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潛規則之皇

正文 二七六.建國 文 / 牛毛

    從佔領大遼南?京道之後,黑旗軍就開始了徵兵,隨著黑旗軍廉潔的官府,以及優越的制的施行,參軍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畢竟黑旗軍也一直宣傳著參軍光榮這一說法,更何況軍屬也能得到官府的優待。這也使得參軍變得踴躍起來。黑旗軍足足徵召了十萬大軍,完全可以說得上是窮兵黷武了。

    如果不是唐書直接創造各種糧食物資的話,根本承受不了這麼多的軍隊,畢竟除了十萬新軍之外,黑旗軍的老兵也有五六萬人,而如今黑旗軍的地盤才那麼點大,用窮兵黷武都有些不合適了,甚至說得上發瘋找死了。正因為地盤狹小,才使得大遼的兩方勢力一直沒有將黑旗軍放在心上。

    不過不管是大遼還是大宋乃至西夏等勢力,估計都沒有想到黑旗軍竟然如此行為,雖然知道黑旗軍在徵兵,卻也不知道聚集了多少的新兵,而且他們也沒有太過在意,如果把黑旗軍如今的軍力告知他們,他們也絕對不會相信的,因為這個世界還有著常識存在的。

    但偏偏唐大少爺從不在意什麼常識,他就是這個世界最為犯規的存在。地盤太小,根本無法提供太多的物資,唐書很乾脆的直接使用精神能量進行創造,因為草原如今的形式,每時每刻唐書都有著不少的精神能量入賬,再加上一番中原之行,也改變了不少的劇情,又是大筆的精神能量收入。

    正式因為唐書這樣的行為,才使得黑旗軍能夠徵召那麼多的兵力。而且還沒有給地方造成什麼太大的壓力,反而因為制的問題,甚至因為唐書想要收買人心的緣故,使得平民們的生活比起往日要好了很多。這也是各方探子認為黑旗軍根本沒有徵召多少人的主要原因。

    但隨著唐書的回歸,黑旗軍終於要露出獠牙了,雖然有著十萬新軍,但唐書根本不在乎,因為唐書的軍隊可是職業軍隊,吃飽喝足就是訓練,這長時間下來。這些新軍在外界也絕對稱得上是強兵了,唯一欠缺的不過是戰鬥經驗罷了。而戰鬥經驗這種東西只能隨著戰爭的進行獲得了。

    因為各方的形式,再加上黑旗軍的籌備問題,唐書休養生息或者說忍耐了這麼長時間,終於不再沉默了。一朝起勢天下驚,唐書也不再隱藏自己,提兵二十萬南下。

    其中十五萬黑旗軍的軍人,另外五萬則是唐書徵召的一些蒙古小部落的戰士。

    可以說各方勢力,特別是大宋完全被黑旗軍給打懵了。根本沒有想到黑旗軍如今的軍力已經如此強大,特別是大宋。雖然因為之前的衝突,大宋在河北道河東路都安排軍隊防禦,但是在黑旗軍的突襲之下,特別是黑旗軍軍力大增的情況下,根本就是措手不及,直接被擊潰。

    由此中原之地也對黑旗軍敞開了門戶,依仗著騎兵的高機動性,多點開花,特別是利用情報消息優勢。黑旗軍不斷消滅著大宋北方的有生力量,說實話,這場戰爭是很不公平的,不說軍力比較,不說大宋沒有騎兵這些,單單唐書和創造人物之間在一定距離之內可以直接通信這一點,就是足夠巨大的優勢了。

    再加上唐書創造的鷹隼之類的作為天上的眼睛。黑旗軍一路上覺得稱得上勢如破竹,儘管大宋不住調集軍隊北上,但這樣類似於添油的做法,根本沒有給唐書帶來多大的麻煩。甚至因為這些緣故。也讓唐書收編了不少宋軍,宋軍儘管沒有騎兵,但是步兵的精銳程還是很可靠的。

