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平安傳

第二卷 南都之霧 第七十五章 胡部堂的處境 文 / 西風緊

    更新時間:2012-11-16

    張寧任命老徐為揚州細作頭目,為他改名造冊,名曰徐光謅。又因揚州信使詹燭離離任(吳庸心腹,隨吳庸調走了),遂命「徐光謅」暫兼信使,將其派往京師遞送公文,實為瞭解胡部堂的情況。胡部堂如果倒了,遍佈江浙、湖廣、兩廣等地的採訪使機構遲早要裁撤的……況且對於胡部堂這個頂頭上司、此項偉大事業的奠基人,張寧著實很關心他的近況。

    過了一段時間徐光謅從京師回來,打聽到了胡部堂的一些情況。

    一開始,朱高熾登基胡瀅就上了一道奏疏呈十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建議皇帝把首都遷回南京,「建都北京非便,請還南都,省南北轉運供億之煩」。

    理由神馬的說得是冠冕堂皇,但是張寧是不會被這種表面文章所迷惑,胡瀅的真正用心是迎合新君洪熙帝的心思;洪熙帝做太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南京監國,對南京是很有感情的,而北京對他來說十分陌生、甚至於厭惡也不為過,先帝永樂對他的高壓和不斷打擊產生的逆反心理是人之常情,而永樂帝就經常在北京發號施令,現在洪熙帝即位了想離開北京那個令他厭惡的地方是極其可能的。胡瀅便是抓住了這一點。

    果然洪熙帝當時就很高興,立刻召為行在禮部侍郎,所謂「行在」就是隨行在天子身邊,不一定呆在京師。

    不料好景不長,胡瀅立刻就遭到了前東宮一些人的排擠,有人就近在皇帝耳邊說胡部堂以前曾經在先帝面前密奏、說過皇上的壞話,洪熙遂不太高興……於是胡瀅的行在禮部侍郎位置還沒坐熱,就轉任太子賓客、兼南京國子祭酒,暫時還在京師因為太子朱瞻基也在京師。

    胡瀅目前成了東宮官僚,雖然沒能進入現在的決策圈子,但其實待他還算厚道,這也得益於永樂朝時他沒得罪什麼人,也就沒人把他往死裡整。東宮官僚,大家都懂的,和太子走得近至少前程還是有,只是暫時退居二線而已。

    至於胡瀅搞出來的一整套機構的處境,一時間還沒有準確消息。不過很快就有了眉目。

    不久後洪熙帝頒布了一道聖旨,通過官報向全天下公佈了出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建文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者,悉宥為民,還其田土,言事謫戍者亦如之。

    然後又有消息說,他一次在廟堂上當著許多人的面談及:建文諸臣,已蒙顯戮,然方孝孺輩皆忠臣也!

    洪熙帝的干法很明顯,覺得建文諸臣是冤枉的,要為他們平冤昭雪!又公開說建文一朝是合法政府,要把永樂朝取消建文年號的錯誤糾正過來……

    張寧在南京禮部衙門讀到邸報,當時心裡納悶了。

    他對建文朝及遺臣是沒有什麼立場可言的,既不覺得多光偉正也不覺得壞、成王敗寇而已,只是有點不理解洪熙帝的立場和邏輯,這廝貴為天子不會邏輯混亂吧?洪熙帝自己之所以是合法皇帝,是因為他是永樂帝的繼承人,而永樂帝自稱是名正言順的合法皇帝;如果建文也是合法的,那麼永樂朝就是篡位和非法政權,洪熙帝繼承一個非法政權,當然他自己也就名不正言不順。

    還有當著皇帝公然說自己不是名正言順的干法?

    不過換一種角色想問題,可見洪熙帝對他爹有多麼怨憤!張寧從聖旨的字裡行間看見了一把辛酸淚啊,不過永樂生前確實對洪熙帝壓得太過分了,強主的兒子,不是那麼好過的。

    現在倒好,新君自己都說方孝孺是忠臣,那些人自然就不是亂黨了,至於胡部堂搗鼓的玩意,如今成了毫無意義。採訪使這套機構,注定遲早要裁撤了。

    大家總是在瞎折騰啊。張寧歎了一氣,優哉游哉回家去。

    他本來是住在「吳園」,方便見客、與上下採訪使保持聯繫,很少回家的以免讓家人牽連到那些破事中去。但最近的情況讓他覺得無所謂了,採訪使機構快走到了終點,自己現在基本就是掛著個閒職等待新的仕途,和罷官待用差不多。

