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洋天下

正文 92、戰略調整 文 / 準噶爾刀王

    美國雖然進入戰爭較晚,但憑藉著巨大的技術和工業能力,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幾乎拉平了與共和中國和德國之間在軍事裝備上的一些差距。就裝甲技術而言,他們較早裝備的謝爾曼式坦克還與共和中國的35式或是德國的五號坦克有著一些差距,其性能甚至不如蘇制的t3485,但在總結了蘇式坦克、英式坦克和謝爾曼坦克在戰場上的經驗後,他們在一年的時間裡就又重新生產出重達43噸,足以與共和軍和德軍最新裝備的豹式坦克相抗衡的潘興式重型坦克」「。

    與共和中國相似,美國通用、克萊斯勒和福特三大坦克廠在設計和生產坦克時更多地是考慮到採用標準化配件和流水線式規模化生產,所設計和製造的坦克等裝甲車輛更適合大規模量化生產,雖然不如德國坦克那麼精緻,但卻更為簡單耐用。

    潘興式坦克所裝備的90毫米坦克炮擁有相當不錯的貫穿性,其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夠穿透140毫米厚的裝甲,這表明由於坦克火炮技術的發展,到了目前這個階段,任何坦克都無法抵擋住對方坦克主炮的攻擊。

    坦克絕對是反坦克最重要的武器,步兵火箭筒或無後坐力炮的攻擊距離和殺傷力有限,而反坦克炮行動不便,需要預設陣地。對於裝甲部隊的衝擊,應付的最好方式是使用裝甲車輛與之對抗。

    在雙方裝備了性能相當的坦克後,戰爭的結果一般就會更加傾向於雙方數量上。也就是工業能力上的較量。

    與另一個時空中不同的是,在這個時空,由於在澳洲和非洲需要面對比德日要強大數倍的共和軍裝甲部隊,美國方面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裝甲部隊的建設方面,其陸軍裝備的性能也比另一時空同一時期時要增強了許多。

    在戰爭時期就是這樣,水漲船高,雙方都在全力生產出能夠抑制對手的武器出來。

    赤紅的一輪太陽即將落下,天邊火紅的晚霞把整個曠野都籠罩在一片血色之中。經過一天的激戰,美澳聯軍向克朗克裡退去,整個大地又恢復了沉寂。在這片方圓數十公里的荒原上。到處都是一堆堆被擊毀的鋼坦克殘骸。這些原先威風凜凜的鋼鐵巨獸有的外表完整,有些則因燃燒扭曲變形,散落成了一堆廢鐵。

    戰場上隨處可見一具具屍體,場面看來讓人怵目驚心。炸毀和燒燬了的坦克遍地都是。殘骸旁長長的炮管大部分蜷曲變形。這些原來令人恐懼的黑色凶器,如同被抽去骨骼的死蛇一般,毫無生氣。

    增援而來的共和軍士兵在打掃著戰場。一些還算完好、能夠修復的坦克被裝上大型的平板拖車,一片空曠的場地上擺滿了一排排擔架,上面蒙著白布,這些都是在這場戰役中戰死的戰友。

    克裡克朗的戰鬥,損失對交戰的雙方來說都相當慘痛,共和軍方面被擊毀、擊傷568輛坦克,而美澳聯軍方面的損失更巨,一共損失了837輛坦克,這其中包括132輛最新的潘興式重型坦克。

    共和軍方面雖然贏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突擊力量,在其後的十多天裡,以第十九集團軍為主的南方集群又損失了600多輛坦克。而固守克朗克裡的美澳聯軍雖然也損失了幾乎所有的坦克,卻為麥克阿瑟贏得了時間。直到8月4日,共和軍才艱難地攻克下克朗克裡,然而此時,麥克阿瑟已經把在巴布亞和約克角的大部分守軍都撤到了湯斯維爾以南,並依托大分水嶺構築了一條堅固的防線,共和軍方面失去了一個一舉將敵人擊垮的機會。

    整個澳洲戰場又陷入到一場無休無止的拉鋸戰當中,麥克阿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但澳大利亞廣袤的戰略空間還是給了他很大的調整時間。雖然損失了大約三十萬人,但在收縮防線之後,一百七十多萬美、澳、日軍蝟集在澳洲東南,反而更讓人無從下手。

