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高處的山坡上,有一個圓桶狀的東西,不知是什麼東西,德志好奇,就問九書記:「那個東西真奇怪,是個什麼寶貝?」
九書記說:「那是個水池。,」
「水池?怎麼回事?既然有水池,為什麼還要我們來做水利工程?」尹懋責問道。
「水池是有,但沒用,自從做成的那一天開始,就裝不住水,等於是個擺設,樣子好看,卻不中用。」九書記介紹說。
接著九書記把修建這個水池的經過講了一遍。
學校吃水一直是個難題。附近幾個村子的孩子都在這個小學校上學,吃不到乾淨水,即便是髒水,乾旱的季節也沒有,需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因此學校也鼓勵孩子們節約用水,請人挑水是要付錢的。
孩子們的情況反映到了上面。
上面一直沒有解決。
有一次,省裡教育系統的某人來學校調研,發現這一情況,回去後在會上反映了這一困難,省裡決定調撥資金三萬元來修一個水池。誰知道層層承包,到了學校包工頭那裡,承建人只拿了三千元。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只好就這三千元修水池,承建人當然還要從中賺一點,結果造了個水池完全是稻草人,嚇嚇飛鳥,做做樣子,給上面的人看看就行了。
小學校還是沒水吃,那個標誌性的建築倒還結實,站在那裡,像個驚歎號,笑話著學校沒水吃。
聽完了故事,德志心裡五味雜陳,連孩子們的主意都在打,真他媽不是個東西!難怪需要民間慈善機構來做好事呢,敢情政府的錢不容易落實到位,中間環節一多,貪婪者就要撈一筆。這雁過拔毛的傢伙們,肯定不論什麼錢,都敢染指,都要撈一筆,否則當官幹什麼?不是為人民服務,是典型的為人民幣服務。
邊走邊說,他們到了村委會,九書記開了辦公室的門,拿了一份表,對德志說:「去村裡一下,有點事,馬上回來。」
德志問:「我們是不是要再去一個組。這次工作時間是一個星期,我們總不能天天玩吧。」
「好,我來安排,我來安排。」九書記說,他找到了表格,折疊一下,放進了口袋。
九書記臨走說:「你們先休息一會啊。」
尹懋答應了一聲,九書記就走了。德志上樓,聽到旁邊辦公室傳出來播放電視節目的聲音。
憑著日常的觀察,估計他們在打牌,德志知道他們從山上回來後,在飯前,必須要打一會牌,這是個習慣。
打牌成了農村消遣的主要方式,德志卻不怎麼會打,也不愛打。原因有很多,關鍵是輸不起,也不符合信仰的要求。
打牌本來是一件費時費錢費力的,又傷害身體,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德志清楚這個弊端,因此杜絕打牌,不想去冒這個險,也不想重走爺爺的老路。
據說,德志的爺爺就愛打牌,又抽大煙,結果把家財散盡,弄得只剩三間偏房。即便是偏房,那地基在全村算是最好的,地勢最高,遇到大雨暴雨,雨水都繞過那塊地,跑到別處去。
但是,德志從來沒有見過爺爺,只是聽父輩們在說,也可能是為了發洩內心的不滿,對父輩的父輩說一些過激的話罷了。但是,說話是說話,肯定有根據,沒根據的話不會說,說了也會添油加醋,這樣其實對被說的人不公平。
這是幾代人的事,到德志這一代,也就看得很淡,不知道爺爺是怎樣的人,但是,因著這件事,讓德志更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一個人沾染上惡習,常常陷在罪錯當中,後人們不會感謝,反而會痛恨。難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傳說已久,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了。
旁邊的那些駐隊幹部,應該相當於被發配窮山惡水的舊時官吏,或者是準備提拔,被派到基層掛職鍛煉的,總之,上面的關係不硬,後台不紮實的,被分派到下面來。將來能否陞遷,要看造化了。德志和尹懋不用說,毫無陞遷的希望,但是,德志也甘於呆在基層,雖有思念親人之苦,但是,身心比較自由,不用擔心在天子腳下,伴君如伴虎,看著領導的臉色行事說話,當領導的哈巴狗,搖尾乞憐,弄點殘羹剩飯,好度過餘生。
這是一個什麼世代?這是一個無比功利的社會,人之所以賤,賤就賤在拿自己的尊嚴去換糧食,或者得到虛假的榮耀,好在其他同類面前高人一等,耀武揚威的,似乎體現了人生的價值,實際上還是很可憐的。這樣的人注定沒有朋友,只有孤單度過餘生。
九書記返回,笑瞇瞇地找到德志,說:「不好意思,讓二位久等了。」
「沒事,沒事,你辛苦了。」德志說。
