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西班牙帝國

龍騰世紀 第八十八章 歐洲的三教化九流 文 / 老鼠和大米

    「而我們沒有,我們這樣一來可以加大對德國的壓力而不用擔心西班牙?」

    尼古拉二世想了想,眼神熾熱的看著頗別多諾斯柴夫問道:「有沒有這種可能,我們可以以此為借口對天主教的攻擊,然後把東正教統一起來一起禦敵呢,然後我們再伺機而動的把主導權拿到手中,最後建立由俄國任命教宗?」

    「這」頗別多諾斯柴夫心下一驚,好大的野心啊,尼古拉二世的想法他又何嘗不知道,可是不說其他地方,現在東正教比較多的國家如羅馬尼亞、希臘、以及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其他的幾個還可以商量,畢竟他們或多或少都是經過俄國的幫助才獨立的。

    可是希臘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而且準確的來說它比沙俄更切近正統,

    史上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駐地主要有三個。最初的也是最正統的駐地是伊斯坦布爾的聖索非亞大教堂。1206年—1264年由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摧毀了拜占庭帝國在該地的統治,牧首駐地隨帝國皇室一同遷至尼西亞。在拜占庭帝國復國後,牧首駐地又遷回聖索非亞大教堂。1453年拜占庭被奧斯曼帝國征服,聖索非亞大教堂也被強行改為清真寺。從那時至今,君士坦丁堡牧首的駐地是位於法納爾的聖喬治大教堂。

    由於君士坦丁堡正教會對芬蘭正教會和愛沙尼亞使徒派正教會(均為自治教會)有管轄權,君士坦丁堡牧首擁有按立這兩個教會的大主教的權力。君士坦丁堡牧首仍然在名義上為全部東正教會的首領,並且擁有普世牧首稱號。地位在名義上高於其他地區的牧首和卡拖利克斯(普世特使)。地位與教皇名義上相同,並且在基督教普世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中世紀,君士坦丁堡牧首們完全受制於拜占庭帝國的皇帝,這使得他們的地位最終變得無足輕重。歷任皇帝經常干預教會事務,他們實際上可以任意廢立牧首。許多皇帝甚至任命宦官擔當牧首之位。相比之下,羅馬教皇卻成為一支獨立和不受世俗統治者控制的強大力量。在俄羅斯教會成為東正教世界最大的教會之後,東正教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莫斯科牧首了。好在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沙俄才名知有順,不過由於該死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君士坦丁堡於1453年陷落於他們手中之後,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就一直的控制了對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任命,所以莫斯科牧首作為最大最喲影響力的東正教人物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這也是為什麼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發動過幾次戰爭的原因。

    而作為主要繼承者的希臘也是一個大麻煩。現在要希臘信徒加入到裡面來而且讓俄國來領導東正教的話,這絕都會遭到希臘的強硬反彈。而其他幾雖然對俄國有好感,可是在國家利益獨立等面前,誰也說不准他們同意的幾率會高到哪裡去。沒辦法,他只能夠如實的就這麼說出了他的疑慮了。

    「這還真是一個難題,不過就算如此,只要我們在其他國家先下手,特別是加上政治利益脅迫,我相信他們遲早會同意的。」

    「但願如此吧」頗別多諾斯柴夫話音一轉,道:「恐怕現在除了我們在這裡看戲之外,還有其他人也在幸災樂禍的看待這次的事情吧」

    「你說的是英國和德國以及瑞士等」尼古拉二世聞其聲知其意的想到了其他幾國。

    「不錯,作為基督教的新教三宗,由英國創立每一任國王領導的國教安立甘宗和德國人帶領瑞典丹麥跟隨的路德宗以及瑞士荷蘭的加爾文宗。他們新教跟我們東正教一樣,現在肯定也在那裡看著西部天主教的笑話吧」頗別多諾斯柴夫道。

    他們說的沒錯,現在其他各方都在關注著這一事件。

    德國柏林凡爾賽宮。

    「特奧巴登,你來說說看,這件事情的影響如何」威廉二世可能就是因為臀部一邊大一邊小的緣故,特別喜歡站著,而其的臣子因為如此而時常需要跟著站起來以示尊敬,不過有三個人例外,其中一個那就是現在威廉二世所叫的特奧巴登,他是一個銀行家,更是一個想法敏銳的政治家,現在五十二歲的他已經成為了代首相,明年鐵定的轉正。其餘兩人就是海軍元帥快60歲的提爾皮茨以及總參謀長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也即是俗稱的小毛奇,他今年也是60歲。這三人是威廉二世最信任的三人,而三人中特奧巴登最年輕,現在看來職位也將會是最高。

    「我覺得,這將會是我們路德宗南擴的機會,特別是奧匈帝國,雖然我們是結盟了,可是奧匈帝國裡面,他們的信仰還是跟我們不同的,那裡是東正教天主教還有路德宗的交匯處。我們應該把那裡拿下來。只要拿下了他們,我們的南擴之路才能夠暢通無阻。」

    「不錯,我覺得首相說的那是一個最好的路線圖。畢竟現在天主教中在我們身邊的全部都是強國,比如法國,比如意大利,隔著相望的西班牙也是天主教的,而既然俄國現在已經對我們進行了配合法國和英國的遏制政策,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以及羅馬尼亞等差不多都是東正教的地盤。既然如此,我們只有從這下手了。」

