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夢還楚留香

龍騰世紀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五 文 / 諸葛靈霞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殺江夏侯周德興,以及殺穎國公傅友德,與他同時被殺的還有藍玉的副將,在捕魚兒海戰役中立功的定遠侯王弼,藍玉死後不久,定遠侯王弼就對傅友德說:「帝晚歲峻誅殺,我輩幾無噍類矣」,朱元璋知悉後,賜死王弼。

    洪武二十八年,開國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馮勝被殺。至此,明朝的開國功臣幾乎被殺盡,開國六公爵除了鄧愈外,可以說無一善終。這時朱元璋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朱元璋晚年嗜殺,大臣們祇要觀察皇帝當日臨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視朝,若舉帶當胸,則是日誅夷蓋寡,若按而下之,則傾朝無人色矣。」

    總括而言,朱元璋誅殺功臣是鐵的事實,這也造成靖難之役時,能勤王衛主的老臣已經不多見,僅存者只剩下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等人。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還鄉,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但他的兒子朱同最後被賜自縊。清代學者趙翼說朱元璋:「借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舉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

    除大誅功臣外,太祖也殺文人,吳晗《朱元璋傳》中開列了被殺文人的名單:「處州教授蘇伯衡以表箋論死;太常卿張羽坐事投江死;河南左布政使徐賁下獄死;蘇州經歷孫右;曾為藍玉題畫,泰安州知州王蒙嘗謁胡惟庸,在胡家看畫,王行曾作過藍玉家館客,都以黨案被殺;郭奎曾參朱文正軍事,文正被殺,奎也論死;王彝坐魏觀案死;同修《元史》的山東副使張夢兼、博野知縣傅恕、福建僉事謝肅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趙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張士誠處作客,打算投奔擴廓帖木兒的戴良,畏罪自殺。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張宣,謫徙濠州;楊基罰作苦工;烏斯道謫役定遠;顧德輝父子在張士誠亡後,並徙濠梁,都算是十分僥倖的了。」

    有個別說法稱,明太祖雖標榜復古,但有部分制度是學習元朝的,例如廷杖與責打臣下,有人稱其違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訓。另外,其為了動員全社會,他十分重視戶口普查,每個人有固定的義務,每個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後才是大臣。人民分為軍戶、匠戶、民戶,不允許隨便轉換工作,這與成吉思汗的十戶非常相似。從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對的,明朝則要。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征討。洪熙元年即位,年號宣德,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

    宣德皇帝既是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皇帝,又是一個喜歡射獵、美食、斗促織和戲游無度的皇帝。《聊齋誌異》裡的名篇《促織》裡的皇帝正是明宣宗,人稱「蛐蛐皇帝」,吳偉業有《明宣宗御用戧金蟋蟀盆歌》。

    明宣宗當政十年,重點在治理內政方面:

    宣德元年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將漢王朱高煦用鼎扣住,燒烤至死,諸子全部處死。

    為了休兵養民,宣宗一改永樂時期的討伐政策,主動從交阯撤兵,節省了財力,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促進了中國各族人民與交阯的交流。

    整頓統治機構,罷免「貪津不律」、「不達政體」、「年老體疾」的官員,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

    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數,實行保舉和欠任。

    實行了一些減輕民困的措施,減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

    宣德元年,明宣宗下令,設置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宣宗雖是明君,但此舉卻開啟了明代宦官干政之先兆。也是他最受後世批評之處,宣德十年,朱瞻基死於乾清宮,時年38歲,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明宣宗朱瞻基,仁宗朱高熾長子,仁宗死後繼位,在位10年,病死,葬於景陵。

    朱瞻基登基之後,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建文、永樂、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朱瞻基即位之後,馬上著手整頓軍務,準備迎接來自強藩的挑戰。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就戰功赫赫,很會帶兵,永樂朝被封樂安之後,就從沒有放棄武力奪取政權的野心,終於機會來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國家動盪,皇帝年輕,正是造反得好時機,於是經過精心的準備後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扯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準備就緒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御架親征,在聲勢上一下就壓倒了叛軍,以前同意與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幾路兵馬也都按兵不動,明軍很快包圍了樂安城,見大勢已去,朱高煦只得棄城投降,這次戰役以明軍的大獲全勝,生擒朱高煦而告終。群臣都勸朱瞻基將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網開一面,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廢為庶人,軟禁在西安門內逍遙城。

    得勝之師回到北京後,朱瞻基馬上傳召給另外一個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朱高燧並沒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衛兵馬,就這樣明初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於得到了解決。

    宣宗朝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餘年間的極盛時期。

    安南問題也是宣德朝的一個重要問題。早在永樂時期,由於安南內部的爭鬥,使得安南原來的統治者絕嗣,安南一片混亂,成祖派大將張輔率兵平叛,並在安南正式建衙,並派人管理,但是由於一些貪官污吏的壓搾,加之歷史淵源,安南幾乎沒有斷過兵燹,這使得明初的財政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到了朱瞻基即位,安南問題日趨嚴重,朝廷軍隊不斷在安南遭遇敗績,在這種情況下,宣宗毅然決定議和,放棄對安南佔領。這在當時曾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從長遠來看,此舉減輕了人民負擔,節省了大批人力財力,也利於安南與中國各族人民的交往。

    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即位之後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前些年還專門有這麼一個動畫片是專門敘述這段歷史的。

    宣宗朝的廢後風波也是他的一個污點,這將在英宗的文章中詳細介紹,總之,瑕不掩玉,宣德皇帝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對明王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史家稱為太平天子、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這些稱號對於宣宗來講都並不誇張,

    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時命左右起草遺詔,由太子繼位,所有軍國大事均須稟告太后方能決定。不久死於乾德宮。一代明主就這樣撒手人寰,終年三十八歲。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歎。

    朱瞻基死後,被謚為孝章皇帝,廟號宣宗,史又稱宣德帝。

    【政治措施】

    宣宗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將漢王父子廢為庶人,鞏固了中央政權。

    仁政愛民

    在對內的治國之道上,宣宗能夠實行安民、愛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統治的期間內,體恤民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宮九重,思田里三農」,這的確是關心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宣宗的真實心態。他繼續推行洪武朝以來的招人墾荒的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宣德五年三月,宣宗路經農田時,看見路旁有耕作的農民,於是他下馬詢問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