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強兵

正文 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 文 / 鱸州魚

    將軍府,議事廳。

    氣氛有些沉悶,平時話最多的潘璋此刻也很安靜,雖然他不太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意味著什麼,但這並無礙於他理解眼下的情況——出現了很嚴重的狀況,嚴重到連主公喜得麟兒的喜悅都能沖淡。

    如果臉色沉重只是主公倒還罷了,可是,連平時一直笑瞇瞇的軍師也板起了臉,那事情就有些不大尋常了。

    潘璋很有些心驚肉跳,莫非是傳說中的反青州聯盟要結成了?河北的兩路盟軍也叛變了?他自己嚇自己,把一張小臉嚇得煞白煞白的,結果反倒是加重了此間的沉悶氣氛。

    提心吊膽的不止是潘璋,其他人也都有些疑神疑鬼的,特別是看到那位一襲白衣,戴著面紗,安靜的坐在王羽身邊的女子,所有人不明真相的人,都有些忐忑——別是少將軍無恙,夫人她……

    好在,王羽沒有賣關子的意思,很快解開了謎底。

    「對東郡的計劃暫時擱置,子敬,你先去濮陽走一趟,探明情況……」魯肅有些驚訝,但還是迅速起身應諾,心下倒是略略鬆了口氣,只是擱置,不是放棄,說明形勢還沒糟糕到極點。

    王羽略一點頭,繼續道:「本將明日會動身,走一趟徐州,領內之事,暫由文和、元皓、元直商議著處理,子龍、文長隨行護衛。」

    「徐州?」除了事先知情的賈詡、田豐之外,眾人一片嘩然。

    倒是沒人懷疑陶謙會對王羽不利,可是,現在的徐州,已經不是中平年間的徐州了,那裡不是什麼太平地方。而是近乎一個小戰國了。

    目前,徐州數得上的勢力就有五股:臧霸的泰山賊死而不僵,仍然盤踞在開陽城一帶,借助地勢,與張頜對抗;袁術佔據了整個彭城和半個下邳;而陶謙在收復廣陵的行動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他任命的廣陵太守,遭到了地方豪族的抵制,連淮陰城都進不了,更別提行使職權。整合廣陵的資源了。

    地方豪族主要是看準了陶謙的兵力被袁術牽制的機會,另外,下邳突然冒出的那個自稱天子的闕宣,也是主要因素。此人聚眾數千,自稱天子。盤踞在曲陽一帶,正好擋住了在下邳與袁術對峙的曹豹軍的東進之路。

    如今的廣陵,處於無序,或者說地方自治的狀態,連名義上,都是一會兒從屬於陶謙,一會兒從屬於自稱徐州伯的袁術。顯然打得是兩面逢源的主意。

    而作為徐州牧,陶謙如今能有效控制的,只有東海國,以及下邳城周圍的一小塊區域了。

    從軍事態勢上來講。下邳城是徐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此城地處三水交匯之處,徐州境內最主要的三大河流——泗水、沂水、沐水都流經此地,掌握此城,就掌握了徐州的命脈。可以截斷徐州的南北交通,長驅直入的攻略徐州境內的各郡國。

    不過陶謙控制下邳。其實是當成最後的防禦陣地用的。周圍亂象不止,可曹豹的一萬大軍卻像是冬眠的熊一樣,窩在下邳城內一動不動。連境內的亂勢都無法平定,陶謙的頹勢,已是擺在明面上了。

