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內地娛樂開發商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七章 宣傳機器,全力開動 文 / 我是百腦匯

    星期一,秦天柱回到學校上課。他一到教室,就被班上的同學圍到中間。

    「秦天柱,太牛了!新聞聯播前兩天播的都是你的新聞!」

    「是啊,這待遇都快趕上國家領導人了!」

    「秦天柱,《恰》劇最後一天的收視率怎麼樣?」

    「秦天柱,我昨天跟我隔壁一女生說你是我同班同學,人家老說我吹牛,你要為我作證啊?」

    「秦天柱,我妹妹很喜歡你,她要個你的簽名!」

    「秦天柱,我姐姐說你是他偶像!」

    李建衡拿出班長的威嚴來,「好了,大家有問題一個個來,不要亂!」

    他說完後,走到人群前面,對秦天柱說道:「柱子,星期六的新聞聯播你看了嗎?」

    秦天柱點點頭道:「看了,有你,有辰光,還有曉蓓的!」

    聽到秦天柱看了星期六的採訪,李建衡急急解釋道:「柱子,我真是冤枉啊,你可得相信我,我那天採訪的時候,說得可都是你的好話。」

    看秦天柱沒什麼反應,他接著說道:「當然,我承認我那天是說過你成績很差。那是因為那記者問我你以前的成績怎麼樣?我當然只有實話實說,然後我重點介紹了你最近一年的巨大進步,想不到最後怎麼只播了我前面這幾句話呢?」

    一旁的曾辰光也連忙點頭,表示同意。

    張曉培重重點了點頭,附和道:「我說你上課走神睡覺,是想告訴他們其實你那是在思考,是在進行藝術創作!」

    汗,我的曉蓓誒,我那可真是在睡覺。

    「好了,好了,大家別忙著解釋了!」秦天柱向大家開解道:「你們後面說我怎麼厲害,怎麼好,人家根本不關心。人家就是要把我塑造成一個在學校不怎麼樣的差生,然後卻製作出了讓人驚艷的作品,這樣的新聞才有衝擊性和爆炸性。所以,你們後面的話,因為政治不正確的緣故,被編輯掉了!」

    原來是這樣啊。不過,張曉蓓有點憤憤的想到,這些記者還真是焉八壞,經他們這麼一編輯,這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反過來了嘛。

    這時周建國抱了一堆報紙走進了教室。「這些是近幾天的報紙,都有關於我們《恰同學少年》的評論,我把他們放到教室後面的報刊欄裡,大家翻閱的時候,注意愛護,別人還要看呢!」

    呵呵,還真是不少,厚厚一疊的報紙中,都有《恰》劇的評論文章,而且還都是刊登在許多大報的重要版面上。秦天柱看了看幾篇寫的比較有代表性的。

    《人民*日報》署名藝文的評論文章:壯哉,《恰同學少年》!

    筆者沒有想到自己會這樣衝動,此刻自己的眼眶依然含著淚水。

    兩集電視劇,一個半小時,自己是在激動中度過的,激動得難以自抑,激動得不符合我的年齡和如今日漸冷淡的這個社會!看前兩集的時候,筆者已經產生要為《恰同學少年》寫點評論的想法,但覺得還早,總要等看完吧?不然怎麼下筆?

    然而這部電視劇卻讓我等不下去,看它的每一分鐘,都彷彿在催促我,不,不是它催促,是劇中那股蓬勃的精氣神感染著我,讓我無法等下去。

    它太震撼了!

    那種久違的青春活力,那種久違的理想主義,那種不容陰暗的堂堂正氣,那種對今天的教育、對中國的未來深深的反思和憂患,那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個收看的觀眾,都要為之而震撼吧?

    想到壯哉一詞,是晚上看這部劇時,突然跳進腦海的。當時劇中正出現**和他的同學們一道朗誦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情景,那種沖決一切、沛不可當的青春力量,讓作為觀眾的我,也不由得熱血沸騰,頓生壯志豪情!

    這種感覺多麼的久違啊!在這個理想缺失、物慾橫流的時代,一部電視劇還在堂堂正正,展現理想,展現志向,展現精神追求的高於一切,又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正如今晚劇中蔡和森的一句台詞「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這種追求和信念,自古曾見於無數中華仁人志士,但自五四之後,如今的中國人中,又還剩下多少?

