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抗戰往事

第三卷 天祐中華 第0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 文 / 仲浦

    一直聽著大家說的戴維·本-古裡安此時才開口道:「如今國際局勢複雜,誰也不知道戰爭的勝利會屬於哪一方。」

    1886年,戴維·本-古裡安出生在波蘭普朗斯克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後來成為以色列的總理兼國防部長。在具有濃厚猶太復國主義的氛圍中,他從小就開始學習《聖經》和希伯來語。14歲時,他組織周圍的孩子講希伯來語。17歲那年,加入猶太復國主義政黨錫安工人黨,成為一名猶太復國主義者。

    20歲時,戴維·本-古裡安來到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巴勒斯坦——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地」,決心用定居的方式來實現猶太復國主義的理想。戴維堅信,希伯來人在希伯來的土地上勞動是猶太民族恢復權利的惟一途徑。艱苦的環境和艱辛的勞動對身體羸弱的戴維是個巨大的挑戰。

    他後來回憶說:「我發燒和挨餓的時間超過工作的時間。工作、瘧疾和飢餓對我而言都是全新的,也很有趣。畢竟,這就是我來以色列地的原因。」即便在這種條件下,戴維也沒有停止他畢生的愛好:讀書。一次,他趕著耕牛邊走邊閱讀,等讀完抬起頭,才發現牛早就到別處吃草去了。

    1910年,戴維·本-古裡安被錫安工人黨調到耶路撒冷,擔任新創辦的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雜誌出版第二期的時候,他才鼓起勇氣在自己的文章上署上新起的希伯來語名字——本-古裡安。24歲的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此時戴維·本-古裡安已經明確,猶太人要建國只有一個方法:不是空談,而是實幹。他堅信只有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才能決定自己的道路。他一度希望獲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籍,在帝國內部爭取猶太人的權益。為此他學習了土耳其語,並到帝國的首都學習法律。為了使自己更像一個奧斯曼帝國公民,他還戴上了土耳其式的圓筒帽,蓄起了土耳其式的鬍子。

    一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擔心猶太復國主義者趁機搗亂,甚至復國,投靠協約國,戴維於1915年被驅逐出境。不久,他前往美國紐約,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結識了很多在美國的猶太人以及這裡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這些人對於二戰後以色列建國和中間的資金問題起得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二戰結束後,除了美洲的猶太人幾乎沒有損失,猶太人在歐洲大陸上的財產幾乎化為烏有。

    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對猶太復國主義表示支持,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之家。英軍隨即開始組織猶太軍團。1918年,戴維·本-古裡安加入軍團,跟隨英軍回到巴勒斯坦。但軍團還未參戰,奧斯曼軍隊就已經潰敗。戴維·本-古裡安從猶太軍團退役後,從事巴勒斯坦猶太工人聯合的工作。1921年夏,他當選為猶太工人總工會的書記,並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14年。

    在緊張的政治活動之餘,他既不與朋友結交,也不理會自己的家庭,而是抓緊一切時間讀書。長年的奔波勞碌使他的身體狀況極差,不到40歲就開始歇頂,40出頭已頭髮花白,而且頭髮也想愛因斯坦那樣亂蓬蓬的,過度的興奮和煩躁都會使他發高燒。

    在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本-古裡安所倡導的勞工運動並不是主流,但他憑著自己的執著和堅定,開始用自己的主張改變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

    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與日後擔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統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為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兩巨頭。

    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已經被本-古裡安摒棄。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本-古裡安態度務實,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因此,他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巴勒斯坦使猶太人成為多數。

    1937年,英國為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家。本-古裡安憑借自己的政治嗅覺,捕捉到「國家」這個詞所包含的重大意義,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他立刻對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本-古裡安指出:「猶太復國主義不是走在一根結實的繩子上,而是在一根頭髮絲上。」