    由於陶謙的配合,青州對徐州的偵查力度還是比較高的,反饋回來的情報也很詳盡。

    目前,東海境內也不算安穩,除了地方豪強之外,還有陶謙歷年征戰,招降納叛的那些非嫡系部隊,也在蠢蠢欲動之中。

    現在去徐州,實在不是什麼明智之舉。

    「主公,陶公明明病重臥床,好好的,怎麼會突然邀您去徐州,會不會是有什麼陰謀……」魏延第一個開口勸諫,可話沒說完,就被趙雲暗中踢了一腳,結果話就沒能說完。

    王羽和陶謙的淵源,青州的一眾後進都未必清楚,但徐庶曾經在徐州待過大半年,沒少和陶謙打交道,多少有些瞭解,趙雲和徐庶是金蘭兄弟,自然不會對此一無所知。魏延說陰謀什麼的只是習慣使然,但聽在王羽耳中,可能就有些不中聽了。

    趙雲攔住魏延話頭,舉拳道:「主公,文長此言雖有過慮之嫌,不過,您身負天下之安危,此行……」

    「吾意已決,眾人不必多說。」王羽一擺手,斬釘截鐵的說道:「徐州這一趟是一定要走的,而且須得盡早動身,盡快趕到!」

    在場的聰明人極多,從張寧的出現,以及王羽斬釘截鐵的態度中,大家都意識到了真相。若非陶謙病危,主公怎麼可能這麼著急?

    如徐庶這樣舉一反三的人,更是意識到了王羽召開這場軍議的真實目的,他遲疑著問道:「莫非……主公意欲取道琅琊?」

    「不錯。」王羽讚許的點點頭,引得眾人無不大驚。

    「主公,此議不妥,大大不妥!」魯肅失聲叫道:「取道琅琊雖然節省了不少路程和時間,可那臧霸乃是山賊,性情狡詐,貪婪無厭,一度興兵犯境,為元直將軍擊退,勢力大損之下,他勢必對主公仇深似海。主公若取道琅琊,恐怕……」

    「區區山賊草寇罷了。」王羽面色冷峻的聽著,聽不幾句,嘴角微微一動,一絲冷酷的笑意溢了出來:「某乃大漢驃騎將軍,天下何處不可去?區區草寇,若是窩在山裡苟延殘喘便也罷了,若敢擋在本將馬前?真當本將的長槊不利,青州無人嗎?」

    他說話的聲音並不大,但魯肅卻只覺一股龐大的壓力撲面而來,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彷彿回到了一個多月之前的成山角,面對無盡的洶湧浪潮一般。

    眾將聞言,頓時也是豪情頓起,疑慮頓消。

    青州軍名震天下靠的是什麼?

    是計略?

    是運籌?

    還是仁義道德?

    不,都不是!青州軍雄霸天下,稱冠於世,靠的就是這股天下無敵的豪霸之氣!

    區區臧霸,也敢擋路?

    連最冷靜的趙雲。也被王羽這幾句話激得俊臉通紅,魏延、潘璋這些好戰分子,更是揮舞著雙臂,嗷嗷的大叫起來。

    「敢鼓噪就滅了他!」

    「踏平開陽!」

    「路有阻礙,便踏將過去;人心鬼蜮,就撕他個稀巴爛!」王羽冷喝聲不絕:「飛鴿傳令往泰山,令正平赴開陽,言明借道之事……傳令濟北,令公明整軍備戰……傳令東武城。令俊乂移師西進,彈壓周邊!」

    「喏!」

    「遵命!」

    一連串的號令發出,左右親衛一迭聲的應命,青州龐大的戰爭巨獸,經過了一年多的蟄伏後。再次動了起來!

    眾謀士心神皆顫,特別是魯肅、龐統、諸葛亮這些新來的。

    自河北大戰之後,青州的對外策略就以武力威懾為主,平時運籌來,謀算去見得多了,王羽也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遠見和謀略,但和印象中那個霸氣外露的形象卻總是對不起來。

    但這一刻。他們心底裡都在震顫,真正的霸王,原來是這個樣子的麼?