    儘管唐書的二十萬軍隊全部都是騎兵,但是騎兵用來攻城的話可是有些浪費。河北路以及河東路的各個城池也沒有給唐書帶來多大的麻煩,一個就是因為唐書早有準備了,四海商行遍佈大宋,重中之重就是北方,在這邊四海商行的能量很大,裡應外合之下,攻城就變得簡單很多了。

    不過也不全部都是這麼順利的,那些大城市中因為軍隊早有準備,或者官員很有魄力,也讓四海商行無計可施,但唐書也不在乎,他早就做好了攻城的準備,各種大型的攻城設備,黑旗軍可是絲毫都不會缺少,黑旗軍可不像其他的義軍一樣,缺少人才,各種各樣的人才,黑旗軍中全部都有。

    在眾多的攻城器械,以及唐書特意籌備的高手隊下,哪怕守城一方再怎麼堅韌,也不過是多堅持幾天罷了,最終還是要被黑旗軍拿下。而且唐書還特別規定了,如果負隅頑抗的話,所以參與守城的人家庭中均要抽出一人處死,如果沒有了家人,那麼就從城中隨意抽取。

    守城軍隊到達一定職位的軍官則是全家處死。

    這等處置方法有些殘酷,很快就流傳了出去,事實上,唐書這樣的行為完全算得上是婦人之仁,只不過讓他像這個時代的軍隊一樣破城之後屠城,他還狠不下那個心,終究他也是漢人,黑旗軍也是漢人的軍隊,並不是那些草原民族。儘管這樣的方法吸引的仇恨絲毫不小,甚至留下的危險因素更多,但唐書也沒有改變的想法。

    而且在唐書刻意的訓練以及宣揚下,黑旗軍的軍紀非常的不錯,南下以來,完全說得上是秋毫無犯,如果沒有人挑釁的話,他們都是有著軍人風範的,這自然也是唐書的功勞了。

    不管是提升軍人的地位,還是增強軍人的榮譽感以及足夠的物質保證,儘管還不能和現代社會的軍人素質相比,但是在如今這個年代已經是頂尖的了,也差不多符合唐書的要求了,想要更進一步就不容易了,這也和教育問題有關,這都是日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

    不只是黑旗軍。就連其他的蒙古軍隊在唐書的嚴厲要求之下,也不敢觸犯禁律,燒殺搶掠之類的別指望了,不過唐書也給他們提供了豐厚的報酬,但指望從中原搶錢搶糧搶娘們卻是想都別想。為此唐書已經處死了不少的蒙古戰士,就算是黑旗軍違反了的人,也會如此處置。

    這些問題,唐書都隨著佔領地的擴大而直接公示出去,儘管開始的時候百姓還有些不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幾起案子的處理公示,也讓百姓平民們漸漸的安心下來。特別是以前接近燕雲十六州的地方,因為瞭解了黑旗軍的制,更是對黑旗軍很是有些好感。

    但無論有好感還是對黑旗軍很是厭惡,都改變了不了事實,這個世界終究是拳頭大的人有道理。

    隨著唐書的懲罰辦法流傳出去,選擇頑抗的人越來越少,也讓黑旗軍的行進速提升了許多,隨著黑旗軍連戰連捷。選擇投降的人也是越來越多,甚至有整只的軍隊直接投靠黑旗軍。對此很多人都是心安理得。哪怕是歷史上草原民族侵入中原,漢奸都有很多,更何況如今黑旗軍更是直接的漢人掌權,更讓他們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了。所以一番戰爭下來,黑旗軍的數目不減反增,等到黑旗軍來到大名府的時候,軍隊數目已經達到了三十萬,雖然除了主力軍之外的軍隊稂莠不齊,但面對大宋也已經足夠了。

    黑旗軍進佔大名府也讓大宋朝廷真的慌亂起來。如今還是太皇太后掌權,哲宗皇帝年紀還小,面對如此凶險的情況,不管是皇太后還是哲宗都是不知所措,還好大宋朝的朝廷之內還是有著一些有能力的大臣的。當即建議太后傳旨天下,號召各地起兵勤王。

