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平安傳

第三卷 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仁厚手軟 文 / 西風緊

    平安傳165_平安傳全文免費閱讀_第一百六十五章仁厚手軟來自()

    宣德元年夏天,這是朱瞻基年號的第一個年頭,但是他執掌政權的第二年了。【百度搜索會員登入】時至今日朱瞻基已對朝政得心應手。他八歲就在永樂爺爺身邊耳熏目染,有那樣一個大帝作為老師、其軍政才能絕非浪得虛名,特別在政治權謀上的見識日漸成熟。

    這天他正在御門處理政務,得到了兩份密奏。其中一份就是經胡瀅之手送進來的來自湖廣的密信,內容是幾頁被燒得殘缺不全的紙;另一份是司禮監掌印王狗兒送過來的,關於山東樂安漢王朱高煦的故事。顯然後者對他來說更重要,朱瞻基近年的主要視線都在自己的二叔身上,他將和這個從靖難之役浴血奮戰過來的長輩一較高下。

    不過胡瀅的這份書信確實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一份殘缺不全的內容,他下意識地想知道其中的真相。於是他決定單獨面見胡瀅聽他說道說道。

    「胡侍郎跟我到乾清宮來說話。」朱瞻基對殿上躬身站立的胡瀅下了旨,又吩咐身邊的近侍,「去傳口諭,讓楊士奇、楊榮、夏原吉也到乾清宮來見面。」

    一旁的太監急忙跪應:「奴婢遵旨。」

    朱瞻基放下手裡沒處理完的奏章站了起來,身邊立刻聚攏了許多宦官宮女儀仗前呼後擁,有人喊了一聲「皇上起駕乾清宮」。胡瀅因為得了聖旨准予,也跟隨人群一併離開御門。

    每天都有無數的奏章需要朱瞻基決策,但這些東西對他來說並不難,絕大多數事情輕鬆隨手就解決了,一件事只需要兩三個字或者乾脆什麼也不表示。唯獨一些大事才會多費周折,比如關於二叔的一些事,他總是要和核心大臣們商量一下才覺穩妥;王狗兒的東廠密件,本來和外廷大臣沒有關係,但朱瞻基召集幾個人來也是想讓他們知情。

    楊士奇等人進宮來需要時間,在此之前朱瞻基正好和胡瀅說說殘信。在奉天門御門內並不方便,處理朝政的地方,有許多當值的內外官吏,而乾清宮裡就只有內侍。

    乾清宮是永樂帝修建的,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意為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皇帝的所作所為象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沒有幹任何見不得人的事。這當然只是說說而已。朱瞻基日常處理政務多在奉天門,常幹一些不太好見人的事、說一些上不了檯面的話時就在乾清宮。

    殿正中有個寶座,朱瞻基進來就在上面坐了,胡瀅則侍立在下面,因為格局的關係倆人離得也比較遠。這時不相干的一些宦官宮女都迴避了,宮室內顯得有點空曠,加上寶座高高在上,朱瞻基一時間倒感覺冷清。

    高處不勝寒,大概古往今來的帝王都是這樣的,以前的人還自稱「孤」「寡」。朱瞻基也適應了,有時候正是這樣的處境,才能更好地感受一些東西,比如幾年前他的爺爺也曾經坐在這裡面對過同樣的景物。

    朱瞻基開始翻看起信封裡的殘紙,什麼也沒說。過了一會兒,胡瀅才說道:「稟皇上,字跡是吳庸的,吳庸是老臣的屬下,他在張平安的身邊一則為了更確切地知道下面的情況,二則是協助張平安辦事。但是前兩天收到湖廣的奏報,吳庸已不知去向,失蹤了。」

    胡瀅敘述的口吻恭敬而平緩,這是他作為老臣的修為,但是隱隱之中也透露出一種憤概。

    朱瞻基道:「這份殘缺不全的東西有何玄機?」

    胡瀅好像早就想好了話,馬上回答道:「以老臣之見,至少三點。第一,辟邪教和建文亂黨有所勾結居心叵測,這是吳庸在文中描述的,他在實地瞭解狀況又敢寫出來,言辭中也有一定依據,絕不是信口開河。第二,吳庸可能已遭不測,這份信件明顯被燒過,可能有人想毀掉。第三,張寧的作為十分可疑,他為什麼不對吳庸的奏呈解釋?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份殘文被送到京師來了,那麼他對辟邪教勾通亂黨的事隻字未提,是在掩飾什麼?」

    他是明顯帶著情緒說張寧的壞話,但自己並不認為是在讒言。仍誰的心腹下屬被不明不白地搞失蹤,都不能輕鬆了事。胡瀅想守官場的一些規矩,但是守規矩也不是唯唯諾諾任人宰割。

    朱瞻基不動聲色,他很年輕卻經得起風浪。建文餘黨那點事雖然也不能忽視,份量卻還不夠。想想登基之前自己的二叔想截殺自己,現在坐擁武力想用戰爭奪權,相比之下一些不成氣候的亂黨又算得了什麼呢?他便問道:「此事胡侍郎認為應該如何處置?」

