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伐清

正文 第五十一節 求戰(上) 文 / 灰熊貓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對鄧名來說,他的出征已經是提前發動,準備相當不充足,而且這種緊急動員還對軍隊的編成造成了一些影響。在這次動員中,鄧名幾乎把所有集結到敘州的常備軍都帶了出來,這樣下一波動員的徵召兵就無法配屬這樣高比例的老兵了。

    但對清軍來說,這則是姍姍來遲的敵人,比李國英預計的日子要晚了兩天。見到烽火後,孫思克不慌不忙地指揮手下的八旗兵渡江,進入重慶以確保城池的安全——還是李國英的推測,明軍緊急派出的部隊會是水師為主,甲兵數量很有限,川陝總督估計就算有也超不過三千。

    高明瞻見到孫思克返回後,本來緊張的心情也放鬆下來:「孫將軍神速,既然八旗兵回來了,那重慶也就安如泰山了。」

    「都交給我吧。」孫思克得意洋洋地說道,手下裝備精良的三千八漢八旗,再加上重慶兩千多留守的披甲,若是明軍的水手敢登陸一定不是對手;如果敵人真像李國英判斷的那樣只有很少甲兵的話,孫思克甚至想出城逆襲,讓綠營看看八旗兵的實力:「趙將軍太慢了,我們就不等他了。」

    這話讓高明瞻心裡咯登一下,他感覺孫思克似乎有出城野戰的意圖,當然如果明軍勢大對方絕對不會冒險,但即使明軍數量稀少,高明瞻也很清楚打頭陣的肯定是綠營官兵。若是勝了還好,就算傷亡慘重也能高明瞻作為四川巡撫也能分到不少功勞;但萬一陷入苦戰,高明瞻就不知道八旗兵肯不肯不顧傷亡和自己並肩作戰了——偏偏高明瞻還沒發偷懶,如果戰敗他肯定要背黑鍋,綠營先退讓漢八旗斷後的事情孫思克不會同意,高明瞻也不敢這麼做。

    因此聽到這句話後,高明瞻口頭上唯唯諾諾,心裡已經在琢磨如何勸說孫思克打消這個念頭了。這時靠近重慶的明軍也放緩航速,鄧名打算在通過前偵察一下重慶周圍的情況,就這樣兩軍開始了互相偵察。

    「李國英不在?」鄧名和部下們分析著得到的簡要軍情,重慶周圍的清軍戒備森嚴,明軍連一艘運輸船都沒有找到,所以只能通過旗號判斷指揮官:「也不是高明瞻或是王明德或是其他什麼人指揮,孫?還是漢八旗,北京居然把直屬部隊派來重慶了?」

    經過嘉陵江的時候,明軍還發現有大量清軍部隊聚集在兩岸,看上去有大批部隊剛剛從東面返回重慶的朝天門這邊。

    「這是不是說明萬縣安全了呢?」穆譚敏銳地察覺到異常,馬上提出他的看法:「如果李國英一帆風順,那漢八旗為何要返回重慶?」

    「或許是萬縣很快就失守了?所以清軍開始返回了?」

    「不可能!」任堂的話才一出口,就遭到李星漢和周開荒的齊聲反駁,周開荒對任堂如此看輕袁宗第的戰鬥力非常不滿。而李星漢則是以曾經的萬縣駐軍身份反駁,他當初跟隨譚文時就對周圍的地理很熟悉:「萬縣依山傍水,清軍的水師沒有優勢,就很難攻打城池,而且嘉陵江裡有這麼多敵船,我覺得清軍的水師差不多都已經撤回來了,這只能說明李國英很多天前就放棄了攻打萬縣的想法。」

    現在嘉陵江裡密密麻麻的滿是清軍的船隻,在兩岸陸軍的掩護下保衛著河口,並再一次用鐵索封江,以防明軍突入或是突襲正在搬運部隊的渡船。

    「我們向下游搜索,看看清軍的動向。」僅憑簡單的觀望,鄧名感到自己還無法判斷,就下令拔錨啟程,緩緩地順流而下,仔細觀察北岸的清軍的動靜。

    此時重慶城內也是一片嘩然,鄧名並沒有隱藏自己的旗號,所以清軍很容易就發現這支明軍的統帥就是重慶的頭號勁敵本人。

    「原來鄧名是想趁著總督大人不在偷襲重慶啊,」孫思克臉上露出一絲興奮之色,鄧名的意圖暴露了,而他當然是阻止鄧名的大功臣,如果不是他當機立斷,把所有船隻都截留下來搬運漢八旗,那重慶豈不是就危如累卵了嗎?

    聽說鄧名親自領軍後,本來就不想出擊的高明瞻徹底喪失了出戰的勇氣,極力勸說孫思克固守城池。但孫思克、袁佳文弼和漢八旗將佐卻突然有了主動出擊的衝動。鄧名和袁宗第完全不同,京師裡大部分旗人都把夔東眾將看成山賊,如果折損了大量漢八旗,那麼山賊殺得再多也沒有什麼好處,朝廷說不定還會心痛,怪他們放著綠營炮灰不用,白白糟蹋中央部隊;可鄧名手上是有先皇的血債的,要是擊敗鄧名那就可以一旦成名,要是能夠幸運地斬殺此人那更是不愁功名爵位了——關於鄧名的謠傳實在太多,大家都不知道該信那套了,反正先皇曾經明確要死人不要俘虜,而太皇太后、輔政大臣又重申了這一要求:康熙一案鬧得輔政大臣們焦頭爛額,假如能抓到鄧名的話,獻俘闕下固然很令人痛快,但誰也不知道又會鬧出什麼風波來,權衡再三大家覺得鄧名還是死了最乾淨。

