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飛翔的楊胖胖」書友的打賞!)
三月十六日中午,湘陰縣城
伴隨著一陣激烈的鉦音,集中在東、南門方向的攻城部隊如潮水般退了下來,撤往了城東的營地中。只見營地之中清一色的火紅色旗幟,是明軍無疑。營地西面的一處高台上,一桿「袁」字大旗高高豎起,在綿延的旗海中顯得格外醒目。
高台之上,原大順軍綿侯、右營制將軍、現明軍忠貞營主要將領之一袁宗第正面無表情地看著前方退下來的己方大軍和遠處的衡山縣城。當聽到城頭上的清軍發出一陣充滿著絕境逢生般慶幸的歡呼時,他的嘴角不由得抖出了一絲滿是嘲諷的冷笑,在心中感歎道:這幫韃虜,也有今天!
袁宗第早在七天前便已將率軍抵達了湘陰城下,但卻並沒有馬上攻城,抵達的當天只是搗毀了城西的碼頭並將所有船隻全部付之一炬,直到今日為止也不過只發起了寥寥五次大規模的進攻而已。對城中清軍派去南邊求救的信使,他也只是象徵性地攔截了一下,最終還是讓他們「衝破重圍」南去。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袁宗第知道,此次攻打湘陰縣城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拿下該城,而是吸引多鐸的主力回援,關於這一點,堵胤錫也曾經有過交代。另一方面,他也有著和高一功類似的想法,不想把自己的家底部隊拚個精光,以至於到時候沒有立足之地。
之前的幾次包括這一次的進攻行動中,雖然袁宗第沒有投入全部兵力,但進展還是頗為順利。
湘陰城的城牆不過兩丈多高,攻打起來並不是很難。城中的清軍不到四千,周圍無援兵可派這一事實已經令他們人心惶惶,並且所擁有的守城器械也比較匱乏,不要說火炮、就連滾木礌石也不是很充足,城外的明軍只進攻了三次,城中的清兵便開始拆房子拿房梁當滾木。袁宗第也不知道。清軍對這樣一個重要的糧草轉運點為何會防備如此單薄,大概是他們依舊很久沒有被明軍主動進攻過了吧?不管怎麼說,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城中對明軍所能起到的抵抗作用自然是大打折扣。
而袁宗第身為當年闖營中攻防兼備的一員大將,無論野戰還是攻城都是其強項。被他帶到湘陰城下的這一萬二千餘人馬也算得上是他麾下的精華力量。雖然打起滿洲八旗兵們也有些吃緊,但對付這人心惶惶的不到四千綠營和少數八旗兵來還是沒問題的。因此,在每一次進攻中,袁部明軍都只用了不多的時間便攻上了城頭與守城的清軍展開了短兵相接。但袁宗第還不打算過早地攻下此城。眼下南邊還沒有消息傳來,如果過早地攻下了湘陰,引得多鐸破釜沉舟、決一死戰反而不是什麼好事。反正對袁宗第而言,如果傾盡全力,攻下這座小城也不過半天的工夫。也不在這一時半會兒。
「侯爺,可惜了啊!」這時候,袁宗第麾下的大將張能走過來充滿遺憾地說道,「這一次要是再打半個時辰,不,連半個時辰可能都不要,東門便能被我軍徹底拿下。城中就那麼點大的地方,韃子又才那麼些人,我軍從東門攻入之後。要不了多久便能徹底攻下這湘陰城。聽說城裡邊還屯了不少糧草,這可是咱們最缺的東西啊!」
袁宗第笑了笑:「不要著急,裡面的那些糧草遲早都是我們的!城中的韃子已成驚弓之鳥,打下來還不是輕而易舉?關鍵是咱們得踩著這隻狼崽子,又不能把它踩死。多鐸那條老狼才會趕來救援!」
聽到這話,張能和其餘幾位將領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隨後,袁宗第和身邊的幾位將領繼續商量了幾句,便有親兵來報:「啟稟將軍。堵撫台派來的信使到了。」
「帶他過來!」
不一會兒,信使走了過來。行過禮之後遞上了一封火漆封口的信。
袁宗第接過來打開一看,只見這封信是督師朱大典和湖廣巡撫堵胤錫聯名下達的,上面的印信也絲毫無誤。
原來,朱大典派信使來傳達命令時,考慮到堵胤錫在忠貞營將士當中的威望更高,便讓他與自己聯名下達命令,以增強命令的執行力度。為了大局考慮,堵胤錫自然應承了下來。
在信中,朱大典告訴袁宗第,多鐸已經率主力北返,自己則督率六萬大軍緊隨其後北來,大概會在十六日下午,也就是今日下午抵達長沙城下。袁宗第圍攻湘陰城的任務已經完成,務必趕在多鐸回師之前及時離開,以免陷入清軍的包圍之中。
看完信之後,袁宗第再一次露出了笑容,收好信之後朝左右吩咐道:「大軍用過午飯之後,繼續進攻。此次務必傾盡全力,在天黑之前定要拿下湘陰城!」
*********
三月十六日下午申時許,多鐸所率的清軍水陸大軍共四萬餘人終於抵達了長沙城下。
見到多鐸的王旗出現,長沙城下的留守清軍爆發出陣陣歡呼,有一些清兵甚至激動地熱淚盈眶,主子終於回來了!明軍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樣逞威風了!