    張寧極可能殺了自己的人,胡瀅當然想讓他受到制裁,最好下獄拷問他和建文亂黨的關係。但胡瀅立刻考慮到了朝中第一大臣楊士奇會如何反應?不管怎樣,這事兒有真憑實據的話楊士奇也不會冒不韙。於是胡瀅謹慎地說:「老臣請旨派人到湖廣查明吳庸失蹤的真相。」

    朱瞻基卻果斷說道:「與其如此,不如發文招張寧回來問他。派幾個錦衣衛跟信使下去,要是張寧抗旨,就著錦衣衛拿了回來。」

    胡瀅聽罷忙道:「皇上聖明。」

    因為張寧和楊士奇的女兒有婚約,楊士奇又是參與國家機要的重要大臣,所以朱瞻基以前對張寧甚是寬容。但是這回不同,明顯張寧在湖廣的作為十分可疑;雖然還沒有真憑實據證實他和亂黨私通,但朱瞻基不是一個像表面上那麼仁厚的主,更不會優柔寡斷。對於那些和自己作對的人,絕不能因為和某大臣有關係就被縱容。而且楊士奇也應該是分得清是非輕重的人,不然也不能讓朱瞻基那麼重用。

    就在這時,宦官彎著腰小步快速過來,說道:「皇爺,大臣們在殿外等候召見了。」

    胡瀅聽罷適時地拜道:「老臣請退。」

    朱瞻基抬起手輕輕一揮,臉上浮現出一絲冷意。張寧的事一會兒就處理好了,在朱瞻基要放下的時候不經意想起了去年在進京途中的情況,張寧確實立過功,而且給了他很好的印象,印象中這個年輕的文官是能辦事的能臣……就因為有能耐,卻可能缺乏忠誠,更不能輕易縱容。

    楊士奇的女婿,還沒和他家女兒成親的……算什麼?以前隨意給點聖恩,那就是仁厚之君的氣度,立了點功就能為所欲為沒點顧忌?除非他是漢王朱高煦。

    漢王才得到了皇帝最大的縱容。朱瞻基一味地表現出自己的仁厚和親情,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真的手軟。

    不一會兒大臣們進殿來,談的正是漢王的事。朱瞻基召他們來,主要為了讓大臣對眼下的事知情,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得到可行的建議。

    東廠錦衣衛上報的東西,到了外廷大臣手裡傳閱,這在朱瞻基看來倒是一件好事,有種朝政清明的氣氛。

    楊士奇先瀏覽了一遍皇帝給的東西,然後默默地遞給了夏原吉。片刻後夏原吉就大聲道:「這是謀逆!」

    朱瞻基轉頭看了一眼夏原吉,好像在說:現在還嚷嚷他在謀逆,他早就在謀逆了,犯得著如此大驚小怪?看看楊士奇就淡定多了。

    夏原吉正色道:「漢王之心已昭然若揭!親王在地方擁兵五六千,作為王府衛隊已然有餘,漢王如今大肆招兵買馬又無朝廷允許,他想幹什麼?將朝廷權威置於何地?」

    朱瞻基道:「據報他還私造火器,征發永安的人丁編為行伍訓練,私自將附近州縣的囚犯釋放提供兵器旗幟充軍,將四方流民、逃犯、無賴皆收為靡下。照此下去,漢王的人馬很快能達到數萬之眾。」

    他故意如此說了幾句,然後居高臨下觀察了片刻幾個大臣的表情,又問:「楊少保為何不言?」

    楊士奇聽罷站出來拜了一拜,說道:「皇上可派一個御史去樂安問問再說。」

    該楊榮說話時,他也如此附議。

    在場的人也就戶部尚書夏原吉言辭激烈,他的事兒已是多次傳入漢王的耳朵裡了,早已結怨。而楊士奇是擁有更大影響力的大臣,反而沒被朱高煦特意記恨。他不溫不火的樣子就是明證……他當然不是擔心得罪漢王而給自己留後路,朱瞻基也信任他。楊士奇偶爾會提到漢王的事,多是說一些禮尚往來的東西,提醒皇帝不要有禮節上疏忽;而朱瞻基也表態二皇叔很有誠意,凡事多順著他。君臣之間的這種綏靖政策倒是形成了默契。今天見楊士奇照樣不溫不火,朱瞻基也認為自己的政治思路還得繼續下去。

    其實聽到漢王迫不及待的消息,朱瞻基的感受是一切自己都佔據著制高點,二叔在謀略確實不是自己的對手。不過朱瞻基能忍到現在也是沒有輕敵的緣故,二叔在軍事上的武功確不能小窺。

    當年「靖難之役」如果沒有英勇善戰的朱高煦屢立奇功,結果如何還真不好說。年輕的朱瞻基和這樣一個往日的英雄交手,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同時也很期待,期待打敗這樣一個對手證明自己的能力。

    平安傳165_平安傳全文免費閱讀_第一百六十五章仁厚手軟更新完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