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葬清

龍騰世紀 第三十五章 崇禎元年 文 / 純潔的小龍

    更新時間:2013-04-28

    女真韃子數萬大軍攻入朝鮮,就如同在遼東大地上捲起了一場颶風,這並不僅僅意味著遼東一隅的局勢改變,更是奠定了女真正式向大明用兵的基調!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來,雖說女真大明一直處於對抗之中,雖然大明不斷地在打敗仗,但戰爭主動權還是在大明手中。但現在不一樣了,戰爭主動權徹底滑落到女真人手中。

    女真已經不滿足僅僅在遼東稱王稱霸了,他們的力量開始向大明內地延伸,垂涎起大明的花花江山。

    大明東江鎮在此役中精銳喪失殆盡,其在朝鮮地面上的力量更是全被肅清,如今只能困守在島嶼之上,喪失了對女真後方的牽制力。

    朝鮮李氏更是在此役之中損失巨大,大半山河遭到戰火荼毒,號稱全朝鮮最為精銳的邊軍在開戰之初就化作女真鐵騎下的劫灰,此外朝局動盪,政令不通,朝鮮李氏對其疆域的統治體系暫時陷入了停頓。

    皇太極料理完了朝鮮這個大明附屬國,東江鎮也已經無力翻起大浪,後顧之憂已解決,那麼就開始全力準備對大明用兵了。因此,在這場征朝之戰結束沒多久,八旗軍再次被調動起來,目標直指大明遼東重鎮錦州。

    天啟七年五月,八旗軍自朝鮮回師以後,皇太極獲悉明軍再造寧錦防線的消息,決定立即出兵寧、錦,打破袁崇煥的計劃。

    五月六日,後金兵自瀋陽出發,三路並進,迅速攻佔大小凌河、右屯衛等城堡,會師於錦州城下,四面合圍。時總兵官趙率教等率兵3萬駐守錦州,袁崇煥及副將祖大壽統帥各將堅守寧遠。

    十二日午,後金對錦州發起總攻,集中主力攻擊城西一隅。趙率教認清皇太極先破城西的意圖,急調其它三面守城明軍主力堵御西城之敵,以炮火、矢石還擊,後金兵損失慘重,退五里而營。經十四天天激戰,錦州巋然不動。

    皇太極以攻城不利,遂改變戰法,誘錦州明軍出城決戰,趙率教等嬰城固守不出,使皇太極欲戰而不能,只好移兵轉攻寧遠。時明兵部遣總兵滿桂率關兵一萬赴寧遠增援,袁崇煥仍感兵力不足,難以與敵決戰,只發四千為奇兵,由滿桂、尤世錄、祖大壽率領東出,擊敵背後。皇太極命額駙蘇納率八旗蒙古精騎赴塔山迎戰,兩軍激戰於笊籬山,互有傷亡。明軍因寡不敵眾,退入寧遠城。

    二十八日黎明,皇太極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軍進抵寧遠。袁崇煥列營壕內,滿桂出城二里而陣。皇太極不顧諸將反對,親率諸貝勒阿濟格等攻城,袁崇煥督軍用紅夷大炮拒敵,滿桂等大戰城外,雙方傷亡相當。明總兵滿桂與後金貝勒濟爾哈郎、薩哈璘、瓦克達俱受傷。二十九日,皇太極攻寧遠不成,回師再攻錦州,由於城壕寬深,天又炎蒸,士卒多死傷。六月初五日,皇太極從錦州撤圍,回瀋陽。

    這場戰役,史稱寧錦大捷,遼東軍在袁崇煥領導下,繼寧遠大捷後再一次抵擋住了八旗軍的攻勢,護佑住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明。

    女真一族崛起的路途上絕對缺少不了戰爭,靠著這一股銳氣,八旗軍是這片蒼穹下最為強大的武裝!即使如今龍辰手下的聚風寨兵馬以及袁崇煥手中的關寧鐵騎,雖然能夠在局部小戰役上和八旗兵爭鋒一抗,但面對韃子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他們也只能絕望!

    寧錦之戰後,皇太極意識到自己還未到時機真的逐鹿漢室江山,就開始先進行女真內部的整頓,四大貝勒主政制度已經被皇太極成功撬動,八旗的絕對權力開始不斷向皇太極一人手中湧去,一個由漁獵民族終於將自身的奴隸社會習性剔除,開始步入封建王朝體制。

    可以說,到現在,那個歷史上就將席捲漢家江山入主中原的滿清雛形才正式出現。自此之後,大明不再是和一個叫做女真的部落征戰,而是在和一個有著自己體制的國家對抗,真正的國與國之間的較量。

    皇太極做好了準備,女真一族做好了準備,八旗軍也做好了準備,這頭來自遼東苦寒之地的孤狼終於徹底掙脫了身上的枷鎖,開始向著富饒的漢家江山亮出自己的爪牙。

    數十年的戰爭磨礪,女真一族已經逐步發展成一個戰爭機器,這個民族底蘊淺薄,資源不算豐厚,但他們能以一種恐怖的效率調動起恐怖的力量!

