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異這會兒坐在「陶記食莊」的一小隔間裡,心裡有些繚亂。他的拍賣品拍出最從未見過的天價,接著有些衝動地買了件所買過的最貴物品。這一天發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他自己無法控制的,也有他自己主動而為的。
那些仿製牌拍賣而來的天價讓他心底裡產生了一股無形的壓力,他或已把這當作不義之財。用這些有壓力的錢財換了一件表面鮮亮實則無太多用處的物品,多少緩解了心中的不安。
蘇異喝了口茶,等待上菜的時間,好好觀察這陶記食莊的佈局,暗自稱妙。
陶記食莊坐落在萬寶大賣場的東邊,相距不到三十米。萬寶大賣場每天人來人往,那些人數眾多的徒階者,便是食莊主要招攬的對象。
通常在武徒人數眾多的地帶,餐飲行業都相當火爆。這和武修築基有關。
初從修習者的武徒,最在意的事情便是機體築基。武修築基階段,一則要習得堵住人體漏失-精血等機體能量的機制,即運功的法門,二則用精血化氣後形成的體內真氣能量,去疏通、修補身體的病變。
築基和年齡階段有關。
六週歲之前屬於幼年時期,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心智獲得能力,故以玩樂疏通心性為主,時時戒除消極因素。
六週歲到十二週歲之間屬於童年時期,也稱為學童時期,此年齡階段以學習文化為主,而六週歲武修啟蒙之後便開始關鍵的築基之路。
十二週歲之後,人的身體骨骼等各種機能,已適應長時間修煉,才能以武修為主。十二週歲到十八週歲,屬於少年階段,是武修築基的第二個關鍵年齡段,所謂的優異者大多是從這一階段產生並和其他人區分開來的。
每一個人在十八週歲之前的三個六年時段,便已遵循了萬物法則:由平等到差異的產生,再到差異的無限擴大。此後,差異更是人生軌跡的標桿。
第一個六年,幼年時期,同為幼兒可謂生於平等,從身體機能而言,並無差異。
第二個六年,童年時期,外部條件差異開始起作用,那些有好的家世背景的孩子,自然要比條件差的那些人得到更多的學習文化的機會。同時,先天差異也顯現出來了。那些天賦優異者,一經武修啟蒙便運功自如,武修築基效果要高於常人。從理論上說,築基效果最有效者,滿十二週歲時便可以破士,成為專職的武修者——武士。當然了,由於受到現實各種條件的約束,即便是百年一遇的武修奇才,要達到十二週歲時為武士的武修紀錄,是幾乎不可能的。
童年築基修煉對於時間的把握大有講究。
由於骨骼發育問題,童年每天只修煉兩個小時為最佳,超出或不足對於未來武修之路都不利。而每天的每次修煉以一小時為最佳,兩次修煉的時間間隔最好是十二個小時,通常,早晚六點正是修煉的好時間。在這六年時間裡,每天都能嚴格做到這些的人並不多,並且還關係到體質和天資問題,要想達到築基時間最短、六年破士的極限紀錄,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個六年,少年時期,每天修煉時間十二個小時為最佳。由於在第二個六年的築基時間裡,不會有人達到武士階別,第三個六年裡要做的還是築基。只有非常一部分人在這段時期內升階為武士,這些人自然被稱為天才。
在大韻國,十八歲之前成為武士者,近百萬人中才有一人。
絕大多數人,一輩子的修煉都只停留在徒階,所以都是在築基修煉,這些人通常被認為是排除在武修大門之外的。
因此,武修築基非常之重要!
武修築基所涉及的先天差異,和天賦、骨骼與血脈遺傳有關。一流的天賦、優質的骨骼和良好的血脈,當然更有可能造就天才。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成長潛力,一種獨特的天生執念。被稱為有天賦者在人出世之時隨機發生,不因貧賤富貴而異,不因性別強弱而異,並無規律可言。有武修天賦者不可多得,出現的幾率不過百分之一二,而這些人如果夠上進,幾乎都能在三十歲之前成為武士,就算境況較差的,也不會老死於徒階之身。
骨骼體質,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一般都會受到出生時間、出生地點和出生者的父母屬性的影響。骨體的優劣,多少和生前出生條件有關。總的來說,那些強者的後代,骨骼體質總體上要比弱者的後代要好一些。
血脈遺傳來自於父母,其它條件同等之下,武修強者的血脈沿續的後代,自然要比弱者的要強。所以,為了產出更強的後代,每個人都希望找到比自己更為優秀的伴侶,而最終必然產生「門當戶對」的世俗觀念。
先天差異不可彌補,後天差異倒能讓人可以盡力而為。
武修築基所涉及的後天差異,與外部環境和人的勤奮有關。先天條件無太大差異者,後天條件便決定人的成才與否。奮發向上者,會收穫更多。
外部環境方面涉及到:生活條件、武修資源與機遇等。這些可以借父輩的身份而獲得,也可以憑自身能力去爭取。就算一個人一生無望破士,也可以從外部環境上創造條件寄托給下一代。
外部環境的創造,可以通過加入大家族勢力或武修宗門以獲得更多的武修資源,其後代在武修築基階段也更有把握盡早破士。生活條件方面,必須要攢取足夠的錢財去挑選上位功技,為武修升階做充分準備。
