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抗戰往事

第三卷 天祐中華 第036章 巴勒斯坦暴亂 文 / 仲浦

    安東尼的思緒不由得回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是還是拿破侖稱霸歐洲,在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中,也就是滑鐵盧戰役,他的祖先梅耶·羅斯柴爾德,也就是第一代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族長兼創始人,利用滑鐵盧戰役的信息不對稱獲得了日不落大帝國英國的貨幣發行權以來,經過了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於在一戰結束的時候達到巔峰,他控制著幾乎所有主流國家的經濟命脈,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掀起一場毀滅性的經濟危機。

    當時的國際金融家寡頭們——被稱為第六帝國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美國第一家族洛克菲勒,華爾街領主摩根家族等等——並不是鐵板一塊。資本的天性是逐利的,一方面要剪勞動人民和中小資本家的羊毛,另一方面其他金融寡頭的羊毛也要剪。尤其是歐洲霸主羅斯切爾德把觸手伸向新大陸美國的時候,美國四大財閥發現合四大家族之力也無法和這個巨無霸,「真正的世界之主」在金融上競爭,於是他們打算毀滅羅斯切爾德的本體——猶太人。

    也就是這個時候,原本受到羅斯切爾德的扶持而迅速復甦的德國,卻因為民族和利益的原因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歐洲各國因為德國的強勢崛起而感到了恐慌,並且準備進行聯合的打壓。羅斯切爾德認為這時候德國和歐洲各國的戰爭是不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的,然而希特勒敏銳地意識到,如果退縮,德國難免被列強「和平演變」的命運。而希特勒是這樣一個人,他絕對不願意靜坐等死。於是德國和他們的幕後老闆發生了矛盾,羅斯切爾德家族在認識到他們並不能完全地操控德國的這位意志堅定並且沒有任何可以打擊的弱點的元首,於是他們試圖發動一場經濟戰爭來銷毀德國。

    這個時候,美國財團的人找到了希特勒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德國獲得美國財團的支持,軍事實力進一步膨脹。

    而面對歐洲各國的壓力,得到美國財團支持的希特勒也決定發動戰爭。也許他心裡一直很明白,以一個國家對抗世界的戰爭是沒有勝利的可能的。但是即使沒有戰爭,德國也必然無法在列強的大本營歐洲大陸上重新崛起。「我們的鬥爭只可能有兩種結果:要麼敵人踏著我們的屍體過去,要麼我們踏著敵人的屍體過去。」「我們也許會毀滅,但當我們毀滅時將會把整個世界捆在一起,一同跳入火坑,」這個時候希特勒偏執的一面顯露了出來。他是不甘於坐等失敗的。

    不管怎麼說,如果不是中國意外的崛起,後面很多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安東尼可以確定,歐洲的猶太人恐怕沒有幾個能或者出來,而之前統計的結果告訴他在歐洲大陸大約有800多萬猶太人,世界上大部分猶太人都在這裡了。屠殺過後,羅斯切爾德90%的成員將被殺死。美國財團不但鞏固了本土的利益,甚至趁機瓜分了羅斯切爾德在歐洲的勢力範圍。

    今天猶太人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雖然很小,雖然到處是沙漠,但是卻有了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在這一塊土地上,完全是猶太人做主,人們可以自由的經商,獲得土地耕種,沒有來自外族的種族歧視和屠殺。

    王漢章得知猶太建國了,心裡也蠻高興的,華夏雖然看似強大,但是科技水平非常差,人才更是凋零,所以必須籠絡猶太人為華夏效力,而要籠絡別人自然要給足夠的好處才能讓別人心甘情願的為自己效力,對於猶太人最大的夢想王漢章豈能不知,所以要籠絡他們只有幫他們建國。

    如今局勢很複雜,另外王漢章自然希望他們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建國,按照事情的發展,一直被排擠和屠殺的猶太人獲得領土之後必然會大肆的驅逐當地的阿拉伯人,然後引發阿拉伯嗯和猶太人的戰爭,作為背後支持猶太人建國的英國人必然會遭到阿拉伯人的抵制。

    另外中東地區可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抵制開始之後必然是武裝對抗,王漢章巴不得他們內耗起來,等收拾了蘇聯,王漢章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了。

    事實上,情況正如王漢章預料的那樣,當然並不是王漢章如何的神機妙算,而且原本的歷史當中猶太人就是這麼幹的。

    歷史上,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52萬平方公里。[1]位於亞洲西部,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沿海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以色列西邊有著與地中海相連的海岸線、在南邊則有埃拉特的海灣。

    巴勒斯坦地區1947年分治前面積為27090平方千米,1948-1973年間,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戰爭中佔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80年代以後陸續部分撤出。現實際管轄面積為25740平方千米,包括戈蘭高地、約旦河部分地區。到王漢章穿越來前巴勒斯坦國自治面積2500平方千米,為加沙地帶和約旦河部分地區。

    現在巴勒斯坦地區全部給了猶太人,加上英國人將黎巴嫩也交給了猶太人,這簡直是點燃了導火索。

    阿拉伯人國家非常的弱小,以色列根本不害怕他們,英美法等過紛紛為以色列提供政治經濟上的幫助,和庇護,阿拉伯人更加的沒有出現在以色列人嚴重。

    本-古裡安的軍隊在接管的時候即遭到阿拉伯人的抵制和抗議,繼而引發了武裝對抗,後果可想而知,以色列士兵第一個人開槍之後,接著就是一邊倒的屠殺,阿拉伯人的彎刀和勢頭對以軍根本構不成任何的威脅。

    18世紀便有數波小型的回歸潮。在1878年,佩塔提克瓦出現了第一個大型的猶太人農場殖民區。猶太人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並且定居。隨著猶太居民的增多,他們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緊張。

    1896年,奧匈帝國猶太裔記者西奧多·赫茨爾發起錫安主義運動(又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回歸故土,恢復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他召集了第一屆「世界錫安主義大會」,大會決議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成立,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回歸浪潮(1904-1914年),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托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19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地圖(15張)年英國佔領巴勒斯坦,11月2日發表《貝爾福宣言》。表示主張「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猶太人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歸浪潮。在1929年爆發的一場巴勒斯坦暴動中,阿拉伯人殺死了133名猶太人。1922年,國際聯盟通過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以後,世界各地猶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數場暴動發生。對此英國在1939年頒布了一份白皮書,限制猶太人的移民數量至75,000人,並且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對猶太人的背叛,並且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阿拉伯人也並沒有就此平息,他們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1933年,納粹在德國執政,掀起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1940年,猶太人已佔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回歸。

    直到今天,猶太建國,可以說雙方的矛盾積累了半個世紀,期間一直是猶太人在排擠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本來有英國在壓制,雙方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對抗,但是今天這片地區完全要交給猶太人,這等於撕破了臉皮,阿拉伯人不動怒才怪。

    對抗在持續的進行,作為穆斯林的老大哥埃及和圖而且紛紛譴責以色列的行為,並且揚言不准猶太人侵佔阿拉伯人的領土。本-古裡安將此視為恐嚇,他出來繼續招兵買馬,囤積軍用物資之外就是更大規模的驅趕阿拉伯人,將阿拉伯人徹底的驅趕出以色列。

    而土耳其也針鋒相對,他跟德國的關係十分的要好,因此要求德國不要遣返在歐洲的德國人,最好是殺光最好,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這幾百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那對於巴勒斯坦來說就是一個災難,有英美的支持,加上猶太人有錢,阿拉伯人很難再將猶太人驅逐出巴勒斯坦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