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殘寇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六十七章 寶慶聞人 文 / 豬太帥

    ()

    昌江工業區各項事務雖然名義上以胡以晃為主,但他作為一介降將,威信不足,行事諸多掣肘,現在能得到周曉峰的肯定,他心裡油然生出感激之情

    要不是遇上周曉峰這樣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他這個在太平軍中飽受東王系排擠不得不斷後投敵的降將如何會有出頭之日?

    易地而處,要是他出身湘軍投入太平軍,說不得早就被打入天牢,點了天燈。

    知遇之恩加上周曉峰這種很明顯的支持姿態,讓胡以晃忘記了這幾個月來的勞累,一張臉多了許多光彩,步履輕快地在前頭領路。

    「見過殿下!」

    見周曉峰走過來,同來迎接的龔振麟、丁拱辰與徐壽等人連連拱手行禮。

    這幾位都是近代中國難得的學者,和周曉峰有過幾次會面,算得上熟人了。

    龔振麟等人現在不僅是有數的學者,也是工業區各項目的學科帶頭人。

    在他們身後,還有不少年輕的學生,通過胡以晃的介紹,這些學子大多來自於兩廣南洋,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快,加上這一年來通過潘仕成等名人出面招攬,很少聚攏了一批人才。

    人才什麼時候都不嫌多,這時代的本土科研人才更是可貴,現在歐美各國的技術進步日新月異,能夠培養出自己的技術人才逾益重要。

    在這一群年輕學子中,一位來著顯得格外突兀,如同眾星捧月一般,乍一看,還有些面熟。

    「這位是?」

    周曉峰記憶力不錯,尤其是被球形閃電開過光之後,更是以過目不忘自傲,軍中大部分營級以上軍官他都能直接叫出名字。

    「老胡,你先別介紹,讓我猜一猜」

    「您一定是墨師對不對,呵呵呵」

    周曉峰恍然記起以前在火車站廣場上的那尊巨型雕像,心裡湧起撿到寶一般的狂喜,這可是寶慶府的聞人吶。

    魏源,名遠達,字默深,後又字墨生,乃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他那一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影響了一個多世紀。

    這個時代的中國,能夠放眼看世界的人實在太少了,肯放下架子鑽研儒家傳統眼中所謂奇技淫巧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以致許多奇才埋沒在民間。

    「魏源見過周將軍。」

    老先生年近花甲,穿著素色長袍,高額,寬顴,雙目炯炯有神,臉上卻是一副無奈的神色。

    說起來,這位魏大人是被潘仕成給誆騙來的。因為是寶慶府老鄉,周曉峰早就開始打聽這位老先生的下落,潘仕成自然得想盡辦法來完成任務。

    但這位老先生雖然是學者出身,卻屬意仕途,一直在宦海中沉浮。他道光二年中舉人,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在咸豐元年得授高郵知州,公餘整理著述,編寫了一部《元史新編》。

    但後來,他因為遲誤驛報,以玩視軍機的罪名被清廷革職了,其後輾轉到了杭州暫居,這才被潘仕成以延請幕僚的名義拐帶到了海南。

    因為他的名氣,一到海南,魏源就被胡以晃等人奉為上賓。奈何這位老先生雖然仕途並不如意,思想也算開明,但卻是那種傳統文人,信守君君臣臣那一套,南下這一段時日來,不管如何勸導,死活就是不願『從賊』。

    『周將軍』一出口,在這個場合顯得異常突兀。

    看樣子,思想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啊。

    這個時候,周曉峰開始羨慕起某教的必殺技來,要是有那麼一批政工人員,一記政委之光大招發出,那還不得令大神甘心做小弟,俯首便拜?

    「墨師大名,曉峰久仰了,」

    魏源是咸豐年間甚至是整個十九世紀都稱得上放眼看世界第一人,要招攬這樣的人才,周曉峰也做足了功課

    「《海國圖志》一百卷,皆已拜讀,師夷長技以制夷,正吾所望。墨師大作,宜刊行天下,為國人張目。中華之崛起,當始於今日,發端於瓊州,星星之火,將可以燎原!」

    周曉峰的意氣風發,相當感染人,令魏源內心震動。

    「這個反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竟然能讓潘仕成這樣的煊赫大人物為之奔走,建起偌大一片工業區?」