    「嗯,首相還有提爾皮茨元帥說到的都是重點,這些年經過其他的小國戰爭,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當兩個相同民族國家、信仰相同的時候,戰敗國往往會對戰勝國的民眾抵抗力度會非常小,甚至很快的就會同化進去戰勝國的國家中,而如果是不同的信仰,那麼民族還是相同的倆個國家交戰之後,由於信仰的不同,民族理解主的旨意不同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隔膜,這樣的融合比起前面得更加的困難,所以我覺得我才覺得,我們的古人在這一方面早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要不然的話當初我們歐洲對外擴張的時候就不會讓傳教士先行了。取得了他們得民心,善加利導,讓他們放棄抵抗的心理防線,接受我們,這樣的戰略確實是非常高明的存在。」

    「這是的確是每個歐洲人應該驕傲,總參謀長的理解也是非常的清晰,所以我決定了,我們也要實施同樣的方針,不管西班牙這次事件如何的發展,既定不變的實行下去。」

    在威廉二世他們有了結果之前,英國的愛德華七世早已經跟阿斯奎斯有了很好的結果,而這一次還是三個人交談的結果。

    「靜觀其變」這就是丘吉爾第一次在少人的情況下出現在愛德華七世的面前。這是阿斯奎斯的一個很明顯的暗示,那就是直接的,他要把丘吉爾推薦給愛德華七世了。而在這一次相當於初見,丘吉爾的表現可圈可點,獲得了愛德華七世的肯定。

    三人最後決定採納丘吉爾的建議,那就是英國繼續保持對歐洲的觀望態度,以前是政治國家爭鬥,這次則是宗教信仰危機。當然了,愛德華七世之所以這麼淡定的原因是,英國雖然作為安立甘宗國教的所在,他也是這個宗派的最高領袖,可是英國建立這個宗派的目的就是維護英國不受教廷的約束的獨立性,而不是為了擴張增加複雜性。丘吉爾他們知道這個,愛德華七世更是清晰無比。不過他們當然也不會不在意了,現在的盟友法國如果被捲入天主教內亂中而引起民間亂象的話,那麼英國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的,因此他們對這也是非常關心。至於西班牙,現在的英國還真不知道對他們持什麼態度才好!不過他們不知道,不表示沒有國家不知道。

    美國白宮的草坪上,西奧多正在收割著牧草。而在他身邊的還有這段時間以來還在研究著對西班牙路線方案的伊萊休·魯特。

    「這牧草長得是越來越快」伊萊休·魯特多用力的割著,氣喘的道。

    「是啊,有時候真想把他們連根拔起曬乾算了」

    「可是那樣一來的話,有可能把自己這美妙無比的草坪給糟蹋掉了,有可能毀掉了整體的美觀。」

    「不是還有其他的幾塊嗎,我們可以叫專業性的牧場草坪修理工來種修理啊,自己動手還真是很累人」

    「可是總統,那樣的話自己的辛勞果實就品嚐不到了,而是在為他人建造而已。獲得最多也就是表面的那些榮光而已,心裡深處還是留下了自己不如那些專業人士的想法。」

    「可是不請他們來的話,自己動手永遠是覺得會傷到自己或者是累到自己」

    「那我們也還有其他的方法,如果真是太累人的話。那我們只有把這草地留著吧,讓它長得茂盛起來之後,最後我們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對付他們,比如說用牛羊等來消化掉它們,這樣一來一舉兩得」

    「可是,我們能夠消化的掉嗎,畢竟,他們確實有可能會把草長成堅硬又奇怪的樹木到時候是不是有我們掌握還說不定。」

    「可是總比乾乾淨淨的只有泥土丟著浪費好吧」

    「也是」西奧多想了想,有些洩氣的道。

    和他們這莫名其妙的對話不同,在位於馬德里曼薩萊斯河邊上的西班牙皇宮,阿方索也在為這事緊急的召開著包括首相內個在內,軍方幾大高層在內的直接又坦率會議,。

    今天第一更,這一章用了我至少五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查資料,整合資料,然後根據資料的摸索判斷出歐洲格局的一二次大戰的變化形成,這是我認為當時結盟的內幕之一,所以我按這樣看法寫這本小說了。大體的輪朗就是這樣,新教安立甘宗英國、路德宗德國、打醬油一二次大戰中都中立國瑞士的加爾文宗;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天主教;主要俄國(蘇聯)希臘那邊的東正教,當然,這是多數信仰人劃分的。根據這開始,本書中又一次爭鬥高、潮,這次的爭鬥會持續到一戰前,也將會是一戰的導火索之一。

    既然本人這麼給力的創新歐洲文新寫法,你們大家是不是也應該表示一下多投推薦、三江票、收藏、打賞與評價票增加粉絲數量等。從年後2月16日開始保持一天兩更沒間斷過,請大家繼續給我更多的動力,讓我爭取把阿方索這個我心目中存在的人物寫到我們這個21世紀的年代來,讓大家看看一個老政治家如何在我們的這個年代參與政治鬥爭。最後聲明:正文已經滿3300字,後面370個字這些不算正文,還差500個收藏滿5000,加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