    反觀大明一方,天啟帝已經徹底陷入彌留,靈台上連一絲清明也無法保留,而與之相反的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卻愈發猖獗活躍,或許是他們已經嗅到了一絲不詳,故而開始了最後的瘋狂。

    天啟初年時候,東林黨人布列滿朝,分據內閣、吏部、都察院及科(六科)、道(十三道)各部門,一時勢力大盛,幾乎可以威脅朝政,將天啟帝架空為傀儡。但天啟帝畢竟是接受過系統的皇帝成長教育的,面對來勢洶洶的朝臣逼迫,他心裡一橫,大吼一聲:

    「關門,放忠賢!」

    於是局面不久便翻了過來,變作閹黨的天下。宦官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結」,二人甚得熹宗信任,客氏被封為奉聖夫人,魏忠賢則為司禮秉筆太監,並且提督東廠,魏忠賢的爪牙田爾耕掌錦衣衛事,許顯純掌北鎮撫司獄。

    熹宗深居宮中,政事一聽魏忠賢所為。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即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打擊,其身後定然也是有天啟帝的影子,想當初萬曆帝在掌權後對張居正的清洗清算,作為萬曆帝的孫子,自然也會對這些差點將自己架空成傀儡的東林黨進行抱負。

    天啟四年(1624年),東林黨人楊漣首先上疏參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一時群僚響應,交章論魏忠賢不法,東林黨開始了反擊。天啟五年,魏忠賢大舉反撲,逮東林黨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六人下獄,乃借邊事加以陷害,誣其曾受楊鎬、熊廷弼賄。六人均死於獄中,時稱為六君子。天啟六年,魏忠賢又興大獄,逮東林黨高攀龍、周順昌、周起元、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高攀龍投水死,其餘六人死獄中,時稱為後七君子。魏忠賢黨羽又撰《縉紳便覽》、《點將錄》、《同志錄》,提供東林黨人名單,按名捕殺斥逐。魏忠賢又命人編纂《三朝要典》,顛倒三案是非,定東林黨人王之寀、孫慎行、楊漣為三案罪首。

    至此,東林黨人被殺逐殆盡。高攀龍在無奈之際曾留言同年摯友袁可立道:「弟腐儒一,無以報國,近風波生於講會,鄒馮二老行,弟亦從此去矣」,其言猶未盡之厚望可見於筆端。不久,深諳遼東戰事的兵部左侍郎袁可立也被迫致仕歸里,袁可立「歸而魏焰益肆」,自此天下兵馬大權盡歸魏閹所有。魏忠賢總攬內外大權,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莫不遍置死黨。朝中官僚為其走狗者,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凡內外章奏無敢稱魏忠賢名者,均稱為「廠臣」。即內閣票旨,也必稱「朕與廠臣」。諸官皆稱魏忠賢為九千歲,甚至稱為九千九百歲。又浙江巡撫潘汝楨首先為魏忠賢建立生祠於西湖,遼東巡撫袁崇煥也積極效仿。由是四方傚尤,魏忠賢生祠幾遍天下。又監生陸萬齡請以魏忠賢配孔子,忠賢父配啟聖公。其時魏忠賢毒焰之烈可以想見。

    當皇太極正在磨刀霍霍的時候,大明內部還在黨爭不斷,而且這種爭鬥居然愈發白熱化。

    大臣們都知道,天啟帝就要不行了,他們就很快找到了天啟帝的弟弟,現在還是信王的朱由檢,也是日後的崇禎,他們知道,當天啟帝嚥氣的那一剎那,也就是最後一戰的時候。

    世人對閹黨理解總是很片面,他們可不僅僅就指那些個在皇宮內的太監們,而是包羅一大批當朝大臣,比如萬曆末期的浙黨齊黨等也屬於閹黨範圍,無外乎就是一個利益集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士大夫也只能放下自己心中那廉價的道德節操,開始和那些個被自己鄙視的枚卵子貨攪和在一起。