    早在十多年前,魏源就在鎮江與被革職的林則徐相遇,兩人徹夜長談。魏源受林則徐囑托,立志編寫一部激勵世人、反對外來侵略的著作。他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志》為基礎,廣泛搜集資料,編寫成《海國圖志》五十卷。

    此後,他對《海國圖志》一再增補,1847年刻本擴為六十卷,咸豐二年,全書達到一百卷。該書刊行之後,對當時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海國圖志》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其「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打破了傳統的夷夏之辨文化價值觀,摒棄了「九州八荒」、「天圓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樹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識,傳播了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別種文化樣式、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拓寬了國人的視野,開闢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新風氣。

    魏源寫書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夷情」,幫助國人習其「長技」,以抵禦外侮,振奮國威。這給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視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頑固派,擊一猛掌。

    他曾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對付外國侵略者,不能「捨其長,甘其害」,而必須「塞其害,師其長」,只有「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

    《海國圖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為基礎外,先後徵引了歷代史志十餘種,中外古今各家著述數十種,另外,還有外國人的著述,如英國人馬禮遜的《外國史略》、葡萄牙人馬吉斯的《地理備考》等著作。

    《海國圖志》在中國近代史學史上,是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的世界史地著作。書中徵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所記各國氣候、物產、交通貿易、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中外關係、宗教、曆法、科學技術等,都超過了前人。

    所以有人譽《海國圖志》為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

    閉塞已久的中國人大多不知英國在何方?為什麼成為海上霸王?的刊出,打破了這種孤陋寡聞的狀況,它就像是一具望遠鏡,讓國人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然而魏源著作等身,其主張卻得不到當道者的賞識,《海國圖志》刊印之後,雖然產生了影響,響應者了了,辛苦鑽營一生,烏紗頂戴居然因為一點小事就被捋奪。

    如今,居然是一個反賊給了他禮遇,賞識他的才能。

    著作刊行天下,這原本是心灰意冷的他不再奢望的,竟然在周曉峰口中彷彿輕而易舉,而他居然就相信了。

    歷代文人所追求的,無非立言立功立德,此為三不朽。

    能讓自己的主張為天下人所知,能讓自己的主張付諸實施,這比高官厚祿更能讓魏源心動。

    到了這個時候,魏老夫子有點hold不住了。反正人都已經上了賊船,鞋子濕了,要上岸也洗不脫嫌疑,看樣子,這位武王殿下是個有作為的,還不如就乾乾脆脆的從了。

    「臣願為殿下效力!」

    「哈哈哈哈,孤得墨老,如文王之遇太公,來,請與小王把臂而行。」

    當下,周曉峰親自扶著老夫子的手臂,一同走在眾人前頭,羨殺了旁人。

    一個新人能得到如此禮遇,這是何等的榮耀?!

    「殿下,這一片是碼頭區,這裡是工人宿舍,那邊是」

    海南辦廠的各項事務以胡以晃為主,龔振麟負責業務,而丁拱辰、徐壽等人與克虜伯則各自負責一攤,這樣的分工合理,照顧到了各人的長處。

    之所以把工業基地定在海南而不是內地,主要是周曉峰還沒有和滿清攤牌,以滿人的愚昧,斷然不會同意辦洋務,時間寶貴,他可沒時間等滿清垮台再發展工業。

    克里米亞戰爭沒有爆發之前,周曉峰還是打著坐山觀虎鬥低調發展的主意,他可不想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實力,讓英國佬捨了北極熊遠道來攻。

    周曉峰準備潛心發展幾年,等推翻滿清之後,再與列強角逐天下。

    周曉峰給自己訂下的目標,就是一年的時間內,建立起正規的陸海軍,一支近現代化軍隊。

    鐵甲艦加重型後裝線膛炮,這是現時代條件下能夠達到的極限。至於電氣化、智能化,那是十年,幾十年以後的事。

    那種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無視規律蠻幹的大*進純粹就是發瘋,拔苗助長式的瞎搞周曉峰是不會幹的。

    領先一百多年的彈倉式步槍,只是失去了電源而閒置的兩具艦載米尼崗、完好的雙管機槍和十多把重狙。等到以此為原型仿製出成品,到那時候,楚軍各部的裝備將領先於時代,而多出來上百年的軍事的常識,也將為排隊槍斃式的作戰方式畫下句號。

    這是他敢於正面應對英國挑釁的底氣所在,小規模的衝突,根本用不著怵那幫欺軟怕硬的白毛鬼畜。

    「對了,克虜伯先生哪兒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