    這個建議倒是立刻通傳下去,不過另外一個問題上就有些麻煩了。有的建議太皇太后和哲宗直接遷都,以免更危險的情況出現,有的則是反駁這點,認為應該依托汴梁堅城抵抗黑旗軍。以免傷了軍民士氣,總是兩派吵得不可開交,一時間太皇太后和哲宗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汴梁城內雙方意見不一,爭吵不斷,唐書卻根本沒有理會,掃蕩各地,全據河東河北,以及古青州之地。才朝著汴梁進軍,這時候汴梁城內也不用爭吵了。因為已經來不及,各方都開始積極準備守城,但黑旗軍並沒有急著攻城,反而開始圍點打援,擊潰了眾多前來勤王的軍隊義軍。

    而汴梁城內的守軍倒也是曾出城挑戰,但是野戰之下,宋軍如何能是黑旗軍的對手。一戰之下差點被黑旗軍銜尾追殺進入汴梁城,一下子讓城內的朝廷老實了下來。各路信使不斷潛出城外,都是一些讓各地守軍前來救駕的旨意。不過整個大宋戰鬥力最為強大的西北軍表現的卻有些曖昧。

    儘管也有西北軍前來勤王,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在觀望,這自然也是因為唐書下了一番功夫,大宋重文輕武,軍隊方面對於這點吃了太多的苦頭了,而黑旗軍就完全不同了。而且此番和大宋的戰爭也充分的展現了黑旗軍的實力,再加上黑旗軍是漢人軍隊,所以西北軍有些猶豫倒也是難免的。

    隨著黑旗軍接連擊潰各路勤王軍,甚至各路勤王軍都沒有找到機會會和,在加上西北軍表現曖昧,種種情況之下,也使得汴梁城內不管是太皇太后還是哲宗皇帝乃至各個大臣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不只是他們,就連城內的軍民也是如此,唐書可是很瞭解心理戰法的,各種介紹如今形勢的傳單射入城中,什麼又擊潰了幾隻勤王軍了,什麼大宋朝廷天怒人怨了,再加上投降免責,堅守連座等等威脅了。

    終於,高太皇太后承受不住這種壓力了,不管她權利慾在如何的強盛,不管她平時表現的再怎麼陰狠,她終究只是一個女人,在有著一條較好的退路的時候,她絕對不會想要拚命的。

    黑旗軍的使者也沒少來往汴梁城內,也曾提到過什麼黑旗軍也是漢人,並不會趕緊殺絕,只是因為需要抵擋契丹蠻人,所以需要更多的土地人口,這也是為了所有漢人的處境云云。表示如果大宋可以將河南河北等人交予黑旗軍的話,黑旗軍可以同大宋和平相處。

    隨著黑旗軍擊潰的勤王軍越來越多,隨著西北軍的曖昧態,黑旗軍的使者的態也越發桀驁,甚至開始提升價碼,這也給了大宋朝廷更大的壓力。在一次黑旗軍差點就要破城的攻擊之後,高太皇太后終究有了決定。

    準備移都,事實上,就是和黑旗軍達成了一定的協議,不管是河東河北還是青州乃至河南都要讓給黑旗軍。而黑旗軍需要放大宋安然離開,當然,這個協議肯定是不會公佈的,大宋對外的說法肯定是敵勢浩大,暫且避讓,以待來日。但事實就是事實。

    在黑旗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特別是勤王軍隊不給力的情況下,朝廷君臣也是無可奈何,總不能被黑旗軍也抓了俘虜。黑旗軍那高手隊用來攻城實在太犀利了。

    黑旗軍退讓兩百里。大宋朝廷開始轉移,因為時間問題。雖然貴重物品帶走了無數,但也有很多根本沒辦法帶走,不過這個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利用這個機會,高太皇太后帶著朝廷大部分官員以及大部分守城兵力,匆匆離開了汴梁,準備移都江寧,依托江淮之地對抗黑旗軍。