    由於沒有大的戰役機會,雙方誰也無法突破對手,陸上的戰事反而平靜下來,只是偶爾爆發一些局部的爭奪戰鬥,現在整個戰場的焦點轉移到了海上的爭奪之中。

    「……目前,我們的任務是鞏固在前一階段所取得的作戰成果,雖然現在我們取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當初在選擇開戰時的預期,但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沒有能力也無意統治整個世界,但卻需要建立一個符合我們利益的國際新秩序,需要在佔領區內建立一個由我們主導的新型國際關係,這要有別於老的殖民體系。依靠軍事佔領和強行壓搾的舊殖民體系絕不適合於現今的國際形勢,建立一個有明確的國際分共和協作的共同經濟體系,從而達到共同繁榮的目的,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語言、價值觀等文明的認同能夠更好地促使國際合作,推動經濟,不光是資本的投入,語言、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可才能更好地促進交流與合作,才能更為長久地維繫這些合作關係。對佔領區的一攬子經濟恢復和發展計劃,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發展教育和文化,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先進的技術,促進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

    在北京舉行的最高國務會議上,國務總理董雲生一字一句地念著講稿,整個文稿的內容主要是根據總統的授意而整理的,戰爭進行到現在,很明顯感覺到林鑠開始有意調整著整個軍事戰略,由過去的攻勢向防禦轉變。

    「我產是需要和平,但英國人和美國人不肯答應,現在需要的是讓他們徹底地認識到他們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共和軍總參謀長林鎔說道,「美國人現在已經登陸英國,正做著反攻歐洲的準備,但德國人卻深陷在俄國!」

    「為了恢復佔領區的經濟,國內計劃在1943年開始每年向這些地區投入不低於50億元的投資和經濟援助,其中大約包括每年7億多元的無償援助,用於這些佔領區的生產恢復和發展。但目前的軍費開支已經達到了每年1670億元,佔到了國民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六十,這會進一步加大我們的財政赤字!」財政部長周作民說道,「雖然由於實行了嚴格的配給制,但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將會極大地阻礙經濟的正常發展。」

    「國內的生產情況怎樣?」林鑠轉頭對經濟部長李銘。

    「就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國內工業增長預計全年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八,但主要集中在軍工和造船業,一般民用工業增長只有百分之六點五,反而低於去年的水平。農業生產基本上是與去年持平,增長不會超過百分之二,農業機械和化肥等生產由於受軍工生產的影響,反而有所下降。我們正在會同工業部、農業部和商業部協調解決這些問題!」李銘回答道,國內工業生產在戰爭之後已經增長了一倍多,達到了每年1650億元,但主要集中在軍工生產方面,對於正常的經濟發展的民用工業部門,由於受原材料的影響,反而增長緩慢。

    「這種情況必須有所調整,在我們的戰略進行調整後,軍火的消耗會有所降低,但我們要保證飛機和軍艦的生產,要想維持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均衡,海軍各大艦隊需要維持至少六艘航空艦,再加上四到六艘機動力量,我們需要維持至少三十六艘艦隊航空艦,加上護衛艦隊,每年正常的維護消耗就要花費三百多億元,這海軍建起來不易,養起來更難。但要保障在戰爭中的主動權,海軍和航空兵還要大力發展,為了今後長久的利益,大家還要勒緊褲腰帶,忍受幾年的苦日子。」林鑠說道,「我們必須逼迫希特勒與蘇俄達成和議,一個受到嚴重消弱的蘇俄存在是符合我們的根本利益的,否則西伯利亞與歐俄統一在一起,遲早就會成為心腹大患。我們需要一個鐵幕,把西伯利亞與歐俄分割開來。」

    「希特勒在俄國的夏季攻勢似乎遇到了麻煩,德國方面正極力要求我們出兵!」外交部長施肇基說道。

    「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答應他們一起出兵蘇俄,拖著他們的援助,等到了冬季,德國人就會遭受失敗,也許只有如此,希特勒也會接受我們的和平倡議!」林鑠搖了搖頭,如果不是希特勒一意孤行,也許能為協約國增強很大的力量,但現在他卻要看到德國人的失敗。(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