    但是大家都清楚,太監的生存只能依附皇權,若皇帝都要沒了的話,那太監也就成了一個屁,揮揮手就消散了。別看現在魏忠賢如此囂張,但大傢伙心裡都明白,天啟帝一嗝屁,新帝登基之時也就是魏忠賢覆滅之日。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新的大太監自然得有新皇潛邸的太監來擔任,那以前的老太監,遇到仁慈點兒的新皇,那就去給先帝掃陵吧,殘暴點的直接卡嚓了了事。

    但大家實在是害怕了魏忠賢時期的苦難日子了,一幫大臣們就趁此機會使勁兒地忽悠著此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終於讓此時還很「單純」的朱由檢「樹立」了替天行道,誅滅閹黨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

    由於明太祖的高瞻遠矚,在大明體制下,不會出現唐朝時那種可以廢立皇帝的太監,而且只要皇帝一聲令下,這些太監無論之前多麼威風,就得立馬完蛋。

    所以後來當朱由檢即位後,輕輕鬆鬆肅清了「閹黨」,並且還親自操刀對「閹黨官員」下手,終於朝野肅清,閹黨完蛋了。文人士大夫們很是樂意將朱由檢的這一壯舉讚美,讚美,再讚美!千古一帝,中興之主,直追三皇五帝!反正讚美不要錢,大家都使勁兒地往朱由檢頭上蓋高帽子。你高興我高興,皇帝也高興,多好啊。

    只有激情退去的朱由檢一個人在御書房裡悄悄哭泣,因為他發現當自己肅清了閹黨後,這個朝廷再次回到了大臣們手中,自己這個皇帝變成了光桿司令。這時候,崇禎才明白,自己被大臣們忽悠了,居然傻乎乎到自斷雙臂!沒了閹人勢力,自己拿什麼去和那些大臣鬥?

    歷史,似乎再次回到了原點,崇禎開始了和朝臣的新一輪博弈,並且開始有意地再次扶持閹人勢力。歷史就是這樣,鋪天蓋地的讚美之下隱藏著的無非是權力的醜惡和骯髒。朱由檢登基開始就近乎於徹底剷除了內宦力量,徹底讓朝局失去平衡,完全淪落到大臣手中。

    不過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朱由檢確實是個很想有作為的皇帝,因為沒有像他天啟阿哥那樣接受過帝王教育,所以即位一開始就在大臣攛掇下犯了點兒錯誤,但這並不能阻擋他想要革新天下,中興大明的決心。

    寧錦之戰後,袁崇煥受到督餉御史劉徽、河南道御史李應薦等交章彈劾,要求「從重議處」:一不救錦州為「暮氣」。二是主款議和,招致後金東侵朝鮮,西征寧錦。

    袁崇煥於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為由,申請辭官回籍調理。在魏忠賢的唆使下,熹宗朱由校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請,寫道:袁崇煥「疏稱抱病,情詞懇切,准其回籍調理」。他在李應薦的奏本中又批道:「袁崇煥暮氣難鼓,物議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熹宗念他在以往的功勞,主議求款與不援錦州均不予追究,算是給予袁崇煥的最大「恩典」。

    袁崇煥打了勝仗,卻因為黨爭去位。

    天啟帝崩,崇禎即位,魏忠賢被誅。朝臣紛請召袁崇煥還朝。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崇禎任命袁崇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七月袁崇煥入都,十四日崇禎帝召見平台。袁崇煥慷慨陳詞,計劃以五年時間恢復遼東,並疏陳方略。

    一個是再度出山,雄心勃勃的老帥;一個是初出茅廬,熱血少年的皇帝。

    他們倆在這一瞬間,就像是王八看綠豆,就這麼一下子看順眼了,當然,這種短暫的順眼和激情是很不牢靠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也造成了日後袁督師的悲劇,也是崇禎的悲劇,更是大明的悲劇,漢家的悲劇。

    朱由檢直接「焚燒」了自己阿哥對袁崇煥的這一旨意,重新召回袁崇煥,決定將遼東之責交託給他,恩寵之盛,朝野內外無人可及。

    這一天,屬於崇禎元年。

    這一天,遼東巡撫,薊遼督師袁崇煥風風火火地上任了!

    這一天,一聲嬰兒的啼哭「震動」了整個義州城!

    ps:,去醫院掛水掛了半天,這一章小龍是拿爪機碼出來的,碼完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出汗了,但是大拇指差點抽筋了……以後再也不拿爪機碼字了,真是痛苦的回憶。

    龍辰孩子出生了,哈哈,雖然小龍是個男生,但小龍確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寶寶控,今兒個本想再碼出一章的,但眼睛實在是受不了了,明兒早上小龍坐火車回家。這一章小龍費了很多心思,就先當兩章交差吧。忽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