    為了防止黑旗軍出爾反爾,大宋一行人不只是速極快,更是直接利用航運。抽掉了大部分船隻,甚至太皇太后直接任命蘇軾為汴京留守,同時統御北方勤王軍,繼續抵抗黑旗軍,為大宋朝廷爭取時間。說白了,高太皇太后根本沒有遵守之前約定的想法,根本沒有讓蘇軾將汴梁交給黑旗軍的想法。

    一切都是為了她們自己的安全。不過不得不說這個女人考慮的也很是周到。起碼按照她的一番算計,黑旗軍想要大舉南下追擊她們還真是不太可能。不過唐書並不在意這些,達成這個協議的時候,唐書就猜到了高太皇太后可能的行徑。沒有人是傻子,真的那麼遵守協議,哪怕是大宋這個朝廷。

    只不過這也是唐書需要的,唐書想要的就是大宋朝廷離開汴梁,離開河南,帶走了眾多官員富戶豪商乃至大多數軍隊之後,汴梁城的守軍以及周圍各地的勤王軍雖然能夠阻礙黑旗軍一段時間,但也注定了這片區域要被黑旗軍佔領,無他,在朝廷都失去了勇氣的情況下,你指望軍隊和民眾還能有多大的勇氣存在。

    更為重要的卻是高太皇太后一走,可是將如今河南地界的軍隊帶走了大半,那些可都是大宋軍隊中數得著的禁軍系統,沒有了他們,自然也降低了太多的難。

    說起來唐書也是無可奈何,依照如今黑旗軍如今的實力,想要強行拿下河南乃至汴梁城並不是多大的問題,但也不能保證沒有漏網之魚,而且就算強行攻下,對於黑旗軍本身勢力的損耗也會很大,剛剛擴大了十幾倍的地盤,如果本身軍力受損,那麼這些佔據地的安寧就是個問題。

    而且那些歸附的宋朝軍隊也會成為一個問題,更何況還有這西夏乃至草原民族在虎視眈眈,如果唐書不想再次大舉作弊的話,如今的選擇就是最好的。畢竟黑旗軍不是大遼,更不是以後的大金。崛起的時間太短,人心歸附的還不夠,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大宋朝廷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之前大宋朝廷內部關於遷都的事情才會如此的矛盾,只不過黑旗軍軍臨城下之下,也讓大宋朝廷,特別是高太皇太后徹底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也許強行攻下汴梁城乃至河南各地,或許會讓黑旗軍損失巨大,但毫無疑問,大宋朝廷自身的損失也會很大。

    而且作為最大的目標,高太皇太后以及哲宗皇帝兩人想要安全離開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這個女人自私的心性佔據了上風,什麼大宋的前途都不如她自己的榮華富貴長命百歲來的重要啊,所以高太皇太后才會和黑旗軍有了這種私下的協議。儘管朝廷官員中也有對此很是痛恨的,但更多的還是那些貪生怕死的。

    所以這個決議順利的通過,而高太皇太后也徹底的帶著大宋在河南抵抗黑旗軍的希望離去了。

    唐書根本沒有追擊大宋朝廷一行的想法,雖然看似大宋保存了很大的元氣。但在唐書看來,一旦失去了心氣,特別是讓民眾感覺失去了勇氣和希望,這個朝廷就已經算是完蛋了。以大宋朝廷的秉性,以後的他們也對黑旗軍構不成什麼威脅了。沒有急著再次圍住汴梁城。先是將河南境內再次清掃了一遍。

    勤王的義軍,或者官商士紳的義軍,乃至各地不甘寂寞的人趁勢作亂的情況,在唐書大軍掃蕩下,都是灰飛煙滅,對於這種趁機作亂的人物。唐書沒有心慈手軟。懲罰極重,一時間,讓不少黑旗軍佔領區心懷叵測的人物都不由一驚,再次老老實實的蟄伏下來。

