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李揚傳

正文 第四百零一章 臨摹 文 / 李家郎君

    見李揚被駭的六神無主,高力士方才笑了又道:「李縣男,不是老奴要說你,凡事要多想一想,再若如今日這般被御史拿著了短處,那陛下也不好再與你開脫了。好了,快些進去吧,陛下都等得著緊了。」

    李揚回著禮暗道一聲真是嚇死了人,也知方纔之事未是洩露出去,這心中也安定不少,將臉上淌下的冷汗擦去,緊緊的跟在高力士的後面拾階而上。

    看了一眼巍峨的大殿,見其名為流杯,心中也是打了鼓。這流杯殿本為禊賞之處,屯田員外郎、職方吏部二郎中,集賢殿書院學士、知史官事韋述曾於東西京記中載道,「流杯殿東西廊,殿二邊皆有亭子,以間山池;此殿上作漆渠九曲,從陶光園引水入渠,隋煬帝於此為曲水之飲。」

    至殿上通宣而入,李揚未見了至尊之面,卻便被殿中名士之文畫所吸引,不由的忘了規矩禮數,信步踱到近前品味其中的儒雅之道。

    「卿看此幅晉陵無錫、通直散騎常侍顧長康(顧愷之)之女史箴圖如何?」李隆基自殿後出,就見李揚沉迷入道,便陪著站了少許,笑而出言道。

    「哦,陛下!」李揚驚回了神,忙是躬身施禮道,「臣一時端的入了神,請陛下治臣的不敬之罪。」

    「免了,今日孤不過是讓你過來寫文論史的,就莫要拘謹了。」李隆基擺手道,仍是問著,「可是看出了些什麼?」

    「回陛下,顧常侍之用筆如chun蠶吐絲又如chun雲浮空、流水行地,以張留候(張良)之孫司空、壯武郡公張華所著女史箴為題所作的此圖,更是線條循環婉轉、均勻優美。陛下請這邊看,儀態優美、修長婀娜的各位女史雖面色嬌美,但xing之不媚,以身著百se衣裙皆以形態各異、顏色艷麗之披肩絲帶,或飄渺或風騷,盡顯其飄飄欲仙,雍容華貴之色。然其用墨之極,人物之構思,均以細線勾勒其輪廓,只在頭髮,裙邊或絲帶等處傅染以艷se,微加點綴,不求暈飾,還典雅寧靜之中的亮麗活潑,真及國手大家也。」李揚讚道。

    李隆基撫鬚而微笑,賞過忽問:「卿可善筆工潑墨?聽子仁所言是精通此道了。」

    「臣不敢,臣只知陛下精通音律,善書畫是為宗師,所臣只是略繪臨摩過一些拙品。」李揚躬身回道。

    「哦,卿太過謙虛了。孤也無它意,只是想百年以後此圖便要陪孤而葬,便心中不忍。只是太過愛於此圖,又放不的手,於是便想讓卿將此圖臨摹以觀後人。」見李招兵買馬要推辭,便擺手止其語道,「卿就莫要其推托了。孤卻是知你為王右軍之遺傳門下,拜宗族李典為師,豈能不善於此?莫非是想欺孤不成!」李隆基笑而說道。