    伯父伯父是近親,還有個妹妹呢,家裡總是叫人踏實。不過今天張小妹的神情不怎麼對,好像有事兒。張寧正想找機會問問她,伯父張九金和大哥張世才就從外頭回來了。

    「二郎。」伯父立刻招呼張寧進堂屋。這家裡的輩分就是這樣,無論你當多大的官,長輩照樣把你呼來喝去,不過伯父現在說話是要客氣得多。

    「記得上回跟你提的那個鴻運錢莊老闆麼?他姓蘇,找媒人為他們家二公子提親來了。」張九金的臉帶著紅光,情緒比較激動的樣子。

    張寧點頭繼續聽著,別人家的二公子來提親,肯定對象是張小妹,否則來搞|基麼……這時張寧一臉恍然,剛才見小妹臉色不對,原來是想著這事兒。

    張九金道:「蘇家在江浙那是有良田無數,錢莊、珠寶行、車馬行、鹽業都有涉足,大老闆膝下兩個兒子,二公子尚未成親,據說有生員功名,他們家是書香門第的儒商,看上咱們小妹,真是……嘿嘿。」平時故意要嚴厲的家主張九金已經喜形於色了。

    「那二公子的親哥哥好像和二郎還有結交,是江浙大才子蘇良臣。」大哥張世才插了一句。

    張寧恍然道:「原來鴻運錢莊是他家開的,對,蘇公子和我有數面之緣,結交也談得上。」

    小妹在門口沒好氣地說:「哥哥都沒成親,慌著我的事作甚?」

    張九金立刻大怒,拉下臉轉頭道:「有你說話的份?誰賣你?這樣的家勢你還不情願了,你想怎麼地,想進宮做皇后啊?」

    「二郎和楊士奇家的千金的事兒也別拖著了,張小妹這邊可以先把親訂下來,等二郎成婚後再操|辦。」張世才有條不紊地說,「蘇家能看上咱們,多半也是因為二郎。聽說蘇大公子結交很廣,估摸著知道了二郎和楊家千金的關係,這才趕緊上來提親的;聽說楊士奇現在可是皇上身邊頭等的紅人……要不因為這個,蘇家怎麼看中咱們家小妹了?」

    張九金點頭道:「大郎說得在理。」

    「那蘇家二公子本人怎麼樣,見過沒有?」張寧這才輪到說話了。

    張九金父子都搖頭,張寧便道:「找個機會先見見那二公子再說。家勢好固然也好、小妹嫁過去能衣食無憂,但最重要的還是瞧瞧二公子本人怎麼樣,咱們得讓小妹日子好過啊,大伯您說呢?」

    大伯的神色有些勉強,不太痛快地微微點頭,畢竟張寧才是張小妹一家的、大伯只是比較近的親屬而已,長兄如父,在這種婚事上張寧很有發言權。

    先見見面什麼的實屬正常,和現代相親有點類似。傳言裡,面都沒見過就結婚的,固然也有,多半是父母太強勢兒女年齡比較小還沒多少主見,父母說了算;但很多情況下男女之間還是要相互瞭解一下,父母之命不假、但父母多半也不想過分勉強兒女。比如張寧第一次定親和王家,他和王家小姐之間平時就有來往。

    大伯實在有些不甘心地說:「媒人提了一下,聘禮是武定橋那邊的珠寶號,房契、存貨金銀珠寶全數包含,大郎昨兒去看了一下,單是裡面的東西價值不下於五萬兩!」

    五萬兩!大概相當於三千萬,這份聘禮真正是大手筆,蘇家恐怕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無論是古代現代,突然有人說給三千萬娶家裡一個姑娘,等於是暴富,任誰也會動心的,難怪伯父張九金那麼焦急了……張寧想起一個現代笑話:某公一天接待了個中年男子,男子說不好意思把你家女兒的肚子搞大了,某公正待要暴走,男子淡定地說如果生了男孩就給三家酒樓和一千萬現今、如果是女孩……某公急不可耐地說:那你就再搞大她的肚子一次!

    張寧不管伯父怎麼急,仍然淡定道:「先瞧人,讓小妹也找機會看看中意不中意。」

    張九金父子無奈,只好點頭應允,只恨張小妹不是他們家生的。

    小妹至始至終沒得到發言權,但張寧把話當著家人的面說出來、給了她選擇的權力,若是小妹不滿意、任他家財萬貫張寧也不會點頭。

    其實就算她滿意,張寧心裡還是很不舒服,很特別的感受;不過他想來應該是正常的,就像父親要嫁寵愛的女兒,也會有些難過的,有句話不是說女兒是父親最後的情人嘛……再寵愛也不能把她留在身邊,那是害她。

    既然愛著小妹,就應該盡量讓她以後生活得好。張寧這樣對自己說。

    只是他的情緒仍然會變得低落,突然發現張小妹離開自己的過程越來越近了,好像要失去什麼心愛的東西一樣。不經意間意識到,秋季的凋零再次來臨了,他把手探入懷中,摸出了一個紅色的小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