    將周邊安定之後,黑旗軍再次兵圍汴梁城,這段時間以來,汴梁城中私自外逃的民眾乃至士兵絡繹不絕,哪怕汴梁留守蘇軾大力禁止,效果也並不好。其中更有不少士兵直接出城投降了黑旗軍,直到蘇軾痛下重手之後。情況才算是稍微好轉了一些。

    唐書帶著手下將軍官員連同幕僚來到汴梁城下,旌旗招展,大軍的肅殺之氣也給唐書一行人平添了無邊的威勢和煞氣,唐書一身黑色戎裝,隨意的打領著汴梁城,這座這個時代最為雄偉繁華的都市,巨大寬厚城牆,乃至各處城樓箭台,汴梁城完全如同一隻巨獸蹲伏在平原。對所有的入侵者都是凜然聲威。

    而城牆上的大宋禁軍,雖然神色有些倉皇,但不管是裝備乃至受訓水平,也都是非同一般,在守城的時候絕對不會次於其他的軍隊多少,再加上數量不少的義軍,乃至蘇軾強行徵召的強壯民眾。守城的聲勢也是非同一般,毫無疑問,汴梁城絕對會是一塊硬骨頭。

    之前的攻城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汴梁城的城牆都被鮮血侵染的發紅了。可見這段時間有多少血液瀰漫其上,還好的是,大部分都是唐書後來收攏的炮灰,而黑旗軍的損失並不大,還能夠接受。

    「派出探子、說客入城,不必理會蘇軾,大宋禁軍的將領,特別是義軍的那些將領是重中之重,錢財官職都可以許諾,哪怕不能讓他們立刻倒戈,拖拖後退也是好的。每天的勸降信都不要少。」唐書吩咐道,

    這又是純粹的心理攻勢了,再加上武力攻勢,這才是最合適的。唐書也沒有想過能夠輕鬆拿下汴梁城,哪怕如今的汴梁在高太皇太后離開之後,力量空虛了很多,但憑藉著雄偉的建築以及內中的士兵,依然有著很強的力量,大宋軍不擅長野戰,但守城還是很合格的。

    而且唐書還存著直接拿下汴梁城立威的心思,這座大宋的都城被強行攻下的話,對黑旗軍以後的攻城也有很大的好處,這也是一種蓄勢的階段。

    一旁屬官立刻記下了唐書的命令,傳遞了下來。隨後各位將軍乃至幕僚都開始集思廣益怎麼更好的攻打汴梁城,同時盡量的避免損失,唐書沒有參與討論,望著汴梁城,心中靜靜思索著什麼。

    這個時候,唐書卻是想到了那位汴梁留守蘇軾,蘇軾這個名字,任何一個現代華夏人都可以說耳熟能詳,他的大江東去,他的才華橫溢,他的風流瀟灑。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沒有多少人會記住蘇軾的官員身份。但如今站在唐書面前的蘇軾就是大宋的高級官員,也是目前階段,唐書的主要敵人。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很複雜的感覺。

    不過算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唐書並沒有放過蘇軾的想法,畢竟蘇軾可是如今抵抗黑旗軍的最高官員,更曾在無數軍民面前發誓與城同在,既然他如此氣節,唐書也只能成全他了,同時也是為了給自己選擇頑抗的人一個警示,如果放過了蘇軾的話,在以後可是會給黑旗軍平添不少麻煩哪。

    畢竟如果反抗也沒有什麼懲罰的話,那豈不是就在鼓勵別人反抗嘛!

    觀察了一下汴梁城的防務之後,唐書也就離開了,對於攻城他根本不會參與,他手下如今那麼多的人才,唐書才不會讓自己受累哪。不過他卻也在一直關注著,雖然武功高強,但唐書還沒有親自上陣的想法,如今可是黑旗軍佔據上風。如果這也需要唐書這個領袖上陣的話,反倒是一種麻煩。

    所以唐書只是靜靜的看著汴梁城防禦戰,看著攻守雙方往我廝殺,血氣瀰漫,屍橫遍野。這種大型戰場,特別是這種城池攻守的戰爭的殘酷是很難形容的,這讓唐書都為之動容,儘管傷亡慘重,但這些卻沒有讓唐大少爺放在心裡,誰讓這個傢伙太過自私哪?!

