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離開了,一切都消失在了塵煙中!
郡守府,李冉離開後,酈食其等人也紛紛告辭,堂內只剩下張良和楊林二人,此時他們相互對視了一眼,張良恭敬的說道:「主公有何吩咐?」
楊林揮手,示意張良不用這麼約束,他笑道:「先生不必如此,汝和我乃是知己,私下我等皆可以朋友相待。」
聞言,張良本就不是唯唯諾諾之人,也立即恢復了神態,然後非常自然的坐在一側,笑道:「呵呵,主公這般說,良若是再矯情,就顯得愚昧了。主公,如今穎川郡盡在主公之手,若是悉心經營,日後並非沒有圖天下的可能啊。」
張良的眼光深遠,他的抱負不僅是讓故韓百姓過上好日子,在效忠楊林後,他也從後者身上看到了天下大義的影子。若說此時天下的明主,在張良心中,非扶蘇,也非項梁,乃楊林是也。
楊林眉頭微蹙,他表情嚴肅,沉聲說道:「目前局勢還不明朗,不宜想的太多。我等先在穎川郡站穩了腳跟再去放眼天下,切勿好高騖遠,否則,頭重腳輕根底淺,勢必會栽跟頭的。」
「主公言之有理。」
「是這樣的,我想請先生與蕭何一起掌管內政一事,如何?」楊林期待的說道。
張良有些驚訝,他猶豫的講道:「這……」
楊林見此,又立刻開口勸說道:「我知道先生還要顧及軍中之事,眼下正值用人之際。還望先生能者多勞。」
聽到楊林話已至此,張良也不好拒絕,於是點頭應道:「主公如此信任,良豈敢推辭。」
「好,甚好!」楊林大喜,他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內政有張良和蕭何輔助,必無憂也,此二人之才乃是一國相材,區區一個郡的內政。根本難不倒他們。
「我已經讓蕭何起草了一份安撫草案。先生可以和蕭何一同商議,盡快讓郡內民心穩定下來。先生本是故韓丞相之後,在故韓頗有威望,有先生相助。乃是一大幸事啊。」楊林又繼續說道。他希望張良能夠利用自己的威望。在故韓百姓中起到安撫民心之大用。
張良何嘗不明白楊林的意思,他既然效忠,就知道該如何去做。於是也點頭道:「主公大可安心,故韓百姓曉之以理,必會支持主公。良現在便去找蕭何。」說罷,他就起身,急忙請辭離去。
不得不說張良謀略、見識和威望都是上上之選,離開郡守府後,他便和蕭何一起起草制定了安撫之法。為穩民心,張良親自執筆,在全郡公告沛軍仁義愛民和擾民者立斬的軍紀作風。同時,草案上也依據楊林的訴說,強調了土地的分配。
即,凡是郡內百姓填充沼澤開發改造的良田,在各縣登記後,百姓可永久擁有土地的所有權。這則條例,是楊林根據後世美國為了振興西部而制定的土地政策。
公告和草案一同發佈,立刻在穎川郡掀起一場風暴,而處於風暴中心的不是別人,正是楊林。全郡百姓、官員、士卒都議論紛紛,他們不明白,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敢於反抗秦帝國的人,居然對百姓的生計如此上心。這是他們這些年所不曾遇到的,也是迷茫和不信任的。
但有了張良的幫助,楊林這些日子是輕鬆了許多。張良是何許人也,故韓百姓自然心中明瞭。當年博浪沙刺秦王,張良一舉聞名,而且又是故韓丞相之後,且輔佐了韓王成。有他出面解釋,同時,秦明妻弟擾民被斬的事情也不脛而走,在全郡百姓中口口相傳,由此,原本的迷茫和不信任也變得煙消雲散。
許多百姓開始瞭解和接納楊林以及他的沛軍,有了開頭,事情就容易處理,在張良和蕭何一同的協助下,半個月的時間,穎川郡郡內民心終於安撫下來。安撫只是一種手段,真正要做到民心所向,楊林清楚自己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路在自己的腳下,走過去是大道,走不過去,便是荒涼。
「主公,半月有餘,我軍已經招募士卒三千餘人,購買馬匹三百。如今算上投降的秦軍和效忠的韓軍,以及我們原有的沛軍,總兵力近兩萬。」韓信在議事上興奮的說道,這不僅僅只是數字的增加,更是一種欣欣向榮的體現,和楊林的安撫政策密切相關。若是沒有穩定的民心,百姓如何會來參軍呢,說白了,兵不過是拿著武器的民。
聞言,楊林大喜,他望向帳內眾將,沉聲說道:「命,韓信為裨將軍,統領兩萬沛軍。」
「諾!謝主公。」韓信當即出列,領命道。
楊林又看向曹參,這一次,他是要論功封賞了,說道:「命曹參領兵六千,任校尉。」
「得令,誓死效忠主公!」曹參也露出喜色,他也從軍侯提升到了校尉,相信不久也可以封將了。
「命李霸領兵六千,任校尉。」楊林再道,不過李霸去了大梁接其母親和家眷,還未歸來,所以此番授命無法接取,楊林只能對韓信吩咐道:「李霸授印由汝暫時掌管,待其歸來,速命他就職。」
韓信聞言,也接令。
「陳勝出列。」楊林繼續封賞,「命汝領兵六千,任校尉。」
緊接著雍齒、王山、周勃、夏侯嬰等人也被提升為軍侯,各自領兵兩千。而李冉令四千兵卒,封郎中。秦明也同樣受封為軍侯,和周勃等人平起平坐,但對於這般賞封,秦明嘴上不說,但心中卻不服,他本就是郡尉,統領一郡兵力,此時效忠楊林,看似提升,實則是削弱兵權。
而士卒們的封賞,楊林也參照秦軍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一一依據蕭何的統計而賞賜下去。他同時嚴厲的對韓信說道:「此乃關乎我軍軍心,汝必須保證每個士卒的賞賜公平、公正、無少人漏人,這張賞賜的名單,便由汝親自貼在軍營,以示公告。」
至此,韓信為將,曹參、李霸和陳勝為校尉,周勃、王山、雍齒等人為軍侯的沛軍體系終於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