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伐清

正文 第四十一節 失控(上) 文 / 灰熊貓

    /

    湖州知府譚希閔看到李煥的報告後,氣得鼻子都歪了,當場就在衙門裡大發雷霆,拍著桌面叫道:「一個縣的兵馬居然被一個莊主殲滅了!這麼多的廢物怎麼都聚在一起了?」

    明史案並不是在譚西閔任上發生的,這半年的耽擱按理也怪不到他頭上,不過杭州的上司威脅說如果他不能把事情利索地辦好,那他也有失察之罪。譚希閔很清楚這是杭州在告誡自己不要徇私枉法,這個案子是通了天的,沒有人能將其按下來,地方官誰不想活了就繼續去拿莊家的銀子吧。

    既然知道朝廷要徹查此事,那譚希閔自然不敢考慮收受賄賂包庇莊家,早在吩咐李煥去拿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連湖州都不用回,直接把人犯押解去杭州,以免讓自己沾上是非——這兩年來,湖州知府衙門裡拿過莊家銀子的官吏很多,譚希閔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撇清自己,萬一莊允城被押解回湖州後死在獄中,那譚希閔就算是惹禍上身了。

    沒想到事情變成這樣,譚希閔越說越氣,甚至一度懷疑是縣令想要包庇莊允城。

    「這要是讓總督知道了,肯定以為我是想包庇莊家,誇大困難,讓總督知難而退。」細細思量一番後,譚希閔覺得歸安縣沒有這個膽量。而且李煥也需要戴罪立功,他就是把莊允城殺了,都比詐稱被擊敗的可能性大:「就是一群蠢貨。這個莊允城老賊也是狗膽包天,居然敢拒捕。」

    譚希閔把幕僚和屬官召集來商議出兵一事。乍一聽知府要出動府軍時,幕僚們都大吃一驚,紛紛詢問哪裡出亂事了。

    「本官要派兩營兵去拿莊允城。」譚希閔板著臉說道。

    幕僚們聽完後一起發愣,有個腦筋不太好的傢伙一時轉不過彎來,居然哈哈大笑起來。笑聲驚醒了其餘的人,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知府大人在講笑話啊。雖然不知道譚希閔為什麼會有這個興致,但上官講笑話大家豈敢不笑,頓時衙門裡歡聲大作。只有把報告送到譚希閔桌前的那個屬官沒跟著起哄,憂心忡忡地看著面皮紫黑的湖州知府。

    「有什麼好笑的!」譚希閔重重一拍桌面:「軍隊什麼時候能出動?該給多少錢糧和犒賞?」

    大家這才意識到知府大人原來是當真要這麼幹,一個幕僚反應過來,立刻跳起來勸東家收回成命。

    「就是那個寫了本反書的莊允城?大人讓歸安縣派一隊衙役拿了他便是。」這個幕僚一邊說一邊心裡還在奇怪:「幾天前大人不是和我們商議過這件事嗎?給歸安縣的公文還是小人起草的啊。」

    「你當本官是白癡嗎?四天前的事也會不記得?」譚希閔罵道:「衙役被莊允城打垮了……」

    「這廝好狗膽,居然造反了!」幕僚們頓時一片嘩然,沒等譚希閔說完,在場的人紛紛叫道:「歸安縣為何不派綠營鎮壓?」

    「派了,駐防綠營也被莊允城打垮了。現在連朱佑明也反了!」譚希閔沒好氣地說道。

    衙門裡沉寂了片刻,這次沒有人敢笑,但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譚希閔揮揮手,把李煥的報告交給幕僚和屬官們傳閱。幕僚們揉揉眼睛,把報告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後,不得不承認確實需要府城出動軍隊去鎮壓兩位財主的抵抗了。

    可府城的軍隊不是能輕易動用的,首先出兵就需要向省城報告原因和目的,要是把真實的理由報上去,省城的上司估計會先不相信,然後勃然大怒,那麼今年湖州的考績也就別想要了。不過瞞是隱瞞不過去的,三營綠營兵出動的動靜太大,而且還需要從府庫裡拿出開拔的銀兩、預備戰後的犒賞,出征期間還需要發雙份的糧秣——杭州肯定會被驚動。

    「大人,為了兩個莊主出動大兵……這……這總督大人能同意嗎?開拔、消耗、犒賞肯定無法入賬,這都是虧空啊。」一個幕僚焦急地說道。

    「你當本官不知道嗎?」譚希閔反問道:「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幕僚們面面相覷,譚希閔見狀更是生氣:「難道要本官自己掏腰包補這份虧空嗎?養你們何用?」

    「大人息怒。」終於有個幕僚站出來,提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只能讓歸安縣填補這個虧空。不過三營兵實在太多了,去一個營好了,一個莊主,還不是手到擒來?」

    「真是蠢貨,要是能手到擒來,還用得著來本官這裡搬救兵嗎?」這個幕僚說的倒是一個辦法,無論如何今年的考績都肯定是差了,譚希閔無論如何也不肯承擔這份財政損失:「發文給歸安縣,這次出兵的費用都算他們的,府裡可以先給墊上,差額按月計息,秋收後務必還上。」