    僅僅看了幾集,我已經深切地體會到,青年**這個形象,只是這部劇作者借用的一層外衣,這部劇真正要反映的,是教育,徹頭徹尾,它的目的分明只有一個,反思目前中國嚴重而迫在眉睫的教育缺陷。

    它是在疾呼:我們的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這一天了!

    於是,它寫一位優秀的校長,寫一群優秀的教師,寫一種開放的、尊重個性卻又不失規則的教育理念。它給教師們的篇幅,並不少於主角等人,甚至更加濃墨重彩,由此,我們也足以體會到這部劇真實的創作含義。

    劇中對第一師範的教師和教育的描寫,也許不乏美化,但卻讓人信服。民國初年那種開明的教育風氣,當時學校的觀念、教師的責任感,以及那種師生關係,對照今天,又是何其具有現實的啟迪?

    今天,我們還有這樣富於責任感、把教書育人看得如此崇高的教師群體嗎?

    在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度不斷降低、某些時候某些地方甚至蕩然無存,只剩下名利物慾的今天,我們又怎麼能不懷念曾經有過的,那些把傳道授業解惑看得高於一切的崇高時代?

    這種責任感,這種神聖,並不是這部劇的虛構,看看民國初年的資料,我們就知道,那曾經是教師這個行業普遍遵守的準則!

    而這部劇,首先呼喚的,正是這種教育行業的職業道德與神聖感的回歸。

    這,才是它最大的現實意義。

    ……

    《光明*日報》署名秋石客的評論:《恰同學少年》為什麼成功

    無論如何,該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有現實的針對性,是近年少見的讓人耳目一新的電視劇。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給已經沉迷於金錢的社會注入一縷清新的暖風,有文化風向標的意義。特別值得當代的大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去欣賞,並應引起教育和文化部門的深刻反思。

    該劇第一方面亮點是思想性強,講了教育應該同社會相結合問題,講了因才施教問題,講了學為所用問題,特別是講了青年學生要關心國家大事獻身祖國和人民大眾問題,無疑是對當前教育方針和方法進行了有力批判,是對讀死書求高分的教育目的有力聲討,是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無情嘲諷。

    該劇第二個亮點是挑選的學生演員都有剛陽之氣,青春靚麗,大方樸實。

    當然,該劇也有不足。譬如,男女戲過多,落入了俗套……

    但願《恰同學少年》劇的播出,是文化界的春苗,預示著漫長的文化寒冬正在退去,春天正緩緩的前進。讓我們歡迎真正的文化春天早日到來吧!

    ……

    《南方*週末》報道:《恰同學少年》,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青春劇!

    聽到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介紹,知道是講述**學生時期19歲-25歲之間的故事,雖然題材新穎少見,但印象中總認為是部老掉牙歌功頌德類型的主旋律電視劇,應該比較無聊。但偶然之下看了幾眼卻徹底改變了筆者的看法,沒想到自己竟被它完全吸引,兩集之後已決定追看到底!

    先說說我對這部電視劇的看法!

    首先,與國外的許多青春劇一樣,這部戲充滿了俊男美女,但不同的是,劇中人物各個清新自然,造型樸實幹淨,行為大方坦然,絕沒有矯揉造作,各種裝酷耍帥。

    就以電視劇而言,《恰同學少年》可稱得上製作精良,在鏡頭的運用上十分考究,畫面的構造和光線色調清澈唯美,台詞平實而不造作,劇情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使人不知不覺深陷其間。整部電視劇令人感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在此同時劇中各種潛在的矛盾和利益衝突亦使觀眾期待。總而言之,《恰同學少年》看得人眼前一亮!

    筆者以為,《恰同學少年》是現今青春劇中難得一見的佳作。從短短幾集裡,筆者甚至看到了中國內地青春劇的希望。以檔次而論,這部青春劇的內涵與那些男女關係糾葛不清的港台劇實在不可同日而語,《恰同學少年》讓我看到的是陽光和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胸懷祖國的氣魄,充分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有志青年的那種意氣風發!以後的內地青春劇照這樣拍絕對沒錯!

