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平安傳

第一卷 京城中的局 第二十九章 欲練神功揮刀自宮 文 / 西風緊

    更新時間:2012-10-05

    陰天天色灰濛濛的,也不知是天氣影響了張寧的心情、還是灰暗的心情影響了看事物的眼光。冬天的北京城顏色十分單調,草木枯萎凋零,除了皇城那邊居民區的灰、棕等黯淡之色最為常見,就連人們穿衣服也不如南京那邊喜歡彩色。

    不過秋冬的蕭瑟,也只有北方的感受更明顯了。

    張寧下值回到家裡情緒不高,話很少。王振幾次遇到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倒是好像有什麼話說,張寧也懶得過問他。

    晚飯是何老頭做的,將就昨天的剩菜,另外炒了個很難吃的素菜。主客二人默默吃飯,這時王振才開口說道:「平安兄,能不能借我點銀子?」

    「要多少?」張寧隨即問道,轉念想著他是不是有了別的打算,借了銀子會趕緊滾|蛋,便不禁再問了一句,「王兄要做什麼用?」

    張寧承認自己是比較世俗的一個人,還無法做到敢愛敢恨,自己厭煩的人還能假惺惺稱一聲「王兄」,對想要愛護的人卻只能默默無聲。人生能做到真性情的又有幾人?

    「五兩……」王振低下頭道,張寧理解向別人借錢的心情。但這廝也開得了口,開口就要老子兩個月的工資。

    王振頓了頓又道:「實話相告吧,我在家裡時已經想好了,想進宮去謀口飯食。按照朝廷選宦官的律法,我早已過了年紀、而且要有幾個兄弟才行,所以沒法走這條路子;惟今之計,只有自己找人動刀。」

    張寧聽罷愣了愣:這個王振還真是要去做宦官?!難道他會變成歷史上那個有名的太監?

    「前些日我在看《大明律》,律法不是禁止民間自宮麼?」張寧問道。

    王振道:「律法是這麼規定的,但不過是在紙上寫寫而已,沒人去管,只是不一定能被選進宮裡。」

    張寧便勸道:「王兄身有功名,有家有室,是否再考慮一番,除此之外沒有出路了?」

    王振搖頭冷冷道:「我對才學有自知之明,而今三十有餘有個生員功名已是到頭了,連舉人都考不上,科舉之路是不指望了,況且又惹上了官司;再說那玩意留著無非就是傳宗接代和玩|弄|婦人,我早就看淡了,就那麼點事有多大意思?」

    確實就那麼點事,但也不是完全沒意思吧,敢情鄰里謠言他是天閹確沒冤枉他?如果真是天閹,割掉圖個前程也不算虧。

    太祖朱元璋祖制宦官及後宮不得干政,但永樂帝以來重用宦官以及內閣日漸參與決策,體制已經向「三權分立」的格局發展了:君權、相勸、宦權。相互依存相互制衡。

    從大眾向上爬的出路來看,君權就別想了,除非造反成功,國朝處於前中期難度極高,幾乎違背歷史規律;而相勸甚至於普通的文官權力,也是很不容易的,寒窗苦讀數十載,能得舉人進士的有多少,之後做官的又不多除非是進士,能混到相位更是鳳毛麟角;宦權雖同樣不易,大內宦官數以萬計不是什麼宦官都能有權的,但相比之下,宦權的門檻就非常低了,割掉就有機會,比熬幾十年簡單吧?

    其實國人的功利性是非常重的,光宗耀祖、有權有勢,絕大部分人的追求。

    「作為同鄉鄰里,我就是勸一勸,如果王兄意下已決,銀子當然可以借你。」張寧不想在他面前哭窮什麼一個月只有二兩半、剛剛當上官還得交房租什麼的,之前吏部發過五十兩安家費存錢莊裡了,五兩他是有的,便痛快地說道,「現在錢莊已經打烊了,明日一早王兄隨我出門,取出來便給你。」

    不料王振一聽答應了,有點急不可耐的樣子:「銀票也可以。」

    張寧心道:我存的銀票是十兩面額啊,您不是借五兩,有錢找我零?他沉吟片刻便道:「那也行,我去取銀票。」

    待張寧拿了一張十兩的銀票過來,說道:「這是十兩大通錢莊的銀票,王兄順便買些滋補之物……正好我也只有十兩面額的銀票。」

    他故意加上後面一句,心想王振也是個生員,處事規矩什麼的總是懂的。不料王振恬不知恥更不體諒所謂「兄弟」的難處,厚著臉皮接了說道:「補品就算了,怕以後選不進宮裡,有點準備總是沒錯。平安兄慷慨相助,我定不會忘記。」

