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風流鬼醫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妙手回春(二) 文 / 大宋

    更新時間:2013-04-23

    他這邊是輕鬆了,可是把張曉堂給忙死了。中州尚德堂裡稱藥的人有四人,全是老手,他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去幫幫忙,可是到了東海以後,又得教邁克爾看秤抓藥,還得教他看著火候,惹得這傢伙報怨連連。幸好嚴靜的手腳也挻麻利,至少省得他費心。

    嚴靜稱完藥,走上前來詢問道:「曉凡,你剛才用的葛根湯是不是量太大了,他的病用麻黃湯來的好些?」

    張曉凡現在手頭沒事,也就跟她說起方症來,笑道:「你這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問你,太陽病是什麼症狀?」

    嚴靜稍想一會兒,說道:「太陽病是表症。」

    「你知道太陽病是表症,《傷寒論》裡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裡,說道: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所謂的項背強幾幾,說的就是頭頸部無法伸展,形同落枕,而落枕也十之有九是太陽病表症。本陽病表症的症狀原來就是頭項強痛,惡寒或是怕風,同時出現脈浮、項背強、無汗、惡風,就是用葛根湯治療,沒有必要告慮其它。」

    張曉凡接著說道:「作為一個醫生,你將來會很經常遇見太陽病的患者,《傷寒論》裡介紹太陽病的篇幅佔了約半,可以說是百病之源,而桂枝湯作為《傷寒論》開篇第一文自然非常重要;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三個方子,其中惡寒惡風,翕翕發熱,汗自出者用桂枝湯;頭痛、發熱、身痛、腰痛、全身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用麻黃湯;而項背強、無汗惡風,則就是用葛根湯。這三者是很經常使用到的方劑,其中的關係說白了很簡單,你只要知道無汗用麻黃,因為麻黃是發汗解表;有汗用桂枝,而項背強,就是麻黃湯加桂枝湯的合方減去一味杏仁再加上一味葛根罷了。」

    這麼一說,嚴靜就明白了,她樂道:「真是這樣,可我爸在世的時候說桂枝湯用起來不太行,治不了什麼病呢?」

    提起已故的人,張曉凡自然不好說什麼重話,他輕咳一聲,說道:「桂枝湯作為《傷寒論》開篇第一章,自然有仲師的道理所在。你別小看這個方子,桂枝本就是熱藥,在《神農本草經》中牡桂也就是桂枝,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而我們用到桂枝的地方也非常多,桂枝補中益氣,就是補心陽之氣,所以有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合症大多用到桂枝湯加減,或是與合方。當然,也有的人是用錯了方子,像是桂枝加葛根湯,這是有汗項背強幾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這是服下桂枝湯仍是頭項強痛,翕翕發熱者使用。有些醫生見頭項強痛、翕翕惡寒,就認為是表證,就下桂枝湯解表,又看到心下滿微痛,認為是裡實症而下之,均是未對症下藥。」

    他說到這裡,見嚴靜僅是滿頭霧水,便笑道:「或許我一時間說的太多,你沒辦法很快接受,不用著急這學習之事就是慢工夫出細活的事情,沒有誰能一口氣吃成一個大胖子的。」

    嚴靜本來已經氣惱自己太過愚笨,卻被張曉凡這麼一說心也好受多了,同時也對他十分感激,覺得他真的很不錯,兩人萍水相逢,不僅幫助自己還清了債務還毫無私心的傳授自己知識。要知道,這年頭中醫並不喜歡帶什麼徒弟,除非是自己家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更有甚者學而有成之後把師傅貶得一文不值的大有人在,所以學武和學醫是一樣的,輕易不傳授於人。

    當然,無論學武還是學醫,或是學習任何知識,有人教和自學完全是兩回事,看書學習,也許一個字面上的意思說出是一回事,而實際操作卻是怎麼想也搞不懂。就像是先前的麻黃,如果醫者不明,讓病人帶著回去自己煎煮,就會出事。經驗,也是中醫的一個門檻。

    這時,在那邊秤完藥的邁克爾也有些門痛了,他說道:「師傅,我不明白,為什麼秤藥會叫抓藥,而不叫拿藥或是別的什麼?」

    楊大山笑道:「因為就是用手抓的藥,不叫抓藥叫什麼。」

    李艷和張曉堂等人都笑了起來,一副樂呵呵的模樣。

    張曉凡搖頭說道:「這要說起來,裡面還有個小故事……」

    「故事,我要聽故事!」在一旁好奇的蘭蘭急聲喊道。

    「別鬧,再鬧打你屁股!」嚴靜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把蘭蘭弄得低頭不以。

    張曉凡左右無事,便把蘭蘭抱起放在腿上,說道:「這有什麼的,小孩子嘛,我姐和曉堂小的時候比她皮多了,把尚德堂攪得是天翻地覆,老爺子也沒說什麼。」

    李艷嬌嗔道:「那是你們兩皮得很,我可是很乖的。」張家兄弟兩同時翻了個白眼,把她氣得差點發飆。

    「這個故事許多醫者都知道,我也說出來給你們聽聽。相傳,唐代藥王孫思邈經常外出行醫採藥,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好的藥材,他就不畏艱難困苦地去採藥,或進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懸崖絕壁,或穿越河川峽谷。因為採的藥材很多,它們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雜放在一起。為了便於分類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個圍身,在圍身上縫製了許多小口袋,凡採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個小口袋裡,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一日,孫思邈行醫採藥來到一個村莊。忽然間一陣狗叫,只見有一婦女躺在地上,嘴裡不斷發出痛苦喊聲。原來這位婦女的小腿被狗咬傷了,鮮血直流。他急忙從圍身口袋裡拿出一種藥來,給這位婦女敷上,不大一會,這位婦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減輕了許多。她的丈夫趕來,見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謝藥王的救治之恩。

    藥王就是這樣採藥走到哪裡,行醫治病到哪裡。他給病人診治後,就從口袋裡拿出藥來,因為藥物配伍不需要很多,總是從小袋裡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來,所以人們就把它叫抓藥。

    而後,人們開藥店,為了使眾多藥物不易混雜,更便於分類取藥,店主也仿照藥王的辦法,將藥櫃內做成一個格子一個格子的抽屜,抽屜裡再隔成三個或四個方格,來貯藏放置各種藥材。抽屜的外邊寫上中藥名稱,以便記取,免於混淆。這也是醫堂上這些抽屜的由來。」

    大夥兒都聽得津津有味,就連邊上的張大媽也聽得來勁,好奇地問道:「張醫生,你年紀這麼輕就懂這麼多,醫術也這麼高明,在中州一定很有名吧?」

    張曉凡輕輕一笑,說道:「有名也談不上,只是一些虛名,不值一提。」

    這時,門口傳來一陣輕呼聲:「麻煩讓讓,讓讓……」

    大夥兒都有些意外,怎見周明軒帶著一幫人笑呵呵地進門說道:「張老弟,我這是應凌董的要求給你送牌匾來了,你看是現在掛起來還是挑個良辰吉日再掛?」

    張曉凡起身迎客,笑道:「多謝多謝,我也沒有什麼講究,你的人都來了,直接掛上去便是。」

    周明軒也滿臉笑容,轉身喊道:「把紅布給拿了,讓老弟看看還滿不滿意。」

    一個寬幅古樸的金漆牌匾出現在眼前,「尚德堂」的招牌非常醒目,就連上面的刻字都出自名家手筆,看得張曉凡等人不住頷首點頭。

    張大媽輕呼一聲道:「尚德堂!是中州的尚德堂!你是張老神仙的孫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