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內地娛樂開發商

第二卷 1998 第二零三章 又槓上了 文 / 我是百腦匯

    4月1日,tvb與梅花傳媒合拍的古裝奇幻劇《尋秦記》正式登陸城鄉電視網。同一天,朝廷台的精裝大劇《大宅門》也在當天正式開播。

    如果說,在春節檔上,城鄉網與朝廷台之間的大劇碰撞,是比較正常的商業競爭的話。這一次的對壘,秦天柱明顯能感覺到朝廷台對城鄉網的針對意味。他可從來沒聽說過四月份是什麼電視台必爭的好檔期,如果是的話那可真是一個愚人節玩笑了。

    難道朝廷台對城鄉網還是餘怒未消,要竭盡全力的打壓?

    秦天柱給朝廷台的台長楊遠打了個電話,他想聽聽對方是怎麼個想法。在梅花傳媒的發展過程中,朝廷台是幫了大忙的,他不想將彼此間的關係搞得這麼僵。

    「喂,楊台長!」

    「呵呵,是小秦啊!」對面電話的聲音比較輕鬆愉快,想必是心情不錯:「怎麼,打電話過來,是不是對我們朝廷台與城鄉網同一天播出《大宅門》有想法啊?」

    「是啊,我的猜想,這是特意針對城鄉網的吧?難道楊台長對城鄉網成立的事情還心有芥蒂?」

    「當然是針對你們城鄉網的,這又不難看出!」楊台長的話語還是那麼四平八穩,並無激動之意,「你們城鄉網,與我們朝廷台以及各個省級衛視都是直接的競爭關係,我們與你們城鄉網打對台,這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嘛?我可以直接告訴你,不僅我們朝廷台,就是那些省級衛視,也會一同打壓在城鄉網播出的梅花劇集,務必要把城鄉網的勢頭給壓下去!」

    目前的城鄉網,主要就是靠梅花傳媒的劇集來拉動整體收視,其他劇集質量平庸,只要把梅花劇的勢頭壓住了,城鄉網在這些大電視台眼裡就翻不出大浪來,時間一長就會歸於平庸。可要是壓不住,一兩年時間下來,城鄉網在國內電視台廣告收入龍頭的地位就坐實了。

    楊遠在電話中繼續說道:「當然,我們僅限於正常的商業競爭,不使盤外招,也沒有將城鄉網趕盡殺絕的打算,畢竟大家都要生存的嘛。怎麼樣,小秦,該不會是害怕了吧?」

    聽他這樣一說,秦天柱放心不少,只要不是你死我活撕破臉皮的爭鬥,這種正面競爭,他也非常歡迎。

    秦天柱笑著回道:「楊台長,我是不用怕的,《尋秦記》的質量,我絕對放心。我是擔心你啊,春節檔已經輸過一回了,再輸,就怕楊台長惱羞成怒,心裡對我有了看法,說我得理不饒人,不懂得謙讓長輩啊!」

    楊遠笑罵道:「小秦,你嘴皮子倒是利索。放心,我們台要是輸了,我心服口服,要是我們朝廷台贏了,還希望小秦導演給我們道聲恭喜。」

    放下電話後,秦天柱把目光放到了今晚雙方的對抗上。

    他雖然話說得自信滿滿,心裡卻未必那麼篤定。在他的記憶中,《大宅門》製作精良,收視成績是朝廷台新世紀後十年的總冠軍,最高成績飆到21的水平。按照當前國產劇的投資水平,《大宅門》的製作質量應該比原歷史中還有提升。朝廷台對它如此有信心,對手的實力不容小視!

    最後的結果也正如他所料,兩者的成績在伯仲之間。

    《尋秦記》首播的收視總人數為2.8億人次,《大宅門》的收視總人數為2.5億人次,兩者收視人數相加,已經趕上《越獄》在國內播出時的熱度了。也正因此,國內晚間的電視劇節目,基本是這兩家的天下,其他電視台的電視劇根本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根據福瑞索公司反饋的收視情況,《大宅門》在北方稍微領先,《尋秦記》在南方則佔據絕對優勢。《大宅門》的收視觀眾群主要是中老年觀眾,《尋秦記》的收視人群則主要是在青少年之間。

    兩台的這番龍爭虎鬥,也炒熱了四月份的國內熒屏,媒體輿論的眼光也立即被兩部劇所吸引。十集過後,兩部劇的劇集評論就已經非常多了。只是這些評論,大多是對《大宅門》的誇讚,《尋秦記》相比之下就遜色不少。

    《人民*日報》文藝版塊就評價《大宅門》為五好電視劇。

    【即使是最挑剔的觀眾,也稱此劇為「五好電視劇」。

    它「故事好」:從一開篇就懸念迭起,環環緊扣,戲劇因素齊備,全沒有現在諸多電視劇拖沓的通病。這要歸功於郭葆昌導演40年的錘煉。

    「演員好」:從二奶奶斯琴高哇、三爺劉佩啟到老爺子杜雨路、常公公黃中洛,滿眼的大腕名角卻沒有絲毫「做秀」的痕跡,每個演員都一絲不苟,兢兢業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

    「導演好」:郭導用生命的意義來表述一部戲,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攝之中,幾十年的功力綿綿不絕,每個場面每個細節都精到厚實,故事講得讓人欲罷不能,這就是郭葆昌。

    「後勤好」:從服裝設計、化裝、道具,沒有一點馬虎敷衍之處,一場場戲下來令人賞心悅目,大宅門裡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都真真切切,細瑣之處洋溢著濃郁的「宅門文化」。

    「氣氛意蘊好」:大宅門表現出的濃濃的京味讓人覺得過癮,而宅門裡折射出的社會變遷、人性鬥爭、世相百態,從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背後傳達給觀眾,讓這部戲有了歷史人文的深度。】

    與之對比,對《尋秦記》的評論大多談論它在娛樂元素上的一些成功之處。

    「此劇詼諧幽默元素頗多,看之不禁令人耳目一新,暢懷大笑。每當劇情發展到某一故事場景的後期,卻也不失很多凝重且寓人生感悟的內容。」——《新民*晚報》

    「古仔收放自如的演技讓人驚艷,吳修波飾演的管中邪這個反派讓人印象深刻,故事劇情扣人心弦。它同時也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展現了一幅先秦時代的歷史畫卷,場景、道具、服裝頗為考究。」——《揚子*晚報》

    「這又是梅花傳媒的一個商業成功,梅花傳媒總能給國內觀眾帶來點驚喜。可以想見,穿越這類題材可能會迎來一波熱潮。當然,也沒必要對此劇過分拔高,它歸根結底還是一部純娛樂劇。與《大宅門》相比,少了一點人文歷史內涵。」——《南方都市報》

    對於《尋秦記》在媒體上的評價,秦天柱自己還是服氣的。畢竟穿越這種東西,在目前的國內文藝界還是難登大雅之堂,幾年後,穿越劇氾濫興起時,總局還專門對此有所限制。

    雖然文藝界不怎麼待見穿越劇,但它在市場上的收視表現卻是越戰越勇,穩步提升,拉開了與《大宅門》的差距。

    最終,《尋秦記》平均收視人數為3.2億人次,最高飆升到3.5億的高位;《大宅門》的平均收視人數為2.6億人次,最高飆升到2.8億。

    《尋秦記》贏在商業,《大宅門》勝在人文藝術。梅花傳媒與朝廷台的這番較量,算是個和局收場,大家皆大歡喜,秦天柱對此沒什麼不滿意的。(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