    就這樣。殘酷的戰鬥持續了將近半個月,整個汴梁城周圍都瀰漫著血氣味道,甚至河道都泛起了血色,而且正是天氣炎熱的時候,不過在唐書一直配備的大量醫匠的努力下,黑旗軍的傷員受到了非常好的照顧,再加上一直妥帖的準備著防疫工作,黑旗軍倒是沒有收到太過的損失。

    而汴梁城內就有些不同了,本身正式的士兵數量就只是少數。再加上高太皇太后帶走了眾多的人才,甚至留下的醫匠數目都很少。也是的汴梁城內的傷員都受盡了折磨,各路義軍和民眾怨聲載道,也讓蘇軾焦頭爛額的,不得不滿臉憔悴的親自監督著情況。

    蘇軾身先士卒確實鼓舞了士氣,不過意外情況也發生了,終究蘇軾不過是個文人,真要說戰鬥力,那就是個悲劇,身先士卒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蘇軾最終的下場也提醒了這一點。雖然在軍士的保護下,蘇軾並沒有被攻城軍隊近身,卻很不幸的被一支不知從何而來的箭矢擊中,身受重傷。

    這下子汴梁城中可算是徹底亂套了,蘇軾傷重昏迷,根本不能理事,而其餘官員又不能服眾。各路義軍本就在這些天內吃夠了苦頭,對城外的黑旗軍也是怕到了極點,再加上有著黑旗軍的說著的遊說,之前有蘇軾壓著。還好,但如今蘇軾昏迷不醒,情況也就不同了。

    艱難的維持兩天之後,在黑旗軍再一次攻城期間,不少義軍直接反了,打開了城門,配合著黑旗軍佔據了汴梁城,這一場黑旗軍南下以來最艱苦的一場戰鬥也算是結束了。

    肅清城池,打壓趁機作亂的流氓地痞,捉拿罪犯,拿下城市之後,還有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處理。唐書直接交給了其他人,在黑旗軍強大的軍力之下,再加上軍紀嚴明,安撫民眾的工作倒也不算為難,至於清算罪犯的問題就稍微麻煩了一些。唐書沒有理會這些。

    在軍隊休整了兩天之後,留下三萬黑旗軍嫡系鎮守汴梁,隨後帶著其他收編的大宋軍隊,直奔如今河南唯一還在黑旗軍掌控之外的城市,大宋西京洛陽!

    洛陽這座城市幾朝古都,歷史悠久,在大宋也是陪都之一,防禦和守備僅次於汴梁城,不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再加上城內民眾乃至士兵官員都是心思浮動,所以使得這座古都不過抵禦了十天左右,就被黑旗軍佔領。

    拿下洛陽之後,唐書也鬆了口氣,如此一來,也算是完成了他之前制定的計劃。可以說如今的情況,早在唐書進入草原的時候,甚至在成立四海商行的時候就開始了謀劃。能夠進展的如此順利,前期的詳細準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不少城池裡應外合,省了黑旗軍很大的功夫,減少了傷亡,也減少了消耗的時間。

    在如今複雜的形勢下,能夠如此迅速的完成唐書的階段計劃,對黑旗軍的好處不言而喻。

    當然,更不能忘了唐大少爺的犯規手段,正是因為他的那些逆天手段,才使得黑旗軍的基礎建立,才使得黑旗軍有了今天。不過這其中唐大少爺的功勞也不少。雖然一直沒有放棄過作弊,但唐大少爺也在盡量的減少這種作弊手段,倒不是唐大少爺多麼的高尚,不過是滿足自己的征服欲之餘盡量的減少精神能量的付出罷了。