    「總督大人不是說過嘛,鄧名匆匆趕來,身邊也就是一些水手,甲士也就是幾百,撐死上千。」孫思克對高明瞻的持重態度很不滿:「要是他敢登陸,我們就要迎頭痛擊。」

    「總督大人不是這麼說的,」高明瞻急忙糾正道:「總督大人說匆匆趕來的明軍披甲不會很多,最多不會超過三千而不是最多只有幾百!而且總督大人沒料到鄧名會親自帶兵,既然是鄧名來了,那他身邊的披甲肯定不止三千。」

    「巡撫大人為何要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在這個問題上,袁佳文弼也支持孫思克,如果明軍兵馬不多的話,袁佳文弼也傾向出城一戰,也讓綠營看看,他們漢八旗不願意和袁宗第打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自持身份、刀下不斬無名之將:「難道堂堂官兵,戰場交鋒連一群山賊都打不過嗎?綠營打不過,難道旗人會怕了他們不成?」

    先皇的大仇,這仗都不需要大勝,只要互有殺傷然後報一個大捷上去,袁佳文弼斷定朝廷就會大肆宣傳,重重獎賞參戰將士以激勵士氣,消除順治被殺的惡劣影響。

    高明瞻苦笑一聲,心想:「難道高郵湖一戰被打的全軍覆沒的也是綠營不成?」

    這話高明瞻也就是敢在心裡想想,完全沒有宣之於口的勇氣,不過袁佳文弼的激將法對高明瞻來說一點兒用也沒有。如果不是鄧名領軍,那高明瞻覺得說不定還有機會取勝,如果孫思克一定要去,他也擔不起失陷二太君的罪名;但現在來的是鄧名,高明瞻覺得出擊就是送死,既然全無勝利的希望,那高明瞻說什麼也不會奉陪了,而且如果是被鄧名擊敗的,那朝廷多半也不會怪罪高明瞻作壁上觀,說不定還能把自己描繪為穩重,是在大敗後保住重慶的救星。

    在高明瞻和孫思克爭論不休的時候,清軍觀察到明軍並沒有登陸,而是拔錨啟程,很快明軍就駛離重慶,上百條船除了留下兩艘快船監視江口外,剩下的都向下游開去,不過明軍走的很慢,明顯在仔細地觀察岸邊的清軍部署。

    「啊。」聞報孫思克大叫一聲,他跑上城頭,看到明軍的船隻正漸行漸遠:「原來鄧賊是想在東岸登陸啊。」

    「將軍,我們是不是應該追上去?」袁佳文弼見到手的功勞飛走了,心裡也是非常著急,剛才他越琢磨越覺得自己想的有理,哪怕只是和鄧名在地面上對峙,也可以說成是漢八旗把鄧名逼退,朝廷都會宣告天下、論功行賞。

    「當然。」孫思克馬上命令還沒有過江的部隊停止,已經過江的部隊重新向朝天門碼頭集結,準備過江去尾隨明軍:「鄧名只有百艘船,兵馬最多一萬吧,刨除水手、無甲,甲士能有兩千就不錯了。」

    「不止,不止!」高明瞻急忙攔阻:「這百艘船裡除了水手,還能盛下兩萬兵,而且乘船不需要太多無甲,鄧名就是帶了一萬多甲兵也沒有什麼稀奇。」

    「難道你不信總督大人的推測麼?」孫思克見明軍船隻走走停停,好像隨時會開始登陸,恨不得能插翅飛過去,現在除了功勞的考慮外,孫思克也擔心鄧名會在東岸一通騷擾,其中還有不少無甲兵呢:「再說,總督大人還在退兵途中,巡撫大人就不擔心總督大人的安危嗎?」

    「不對啊。」高明瞻敏銳地發現了孫思克言語中的漏洞:「要是鄧賊只有一、兩千甲兵,那也騷擾不了什麼啊,這沿途有我軍近十萬大軍,兩萬披甲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剛才巡撫大人認定鄧賊有一萬披甲是為了阻止我們應戰,現在還是為了阻止我們去增援總督大人,就又改口說鄧賊只有一千披甲,軍國大事,豈能如此顛三倒四?」袁佳文弼喝道:「就算鄧名有幾千披甲,巡撫大人也知道這沿途有我們十萬大軍,他只要腳一踏上岸,我們就可以群起而攻之,確保總督大人的後路。以十倍的兵力擊賊,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袁佳文弼不但要孫思克帶漢八旗去,還要把重慶的甲兵也帶走一半。

    對岸有李國英,還有隨軍的滿洲太君,孫思克和袁佳文弼把見死不救這種大帽子拿起來,高明瞻立刻意識到自己沒有反抗餘地了,他臉色慘白:「要是能光明正大的一戰,數倍於賊當然沒什麼好怕的,但和鄧賊交戰,最後一定會稀里糊塗地敗下陣來。」

    「巡撫大人過慮了。」孫思克見高明瞻如此畏敵如虎,心裡又好氣又好笑。

    「孫將軍沒有和鄧賊交過手,」想起自己遇到過的假地圖、滷水井,高明瞻哀歎道:「忠言逆耳,孫將軍最後一定會欲求正面一戰而不可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