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志和尹懋所走的高度,是車要走的山的高度,只不過,憑著兩條腿,德志尹懋所走的路更曲折和坎坷,而汽車只能走比較平整的路,雖然也爬坡,但輪胎能滾動的地方,才適合車走。當德志站在高山之上,感到涼風迎面吹來的時候,他的心情就變得快樂起來。
很明顯,這裡和紅田村遙相呼應,如果在兩座山頭之間架起一座橋樑,那麼,再到紅田村,就近多啦!只是沒有可能修橋,要想過去,起碼還要憑借腳踏實地地走路,飛機和橋樑都不現實。欲達到目的地,好像捷徑很少,大多數都要付出努力,或者汗水,或者血水。
紅田村地處高山之巔,當然涼爽,難怪生活在山上的人,都不羨慕平地的人,因山上不僅涼爽,空氣還好,連呼吸都舒服。正如經過炎熱的夏天之後,突然猛降幾場大雨,氣溫驟降,感到特別地涼爽一樣,不經過對比,就不知道好壞,不經歷風雨,就不珍惜彩虹。
在公路的拐彎處,是一處等車的地方,大多數人沒有在候車處等車的習慣,大多數都在路上招手,車就停下來,司機很有耐心,不管在哪裡遇到人,只要那人示意要坐車,司機就會停車,讓人上去,山區就是這樣,非常龐大的地方,人不是很多,在高山林海中穿行,遇到一個活人,是最大的樂事。怎麼會拒絕一個徒步的人呢?
德志感到有些疲勞,不想再走,於是停下來等車。那車來得挺及時,遠遠地就聽到了機器的轟鳴,只是看不到在哪裡,山路十八彎,在山裡找一輛車不是很容易,但德志知道,這車注定要經過這裡,不會讓人失望。山路雖彎來彎去的,但路只有一條,只要車不長翅膀會飛翔,就不擔心車會繞過德志他倆。
果然,車終於出現,上了車,德志感到莫名的舒適,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讓腿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
下了山,再爬上一段山路,再下山,再上一座小山坡,車就出現在宣恩城的高坡上,下了坡,車就進城,德志和尹懋在橋頭下車,步行回家。
德志問尹懋:「怎麼樣?願意去紅田村嗎?」
「不願,你去吧,那裡適合你!」尹懋說。
德志心想,這個傢伙,太狡猾了,遇到條件艱苦的村,總是逃避,真是,也不知道他憑借什麼可以耀武揚威的。至於芭比和余哥,不用說,他們是領導的寵兒,肯定不會讓他倆去紅田村,其中,芭比不見得會搞好關係。她剛從宋波那裡學習完畢,實際上她還沒學到宋波的百分之一的知識或者技巧。
到宿舍要經過一片橘園,葉子翠綠,一大片的全是,周圍有破舊的民房,有些年代了,應該屬於規劃的範圍,只是還沒有開發。
有些老屋已經荒廢多年,裡面不通水電,看起來有些陰森可怖,這樣的環境,也真的考驗人。夜晚經過這裡,膽子小的可能要挑戰自己的心理底線。
上樓,妻子兒子見了德志都很高興,這裡看來挺適合母子倆生活,只是和其他同事攪合在一起生活,的確還有些不便,無奈何德志沒錢另外租房,再說這房子挺大的,平時大家都在鄉下,逢週末才回來,見面的機會不是很多。這樣一來,德志的妻子就有了抱怨,說,來到宣恩,本來想和丈夫在一起,沒想到丈夫常常下鄉,還是不能在一起,即便在一起,也不是一家人,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回來。
德志也清楚,和妻子結婚以來,和妻子在一起的時間,還沒有和同事在一起的時間長,這個不奇怪,男人總要養家餬口,不能天天黏著妻子兒女的,這在當下的社會,是一種正常的和時髦的風氣,許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往往為了掙錢養家,可以光明正大地離開妻子兒女,在外謀生,無可厚非。
但僅僅局限於謀生,只養孩子,不教孩子,還不如養一隻寵物。許多人都弄錯了主從關係,搞不清孰輕孰重,弄到最後,雖掙了些錢,但是錢財又是無定的,是流動的,還是沒有保障。
德志將背包放下,到衛生間洗漱,走山路,流了很多的汗,身上被鹽蟄著,很不舒服,清洗過後,來抱孩子,孩子會走了,特別喜歡跑來跑去的,在偌大的客廳裡,高興得很。
客廳裡擺放著房東的電視機,非常陳舊,但是,因著安裝了有線電視信號電纜,可以收看幾十個電視台的節目,所以顯得身在他鄉猶如在故鄉。在老家,常常看電視,那些熟悉的節目可以帶給人一些安慰,哪怕電視節目在胡說八道,只要熟悉了那種聲音,那個劇情哪怕再爛,只要能有時間,享受著快樂時光,就值得去看。