    「三營兵的花銷太大,恐怕今年還不上。」有幾個幕僚愁容滿面。

    但也有贊同譚希閔的人:「莊家已經打垮了縣兵,還是多派點兵去吧,至少兩營。要是為了省錢少派兵去,可能會打得很艱苦,多死了人,不是還要多出撫恤嗎?」

    一說到傷亡問題,剛才反對的人就不吱聲了。地方財政從來不富裕,每歲的結餘都非常有限,上司的例錢、幕僚的月錢也都要從這裡面出,一切都本著能省則省的原則。前年杭州之戰,參戰的湖州綠營損失了大批官兵和裝備,六個月後才勉強補齊人員的差額,直到現在裝備還沒有完全恢復——撫恤和補充所需的開銷,讓湖州去年一年都過得緊巴巴的,十日一操也都找各種借口變成了一月一操。

    如果這次再損失上百個綠營官兵,僅僅是撫恤金,就能讓大夥兒今年都別過年了——不要指望歸安縣能把這些開銷都承擔起來,別說今年,就是明年縣裡也還不清府裡的墊付,除非不顧激起民變的橫徵暴斂。

    「出動三營兵,一千五百披甲,動作要快。三天內解決問題,然後趕快回來。打了這仗也算是以戰代練了,後半年的操練想些理由都停了吧。」停操可能會引起士兵的不滿,所以還是要給點賞賜安撫,不過湖州府實在是要堅持不住了:「動作雖然要快,但傷亡也要盡量避免,一定要控制在二十個人以內,十個以內就更好了。只是兩個莊主,應該沒問題吧?」

    大家都覺得沒問題。莊允城雖然非常有錢,但在場的幕僚都清楚,滿打滿算莊允城也就能動員四百個壯丁。看到府城派去一千多披甲(空餉不可避免,實際上湖州府的一千五百個名額並不滿員,披甲兵的數目差不多有一千二百人),就算莊允城想頑抗到底,他的莊丁多半也會膽戰心驚地投降了。哪怕剩下三十個頑固分子,損失幾個披甲也就把他們拿下了——直到現在,幕僚們還是想不通為何歸安縣的駐軍居然會連一個莊主都打不過。肯定是歸安縣吃空餉吃得太狠了,平日正常的操練也都停了。嗯,肯定是這樣,等拿了莊允城再和他們算賬,拿那些贓官的家產來填補府庫裡的虧空。

    若僅僅是派衙役抄家,就算下面的人貪污、哄搶,但是府城衙門多少也能獲得一些財物。如果出動軍隊,那莊允城和朱佑明的家產也就指望不上了。譚希閔和幕僚們越想越恨,計算府庫需要墊付的糧餉數目時,齊聲痛罵歸安縣的官吏個個可殺。

    雖然府裡達成了共識,不過正式出動軍隊還是需要時間。既然沒有大規模叛亂,也就沒有了事急從權的理由,這次軍事行動還是得事先報告杭州一聲,免得總督衙門覺得湖州知府沒把上官放在眼裡。

    在給總督的報告裡,譚希閔一開頭就把自己罵了個狗血噴頭,主動承認自己失職,沒有看好歸安縣的那些狗官,先在總督大人面前認錯,好歹混個態度好;然後譚希閔接受了歸安縣的部分說辭,稱莊允城狗急跳牆,收買了數千山賊負隅頑抗——當然這還是歸安縣的錯,他們居然把消息洩露出去,讓莊允城和朱佑明決心魚死網破了——正常情況下就是走漏消息也不叫事,不過誰讓衙役沒搞定兩位莊主呢;現在情況趨於失控,為了盡快完成朝廷交給的任務,譚希閔不得不斷然命令府城綠營出擊,以求早日捉拿莊允城歸案。

    派使者把請罪書和申請綠營出擊的公文給省城送去的同時,湖州也開始了軍事動員,向下面的軍官通報了軍事任務和敵人的身份。

    得知要出動府兵去對付兩個莊主後,綠營將領和軍官都感到啼笑皆非,不過沒有人會把這種下鄉發財的機會往外推。這一年來,知府衙門裡感覺過得緊巴巴的,綠營也是一樣。

    很快湖州府動員全軍去攻打莊允城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城。湖州的縉紳近期或多或少都聽到了「明史案」的風聲,有些人擔心自己或是親朋也會被牽連其中,所以消息一傳出去就受到了高度關注。

    當天晚上,幾乎每個士人都關起門來和家人討論莊允城、朱佑明那異乎尋常的勇氣,順便還會提到歸安縣衙門驚人的無能。明明是衙役就能解決的事,居然還要跑到府裡來求救——不過沒有人認為莊、朱二人能夠從譚希閔的憤怒中倖免,越是瞭解莊允城的人越不相信會出現什麼奇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