    ……

    《中國青*年報》署名曲建君的評論文章:《恰同學少年》對當代青年的啟迪

    23集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運用現代藝術手段,把以**、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楊昌濟、孔昭綬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鮮活地搬到了電視熒屏上。

    看完全劇後,不由得為這部電視劇的拍攝角度和手法叫好,她打破了傳統講述偉人傳記刻板的表現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同時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催人奮進。

    劇中通過主席與其他同學、老師的交流、碰撞和比較,將**優秀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過人的膽識清晰生動地展現給我們。

    其一,具有堅強的意志和過人的膽識。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有意識鍛煉自己的結果。楊昌濟曾向**指明,要以「堅韌」二字為讀書與為人之精神,終生不怠。**則倣傚楊老師每天早晨冷水沐浴,磨練自己的意志。他分文未帶,外出遊學,為的就是鍛煉自己的膽識。而他在組織學生志願軍成功智取潰兵後,全校師生更是誇他渾身是膽。

    其二,不貪圖富貴享樂,有強烈的救國救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孔昭綬校長曾在明恥大會上講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匹夫不是指除你之外的別人,而是首先應該包括你自己。而青年**正是從自身做起。當一份美好浪漫的愛情和尚未實現的理想同時擺在**面前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其三,愛學習,善於學習。當他腳上的布鞋破得不能再破的時候,楊昌濟老師給他錢買鞋,他卻在去買鞋的路上走進了書店,並毫不猶豫地買了他喜愛的書。**不僅喜歡通過讀書來學習,更善於通過實踐、通過調查研究來獲得社會知識。孔昭綬重返一師後便開始實行的修學旅行制度,引起了**濃厚的興趣。1917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他同蕭子升利用暑假的時間步行漫遊湘南五縣,歷時一個月,行程九百餘里。

    其四,勇於承認錯誤,敢於自我批評的精神。青年時代的**很衝動,當同學們沒有理解張干校長實行嚴格校規的良苦用心後,他帶頭寫了《驅張干書》,歷數校長張干辦學無方、貽誤青年之事。雖然事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已經沒有機會向張幹道歉。建國後,已經身為國家主席的他,仍然不忘老校長張干,在生活上給予很多幫助。

    其五,樂於助人的品格。**幫助人不以貧富、身份為標準,只要同學們追求上進,他都盡自己所能。劇中王子鵬是個富家子弟,生活無憂,但意志消沉。當他的思想發生轉變,自願報名參加學生志願軍時,同學們都投來異樣的目光。但**卻沒有歧視他,不但給他開小灶,單獨指導他訓練,還將自己捨不得用的跌打油借給他用。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不僅要深刻緬懷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為黨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本省的《之江日報》署名鄭三易的評論:《恰同學少年》想表達什麼?

    最近朝廷台綜合頻道黃金時間在播《恰同學少年》,一部關於**少年時期的電視劇,筆者一直在看。

    所以看,是因為第一集的畫面就給我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接著看,發現,這部電視劇的導演很用心,用心表現在背景音樂的切到好處,故事情節緊湊而又娓娓道來,故事人物的交待與故事的發展銜接很自然,還表現在整個故事的基調非常一致,為這算的上一部電視劇精品了。

    那這部電視劇的播出試圖向觀看者傳遞怎樣一種信息呢?筆者基本得出了幾個電視劇表達的觀點:

    1、偉人首先是一個平凡的人;

    2、偉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3、偉人是固執的,又是正直的;

    4、偉人是無私的,沒有花花腸子;

    5、偉人對世事和政治是敏感的;

    6、偉人也犯錯誤,但會牢牢記住錯誤不再犯第二次;

    7、貧困和富裕的物質不必然引申出貧困富裕的精神;

    8、教育是立國之本;

    9、教育的目的是全民的開化;

    10、要修身,首先要有目標;

    11、對於人才要愛惜和包容,但不能縱容;

    12、物質和精神相比,精神大於物質;

    1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情模式,愛情有世俗和崇高之分

    14、誠信是一切學問的基礎;

    15、教育的評價體系要多元化;

    16、教育者在素質和人格上有高下之分

    17、人的成長是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的;

    18、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這些觀點,有些比較直接,有些比較隱晦,有的現在還受到普遍的認同,有的似乎已經被很多現代人遺忘或者拋棄了。電視劇表達了,會被接受,會被重新認識,會被拒絕嗎?

