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一早,孟非煙便雇了一輛大車,連同沈天河,沈青璃,平凡三人往上清宮趕去。沈天河喜靜不喜動,當下便倚在車門之上閉目養神。平凡卻是少年心性,好容易出趟遠門,自然忍不住東張西望,唧唧呱呱的說個不停。孟非煙一面趕車,一面跟平凡說些道上的趣事,引得平凡不住手舞足蹈,於那悲慼之情,早已沖淡了許多。
在路行止,也非一日。終於在一個月後,馬車在一處山門外停了下來。平凡不待馬車停穩,便當先從車中一躍而下。兩隻小眼,不住骨碌碌的四處張望。遊目所及,只見兩山夾道,露出一座氣勢雄偉道觀來。道觀兩旁,古柏森森,說不盡的威嚴肅穆。那山門高約五丈,漆成朱紅之色。大門之上,懸著一塊鎏金匾額,匾上「上清宮」三個大字映著日光,耀眼生花。山門兩側,各有兩名道士打扮的少年,遠遠的便向二人稽首行禮。沈天河揮了揮手,道:「罷了!」二人也不多話,逕自退到一旁,對於眼前三人,恍如未見。沈天河哼了一聲,攜了三人入內。
入得門去,迎面便是一條極大極長的條形甬道。甬道既長且直,恰好將內院居中切做兩半。內院西面,樹了無數拱門,拱門之內,密密麻麻的佈滿庭院,顯然人數眾多。內院東面,卻只有兩進院落,都只一層來高,比起西邊的豪闊壯麗,直如家貓之比猛虎,寒鴉之比鳳凰,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兩院之間,以甬道劃開,各有一片徑約五里的空地。東面空地,只是尋常黃土鋪成。空地之上,稀稀落落的擺了一些鐵球,沙袋之類器材;西面空地上,卻按八卦方位,分作: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八個區域。每個區域,以青石打底,又用不同顏色標記,顯得既神秘,又威風。這兩大塊空地,想必是門下弟子練功的場所了。
過了甬道,前面是已架寬不盈尺的獨木小橋。石橋離地,足足十餘丈高,橋身長約五丈,寬僅一尺,兩邊光溜溜的並無扶手。獨木橋旁,噴珠濺玉,水流湍急,卻是一條百煉也似的瀑布。水流自瀑布滾落,不住「轟隆」作響,令人一見之下,便生膽怯之意。木橋一旁,樹了一塊石碑,上書「通天橋」三個大字。沈青璃格格一笑,當先馳將過去。但聽橋板「格格」聲響,沈天河,孟非煙二人先後從橋上走過。這二人行走之時,並無絲毫弄法取巧,只如常人一般,緩緩走過。平凡睜眼瞧時,只見橋上木板不住搖晃,似乎隨時都欲斷折,不由得神馳目眩,頭腦一陣發悶。二人走過橋去,立在道旁等候。四道充滿了鼓勵的目光,齊齊向他投來。
「我,我……」平凡望了望橋板,眼中漸漸露出驚恐之極的神色來。舉步欲上,雙腿卻如千金之重,說什麼也提不起來。沈,孟二人對望一眼,不約而同的想道:「這孩子沒有一點剛猛性兒,如何學得了上乘道法?」
過得片刻,沈天河輕歎一聲,說道:「孩子,你若過不得這橋,那便算不得本門弟子,我也只好送你下山去了!」
平凡正自沉吟,冷不防肩頭被人一扳,身不由主的向後急退。接著膝彎一麻,登時「撲通」一聲,重重摔倒。只聽沈青璃罵道:「呸,沒用的東西,膽小鬼!你不過來,那就趁早滾蛋!上清宮門下,可沒你這等貪生怕死的弟子!」
平凡一跤跌倒,前額在橋墩上一磕,登時腫起了雞蛋大小的一塊。平凡吃痛,登時大怒,也不出言相求,兩手只往地上一撐,便已站了起來。心中只是想到:「平凡堂堂男兒,豈能受你輕賤?你要瞧我不起,我偏要闖上一闖,大不了就是一死罷了,又有什麼了不起的?」霎時之間,也不知從哪裡來的一股勇氣,雙足連跨,三兩步便從橋上越了過去。平凡又奔數丈,驀地眼前一花,卻見沈青璃笑靨如花,俏生生的立在身前,滿腔怒氣,登時消了。正做沒理會處,卻聽沈青璃笑道:「笨蛋,你這可不就過來了麼?」平凡登時恍然。
原來修仙證道,什麼資質悟性,法寶功訣,都還只是旁枝末節。真正重要的,反而是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決心。平凡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境遇雖苦,但前有一干長輩和王林幫襯,後有出塵子拚死相護,一生之中,從未受過什麼重大挫折。甚至於上清派的試練,也算不得真正的生死關頭。直到今日,他憑著一生中從未有過的勇猛決絕之意,這才強行闖了過來。可以說直到此時,平凡才隱隱踏出了他修行的第一步。這個道理,平凡不懂,沈天河,孟非煙自然也不會說。若是將這個道理說破,只怕平凡心中畏懼,修為便難有寸進了。
過了木橋,前面便是一片坦途。沈天河攜了平凡,孟非煙帶同沈青璃,一行四人,高高興興的往主殿走去。
主殿之前,是一條兩百來步的石階。遠遠望去,只覺大殿彷彿置身雲端,巍峨聳立,令人一見之下,便生肅然。石階兩旁,遍植松柏,顯得益發蒼翠靜穆。樹木掩映之下,遠遠望見大殿門額之上,懸了一塊朱紅木匾,匾上「上清殿」三哥大字映著日光,璀璨奪目。
平凡適才過了石橋,此時便不覺得石階如何難過。中途歇了幾次,便即走了過去。一張黑黝黝的小臉上,汗水不絕流下,然而雙眼之中,卻沒半點不耐煩的神色。沈,孟二人對他一笑,意示嘉獎,隨即領他入殿。沈青璃卻在殿外等候。
進得殿來,迎面便是一尊五彩斑斕的老道塑像。那老道盤膝而坐,手執拂塵,神態甚是慈祥。老道身前,豎著一塊一尺來高的神位,上書「上清祖師之神」六個黑色小字。老道塑像之後,另有三清塑像及神位,均以香油果品供奉。大殿之中,另有數十人或站或立,眾人有道有俗,卻是人人神色莊嚴,一語不發。平凡入得殿來,更是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良久良久,才聽到一個冷冷的聲音道:「天河師弟,這人是誰?」
(ps:這一章花了很多筆墨描寫環境,真的不是為了湊字數,只是想從側麵點一筆,表明菩提院和牟尼堂兩院之間的差距。這一章點到即止,作為一個伏筆,到了第一卷後面,自然會點明原因。還有,上清派,上清宮,通天橋,通天鎮,這四個地方,也是環環相扣的伏筆,至於有什麼關聯,我現在還是輕輕點一下,後面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