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殘寇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二章 王曰周武 文 / 豬太帥

    更新時間:2012-12-02

    下新書榜了,請兄弟們收藏、投票支持一下吧,你們的鼓勵,就是二流前進的動力。

    多謝了!

    ******

    「稱王?」

    那就是要正式公開反清的旗號了,畢竟一旦稱湘王,那就是對湖廣之地赤露露(通假字哦)的覬覦,似乎不符合他前期要適度低調的初衷。

    「如今我剛從泰西歸來,許多事情尚未處理停當。先是,我祖孫三代離別故土已歷數十載,先父與我還未能認祖歸宗,無法得到宗親認可與支持,不妥。再是,先祖的王袍印綬、金寶玉蝶存放在隱秘所在,尚未起出。沒有憑信,冒然上位,於禮法不合。」

    「太祖洪武大帝逐鹿天下時,李善長公提出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如今大業方興未艾,正合暗蓄力量,以待時機,不宜太過招搖。」

    「此話有理!王爺,莫如先稱王,後登基。等以後得到了楚地大熊山十六族支持,有了王袍印信,再正式登基建極,號令四方,如何?」

    黎叔也改變了稱呼,他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贊成。

    「大善!」

    「有道理!」

    「王上,就這麼辦吧。」

    看著大家熱切的目光,周曉峰也不能冷了部下們這一份野望,功名利祿,世上又有幾人能看透,做到無動於衷呢?他只能再次選擇了從善如流。

    「如此,那就先稱王吧。湘王遺脈以『開行道肇紀立大聖仁文義武俊德成功』十六字排行,以不忘太祖洪武大帝之意。先祖父族中行(hang)文,先考父行義,寡人行武,今後便稱:武王。」

    「這就是不招搖?」

    武王,周武王?如若追贈先人名號,豈不是前有周文王,後有周武王?這不是擺明了車馬要與遠古三代王朝開創者夏啟、商湯、周武並駕齊驅了嘛?

    這是多大的野望,這是何等的雄心?!

    周家子提出的這一稱號,怎麼想都大有名堂,這到底是天意,是巧合,還是周氏先人早已布下的陰謀呢?

    幾個讀過古書的『文化人』如黎明黃世仁之流對周曉峰的低調表示相當的無語,可是,誰又會反對這麼拉風、這麼威武的稱號呢:周武王,那是八百年王朝天下的肇造者,如果此武王能夠比擬彼武王,作為從龍之臣,家族後人豈不是也能跟著享受數百年尊榮,遺澤百世嘛,善哉,此大善也!

    「拜見周武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臣等願附之驥後,誓死追隨武王,以有道伐無道,掃除韃虜,澄清宇內,還赤縣神州一片朗朗乾坤。」

    「」

    群臣山呼,讓周曉峰有片刻間恍惚失神,這是朱家子孫再度出山,封建帝制要在南洋復辟了嘛?

    「眾卿平身。」

    六百年望族遺留下來的那一份大氣,三十多年的人生閱歷,幾年間闖蕩江湖險惡的磨礪,以及這一次天雷轟頂的生死大劫考驗,已經讓周曉峰歷練出來了。

    面對各種場面他都已經能做到鎮定自若,無論是之前身陷絕谷,闖蕩禁地,還是那一路上的血腥殺戮。哪怕是面對數百具古人遺骸,以及一座絢麗的黃金之湖,他都沒有進退失據,六神無主。

    自從登上了有熊氏王位,他那骨子裡的悠容,就讓他迅速適應了所處的這個時代。再次面對這樣的場面,他也顯得淡定起來:

    「孤本來就是洪武後裔,湘王傳人,上位不是應當應分嘛?」

    待周曉峰再度就座,大家已經不敢再與他同席,一個個挺胸疊肚,傲然分列兩側,一副君臣有別的樣子。

    「大家坐嘛,寡人我不欲見各位與我生分了,這是患難與共的情分,這樣子就顯得太過拘束了,來,繼續一起飲酒!」

    「王上,君臣分際大如天,臣等不敢逾越。」

    黎老三拱手回應,而大家也是一副『理當如此』的表情予以附和。對此周曉峰無論如何不能同意,他最快活的日子,就是和哥們一起上衡山路泡吧,浦東浦西到處跑找地喝酒唱歌,然後就是與一幫兄弟大腕酒大碗肉,快意江湖的激情歲月。

    來到這個舉目無親的時代,他如何能忍受孤家寡人的生活?

