農業部長。
如今除了進行農收指導外。他還在制定1623年度的農業發展規劃,其中就包括擴大國營農林漁牧集團下屬農場的計劃,今天下地方就是為了取得可靠的數據。
而經過大半年的磨練,幾個自覺得經驗積累差不多的管理合夥人,開始接替任長樂跑遠洋貿易,讓長期奔波的任長樂終於省下部分閒心。開始籌劃自己的私營大農場計劃。
經過一個多月的死纏硬磨加四處坑蒙拐騙拉投資,最終還是把楊雯雯磨煩了,同意合資創辦農場,幾下加起來的資金總算湊到了10萬美元。雖然沒有完全解決資金問題,但類似5000畝這樣的「小規模」第一期農場還是可以先搞起來的。
按照程序,接下來就是要獲得農業部和工商部的審批。深知飯桌上好辦事的任長樂,今天特意在「一品勺」酒店預訂了這麼一桌酒席,就是為了打通這第一個關節。
「吳林雲,怎麼看,我這個方案不錯吧!不光能供應國內市場,還能出口給國家增加多少稅收啊!」任長樂端著酒杯看著眼前的小文青,對著一邊心不在焉的楊雯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任哥,任總,我不會批這個的,即便工商部那裡通過了,也不行。」吳林雲合上文件,輕輕放到了飯桌上,露出歉意,「目前國內私營農場的開辦,還不具備可操作性。」
「為什麼不可操作?!我聽說國營農林漁牧集團的第二期兩萬畝農場規劃都過了審批,憑什麼我的就不行了?!」任長樂一急,聲音高了不少。
「吳林雲,難道國會和政府要明目張膽地限制私營資本嗎?我看這不是建國立法的精神吧?」楊雯雯白了急性子的任長樂一眼,決定親自出馬。
楊雯雯笑嘻嘻地拿過了桌面的文件,直直地盯住了在她眼裡還很嫩的小文青農業部長,祭出了大殺器:「建國後頒布的《企業法》裡,可沒有規定不允許私人資本參與國企相同產業的說法,而且據說林有德已經在考慮投資開辦私營的礦場,他那裡能獲得支持,為什麼我和任長樂的就不可操作?」
「理論上是這樣的,可是楊姐,就在上個星期,內閣已經提交了《農業發展補充法案》,剛好在昨天,國會眾議院通過了初步審議,過幾天參議院會再最終審核通過。」老實的吳林雲盡量讓自己不卑不亢,但對楊雯雯還是保持著相當的尊敬。
「哦。剛好我還帶在身上!」面對二人的疑惑,吳林雲趕緊從隨身公文包裡取出了一份文件,小心地遞給了楊雯雯。
「……1626年以前,禁止私營農業發展?之後,單家法人私營農場創辦規模不能低於兩萬畝……怎麼門檻那麼高?」楊雯雯細細念完,一頭霧水。
「噁心,狗屁的法案!哪個傻逼出的餿主意?明擺著就是加強國企壟斷嘛。誰都看得出來!現在全世界都缺糧,農業收益巨大,他媽的那些個自己沒本事的人生怕我們吃上一口!放著大筆花錢進口糧食。就捨不得給自己人?」
任長樂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濺起一片湯水,臉色難看得很。
「任哥。你聽我說……」吳林雲趕緊扯過餐巾布擦著胸前的湯汁,年輕的臉上窘迫不堪,「不是你想的這樣,是蘇哥上個月臨走前就在內閣提出的法案!部長會議都討論通過了的!」
一聽到蘇子寧的名字,任長樂一下就哽住了。
他誰都不服,但對蘇子寧所考慮的事,即便一時不是很理解,也會報以最大程度的信任,在他眼裡,蘇子寧不是那種閒著沒事亂折騰的人。
如今聽說這個餿主意是蘇子寧提出的。就一下子不知道火往哪兒去撒了,而楊雯雯也是一臉的不解。