    「主公,統可否與您同行?」命令傳出。王羽正要解散軍議,龐統卻突然出列請求道。

    「士元?」王羽眉頭一挑,頗為意外的問道:「你去做什麼?」

    「統將來有志為主公參贊機要,然而。統自幼讀書,從未見過戰陣廝殺。魄力不足,故而此次願追隨主公左右,增加見識氣魄,敢情主公准許。」似乎醞釀了很長時間,龐統難得的長篇大論了一番。

    看著少年一臉崇敬的模樣,王羽走下帥位,爽朗一笑:「好,那就跟上。」

    龐統大喜,一邊應諾,一邊快步追在王羽身後,就在這時,又有人遲疑著開了口:「君侯……」不用看都知道,軍議上還用這個稱謂的,只有諸葛亮一人。

    「怎麼?孔明,你也想去?」王羽停下腳步,笑問道。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諸葛亮的口才比龐統強多了,一開口就是一大堆理由,先是引經據典了一通,然後動之以情道:「亮少小離家,如今鄉音都已經有些模糊了,君侯此番既然要取道琅琊,亮若隨軍,正好能一睹故鄉風物,還望君侯成全。」

    琅琊諸葛氏的家鄉在陽都,目前屬於臧霸的轄下,王羽急於到訪徐州,要取道琅琊,陽都是必經之路,諸葛亮的理由倒也靠譜。

    不過,和少年打了這麼久的交道,王羽如何看不出,諸葛亮想隨軍的理由和龐統差不多,都是想觀摩一下,自己到底如何解決過琅琊的難題,以及如何面對徐州的明槍暗箭呢。

    只是諸葛亮心氣頗高,之前又一直很高調的在找茬,面子一時放不下罷了。

    想得清楚,王羽也不點破,微微頷首,算是認可了對方的理由,笑道:「只要路上不叫苦就行。」

    「君侯須不要小覷了人,亮雖年幼,可兩次往來山東、荊南也是千里迢迢的呢。」諸葛亮面泛喜色,嘴上卻不肯放鬆,一臉的不服氣。

    「那就好。」王羽無意與他鬥氣,大踏步走出門外。

    諸葛亮和龐統對視一眼,心下都有些疑惑,不知道王羽這麼急匆匆的往外走,到底要幹什麼,可既然王羽說了讓他們跟上,還是應該跟著比較好吧?

    這般想著,二少年快步追在王羽身後,結果一出門,當場就嚇了一跳。將軍府雖然沒有精心修建佈置,但佔地卻不算小,特別是府內的校場,足以容下兩三百人操練。

    此刻,校場上正有五個百人方陣,肅立以待。王羽的身影一出現,一千道目光齊刷刷的望了過來,龐統二人雖然聰慧,但哪裡經過這個,當即身體就是一顫,下意識的就躲向了王羽身後。

    當然,這只是下意識的反應而已,畢竟不是普通少年,二人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迅速調整情緒,咬著牙,迎著五百名悍卒殺氣騰騰的目光,站在了原地。

    感受著身後的動靜,望著眼前的五百精銳,王羽滿意的點點頭,向隊伍最前列的魏延一揮手:「出發!」

    「喏!」魏延抱拳應命,無聲的一揮手,快步而出,五個百人方隊好像演練好了一樣,追在他身後魚貫而出,不片刻就離開了校場,只有空中浮動的塵土和漸行漸遠的腳步聲證明著他們的存在。

    「走罷。」早有親衛牽過戰馬,王羽拍拍烏騅的脖頸,後者親密的用頭蹭蹭主人,然後好奇的看著龐統二人,響亮的打了個響鼻。

    二少年有些呆滯的任由親衛擺佈著,直到上了嗎,心中仍然一片茫然,剛商量完,這就要走了?而且……剛剛文長還在議事廳呢,什麼時候突然就出來了,集結了部隊在外待命呢?

    讓他們驚訝的還在後面呢。出門沒走多遠,便聽得身後馬蹄聲轟然響起,轉頭一看,卻是趙雲領著數百衣甲鮮明的騎兵追了上來。

    就在茫然之中,令龐統和諸葛亮難忘的南下之旅,開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