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明海寇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苦逼的皇太極 文 / 寒風拂劍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所以皇太極大恨多爾袞實在是太愚蠢,愚蠢到了透頂的程度,可是這話說著容易,辦起來卻恐怕不容易,換做是他的話,帶著十萬大軍入關,折騰了小半年的工夫,帶著人鹵入大明腹地兩千里,費勁巴拉的攻破了幾十座城鎮。

    好不容易才虜獲了這麼多人口財貨,一句話說丟就丟了,恐怕就算是他也不容易下定這個決心,另外多爾袞肯定也受到了下面部將的影響,他就算是捨得掉這些人口財貨,恐怕那些蒙古諸部也捨不得,包括各旗的諸將恐怕也捨不掉。

    所以皇太極雖然想得明白,可是當真要是讓他在當時就壯士斷腕下這樣的決心和命令,恐怕也會非常困難。

    而且他通過逃回來的潰兵們所說,也意識到了於家軍的厲害,於家軍使用了一種他們完全不熟悉的戰術以及一些他們完全不熟悉的武器,取得了在野外戰場上壓倒性的優勢,獲取到了一種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戰力。

    這樣的於家軍幾乎是無敵的,別說是當時多爾袞麾下的那些兵馬,就算是把他手下這三旗精銳一起加上去,恐怕都不見得是於家軍的對手。

    這一下他們後金算是有難了,而這個於孝天據傳還是跟他們做生意的福建的海狼集團的當家人,皇太極開始有點想不通為何於孝天會和他們後金為難,突然間對他們發難。

    但是仔細考慮了一下之後,發現這一次他們後金軍算是為於孝天充當了一塊絕好的墊腳石,於孝天充分的利用了大明上下以及民眾們對他們建奴的痛恨,先是大敗他們建奴大軍,獲得了民心民意,然後再和大明朝廷反目,便不會招致大明上下人等的一致指責。

    所以他們後金這一次算是被於孝天利用到了死,皇太極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氣的渾殺哆嗦,大罵於孝天陰險。

    果不其然,就在他獲知他的入關大軍覆滅的消息之後不久,就有聽聞關內傳出了消息,說大明朝廷在於家軍大敗他們後金軍之後,沒幾天時間就派兵開始和於家軍大打出手。

    可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於孝天非但沒有因為剛剛和他們後金軍激戰一場,而就此敗北,反倒是又把兩路大明官軍都打了個落花流水,並且還陣斬了關寧大將吳襄。

    隨後於孝天便打出了清君側的大旗,要大張旗鼓的殺入大明京師。

    這一下便印證了所有皇太極的猜想,證實了於孝天這一次率兵北上,確實是利用了他們後金,把他們充當了墊腳石,皇太極哀歎一聲,猜測這一下恐怕是連大明朝廷也要有難了,弄不好於孝天這一次就要改換大明的旗號,謀朝篡位成功了。

    但是不管他猜的多准,現在他們建奴都面臨著大-麻煩了,得知消息之後,原來還在關錦一帶作勢虎視眈眈,大有要對關錦一帶大打出手的皇太極,大哭了一場之後,連屁都沒有放,利馬就率部返回了盛京瀋陽,因為他知道這一下他們麻煩大了。

    從現在開始,不是他們到處找人家麻煩的時候了,而是隨時都會有人來找他們的麻煩,特別是蒙古諸部,估摸著這一次別想讓他們繼續給後金當狗腿子了。

    還有朝-鮮,估摸著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肯定也會變得不像以前那樣安分恭順,而是會想辦法重新回去找他們以前的主子大明去了。

    所以皇太極決定先下手為強,趁著各方還沒有反應過來,回到盛京之後,便立即派兵先入朝-鮮,逼著朝-鮮國王又給他們出了一批糧食,勒逼了朝-鮮國王十幾萬兩銀子,把朝-鮮國王逼的差點上吊,然後縱兵又在朝-鮮西部各州大掠了一番,搶了數萬朝-鮮人帶回了遼東。

    至於蒙古諸部那邊,皇太極也沒閒著,派人去蒙古諸部一邊聯絡,一邊進行挑唆,挑唆他們之間的關係,使得蒙古諸部自己先狗咬狗的打了起來,一時之間暫時無法對他們後金下手。

    另外皇太極也從關內獲知消息,於孝天果不其然攻入了大明京師,最終控制了大明的朝政,把大明的崇禎皇帝給軟禁在了皇宮之中,並且血洗了大明朝廷官場,抓殺流放了一大批大明的朝官,成功的上位,當上了大明的監國。

    這一點和皇太極最初的預料有些出入,原本他以為於孝天入京之後,可能會謀朝篡位,把大明顛覆另起爐灶,但是現在看來,於孝天要比他原來預計的還要毒辣一些。

    於孝天現如今還是在隱忍不發,而是要用軟刀子把大明給徹底肢解,然後一步步的把大明慢慢的吃下肚中,他現在要藉著崇禎皇帝的名義,來先對大明內部進行清洗,逐步的將大明各地都掌控在手中,等他把大明內部徹底平靖下來的時候,恐怕才是於孝天把崇禎一腳踢開,到時候宣佈登臨天下的時候。