    「三叔錯也!我和大家雖名曰君臣,實為兄弟,以後要並肩開創事業,打拼天下,當結為骨肉之親,許以生死之諾。若他日富貴,須與諸位共享太平。來來來,大家快快入席,莫讓我久等為難。」

    「喏!謝王爺雅量!」

    「武王寬厚,大有宋太祖之風,我王何不效仿義社十兄弟故事,盟誓結義,以襄大事?」

    黃世仁揣摩著周曉峰的心意,提出一個令大家怦然心動的建議。

    所謂「義社十兄弟」,即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等十人。這十兄弟是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是以他為首的「太祖義社兄弟」。

    宋朝開國之後,雖然有『杯酒釋兵權』,但從龍功臣卻大多得以享受榮華富貴,蔭庇後人。而義社十兄弟更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令人景仰。那是何等風光啊。

    一旦周曉峰效仿宋太祖,則在座數十人皆書名金蘭譜,成為手足兄弟,對古人來說,這是鄭重之極的大事,輕率不得。一日為兄弟,即一生是兄弟,從此生死相托,患難與共。

    秀才老爺這一提議,再一解釋,頓時令眾人豎起大拇指連連誇讚,要知道今日要是與周曉峰義結金蘭,便是定下了一份生死契約,一份錦繡前程。

    而從此後,他們這數十人就不再是周氏集團普通的下屬,脫離了打工仔行列,而是老周家的股東。萬一將來漢家恢復了江山,周曉峰坐了天下,這樁大富貴,必定就有他們一份。

    這是何等的王圖霸業,富貴榮華?!

    「大善!今日我等便不敘年齒,不論君臣,皆約為兄弟,盟誓永不相負。往後兄弟相見不跪不拜,坐同席,食同味,以為定例。」

    這三十多個漢民,蛋民首領,十八家部落頭人,還有各姓族長,鄉老,長老,將近一半人比周曉峰年長。加上身體蛻變之後,他看上去頂多也就二十四五而已,要按年紀排位,那怕是虧大了。更何況,誰又敢做他的大哥?

    只做兄弟,不排座次,正合我心意!

    「蓋聞室滿琴書,樂知心之交集;床聯風雨,常把臂以言歡。是以席地班荊,衷腸宜吐,他山攻玉,聲氣相通,每觀有序之雁行,時切附光於驥尾雷陳之高誼共欽;白水旌心,管鮑之芳塵宜步。停雲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舊雨春風,歷歲月而各堅其志。毋以名利相傾軋,毋以才德而驕矜。義結金蘭,在今日既神明對誓,輝生竹林,願他年當休戚相關。」

    「我周曉峰,周博,周達,黎錦輝,黎明,周諾、李文彪、孫振川、孫振岱、陳可法、靳雲亭、佟忠義、孫占彪、何勇,彭浩周能等八十一人,今日結拜為兄弟,他日生死與共,性命相托,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如違此誓,天誅地滅!一拜兄弟不相欺!二拜刎頸不相負!六拜託生死!七拜共富貴!八拜敬鬼神,天地為鑒,眾兄弟至誠盟誓,至死不渝!」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含笑映祭台。」

    「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

    劉歡渾厚深沉的歌聲彷彿在耳邊迴響,讓周曉峰熱血沸騰。

    「眾位兄弟請起,換金蘭譜禮成!。」

    「」

    「兄弟!」

    「哥哥!」

    「哈哈哈哈」

    與兩族五十四寨首領結為契兄弟,統轄近二十萬人口,手下數萬精壯,坐擁金山,身懷無上武功,神兵利器這一刻,周曉峰豪情萬丈。

    「我等兄弟同心,這天下何處去不得?哈哈哈」

    「王兄英明神勇,這天下何處取不得?!呵呵呵」

    「酒來!」

    「為武王賀!」

    「為我等兄弟賀!」

    「干!」

    「干!」

    「」

    《國史.太祖本紀》:「龍歷九八五二年三月初八日,太祖與諸將會飲,君臣相得適逢偽清失德,神器惡主,乃公推太祖為湘王,稱周武王與群臣約為兄弟,許之以恩義,眾皆大悅」

    「自此潛龍飛昇,氣象萬千,日月更新迨周武稱王,伐清建楚,遂有中國。」

    下節預告:『蛋白質女孩』

    ******

    前段時間改大綱,改情節,加上作品被封,修改了不少內容,更新有點慢,抱歉啊,兄弟們。

    二流寫這本書不是當任務完成的,每一章都會精雕細琢,碼字完畢,往往要回頭修改五遍甚至是十遍以上。雖然還是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不過二流可以說已經盡全力了。

    以前寫書,每天能碼字六七千甚至是萬字以上,最快有過一天兩萬多字的記錄,日更五千字的全勤穩拿。不過二流以後不會這樣盲目追求速度了。寫太快了,造成精力和靈感的透支,長期來說會造成後繼乏力,影響品質,畢竟二流就這水平,也就比豬聰明點,帥氣點,要不咋取名叫豬太帥涅,呵呵呵

    二流以後要打造自己的招牌,靈感來了就多更新兩章,沒感覺就三四千字一天保持穩定。不以全勤獎為目標,哪怕寫到4999個字,也不會注水湊那五千字。這樣收入肯定少了,讓拮据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卻是對作品的最大負責。

    《殘寇》不是二流的孩子,而是二流自己,在另一個空間的投影,或者說分身。夢想,不能用錢來衡量。

    二流相信筒子們會理解俺,繼續支持俺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