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殘寇

龍騰世紀 第三十四章 合流 文 / 豬太帥

    更新時間:2012-11-22

    這是皆大歡喜!

    周曉峰如願以償,按照設想的那樣得到了華人的支持,甚至還有額外的驚喜。而黎叔也是得償所願,他得到了想要的前途,從此能繼承祖父三代的事業,更是為安兒姐妹找到了良配,月前的那場誤會變成了姻緣,不能不說是天意。

    從龍首義功臣加上國丈爺的身份,不啻是給黎叔上了雙保險。何況憑著祖祖輩輩經營海上建立起來的關係網,黎叔還能為周曉峰拉攏數股華人勢力,替他打開在南洋的局面。

    「好叫龍頭知道,我紅旗幫已有三百年歷史了」

    即便周曉峰已經應了親事,黎叔也不好把他當晚輩叫,之前叫後生,周小哥,現在拜了大哥,定下了名分,那自然就不能再那樣叫他了。至於叫王爺、王上之類的,他也學不來黃秀才那般能拉下老臉來。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把手裡的勢力拱手相讓,那還是按照幫裡的規矩,叫龍頭大爺好了,只是周曉峰自度年輕,當不起未來岳父一聲大爺。

    雖然此大爺非彼大爺,周曉峰卻是怎麼聽怎麼彆扭。他三十來歲年紀現在二十郎當的樣子,讓別人叫他大爺,而黎叔五十多歲卻要叫二爺,未免太過詭異了。

    在潛意識裡,他也不願意和黎叔同輩相稱,否則和安兒、寶兒兩姐妹在一起總會有罪惡感,類似於乾爹干(這好像還是多音字來著)女兒的尷尬。

    「南洋一帶,現有紅旗幫兄弟上萬人,加上洗手不幹的幫眾,應該還有數萬。」

    在紅旗幫二爺,現在的黎明黎三爺補充下,黎叔向周曉峰痛訴紅旗幫血淚史。數十年前,紅旗幫可是大名鼎鼎的南洋海盜執牛耳者,經歷鄭一,鄭一嫂和張保仔三代經營,曾經獨霸南海海面。在周曉峰的時空,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盜》中,太平洋海盜之王的原型,便是那位鄭一嫂。

    在明末清初,廣東一帶就有著名的鄭、石、馬、徐四姓蛋家賊橫行珠江口。到康熙收復台灣,鄭成功餘部殘兵也流向珠江口為盜,蛋家賊便由明末四姓逐漸演變為紅、黃、藍、白、黑、紫六六旗。

    而鄭一,乃是十八世紀末期崛起的紅旗幫首領。鄭一其人,出身於蛋民,世代海上為寇,他胸懷大志,一直致力於把各股蛋家賊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

    他的老婆鄭一嫂精明能幹,加之還有養子兼孌童張保仔協助,紅旗幫被經營得蒸蒸日上。無奈天意弄人,在這個海盜大聯盟好不容易結成之時的1807年,鄭一卻於一場強颱風中墜海身亡,年僅四十二歲。

    因為鄭一特別的取向和夫妻三人的混亂關係,鄭一之死引發了許多猜測,而且作為同性戀,鄭一年過四十卻無後。鄭一死後,紅旗幫便面臨或內訌或被其他旗兼併的嚴重危機。

    在張保仔的幫助下,鄭一嫂勉力當上了紅旗幫的首領。取得合法領導地位的鄭一嫂,馬上通過加強艦隊的組織紀律性來樹立她的權威。

    為此,她頒布了一系列嚴厲的法令:但凡膽敢擅自專權或是違背上級命令者,立斬不赦;任何竊取公共財物或是在鄉民中偷盜者,以死罪論處;任何人不得私自藏匿未經交驗的戰利品。其他犯規者也會受到嚴懲,如開小差或是未經許可擅自缺到者,將受到割耳之刑,爾後便在本股弟兄面前示眾;如強姦女票者,將被處死

    在鄭一嫂的經營下,紅旗幫發展到擁有大小船隻五六百艘,部眾三四萬人。紅旗幫裝備之精良跟大清水師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不僅屢敗官軍,甚至取得重創葡澳艦隊(其中有美國僱傭兵)且把澳門圍困得幾近斷糧的輝煌戰績。面對英國艦船在中國的水域內橫衝直闖,鄭一嫂還在1809年痛擊了廣州內河的英國船隻,俘獲一艘英艦,斬殺數十英國士兵,令英軍震驚。

