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錦繡中華

龍騰世紀 第四卷 001 文 / 向唯達

    忘川水長,人生苦短。

    相傳孟婆湯是由一碗忘川水、兩棵忘憂草(一說斷腸草)、三朵白玫瑰(一說彼岸花,彼岸花的花液有毒)熬成的——人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體味到箇中滋味的。很多次,樊瓊都心生出要去奈何橋邊喝孟婆湯的想法——可是,當她得知柘市地震並沒有把向左和曾直元等人怎麼樣的消息後,便決定要窮其一生去做以怨報怨、以德報德的事情了······說來也怪,柘市地震發生後,凡是做直銷三商法的人,沒有一個成為受害者——就連公主嶺傳銷難民集中營裡的成員,也陰差陽錯地在地震前一小時,被悉數遷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伊聖農場。

    白裡黛告訴樊瓊:「伊聖農場的前身是由勞改總局於1954年7月開辦的一個國營勞改農場,它的場部是在伊聖村龍王廟的原址上修建起來的。那裡土地貧瘠,多為戈壁荒漠,面積約為300多平方公里,利用伊聖河水灌溉。由於伊聖河在這裡流淌,所以溝渠縱橫、田連阡陌······那裡的土地大多是以往的勞改犯們在荒灘上開墾出來的······1957年,反右派運動中,陸陸續續從各地往這裡押送思想政治犯,有右派分子一千六百八十七人,反革命分子九百九十八人,壞分子六百八十人,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八十八人,貪污、違法亂紀分子九十人,還有些與領導頂嘴不聽話被捆綁來而沒有檔案的,也有單位還沒有定性的,還有在大學裡被拔了白旗的大學生和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領導幹部,也有其它農場不聽話的右派轉送到這裡來的——1958年最高峰時,伊聖農場向省勞改局匯報的犯人數為5078人。但犯人陸續餓死或逃跑,又不斷補充從別的農場來的不聽話的右派分子和拔了白旗的大學生、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所以,實際來過伊聖的勞教犯人,要超過犯人最高峰時的上報數字。伊聖農場條件惡劣,勞動強度大,加之從上到下反對右傾機會主義浪潮高漲,管教對犯人越來越嚴厲,所以,當時有些右派聽說要把他轉到伊聖農場,嚇得腿子直打哆嗦。

    1958年5月份以前全場為一個大隊,20個小隊;6月份開始劃分農業隊、基建隊、副業隊。

    農業隊為20個小隊,基建隊為10個小隊,另有科研組、醫療組、工業組、木工組、鐵工組、磨面組、養豬組等專業小組。伊聖農場為科級單位,下設教育股、財務股、生產股、後勤各股。生產股為農業、副業、基建三個大隊。大隊長、教導員、中隊長、指導員由農場管教幹部擔任。各大隊裡有若干小隊。大隊和中隊的文書、統計、糧秣、司務長、上士,小隊長、班長,從勞教人員中挑選充任。還有一個直屬中隊,下設三個小隊,即服務隊、園林隊、蔬菜隊。服務隊包括馬號、豬圈、羊圈、磨坊,共40人,下設4個班;園林隊、蔬菜隊各30人,各設3個班;直屬中隊共100人。一個中隊是一個伙食單位。直屬中隊100人,加上在場部工作的右派,共120多人,是一個伙食單位,就是馬號的人原來吃飯的食堂。這個食堂由於有豬圈、羊圈、磨坊和蔬菜,家底比較厚,伙食相對比較好。

    右派們到了伊聖農場後,迎接他們的,是勞累、寒冷和飢餓。管教人員大多出身行伍,他們對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知識不甚了了,於是一年四季裡,幾乎天天都要安排繁重得超出體能的農活,同時輔以生產競賽,讓那些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右派們每天勞動12小時甚至16小時。

    飢餓直接威脅伊著聖農場右派們的生命,除了勞累和寒冷,更為致命的是飢餓。他們剛到伊聖農場時每月定量是40斤糧,在天寒地凍時,充當苦力的右派可以借此活命。但是1958年以後,糧食供應降為每月26斤,再降為20斤,每天只有7兩糧食,體力嚴重透支的他們開始挨餓。隨著1958年冬天的到來,死神也隨之而至,一批體弱不堪的人最先命赴黃泉。

    1960年春天播種的時候,農場有一半的人累垮了,下不了地。

    在每天吃過了食堂供應的樹葉和菜葉子煮成的糊糊湯後,他們蜷縮著身軀,盡可能地減少熱量散失,等待下一頓的糊糊湯。

    如果有了一點力氣,就到草灘上挖野菜、捋草籽,煮著吃下。體質稍好的,到草灘上挖鼠穴,搶奪地鼠過冬的口糧,看到蜥蜴,抓來燒著吃或者煮了吃,有人因此中毒而亡。

    到了寒冬臘月,野菜無跡可尋,他們只能煮干樹葉和草籽果腹。草籽吃了脹肚,樹葉吃了便秘,無奈之下,只好撅著屁股相互配合掏糞蛋。

    後來,這些人開始大面積出現浮腫,死神無情地降臨到他們頭上。1960年11月中旬,每天都有數十人死去。場部黨委書記慌了神,跑到市委匯報情況,說:『這樣死下去了得嗎?!請市委給調點糧吧!』誰料得到的回答是:『死幾個犯人怕什麼?干社會主義哪有不死人的?』

    由於死亡太多,而且漸漸地連掩埋死者的右派都很難找到了,他們都再也沒有足夠的力氣埋人了,因此,對死者的掩埋越來越草率,大都是用骯髒的破被子裹一裹,拉到附近的沙包裡,簡單地用沙子蓋一下了事。當時的人們稱之為『鑽沙包』。」

    聽完白裡黛的講述,樊瓊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地震震不死他們,惡劣的環境也會困死他們!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政府的權宜之策嘛!還用問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