月初,多鐸率主力離開之後,沒過兩天,五萬餘忠貞營大軍便在堵胤錫的督率下抵達了長沙城外,除了三萬餘人繼續南下之外,其餘兩萬餘人則留在了城外與留守的清軍對峙。
留守長沙城外的清軍包括各部綠營以及續順公發盛志祥的人馬,共兩萬出頭。要是放在過去,他們也不會將那兩萬忠貞營兵馬放在眼裡,甚至還會主動發起進攻。但經歷過萬壽橋之戰後,各路綠營以及盛志祥部都遭受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損失,大量勇猛敢戰的戰鬥骨幹死在了那無比血腥慘烈的數日廝殺當中,軍隊的元氣大傷,已經基本上喪失了進攻能力。
而城下的兩萬忠貞營卻是養精蓄銳、有備而來,在田見秀、劉體純的指揮下,先是對清軍發起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摸清了清軍的本質之後很快便全軍壓上。全軍將士想著報去年荊州之戰時被清軍偷襲的一箭之仇,皆奮勇向前,幾乎勢不可擋。
面對著忠貞營瘋狂的攻勢。已經被打得半殘、且沒有兵力優勢的綠營兵在陸地上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被打得節節敗退,僅能靠江面上的水師火炮遲滯一下忠貞營的進攻。而城中的劉承胤部見有機可乘,也殺出了城外,從背後向清軍發起了進攻。這下,留守的兩萬清軍可謂禍不單行。只得退往城南的營寨中防守。清軍縮進了營寨中之後。明軍雖然沒有再繼續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但小規模的騷擾卻從未斷過,幾乎每日都要前來罵陣。考慮到實際情況,盛志祥雖然暴跳如雷也只能按下心中的怒火。下令不得出戰。曾經不可一世、「天下無敵」的「大清王師」居然也落到了這般田地,真是世事難料。
不過,受了這麼些日子的屈辱之後,留守的清軍綠營兵終於等到了主子和滿洲大兵的前來,再沒有什麼事情能比這個更能讓他們感到激動。一些綠營官佐心中立刻騰起了復仇的怒火。發誓要在主子的支持下殺明軍一個血流成河,找回曾經失去的面子。但忠貞營以及出城的劉承胤部似乎不想給他們這個機會,早早地躲進了城中。
抵達長沙城下之後,多鐸再次收到了湘陰方向的奏報,得知湘陰城依然控制在己方守軍手中,心頭稍微一鬆,但隨即又不由得歎了口氣。事實上,這個消息對他而言,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不管有沒有攻下湘陰。明軍都成功地通過這一手段達成了他們的目的,逼得自己的數萬主力回到了長沙。北返倒是容易,但若是想再立刻南下,恐怕就是難上加難。眼下,己方的各部兵馬、尤其是綠營兵已經損失慘重。士氣也大不如從前,明軍的兵力卻比最初大為增加、準備得也更充分。總而言之,這一次南征怕是要以平局告終。
不久,一隊斥候來報。朱大典所督率的六萬大軍已經抵達長沙城以南十里之外。
聽完斥候的奏報,多鐸面無表情地沉默了良久。終於做出了決定,沉聲道:「全軍繼續向北,朝湘陰縣城方向進發!」
做出這一決定,多鐸也感到些許無奈和不甘心。本來他還準備會合了長沙城下的兩萬留守兵馬之後再與明軍較量一番,但現在看來,已經沒有這個必要。因為他已經察覺到,自己麾下的數萬大軍,除了三旗滿洲兵之外,其餘的各部綠營、漢八旗還有三順王的人馬,都沒有了最初的雄心壯志、士氣一落千丈,各級官佐都或多或少地升起了一種厭戰的心理。或許,自己能動用權威強行迫使他們上戰場,但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與明軍交戰,根本討不到什麼便宜。既是如此,打下去又有何意義?
多鐸的命令很快便傳達了下去,剛抵達長沙城下的八旗兵會合了留守城下的綠營兵之後繼續出發,繞過城池,向著北方而去。
黑壓壓的軍陣上空,各色旗幟匯成的海洋依然一眼望不到邊,如同悶雷般的步伐聲依舊在引得地皮一陣陣顫動,但此時的清軍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種橫掃一切、無可阻擋的氣勢,隆隆的腳步聲中也多了幾分沉重。
當全軍都繞過了長沙城、踏上了北去的大道時,多鐸回過頭,最後看了長沙城一眼,目光很是複雜,有遺憾和失落、有無奈和不甘、也有著懊悔和痛恨……
總有一天,我會回到這裡,親自彌補這一次的遺憾、洗刷掉這一次的恥辱!多鐸在心裡默默地發完了誓,頭也不回地率軍北去。
(網網)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