對於絕大多數武徒來說,至少要做到的一點是,不能讓肚子挨餓。畢竟超飢餓時長之後再就餐,會影響到武修之路。
由於武修築基先天差異的不可彌補,人們對於後天條件的努力便集中在人人都可以盡力之處。在徒階階層,甚至還產生了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嚴格地控制每天在飢餓時長內就餐是武修築基最為關鍵的事情。
飢餓時長和武修功力階段有關,功力階段越高,飢餓時長越長。初級武徒飢餓時長為十二個小時,中級武徒者是十六個小時,高級武徒者是二十二個小時。所以,徒階者,每天必須保持兩次就餐,以在飢餓時長來臨之前補充好能量。至於六週歲之前,未及武修啟蒙的幼兒,一天要就餐三到四次。
這些身階低層者,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會停留在武修築基的武徒階段,要想破階,對於及時就餐的事情自然非常在意。他們要堅守的原則是:再苦也不能餓了自己。自身實在做不到,退而求其次:再苦也不能餓了孩子。
實際上,若無特殊情形,武徒們每天都會就餐兩三次,以拉開下一次飢餓到來的時間間隔。並且,他們的注意力還投入到食物的能量方面。總之,徒階者為了武修築基效果而對食物的過分關注,造就了餐飲業的繁榮。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換而言之,是「徒以食為天」。
在各大城市裡,餐飲業十分發達,由此而生的餐飲文化可謂多姿多彩。
就拿來其中的烹飪之法來說,廚藝總結的「熱菜烹調二十二法」包括:炒、炸、溜、爆、烹、燒、燉、燴、煮、燜、烤、煨、汆、熬、涮、煎、貼、扒、煯、蒸、瓤、焗。烹調方法還可再細化,比如「炒菜十法」包括:生炒、熟炒、滑炒、煸炒、抓炒、干炒、水炒、爆炒、軟炒、清炒。如此細化之法當真難得,估計都是那些武修功力難以寸進之人總結出來的。
有人認為烹飪之法是餐飲文化的內在,而食莊佈局則是餐飲文化的外顯。
蘇異這會打量著陶記食莊內的佈局。抬頭只見食莊中部有三根黃棕色的二十米高的巨大圓形支柱擎著屋頂,這頂天立地之勢令人嚮往。屋頂上,有數十處采光口和采風口,使得屋內明亮舒暢。食莊中部是一塊大平地,再向四角方向,地勢逐步抬高,就像四塊斜置的巨大正方格子底部折平一角再頂到一起。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處各有兩根高十米的圓形支柱,共八根分佈對稱的副柱頂在天面上。
這三根主柱、八根副柱和貫通東南西北的兩條直道,將食莊分為四個區域,分別經營茶、酒、飯、會四捨。
茶舍講究清靜,特劃出一個個兩米高的小隔間來。酒捨寬敞,可以慢慢享用酒菜,有兩人位置到十人位置等大小不一的桌子。飯捨主供充飢飽的飯菜,以快餐為主,散客居多,來往匆匆,倒是個熱鬧之地。會捨可招待大型聚餐,座位能容六七百人,是一些家族和宗門炫耀式聚會的常用場所。
食莊四角抬高之處,自然是有地位的人才能上坐的。通常認為,地位高的人都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食莊的這一佈局便迎合了這樣的心態。
抬高的四角地勢之下較為隱蔽的下層,分別是四捨的廚房和儲貨間,它們的出入口都設在兩邊副支柱的下端,依著柱子半遮半掩,佈局精巧。
蘇異所在的飯捨中的雅間,正在飯捨廚房的上層,也挨著房屋副柱,處於地抬高地勢之中段。這雅間兩邊有一米高的隔板,向外的一半是敞開的,可觀察到整個食莊的全貌。
這陶記食莊,至少能容三千人,是佚城中最大的食莊,平時都可以常見上千食客。蘇異這會看著下邊四處人影碌碌,只覺隻身在其中,很是緲小。想來,那些更高的座位,也只有那些在社會中有較高地位的人才能適應吧。
謂稱食莊,可知如何龐大了。大陸上,餐飲行業店面的稱呼,很有講究。
按照店面能容納人數的多少,依次稱為:莊、館、鋪。能容一千人以上稱為食莊,能容一百人以上稱為食館,能容十人以上稱為食鋪。同行經營者都很謹慎這些稱呼,以免引來非議。那些有能力接待上百人的食鋪,如果平時很少同時待客超過百人,也不謬稱為食館。
按照主要經營區域和內容,還可細分為:茶、酒、飯、會。如果包含了其中三個方面的經營內容,才統稱為「食」。在人品聚居之地,最為常見的是茶鋪、酒鋪、飯鋪和會館。
這食莊挨著萬寶大賣場,平日裡飯舍人數眾多。飯捨大都是武徒的光顧之處,所以除了最高處留些給武士的位置,高級武徒也有資格坐到抬高地勢的中上段。至於初級武徒和那些身份不明者,只能坐在底下中間的平地之處。
這時,有兩個腰繫隱階白帶的中年男子坐平地之處一張不顯眼的桌子旁。
「馮師兄,你覺得有必要花十枚銀幣買這面仿製牌嗎?蘇家也算是顯赫之族,我們不好怎麼樣。」身材肥實的男子說道。
高瘦男子抬頭瞥了高地雅間一眼,淡淡說道:「以我青雲園的名聲,這個倒不成問題。只是琴使者對這小子過於愛護,我們要是……怕不好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