吳林雲見兩人都似乎被鎮住了,嘿嘿一笑,趕緊套出紙筆,就在飯桌上算開了賬:「你們看。算上土地購置費、基礎設施建設費、種籽與肥料供應、人員僱傭、各項稅收等等,平均每畝的年成本是20美元,均產200公斤。國內糧食收購價格也就折合一畝糧食30美元,但出口價格卻至少是70美元以上。」
又在那個數字上一劃:「糧食出口即便是50%的稅收,每畝純利潤也最少有15美元,一年回本還能多賺近一倍!我想任哥和楊姐也是算過的。你們說,這個數字,會導致什麼情況?」
任長樂和楊雯雯都是聰明人,對視一眼後,都微微點頭:「技術含量少,從業門檻低,有點本錢的人,都會來弄私營農場,而且賣給國家不如出口。」
「嗯!蘇哥說,這個時代辦農業能賺大錢,這樣就勢必導致所有國內資本和勞力都湧向農業,這個國家會成為一個大農業國、糧食出口國,即便賺了錢,也是幫著歐洲人去種地養人!我們的其他行業就業人員就必然減少,工業發展會停滯,甚至是萎縮。」見兩人聽得聚精會神,吳林雲終於鬆了口氣,「我們有工業原料和產品剪刀差的巨大優勢,出口賺錢根本不是問題,也有能力在糧食問題上保證基本的自給自足,能用錢進口糧食就盡量進口,還能平衡貿易入超。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實現工業跨度發展,需要高投入、長時間、大數量地培養技術工人,而不是一大堆種地賣糧數錢的高級農民。」
「嗯,在我們的工商業發展規模和產業工人群體沒有真正成型之前,是沒有多少人力投入到農業方面的,必須精打細算進行調控。建國前也有過這種初步認識,不過那時候是委員會決策,沒有私營資本的概念……」
楊雯雯終於理解了蘇子寧的初衷,頻頻點頭。
「哎……碰上這麼個時代和破地方!」任長樂狠狠拍著大腿,一臉不甘心,「看來做不了工業大國,農業大國也要靠邊,難道要我去投資礦場不成?」
「我們現在移民人口增長緩慢,好不容易有那麼點人力,都要盡量轉化為產業工人,這個國策至少在1626年以前不能動搖。反正國營企業也是大家的,國家統一規劃賺到的利潤,不也是大家有分嗎?」吳林雲這時終於笑了,而他之前一直是嚴肅古板的表情,「我好歹也是農業部長,當然巴不得農業也跨步大發展,蘇哥當時說服我可花了不少口舌的,哈哈!」
「得,他是憂國憂民的主角,我們是只知道看眼前利益的配角。」任長樂歎了口氣,也沒了繼續吃飯的心思,「不過今天也麻煩你了,來,喝了這杯!我還是繼續去跑船!」
而楊雯雯。反而沒有一絲不高興,居然自己也從小包裡掏出了一張紙:「喂,喪氣幹嘛!生意又不是就這麼一個!來,吳林雲你也看看,我訂製的製衣和制革設備已經快好了,最多下個月,就能運到亞速爾英雄港租界。只要二位有信心投資,我可以保證這次擴大規模以後……」
楊雯雯笑嘻嘻地開始了屬於她的偉大事業規劃,兩個大男人都面面相覷。富婆楊雯雯的經商之道如今已經在整個中華美利堅共和國家喻戶曉。她忽悠人的水平和她的商業能力可算是珠聯璧合、比翼雙飛。
任長樂在酒桌上最終吃憋的同時,政府內某間會議室裡,一場少數幾個人參與的碰頭會也在焦頭爛額中。
會議的主題。就是有關首都國立醫院新生兒潮和抗生素藥物庫存的問題。
從去年秋季開始,歐裔移民的家庭數開始快速增加。今年入夏後,開始了第一波的新生兒出生潮。幾百人的穿越眾,近百個家庭,到目前總計也只有不到二十位孕婦生產,而進入七月份後,短短半月之內,歐裔移民家庭的婦女分娩數量一下就超過了百人!