    罷了,多給五兩銀子,只想他早點從家裡滾|蛋就行,張寧確實不太喜歡和王振這樣的人來往。

    ……

    一個人逃亡的難度取決於追捕者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像王振這樣放|火的看起來嚴重,其實真不算什麼,王振就大搖大擺逃到京師來了還有心思找出路;如果他是殺了人,恐怕沒這麼淡定;還有比殺人更嚴重的,就像張寧可能扯上的欽案,如果要逃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一開始就沒打算逃,第二天仍然如常地去錦衣衛衙門的辦事處上值。

    胡部堂也很快來了錦衣衛衙門,找王啟年和張寧見面,開門見山地說道:「這個案子的關鍵人物是當事者宮女周氏,我們首先要查明她的身份才好做進一步的佈置,她進宮時登記造冊的身份肯定是假的、姓氏名字也是假的。一個沒有籍貫、姓名、熟人關係可查的人,如何得知她從哪裡來?」

    王啟年認真地回答道:「除非她自己說出來……昨日周氏開口說話了,能從口音聽出籍貫麼?」

    胡瀅沉吟道:「口音是很正的淮語官話,沒法查,就算猜測她是江淮人,又從何地查起?」

    張寧呆站著沒搭話,本身他品級就最低,不說話反而顯得禮貌。

    這時胡瀅又道:「昨晚老夫想了一下,她那句『濫殺無辜侮辱婦人』很有點含義。咱們由此可以在驗證之前大膽推測一番:此女之父母近親獲罪而死,且非殺人償命類案情,比如是建文遺臣,方至於周氏懷恨皇上一心為父母報仇;否則何至於她小小年紀就不顧死活、不顧忠孝來刺殺大明之君父?當然這是猜測不能作為依據,咱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嘗試驗證。」

    王啟年點頭稱是:「胡部堂所言極是,如今了無頭緒,先從這方面著手說不定就能找到一個口子。」

    胡瀅微微一歎道:「只能試試,老夫暫時不想下令對她用刑,萬一不小心死了,這黑鍋就得老夫來背。用刑只有在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嘗試。現在案情的方向還沒摸準,事情很多,宜早不宜遲,今日你們兩人就去辦這事兒:查檔。」

    白胖的王啟年一點都不遲鈍,馬上就說:「一般判了死罪處決的案卷,最終都要經過大理寺複審,在大理寺就能查到幾乎所有的卷宗;另外還有一類是東廠錦衣衛辦的欽案,要關押執行都會經過北鎮撫司詔獄,卷宗在關白本衛可查。咱們從這兩處入手便可,大理寺的案檔知會大理寺卿即可協助查閱,但錦衣衛本衛的卷宗咱們外臣無權審查,得先請旨才行。」

    胡瀅道:「如此,老夫修書大理寺,東海今天就帶幾個書吏幾個錦衣衛到城西三司法去督促審查。錦衣衛的卷宗,由平安來督促,等老夫請旨之後實辦。卷宗繁多,為了縮小範圍老夫列出幾個條件:第一,永樂八年到永樂二十年三月的案件(再早就被判死的,就生不出周氏);第二,涉及建文遺臣及類似案情者,殺人放火作奸犯科的可以排除;第三,膝下有一女估計年紀與周氏相仿的。」

    王啟年和張寧都拱手領命,王啟年道:「建文遺臣在永樂初被殺甚眾,但從永樂八年後就不多了,加上第三個條件限制,範圍不會太大。此事大有可為也。如果再加上江淮籍貫,那便更少了。」

    胡瀅道:「先不排除江淮以外籍貫,可以挑出來以為重點。」

    倆人一唱一和,根本就是想把罪責往建文遺臣身上引,或者說本身就這樣懷疑,只是缺乏證據佐證。張寧琢磨著:懷疑建文遺臣可能是皇帝的心思,所以胡部堂他們才如此熱衷。

    如果證實這件事是建文遺臣所為,那麼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就是為漢王開脫嫌疑了,張寧總算明白了自己在此事中的價值。如果沒有真憑實據,胡瀅是不敢隨便栽贓在神秘的建文帝身上的,不然就有和漢王勾結的嫌疑。

    胡瀅吩咐完差事就走了,王啟年也趕著去辦差,張寧還得等等,沒有聖旨多大的官也無權去查錦衣衛。

    張寧假裝很忙的樣子,泡了一碗茶在辦公樓裡烤著上等的無煙炭閱讀卷宗。現在什麼也不干最好,要先等等看桃花山莊是不是和欽案有關;畢竟胡瀅是要真憑實據的,如果沒有證據牽連上關係,什麼桃花詩的把柄就是瞎操心,該幹嘛自己就幹嘛。

    桃花山莊在已知的資料上就是一幫私鹽販子,不一定真能和建文遺臣以及欽案扯上關係,猜測推論的東西暫時不能當作事實。張寧提醒自己:沉住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