德志明知他妻子不愛閱讀,也就不勉強她到底看書不看書,才結婚的時候,他還挺著急的,著急於他妻子不讀書,怎麼教孩子?現在也就算了,不做要求,愛看不看,有了電視,就更不需要看書了,看書要動腦筋,看電視就不必,了不起就是滴落幾滴清淚,傷心一會兒,替劇中人傷心。電視看完了,也就算了,再也想不起要為誰哭一場。對文字的感動,可能是喜歡文字的人才有的。普通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都比較直觀。
後來,德志為看書的事跟妻子商量了幾次,起碼要看看德志常看的《讀者》雜誌,或者晚報啥的,可是她天生對文字不感興趣。婚前就沒多大的興趣,婚後更不用說了,更是興趣皆無。甚至看到書都煩,德志當初不理解,後來明白,有些書寫的確實不好,看了反而更壞事;書上的東西,千萬別太相信,否則就很容易上當。
許多作者把理想寫進書籍,目的是為了逃避現實,將對現實的不滿發洩在書中,想必那書肯定要影響人。書和現實是兩張皮,但,愛做夢的人往往將現實當成夢境,將夢境當作現實。
碰巧,德志的妻子看的書,一點用都沒有,於是乾脆放棄,還不如和鄰居交流更快,更直接。
記得小時候,德志跟著他母親上街,看到書攤,德志不走了。他媽感到奇怪,於是查看,書攤上的書真不少,德志就愛看,德志的媽沒辦法,看德志那麼喜歡看書,就給他買了一本,雖然德志還看重了另外一本書,但是他媽沒給他買,而是自己買了一本書,書名就是《如何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為什麼要買這樣的書?因德志的弟弟開始不聽話了,為了讓德志的弟弟聽話,他媽媽才決定要學習學習,看看人家是怎樣教孩子的。
書買了,但是德志的媽對照書上所寫的,來管教孩子,結果不行。不管用。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書中提到的案例,沒有一樣符合德志的弟弟的情形,於是只要放棄不看那本書了。
德志知道了,寫書的不見得都是專家,看書的不見得都不是專家。
對於德志妻子看書不看書,德志就不再強調,憑她自己的興趣,如果強迫她看書,恐怕效果不好。因德志的妻子根本對書不感興趣,誰知道是哪本書的作者說的話得罪了她,總之,到後來,德志的妻子除了做家務事還行,對於看書,對於輔導孩子都差了很多。德志在外地工作,雖然著急,但毫無辦法。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起碼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行。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都是至理名言,很有道理。
在客廳裡擺放的電視機,一般都比較顯眼,經常在客廳裡活動,自然經常看到這個大傢伙,一看到靜默無語的電視機,就想讓它發出音像來,這樣才配叫電視機。
德志也愛看電視,電視是打發時間的最好的方式。這個傢伙會浪費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很多人被電視節目謀殺了,自己還不知道,包括德志本人。
余哥和芭比一起回來了,他們在一起工作,因對於恩施的水利項目,芭比一概不懂。將她調來的目的,就是要她跟著余哥學習學習。余哥顯然比宋波差很遠,不善於教導,看起來他倆又有了矛盾,因雙方都不開心。
德志不想去猜他倆遇到什麼事,因為明天要去辦公室開電話會議,劉小姐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最近的工作,畢竟,現在恩施和宣恩的項目是劉小姐的重點,合作夥伴更願意將援助資金投放到湖北西部山區,幫助那裡的人發展。
芭比看到德志的兒子,很高興,開始帶著孩子到處玩,孩子卻不喜歡她,因她長得身材猥瑣、面色黝黑,看起來,讓人不願意親近。孩子不掩飾自己的感受,寧願和尹懋和余哥玩,也不願和芭比玩。這個事,不是德志和他妻子能教得好的事。只能順其自然了,畢竟孩子還很小。
然後是買菜做飯。
買菜是德志主動請纓的,他邀請一名同事一同前往,余哥和尹懋都不響應,惟獨芭比願意上街,德志心中雖有些不願意,但也沒辦法,涉及到大家花錢的事,還是要二人同行,相互做個證明才好。
芭比之心大概不在證明這件事,對於財務,哪怕她在現場,也看不出什麼,余哥想搞鬼,在她眼皮底下搞,她都不知道、看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