為了保障新生兒安全,國家衛生相關法律是專門制定了盡可能前往首都國立醫院進行分娩的衛生管理條例。但目前這個數字,弄得連實習醫護人員在內。人數不足一百人的首都國立醫院一下就傻了。
幾乎所有的病床都要改為婦產病床,婦產手術室成為了滾軸轉的「車間」,所有的現代醫護人員都投入到了這場大戰中,幾乎每天都有至少六位孕婦在聲聲哎呦喂中送到醫院待產。
難產的概率是不可避免的,無法執行刨腹產的情況下。更複雜的產道手術必然要進行。如此一來,藥物的消耗量以驚人的速度遞增,尤其是寶貴的抗生素庫存,即使這個時代的用量很小,但也到了一個極度危險的警戒線。
如果不再能獲得能自主生產的抗生素,那最多一個月。首都國立醫院不得不停止供應珍貴的抗生素,因為「自己人」的用藥安全需要保障。
為此,德拉瓦號輕巡洋艦代理艦長海軍上尉文拓的妻子、教育與衛生部長杞虞,不得不和首都國立醫院院長王素紅老人一起向政府提交了報告,闡述了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
這份報告甚至得到了老醫學專家、最高吉祥物總統陳長遠的高度重視,連續兩天都找來總理齊建軍討論解決方案。
討論的過程中,衛生部下屬的醫藥研究所的所長、最高法官鍾進山的愛人、生物學專家黃念老人也被找來了,接著有關藥物研發課題的負責人也被召集。
「如今我們的青黴素菌株選種提取實驗已經進行了1000多次,能找到的菌株提取量很低,整個六月份,只獲得了1萬單位的青黴素,而且成本高昂。在這個時代,1萬單位就能獲得極好的效果,但在沒發現高產菌株前,這個實驗室級別的產量,根本無法應付整個國家的需求。磺胺的實驗合成進度不錯,小規模實驗室生產已經配發給軍方,初步反饋的結果很樂觀。只要保證原料,大概在九月份可以嘗試批量生產,但應用範圍相對受限,副作用毒性也較大,尤其是孕婦是禁用。」
老實巴交的抗生素研發課題組負責人,帶著一副大大眼鏡的文青小心地說著。
「怎麼才能獲得高產的青黴菌株?」齊建軍雙手不停地握了又鬆,能看出內心的焦急。
看了眼自己的導師黃念老人,小文青低下頭:「完全看運氣……」
「我來說吧,青黴素的規模量產,需要尋找到高產菌株,這完全依賴從大自然的各種發霉物上提取樣本並培養。只能說,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自然發霉物樣本太少了。歷史上,凡是研究這個的,都是經過了很多年的實驗室篩選培養才獲得了高產菌株,其中偶然的運氣成分永遠佔第一位。」
輪椅上的黃念老人也是一臉無可奈何。
「發動全國民眾!提供自然發霉物!」總理齊建軍深知這個問題幾乎可以和生死相當,語氣十分決絕。
於是,一份來自內閣的行政公告在幾天內貼滿了市區,就連新建立不久只有兩百多號人口的銀谷鎮,都張貼了幾張。這是目前看起來唯一有可能加快青黴素量產的方法。
另外,醫藥研究所實驗室基礎設施的擴大也獲得了國會的支持,爭取在高產菌株出來前,每個月的青黴素生產量也能達到10萬單位以上。相應的直屬藥廠建立方案也在制定中,到處挪來摳去,湊了10萬美元,又不得不頒布了一部《醫藥保障促進稅》法案,暴發戶資本家們又不得不每年多繳納1%的企業稅。
這大概是目前國會和政府做出的一件最齊心的事。(.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