「九書記,我看您今天累了,我們也有點累,不如明天去六組怎麼樣?聽說六組比較遠,比較難走。」尹懋說。
「哪裡,不是的,六組比一組好走,順著公路走,一會就到了。最難走的是七組。那裡最高,和一組隔著一座山。」九書記說。
德志知道尹懋想休息,從一組回來,已經累得不行,現在還要爬山,估計有點夠嗆。九書記是聰明人,也清楚尹懋一個月拿多少錢,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多勞動呢?又不是按勞分配,而是按人分配,看哪個人有關係,後台硬,就照顧誰多一些;沒有關係的,沒有後台的,就是累死,也得不到半點獎勵,反而會被人笑話。
「那好,我剛好家裡也有點事,今天就不去,明天再聯繫好吧?」九書記說。
「但是,你們吃飯就不要自己動手做了,已經跟食堂說好了,等一會就下去吃。吃完飯,你們再自由安排時間。」九書記說。
原來,九書記早已在上樓來找他們之前,經過老張家的時候,就交代了的,多準備兩三個人的飯,那第三個人就是九書記自己了。
九書記的小眼睛眨巴眨巴,下巴上有一顆痣,痣上長了數根鬍鬚,這是富貴痣,鬍鬚也是富貴鬍鬚,不能割斷,免得理還亂。這樣的造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假包換。那鬍鬚隨著九書記說話時,上下左後飄動,非常獨特。
在動腦筋的時候,九書記會自覺不自覺地捋著這幾根鬍鬚,如同軍事家在作戰前思考。但是,他說出來的話,一般無可指責,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哪怕是把假的說成真的,仍有很多人信,這就是當書記的魅力所在。
村民有幾千人,沒有兩樣子,怎麼應對?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都是一些幾十年、幾百年留存下來的前仇舊恨,一些沒根由的事似乎沒有,一項看起來不值一提的事,都會釀成一個悲劇,所以,村裡的小事,其實不是小事,每一件小事背後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九書記絲毫不敢馬虎,都是連哄帶騙,輔助於高壓或者好話,或者想盡一切辦法,讓鄰里和諧,家和萬事興嘛!
他的智謀用在管理一個村顯得過於豐富,要知道,他以前是管理一個鄉的,有些大材小用的嫌疑,故鎮上的書記換了一茬又一茬,每一位書記都不敢小覷九書記,到村裡之前,先讓秘書跟他打招呼,到村裡後,徵求九書記的意見,一般都會採納。
也有一些比較二的鎮領導,下來後,有些高傲,沒把他放在眼裡,結果吃了不少虧。故,他們吸取教訓,內部交流時,特別提出要重視九書記的意見。
九書記還不算老,當書記起碼還可以當十年以上,路漫漫其修遠兮,不可能半路上殺出個二愣子來,硬要把九書記拉下馬,自己當,一般情況下,九書記不做壞事,如果你硬要拉他下馬,那對不起,他就極有可能要做壞事了,讓新任的村書記也不好過,這就是村裡的實際情況。
晚餐和工作隊的人在一起吃。要說晚飯,其實算是下午飯,早飯基本上和中午一起吃,午飯基本上和晚飯一起吃,這是山村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德志已經習慣,尹懋來了一段時間,也算是習慣了。
只要不是自己動手做飯,應該是需要每天吃三頓的,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畢竟德志和尹懋都來自漢族地區,沒有練就侗族人能夠忍耐的特性。
但是,九書記安排的恰是不能自己做飯吃,這就麻煩了。住在村委會,附近沒有賣菜的。要想買菜,就要到別處去買。村民都有自己的菜園子,吃新鮮蔬菜,只要不算太懶的,都有的吃。即便自己不種菜,想吃菜,就去人家菜園裡「拿」,應該不算什麼的。村民種的菜吃不完,挑到集鎮上去賣,划不來,還不夠支付車費的,只好將吃不完的菜餵豬,或者扔掉,或者就地埋掉,作為菜地的肥料。
工作隊的人有身份,但是看起來都不怎麼開心。他們似乎對領導的安排很不滿意,或者對「一把手」的貪婪,而自己貪不著感到憤懣罷了。
德志不求他們,既然在一起吃飯,吃完飯各奔東西,各忙各的,沒有啥可交往的,人不求人一般高,何必要屈尊去迎合他們,去向他們陪笑呢?
當晚,洗了睡,無事。九書記回家去了,去陪那個神秘的女人。不知何故,自德志、尹懋到村裡多日,她竟然連個照面都不打,看來很有背景,或者根本沒把這兩位慈善機構的先生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