    但兩年後英國政府發表白皮書,壓縮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額,禁止猶太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面對英國立場的轉變,本-古裡安決定發展猶太人的地下武裝。二戰爆發後,面對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和英國對猶太復國主義的壓制,戴維·本-古裡安權衡利弊,提出了貫穿二戰的著名政策:「我們將幫助戰爭中的英國,就像沒有白皮書一樣;我們將反對白皮書,就像沒有戰爭一樣。」

    1940年夏天,本-古裡安在倫敦度過。英國人在納粹德國的狂轟濫炸之下所表現出來的毅力和勇氣給他以強烈的震撼。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二戰將摧毀舊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在戰爭結束時,西方世界的領導權將從英國轉到美國,而猶太人也需要把美國變成自己新的庇護人。

    1941年11月12日,本-古裡安來到了紐約,得到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1942年5月,在紐約比爾特莫爾飯店召開的猶太人會議接受了他的主張,通過了八點綱領,宣告「巴勒斯坦將作為一個猶太國而併入民主的新世界」。

    戴維·本-古裡安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儘管他一直追隨英國人,但是英國人屢次將猶太人耍的團團裝,一次又一次的出賣猶太人的利益,戴維·本-古裡安和所有的猶太人一樣只有生氣的份,或者借助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手小小的用經濟手段收拾一下英國人,除此之外他拿英國人也沒有法子,但是這樣更加刺激了他要建立屬於猶太人國家的信念,只有有了自己的國家,猶太人才不會流離失所,不會在世界各地各國各族排斥,甚至屠殺。

    戴維·本-古裡安十分願意選擇相信同樣是白人的英國人和美國人……但是實際上傷害猶太人最深的就是這些同為白種人的歐美人,德國血腥的大屠殺不用說了,但是在之前的兩千年裡,歐洲各國屠殺的猶太人還少嗎,猶太人勤奮、會賺錢,所以歐洲的貴族們一缺錢就找猶太人,這可不是單純的借了不還,而是直接羅列罪名屠殺猶太人侵吞猶太人的財產。

    之前選擇相信不是因為他們想相信英美這些歐洲人而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今中國這個從來不排猶的國家突然強大起來,而且對猶太還有特別的好感,不過有些人說中國人是看中了歐洲猶太人的技術還是怎麼樣的,在戴維看來至少中國人的行動挽救了數十萬猶太人,英美什麼的可沒有這麼做過。

    當然他更加看中的是裡面的機遇,一個有好的國家願意幫助猶太人建國,而且這個國家現在一對一幾乎沒有那個國家可以打得贏,如果猶太人真的能夠得到這樣的國家的支持,建國指日可待。

    「您的意思是?」哈伊姆·魏茨曼,後世第一任以色列總統。

    「我看,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英國人或者美國人的手中,這麼多年他們欺騙了我們多少次了,我需要授權,我要去中國一趟,也許那裡是我們的希望。」

    哈伊姆·魏茨曼想了想,點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沒辦法現在中國控制的領土應該是世界第一了,英國人直接控制的領土可不多,至少不必中國人多。

    那龐大的人口數量就足以嚇死任何對手,特備是中**隊這兩年來在戰場上的表現簡直讓人驚為天人。

    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事多麼恐怖的人口數量,被一個國家控制了,這個國家就算不能征服整個世界,控制半個世界是沒有問題的,更別說控制一個亞洲大陸了,而猶太人所嚮往的那片領土就在亞洲大陸之上,無論如何跟中國方面搞好關係是不可避免的,就算現在立國了,總是猶太人有錢,如果中國人看不順眼猶太人,隨時也能滅了猶太人,比捏死一隻螞蟻還容易。

    「你需要什麼授權?」

    戴維·本-古裡安笑了一下,「全權,能夠跟中國人達成任何協議的全權。」

    一眾人倒吸了一口氣,這個對它們來說是很難的,中國那邊,不,確切的說是秦國那邊放出話來,他們需要大量的金錢,而且數量不會少,一個那麼大的國家要的錢再怎麼少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筆巨款。

    猶太人有錢不假,但是那都是私人的,他們是無權調動的,最有錢的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了,據說大戰前有至少30萬億美國的資產,但是那只是傳說。

    ()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