    完成了一個階段的計劃之後,拿下了河東河北河南以及青州等地之後,另外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就迫在眉睫了,那就是開國建制,如今不同以往,只是燕雲十六州的時候,使用黑旗軍的名號也就足夠了,但是如今佔了這麼大的地盤,沒有一個合適的名號就不行了。畢竟名正言順也可以讓民心歸附啊。

    這樣的事情,唐書自然不會拒絕。連同黑旗軍的禮學官員再加上投靠黑旗軍的大宋官員,頓時忙碌起來,什麼祥瑞啊,什麼天文曆法啊,以及官服禮服等等,林林種種的,一群人忙得熱火朝天,也都各個滿臉欣喜,畢竟這可是件大事情,不只是對黑旗軍有力。對於各級官員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兒啊。

    陞官發財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會拒絕,就算是唐書的創造人物也不例外,儘管忠誠,但並不意味著創造人物就沒有人類的需求了。對這些,唐書懶得理會,直接交給了眾多官員處置。

    唯一讓唐書確定下來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國號問題,按照時代的慣例,唐書起於燕趙。而且似乎祖上也沒有什麼建樹,當然。這個祖上純粹就是胡謅的。這樣一來,國號應當也就是燕趙等國,再不濟的話『齊』也行,但唐書卻不喜歡這些國號,他選擇的國號是『秦』!

    他喜歡華夏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欽佩秦始皇的雄才偉略,更喜歡秦國的強大,以及秦始皇的威勢。所以他選定了這個國號,而且唐書還有著另外一個用意。秦是第一個大一統的國,而唐書也希望自己的秦國是封建時代最後一個帝國,因此他乾綱獨斷。

    因為唐書在黑旗軍的聲望和權勢,沒有任何人能夠左右他的決定,國號也就這麼的確定了下來,至於其他的規格禮儀之類的,就交給官員們自行處理的。而且這次唐書只是稱王,至於稱帝,單憑如今的國土,唐書還沒有那個臉面。這點手下官員們也沒有異議。

    就在黑旗軍忙碌著建國的時候。其他各方勢力也不平靜,先說大宋,遷都江寧之後,起碼也要擴建一下江寧,讓這座城市有著國都的臉面啊,中原朝廷好面子這一點永遠不能忘記。當然,整頓軍備的事情也沒有放鬆,將各路勤王義軍重新整編之類的事情也很繁忙。

    再加上要重新統和各級官員,所以大宋朝廷也很忙碌,除了在江淮地區佈防之外,也沒有其他太大的動作,起碼短時間內,根本不用想著反攻之類的。

    再說吐蕃,吐蕃地域遼闊,但國家貧瘠,自保有餘,進取卻有些不足,儘管也趁機興風作浪了一番,但也是小打小鬧,想要大舉入侵也是想都不要想。邊境守備的宋軍雖然士氣低落,但是在穩定下來之後的大宋朝廷督促之下,還是堅持了下來,所以吐蕃也只能劫掠一番,就退了回去。

    西夏倒是有了不小的動靜,趁這個機會當即就想要入侵中原,但西北軍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擊,雙方激戰兩月,最終西夏也只能劫掠一番,心不甘情不願的脫離。而且西北軍也給西夏造成了不小的傷亡,這其中也有唐書的功勞,之前為了拉攏西北軍,也為了讓西北軍繼續對抗西夏,唐書派人送去了三千匹戰馬。

    這可是一份大禮,戰馬在大宋極為稀缺,價格更是高昂,但對唐書而言,卻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既拉攏了西北軍,還變相的削弱了西夏,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不為。

    不過西北軍如今的態也很是曖昧,不管是黑旗軍的拉攏亦或是大宋的撫慰,全部接受。兩邊都不得罪,對此唐書也沒有在意,如今的形勢下,西北軍不能下決心也是難免的,自然,也有著兩邊討好,待價而沽的想法,只要不給黑旗軍添麻煩,唐書也並不在意他們這些小心思。

