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洋天下

龍騰世紀 八、空戰 文 / 準噶爾刀王

    日軍在濟州島的防衛並不是很強,瀚林灘一帶甚至沒有軍隊防守,而陸戰隊73團的登陸點西歸浦則有一個中隊的日軍和一個中隊的朝鮮軍,這一千多的防守後力在海軍重炮的打擊下,很快也放棄了灘頭的陣地。

    在西部的瀚林灘,在短暫的炮擊之後,共和軍始終沒有發現日軍活動的跡象。很明顯,日本人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朝鮮北部和台灣,基本沒有預料到這次的進攻。陸13團乘坐的登陸艇衝上了海灘,這一帶根本沒有發現敵人。

    7點20分,登陸指揮官向艦隊旗艦發出電報:「登陸成功,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隨之陸13團開始擴大攤頭陣地,由28式坦克和這種坦克底盤改裝的兩棲戰車也開始上岸,這種重達22噸的兩棲坦克裝備著一門48倍口徑的75毫米加農炮,雖然裝甲能力稍遜於28式坦克,但要對付日本人的裝甲兵還有綽綽有餘。

    陸13團3營在裝備上岸後向南推進,一路上沒遇到什麼武裝,上午11點20分時在節婦巖這才進行了一場小型的戰鬥。這裡有一個小隊的日軍防守,3營用了大約10分鐘的時間就將這支只有3具擲彈筒的步兵隊給全部消滅。1營在向東北縱深的黃龍寺一帶擴展,他們遇到的抵抗要強一些,這裡日本人佈置一個中隊的日軍,還有一部分火炮。

    上午10點,陸戰隊73團也在西歸浦成功登陸,先期登陸的兩個陸戰團意圖把濟州島西南的登陸場連成一片。

    下午1點,陸戰第2師和第9師先後抵達濟州島,大批的人員物資開始上岸,島上的形勢已經不可逆轉。

    直到這個時候,日本大本營才如夢方醒,共和軍在濟州島登陸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挨了當頭一棒,共和軍的作戰目的這時已經明顯地表露出來:根本不管日軍重兵防守和修築了大量防禦工事的朝鮮、外東北和台灣,而是直指日本本土。

    共和軍在濟州島的登陸行動讓天皇裕仁感到震驚,再御前的內閣會議上海軍軍令部長島田繁太郎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會全力保住濟州島,這才將天皇給安撫下來。回到海軍部,島田繁太郎立即給新任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打電話,要求聯全艦隊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以奪回濟州島作為首要任務。

    直到下午2點30分,從下關機場緊急起飛的日軍第12航空聯隊的52架轟炸機才匆匆趕到濟州島上空,擔任外圍警戒的濟寧號驅逐艦首先在雷達上發現了敵機的蹤跡,擔任側翼警戒的第1、第3航空艦隊隨即出動了120架戰鬥機進行攔截。

    此次作戰,航空艦隊主要執行掩護任務,所以各航空艦用兩個戰鬥機中隊取代了兩個轟炸機中隊,每艘軍艦都載有72架戰鬥機,九艘航空戰艦一共攜帶了560多架戰鬥機,足以保證登陸區的空中安全。

    第1航空聯隊戰鬥機群指揮官張超中校親自帶隊進行攔截,對空警戒雷達的好處就是在200多公里之外就能發現敵人的機群,不但為戰機起飛贏得了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而且還指明了敵人來襲的方位。

    山下喜之郎少佐率領隸屬於陸軍第3飛行集團下關航空隊的32架最新的97式戰鬥機為日本陸軍拼湊出來的52架各式轟炸機進行護航,這些轟炸機中居然還包括有16架速度緩慢的92式雙翼轟炸機。

    日本航空工業正式起步是在1925年,但有限的國力再加上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日本的航空工業和技術發展還十分緩慢。在這之前,日本海軍雖然建造了號稱世界第一艘航母的鳳翔號航空母艦,但日本人並不理解航空母艦的用途。自1922年鳳翔號下水後,一直作為一個浮動的鐵盒浮在海面,直到1925年才從法國購買了35架高德隆式飛機,才總算讓這艘航空母艦名符其實。

    見到海軍有了飛機,眼紅的陸軍也同樣要擁有這種玩意,雖然這些「馬糞們」並不明白飛機到底有什麼用處,於是陸軍也花錢購買了25架飛機,這也是日本陸軍航空隊由來。最初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只是當成一種擺設,在1931年「東北事變」爆發之前,整個日本陸軍所有的飛機加起來也只有50多架。

    「東北事變」時,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日本關東軍輕易地就從奉軍手上繳獲了80多架完好的作戰飛機,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關東軍飛行隊,其後改稱為「陸軍第二飛行集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東軍所屬的第二飛行集團飛機數量和規模要遠遠大於司令部設在岐阜的「陸軍第一集團」。

    在戰爭開始後,日本陸軍又匆匆組建了第三飛行集團,負責台灣的防衛。

    隨著戰爭的進行,駐紮在關東州的第二飛行集團在開戰之初就幾乎被共和軍陸軍航空隊全殲,隨即日本陸軍在朝鮮重組了第二飛行集團,但實力大不如當初,目前第二飛行集團只有不到150架各型作戰飛機。

    在台灣的陸軍第三飛行集團也幾乎遭受滅頂之災,最後又在國內重新組建,目前擁有160多架各型飛機。

    由於陸軍第一飛行集團主要負責東京及京都地區的防空,所以在共和海軍對九州和吳海進行的數次突襲中損失不大,目前擁有224架各式飛機。不過日本陸軍飛行型號老舊,真正能夠承但作戰任務的飛機加起來也不超過200架。

    海軍對長崎的轟炸摧毀了日本兩家重要的飛機製造廠:三菱長崎飛機廠和川崎飛機株式會社,這讓本來產量只有每年不到2000架的日本航空業遭到重創,目前日本僅剩下位於群馬縣的中島飛機廠、名古屋三菱飛機廠和愛知縣愛知航空株式會社三家規模較大的飛機廠,每年的飛機產量已經減至1200架,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戰時的消耗。

    而且由於共和海軍的封鎖,缺少資源的日本也很難進口到足夠的金屬鋁材。

    122架「獵隼」分成三個波次迅速朝著日本轟炸機群飛來的方向撲去,山下喜之郎帶領的兩個護航中隊飛行在轟炸機群的前方,保持著大約10分鐘的距離。

    第一批兩個中隊的「獵隼」從4000米的高空撲向日軍的護航戰機,雙方的戰機纏鬥在了一起。共和海軍裝備的fj-108獵隼要比日本人裝備的九七式性能高出不少,fj-108戰機最高時速能達到587公里,而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只有460公里的航速。另外在武備上,fj-108獵隼裝備了2門20毫米航炮和兩挺12.7毫米航空機槍,火力輸出也要比只裝備有2挺7.7毫米機槍的九七式戰鬥機強得多。

    發生在朝鮮海峽的這場空戰毫無懸念,成了一場一邊倒的屠殺,共和海軍總共損失了6架戰鬥機,而日本陸軍航空兵派出的84架飛機全部被擊落,竟無一逃脫。共和海軍損失的6架飛機中有3架是在空戰中被日機撞毀,另外3架則是因為受傷後在返回航母降落時墜落在海裡。

    這場戰鬥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航空兵從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空戰方法--自殺式撞擊,其後這種不要命式的戰法也讓共和軍航空兵們頭疼不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