    雖然皇太極很聰明,把於孝天肚子裡面的小九九看的透透的,可是現在不管他如何聰明,也已經無法挽回眼下的困境了。

    於是皇太極也趕緊放低了姿態,多次修書派人送往關內,投給於孝天,聲稱他們後金願意從此之後,奉關內朝廷為主,甘願充當關內朝廷的藩屬國,對關內的朝廷稱臣納貢,永不謀叛。

    皇太極只提他願意當關內朝廷的藩王,卻從來沒提大明朝廷,就是想要示好於孝天,告訴於孝天他不管於孝天以後當不當皇帝,就算是於孝天當了皇帝,他也願意給於孝天稱臣納貢,而不是單單只針對大明朝廷來說。

    但是他多次派人投入入關,給於孝天投書,但是卻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得到任何回復,於孝天完全無視了他的這些提議,彷彿根本就沒有聽到他的這些訴求一般。

    漸漸的皇太極意識到事情恐怕很麻煩,多放刺探有關於孝天的事情,後來從多方花重金打探到的消息之中,發現一個令他感到異常恐怖的事情,那就是傳言於孝天平生最為痛恨的就是他們建奴,

    似乎天生就帶有一種對他們建奴的強烈敵視感,曾經屢次在人前說過,也滅掉他們建奴,並且稱他們建奴為華夏最大的敵人,不除不足以絕後患。

    這麼一來,皇太極便知道為何他屢屢投書給於孝天,放低姿態表示願意俯首稱臣,卻得不到對方任何的回應。

    另外通過一些渠道,他還打聽到現如今佔據旅順堡的那伙海盜,其實背後就是於孝天的勢力,而是於孝天打下的一枚釘子。

    皇太極聞聽消息,頓時勃然大怒,下令捕殺那些在遼東和他們做生意的福建人,另外調集重兵,去攻打旅順堡,將這個釘子從遼東徹底拔除以絕後患。

    但是當派去抓人的人回來之後,他才知道,其實那些和他們做生意的福建人,早就提前溜之大吉了,在他們的商棧之中,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僱請的遼東當地的人,完全跟他們沒有什麼關係,皇太極氣急敗壞之下,還是下旨把這些人全部都殺掉以洩私憤。

    至於被派去攻打旅順堡的兵馬,就更不用說了,旅順堡在這些年來,早已被海狼經營成了一座堅堡,城牆被加高加固了很多,另外構築了許多炮壘,還改建了原來的城牆,將其建成了一座形狀怪異的有稜有角的堡壘,幾乎各個方向都沒有死角可言。

    另外在旅順堡之中,駐守了大約八百於家軍海兵,裝備了各型大炮數十門之多,在旅順港之中,還有三條常駐的中型炮艦,每一條炮艦上面,還都裝備了二十餘門各型火炮,基本上一半以上都是二十四磅的重炮,一是可以巡防旅順口一帶的海面,防備建奴乘船從海上偷襲,另一個可以幫助旅順堡守衛。

    結果被派去攻打旅順堡的建奴軍可就悲了催了,五千正藍旗的兵馬派去之後,一天之內就被打成了一鍋粥,連派去領兵攻城的主帥阿濟格也在堡外中炮直接被碎屍,只收拾回去了一堆爛肉,腦袋都只剩下了半拉,死的簡直沒法再死了。

    五千清兵被當場打死打傷近兩千餘人,損失過半,剩下的又被堡中的海兵出城突擊了一番,結果是卷旗大散,落荒而逃,一直逃出了幾十里才算是緩過來氣。

    皇太極這才又一次領教了於家軍的厲害,慌忙之間趕緊下旨,集整個大清國的所有能工巧匠,趕忙大鑄紅夷大炮,還有想辦法打造明軍使用的鳥銃,以用來接下來和於家軍抗衡。

    通過這一次清軍關內大敗,皇太極意識到了但憑著他們以前那種騎兵和弓箭還有刀槍,已經是不足以再和於孝天麾下的那支新軍相對抗了,對方火器犀利,已經超出了他對火器的認知,如果想要與之抗衡,那麼就只能用火器克制於家軍的火器,否則的話他們滿清根本沒有再和於家軍抗衡的本錢。

    這時候建奴通過連連入關大掠,擄回關外的人口之中,不乏一些大明的匠戶,這些匠戶之中,自然少不了有人懂得鑄炮,也有人懂得如何打造鳥銃。

    對於紅夷大炮,也有人曾經見過如何鑄造,對於紅夷大炮的形制以及鑄造方式有所瞭解,雖然於孝天以前阻止了孔有德叛投建奴,但是他們還是想盡辦法獲取到了紅夷大炮的鑄造技術,當然只是不怎麼精通罷了,所鑄造成的紅夷大炮工藝簡陋,笨拙不堪,但是整體上好歹還是紅夷大炮,威力倒也不容小覷,只是質量上實在是有些堪憂罷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