    鄭一嫂的崛起,也給了張保仔上位的機會。

    張保仔十五歲便被鄭一擄走淪為蛋家賊,因為他長相俊美,年少聰敏,深得鄭一喜愛。名義上,張保仔是鄭氏夫婦養子,實際上卻是鄭一的孌童,暗地裡還私通鄭石氏。他很快在紅旗幫出人頭地,以剛強幹練躋身於紅旗幫核心領導層。

    鄭一死後,張保仔繼續襄助「鄭一嫂」,廓清了群龍無首的混沌局面,並把蛋家賊的事業推向鼎盛期,而他在鄭一嫂的許可下得以獨自領軍,成為新一代紅旗幫首領。

    全盛時期達到部屬七八萬人,大小船1000多艘。大船裝有大炮,備有短刀、長矛等,小船裝有旋轉炮,橫行於南中國海域,當時清朝水師、葡萄牙、英軍組成的聯軍都拿紅旗幫無可奈何,因而此時名義上的首領鄭一嫂被洋人稱為「太平洋海賊王」。

    後來,因鄭一嫂不肯嫁給黑旗幫老大郭婆帶而引發各派衝突。同時,清朝政府採取了「懷柔政策」,黑旗幫作為六旗聯盟的第二大幫投降,大大削減了鄭一嫂和張保仔的力量。

    外有強敵,內有家賊,迫不得已之下,紅旗幫也接受了招安。嘉慶十五年(1810年)四月,張保仔投誠,並授「守備』之職,戴紅頂花翎。張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炮1200門,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眾16000多人,餘部五萬餘人潰散。

    招安後,張保仔、鄭一嫂被滿清賜婚結為合法夫妻,張保仔被封三品武將,後升從二品副將,鄭一嫂則授誥命夫人,育有二子(這說明不是鄭石氏不能生養,只能怪鄭一不出工不出力,把塊好地撂荒了)。

    當了官的張保仔調轉槍口瞄準了往日的兄弟,帶著官軍橫掃蛋家賊,殺了個屍山血海,六旗聯盟隨之風流雲散,而他自己因為出身問題,被滿清官場所蔑視,當到副將就再也沒有陞官。

    道光二年(1822年),張保仔病死於福建副將任上。兩年後,鄭石氏攜子回南海縣定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石氏逝世,隨後,她的命婦銜就被滿清朝廷追奪,貶為平民。

    反覆數十載,終不過是一場空!

    至於紅旗幫被打散的餘部萬數萬人,則大多散落南洋,遠離滿清的勢力範圍。然而藕斷絲連,南中國海一帶仍然是中國海盜的地盤。甚至在鴉片戰爭中還有這些海盜餘孽的身影,只是因為他們勢力單薄,對英國鬼子沒有太大威脅罷了。

    數十年來,紅旗幫餘部散居南洋各地,上岸的上岸,經商的經商,打漁的打漁,逐漸融入到了南洋華人社會,再也沒有一個強力人物能夠再度統一各旗勢力了。

    歷史上,蔡牽,張保仔已經是中國海盜最後的輝煌。因為周曉峰這個變數的出現,山地人,紅旗幫餘部,南洋華人,這三股將要在歷史的浪潮中淪為沉渣的力量,竟然奇跡般擰合在了一起。

    一群為中原正統王朝所不容的遠古遺族,一幫早已潰散即將湮滅的海盜,還有數百萬散佈於南洋各地的『天朝棄民』,如同一股股溪流,在改變了原來流向後,即將朝著一個方向,合流成一條大河,奔湧向前。

    而命運的輪盤,也稍稍偏離了它本來的軌道

    「兩位都是前輩,往後倚重之處,萬望不要推辭。」

    人投之以桃,我當報之以李!

    周曉峰雖然是個走私頭子出身,但他首先還是個生意人。人家讓他來當董事長,這總經理和副總的位置總要給人留下的,甚至,股份還不能太少。

    「有錢大家賺」,這才是王道。

    人,地,財,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周氏集團的架子,已經可以搭起來了,周曉峰內心歡喜不已。

    「時來運轉,這就風生水起了,哇哈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