    卻是將李揚嚇的不輕,忙是躬身解說道:「陛下,要說寫幾個小字臣還是有些把握的,可是,這,這畢竟是顧常侍之佳品,恐畫虎不成反類狗,致貽笑爾。」

    「無事,卿只管放膽的作,孤不怪你。」李隆基便是定了。

    見如此,李揚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應下。

    命寺人取過案幾筆墨,李揚將袖挽起,以水點墨將其淡化,提小毫看其風骨近一刻有餘。高力士善意而提醒道:「李縣男,墨快凝了。」

    李揚忙是謝過,下筆潤之而至黃麻紙之一尺餘停滯,復又觀圖。

    李隆基意在其畫又在其人,左右而觀之,不禁點首又似搖頭,眼中遲疑之色濃厲,好似心中有主意未定。

    終是筆落,如絲之法以勾其女身,李揚心神皆沉於畫中,將圖中之女史骨肉分離,端得解為自然,一筆一畫皆是用心。

    未及多時,亭亭玉立一小娘子躍於紙上,似嗔似笑,模模糊糊看著竟是圖中的有貞靜之態,以照箴文中「靜恭自思,榮顯所期」的一妃子。雖是寥寥數筆,也彰顯李揚之功課。

    李隆基慢步走過觀之,輕輕點頭,眼中的遲疑之色盡去,復回了清明,心道,「百年一才,萬不可因此而廢。罷了,芳草遍天涯,一才難可求。李揚,寡人不折了你便是了。「

    而此時的李揚卻不知自己在聖上的褒貶之中走了一遭,其原因大抵為三害,一來妻妾之美害人,雖說早些已放下,但自這位至尊見過小荷等女真人後,那好色至極的性子,便是心中紮了根,每晚之間必是想過一二,又怨為何當初不選進宮來之事。二來與鹹直公主之非議被害,長安之人好事,無影之事也能說出七分真來,更何況是有其實,雖然鹹直公主掩的尚可,但做為天子要想知其事也不廢多大的勁,又知李揚被警告後仍是與公主來往,這心中便是極為憤怒。雖說公主明著暗著都開放的很,但落在了最愛的女兒身子,這心中無論無何都是難過的很。三來幾多的小事相疊加積多致害,李揚於任之上雖是勤懇,但與朝中數位重臣皆有聯繫,雖是未違背過意志,但一個結黨之疑還是強扣在了頭上。此外還有其他之因便不必詳說了,就連李隆基也不知為何要想著心中便是不舒服。但聽李揚之言,又觀其書畫,當下愛才之心頓起,便生生的將那些理由全都淹滅,看著其人也順眼甚多。至於顏真卿所彈之事,李隆基也不是未想過要拿李揚是問,但不管如何此子是自己扶起之人,就是貶了打了殺了也是應自己來,用不著由著他人之手。

    唐皇此中的想法作為侍臣的高力士是能猜出來的,京都之中鹹直公主的風流之事豈能逃過他的眼睛,就連萬安公主與這李揚有意也是瞧了出來,但李揚坐擁了二位大唐的公主,這倒是未能想到。有時見李隆基與鹹直公主相見之時,觀陛下儘是慈愛之色,又瞧見有時看李揚是一種厲色,便很為李揚捏了一把汗,所以有意無意間也提醒了李揚。今日聖上宣了李揚至流杯殿,他便又是與殿前點拔了幾句,就看李揚聽沒聽明白。

    李揚現在未想了他事,圖中之妃已現真貌,需再加精力完善,便將一切拋開,手中之筆勾、點、潑、滾用盡了技法,約用一更之時,將此圖畫出。猛的更鼓響起,驚醒了過來,忙與李隆基道一聲:「恕罪!」便放筆躬立於側,慢慢的平息身子的疲乏。

    「好,真是神來之筆!」李隆基硬是觀至最後,至到李揚止筆畫完方才贊出聲來,微微的彎了身子細細的瞧著,不免又對李揚高看了幾分,心中便更是不忍罰了。便是喚著高力士道:「將軍,你看如何?」

    高力士雖是殘缺之身,但也習過文書知道好賴。與原圖對比,心中也不由的大讚,神色相符,真為一人所筆。驚異之間小聲的回道:「李縣男果真不錯!陛下,依老奴所言,李縣男的功力竟有陛下的仈jiu分之多,可見也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哈哈」聽了此話,李隆基豈能不喜,笑過了幾聲便是吩咐下去裱糊了,再令金石匠刻石偽印之,便好好的看了一眼仍是有些乏累的李揚道,「卿受累了。本是孤要問些事的,今日罷了。」又喚了高力士道,「將軍,可送李卿回去,讓他好好的歇息。明日精神好些再來此處。」但又喚止,指了女史箴圖道,「將圖摘下包好,讓李卿回去臨摹。傳朕口喻,秘書省秘書郎、奉議郎並集賢殿書院直學士,加清徐縣男,校檢刑部司員外郎,食邑三百戶李揚。自東都以來,日夜操勞、以至疲憊成疾,特許假五日於宅中靜養。」

    「謝陛下隆恩!」李揚心中激動,跪下叩頭謝恩。

    李隆基笑道:「五日後,孤要看到與圖一般無二之作!」

    「定不負聖恩!」李揚領旨,輕手躡腳的隨高力士而退。

    下了階,高力士喚了寺人相領,又傳了聖上的口諭,便與李揚笑道:「李縣男,你可真是聖意眷顧,此次陛下許假之恩可要好好的報之。」見李揚與自己回禮後,朝殿躬身相拜正色而再次謝恩後,心中也是滿意,但在轉身之時小聲的告之:「小心為人!」便緊走了幾步上了台階。

    李揚被說了個糊塗,怔怔的看了高力士的背影,想過才知是提醒了自己,心知必是鹹直公主之事,便朝其重重的施了一禮。

    讓寺人引著回集賢殿書院,見蕭嵩於殿外宣了聖上的口諭,李揚方才過來與蕭嵩見禮。

    蕭嵩眼瞅了一旁捧畫軸的寺人,笑著與李揚回禮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便是側身伸手做了個請狀。

    李揚哪敢放肆,連稱不敢,直讓蕭嵩先請。蕭嵩微笑不語,將手背過身後慢慢的走了進去。

    流杯殿中,李隆基手端一杯涼州進貢而來呈琥珀色的葡萄酒,臥於榻上笑問歸來的高力士道:「將軍,你可是又去做了好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