    終究西北軍也是對中原有功的,唐書並不介意給他們一些好處,等到黑旗軍足夠強大的時候,西北軍自然會做出應該的選擇。

    除了西夏之外,就是大遼了!對於黑旗軍突然南下,並且勢如破竹,大遼的雙方勢力都滿心的不甘,以前能夠容忍黑旗軍,也是因為他們認定黑旗軍只是個小麻煩,根本不能壯大,但如今黑旗軍突然露出了獠牙,卻讓他們有些不能接受了,他們可不想因為內戰,放縱外敵成長。

    一時間大遼的雙方勢力也有暫停紛爭先處理外敵的想法,但非常不幸,如今大遼的雙方勢力中都有著唐書的人存在,而且在這兩年的戰爭期間,這些人的職位還不低,再加上雙邊倚重的幕僚也有唐書的手下,所以儘管大遼雙方勢力都很有誠意,但表現出來的卻很是有些折扣。

    讓雙方勢力的官兵都有些疑惑,更重要的是,因為唐書手下的刻意使壞,什麼要談判間突然突襲,什麼對方隱蔽了大軍準備埋伏之類的情況層出不窮,一來二去的,雙方勢力的官兵都認為對方沒有誠意,完全是想要借這個機會徹底擊敗對方,接連幾次之後,不管是普通的官兵,就連耶律洪基以及耶律涅魯古兩人都有些疑心對方的用意了,既然如此,所謂的停戰也就像個笑話了。

    儘管耶律洪基和耶律涅魯古都有些疑心,但如今群情激奮,再加上連續的交戰本就讓雙方的關係十分的惡劣,特別是耶律洪基一方官兵因為家屬的問題,更是對耶律涅魯古恨之入骨,所以就算耶律洪基兩人想要停戰,都沒有辦法了,這是軍心,他們也不能違背。不然就等著手下軍隊崩潰造反!

    但無論如何,因為黑旗軍的異軍突起,大遼雙方勢力彼此交戰的程和烈再次下降,雖然警惕了彼此,但更對黑旗軍一方很是不懷好意。但因為彼此的鉗制,一時間卻也沒有辦法出兵攻打。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黑旗軍建國了,唐書號秦王,冊封王語嫣為正妃,而阿朱阿紫阿碧等人也入了唐書的後?宮,就在原本的黑旗軍,如今的秦國歡欣鼓舞的時候,也在各地民眾隨著秦國的各項制施行的時候漸漸歸心秦國的時候,唐書卻是帶著五萬蒙古族歸附軍,十萬黑旗軍,以及五萬大宋禁軍回到了北平城。

    一干政務完全交給了內閣處置,儘管如今已經不是黑旗軍時代,但唐書的這種行為,眾多的屬下官員都已經習慣了,再加上充足的人才儲備,以及大宋投降的各級官員,使得地盤雖然擴大了很多,但內閣卻也還處理的過來,當然,大宋的官員在正式上任之前,還需要接受一番黑旗軍制和規則的培訓。

    但為了做官,哪怕年紀已經不小的原大宋官員這個時候也表現的分外刻苦。

    在北平城稍作休整之後,唐書帶著二十三萬大軍直上草原,大遼兩方勢力先是震驚,驚詫,隨後就是驚喜。如果秦國就地防禦的話,大遼的兩方勢力還有些難為,畢竟有著彼此掣肘,再加上黑旗軍的戰力不俗,他們也沒有什麼把握,但如今秦國主動尋求交戰,卻是正中他們下懷。

    就算因為內戰使得大遼國力損耗極大,但是短時間內,大遼完全還撐得住,而且雙方大軍加在一起的數量遠遠超過秦國,所以哪怕黑旗軍的戰力極強,給大遼乃至草原各族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大遼也並不畏懼。反而很是歡喜,能夠趁這個機會直接剿滅黑旗軍的有生力量。(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