    值得我們之江人驕傲的是,這樣一部驚艷全國的電視劇作品是由我們之江省的文化公司製作出來的,讓筆者為他們鼓掌。

    ……

    《首都晨報》首頁刊登了許多的觀眾的來信,秦天柱看了其中一個署名叫紫湮的文章:

    這幾日,連看了朝廷台的《恰同學少年》,很有感觸。看到電視劇生動的展現了一代偉人們少年時代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在那個時代的影響下思想的形成、成長過程。同時也謳歌了以第一師範教師群為代表的為振興中華,教育興國而竭盡心力的人們。恰恰是點燃中華巨龍騰飛的星火出現前能量的聚積。

    於是,向我那準備高考的孩子建議:晚上少學習兩小時,看看《恰同學少年》,孩子很樂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議。我的想法有三。

    其一:這是一部很難得的適合孩子年齡段的電視連續劇。以前也買過幾本名人傳記,孩子那時也小,理解上也不會深,草草看過而已。現在高中就要結束了,這個年齡正是思想、性格發展極不確定的時候,有這樣好的教育機會,放過太可惜了。再說,孩子喜歡學文,相信她自己有很好的判斷力。

    其二:播放時間非常合適。現在正是學習緊張的時候,一天十幾個小時,已經是很疲勞了。晚飯後,喝點果汁或清茶,看看電視,放鬆一下疲憊的身心,也是一件難得的好事。

    其三:榜樣的力量。我相信榜樣的力量,它會潛移默化的實施影響。**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蔡和森不恥貧賤、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等等。相信每個活生生的人物,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

    sh市的《新民*晚報》署名劉克梅的評論文章:《恰同學少年》的教育啟示

    紅色偶像劇《恰同學少年》正在朝廷台熱播,筆者深為影視中表現出來的教育思想而震動。湘南第一師範的教育在當年是十分成功輝煌的,這個現象值得當今的教育界關注、思索。

    **在第一師範讀書時,存在偏科問題,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在學校的發展乃至日後的成就。這就揭示出湘南第一師範對學生教育的成功所在:該校尊重學生的個性,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發揮其最大的優勢,而沒有壓制或者「裁短」學生的優勢,去遷就一般的標準,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應遵循的規律。

    也就是說,當時的湘南一師更注重挖掘學生個性,倡導「鋒芒寬容」,善於注重、善待、欣賞學生的多元化思想和特立獨行,激活學生強勢智慧。這種人才更屬於靈活性、創造性和開拓性人才,而不是背誦性人才和「套子人才」。所以,標新立異的**才不斷得到雕琢。

    時下的教育環境可謂天翻地覆,但很多學校的教育思想竟不如1912年的湘南一師。我們知道「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人才會有多樣性,如果都是機械被動地發展,那將來都是一個模子」的光彩原理,可實際教學或評價中,多元化剪刀卻難以擋住升學率、成績和重點大學入學通知書。於是,我們不得不用統一答案提高孩子的答題技巧,用參考答案局限孩子的思維天空,教育捆綁和束縛越來越多,另類、多元和鋒芒尖銳的發展空間非常狹隘,「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創造活力不斷萎縮。

    只有教育管理者擺脫功利因素,更尊重教育規律,具備獨立自主的教育驅動力,才能找到一個超越當年湘南第一師範的成功之路。

    ……

    湘南省的《瀟湘*晨報》則重點關注了時下《恰》劇的一些爭議,刊登了一篇駁斥的評論文章:紅色青春偶像劇,很好!

    什麼是「青春偶像劇」呢?什麼又是「紅色青春偶像劇」呢?當然《恰同學少年》就是了!而且也應該是首部,應該是領頭羊。

    《恰》劇描寫的是我們湘南本地的故事,它在全國的熱播,讓我們幾千萬的瀟湘兒女倍感榮幸。同時,或許是愛之深責之切,因為是本地的歷史故事,筆者也看到本地有不少觀眾的許多非議。

    說它的劇情有悖於歷史,而且直接又嚴重地說了一句「玷污了偉人形象」,幹嘛呀?至於嗎?何苦這樣「折磨自己」,去翻大量的歷史資料。電視劇嘛,只要不違背大的原則,是可以進行藝術加工的,這是電視劇又不是紀錄片,幹嘛這麼上綱上線呢?

    還有的說,此少年**不像現實的少年**,幹嘛要那麼像呢?有必要嗎?總是讓人物「臉譜化」,缺乏藝術性,我想這個應該是藝術作品的倒退吧,沒有必要,真的沒有必要!可氣!

    甚至還有些人說電視劇裡的**說著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沒有湘南味兒,真的很無奈,不知道這位先生或者小姐是否留意過,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影或電視劇中扮演的**的演員就不再模仿現實中的**說一口濃重的湘南話了,!

    對了,還有的說,電視劇的服裝和場景過於現代,沒有突出舊中國我們湘南的情景。我想說出這樣觀點的人,一定是老朽。反問一句:難道打開電視只要是紅色題材就要「破牆爛瓦」、「補丁遍身」、「唉聲怨道」一幅幅民不聊生,國破家亡的景像嗎?當然不要再這樣了,如果再這樣中國的影視作品什麼時候才能走出怪圈,尤其是那些「紅色的」、「主旋律的」。一定要考慮到受眾群,現在的這些長在襁褓裡甚至連**是誰都不知道的孩子們,他們怎麼會對那些依舊用原始古老的創作方法表現的故事感興趣呢?要想讓《恰同學少年》抓住觀眾的眼球,讓更多的孩子們從中學到少年時期**的精神,起到更好的效果,就應該這樣,用現代的手法表現當年的時代精神。

    最後說一句,支持《恰同學少年》!

    ……

    秦天柱發現,幾乎所有的報紙都是這幾天才出現關於《恰》劇的報道,尤其是新聞聯播播出後的這幾天,關於《恰》劇的評論尤其多。

    秦天柱覺得這也很正常,一來報紙類的輿論媒體反映要慢點,二來這時候的國內也不流行什麼電視劇評論,反正播了就播了,觀眾們看了也就看了,媒體是沒什麼興趣去關心的,當然也有這幾年國內實在沒拍出什麼好的有影響力的電視劇有關。

    只是,經過新聞聯播連續五天的報道後,事情就變得不簡單了,這種報道的規模都快趕上每年的全國兩會了。各家報紙也是聞絃歌而知雅意,這段時間一起跟進報道。

    看秦天柱愣愣出神,周建國笑道:「怎麼樣,報紙報導的篇幅夠多吧,夠你看個過癮吧?其實,其他報紙媒體對我們劇的報導還有很多,我這只是選擇了幾份有份量的大報的報導。」

    秦天柱有些奇怪道:「怎麼,我們每個班現在都訂了這麼多的報紙了嗎?」他記得平時每個班只有《人民*日報》、《之江日報》等幾份而已。

    「這不現在我們的《恰》劇熱嗎,我們余校長想把這幾天有關我們《恰》劇報導的大報都買來,讓全校師生都一起看看,高興高興!再說,」周建國有些神秘的說道:「我們余校長現在可不缺錢,我聽到的消息,我們的《恰》劇上朝廷台播後沒過幾天,省教育廳就給我們學校撥下來500萬的款項建教學樓,聽說這幾天中央的教育部和共青團等部門也有向我們學校撥點款的意思,嘿嘿,好事真是湊到一起來嘍……」

    這倒是個好消息,余校長當初答應支持他拍攝電視劇,為的就是學校的建樓經費。現在,自己總算沒辜負他的期望。

    秦天柱也注意到,這幾天的報紙上報道的還是《恰》劇,關注的是文化產品本身。隨著昨天關於秦天柱的新聞播出,媒體的關注焦點會集中到《恰》劇特殊的幕後製作團體,會集中到自己這個現存教育體制下的失敗品,進而可能會深入到現在的教育問題,與《恰》劇反映的主題遙相呼應。

    接下來幾天的情況證實了秦天柱的估計沒錯,《恰》劇雖然已在朝廷台播完,但它的熱度絲毫不減。只是,關注的媒體平台,由朝廷台向下面的省市電視台以及各種報刊雜誌媒體延生,關注的焦點也越來越集中到當今的教育問題,以及秦天柱這個另類的學生。

    這些報導的深度與廣度,與朝廷台的宣傳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天柱那天聽朝廷台的韓主任說他的《恰》劇引起了好幾個中央領導的關注,要他們做好引導宣傳工作,看來還真不是說說而已,朝廷台只是打了個頭陣而已。

    國家宣傳機器開動,聲勢非同小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